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左二.开国少将肖永银.左三.开国少将李德生
左二.开国少将肖永银.左三.开国少将李德生

1946年4月左肖永银,刘昌,向守志在河南修武县合影
1946年4月左肖永银,刘昌,向守志在河南修武县合影


左起:王汝昭(36师副师长),渠劭(108团副团长),李少清(36师政治部副主任),霍宗岳(108团政委),肖永银〈腰代手枪〉(1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刘昌(36师政治部主任),蒋国钧(106团团长),王近山(12军军长兼政委),沈伯英(107团团长),宋崇魁(106团副团长朝鲜战争时牺牲)


前排左一:二野六纵十八旅旅长肖永银。
前排左一:二野六纵十八旅旅长肖永银。

肖永银


肖永银
肖永银

肖永银,河南省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勤务员、班长、排长等职,参加了红军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太行军区八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带领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反磨擦斗争,率部参加百团大战、林南战役、安阳战役、南乐县战役和收复沁阳、焦作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二野六纵十八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副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陇海、定陶、巨野、鄄城、豫北、:鲁西南、宛东、襄樊、淮海战役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十三个旅十二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挺进中原、干里跃进大别山、渡江、成都等战役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和上甘岭战役。1954年从朝鲜回国后,先后任军长、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为军队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2年4月29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5岁。


左起:尤太忠、.唐平铸.、赵尚样
左起:尤太忠、.唐平铸.、赵尚样

大儿子肖宏夫人吴成芳文字图片整理提供

唐平铸


唐平铸(右)和夫人陈友孟
唐平铸(右)和夫人陈友孟

唐平铸,湖北武汉人。1935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学习,1936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同盟,1937年回国后参加红二方面军,同年入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敌工处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宣传部部长,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政委、军政治部副主任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十三个旅十二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转入外线作战,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建国后,历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广播处处长、《解放军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代总编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爱人陈友孟1938年秋天,唐平铸、陈友孟夫妇奉命调入八路军129师,在太行山开始了保卫和拓展根据地的战斗。唐平铸在战斗部队从事敌工工作,陈友孟在野战医院负责救护。 1940年秋,27岁的陈友孟奉命组织野战救护所,救治“百团大战”中的300多名伤员。 很快,日军反扑。陈友孟刚刚竭尽心力解决了粮食短缺,又接到命令,立即带领伤员从山西武乡的刘家嘴紧急转移。陈友孟手下只有15名护士,情况万分窘迫。还好,她巧遇刘伯承师长。刘伯承理解转运伤员的艰难,立即派出骑兵连协助。走出不远,原先的野战医院即被日军占领。 唐平铸和陈友孟在战争中成长起来。丈夫在解放战争中任纵队宣传部长、师政委、军政大学总队政委。陈友孟一直在野战医院,任医疗队长、院长。他们都从太行山行、随刘邓大军过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到解放大西南,从战争走进和平。 建国以后,陈友孟跟随罗荣桓夫人林月琴在北京创办“十一学校”,后任北京市卫生检疫所所长。

老七儿子唐向明整理提供

赵畴海


赵畴海
赵畴海

赵畴海,山西昔阳县人,1922年出生。1939年入伍,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二营七连通讯员,二野三纵七旅20团七连.连长,当年七旅赵兰田旅长。一九四七年六月三十日,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十三个旅十二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转入外线作战,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现在合肥12军(前身六纵)干休所休息,现年九十七岁。以上文字图片,由赵畴海儿子赵京晋整理提供

牛玉书


牛玉书
牛玉书

牛玉书,男,汉族,山西.长治人1931年9月出生,1945年12月参军,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2月起先后任十一旅野战所卫生员、卫训队手术队长等职务;1947年6月30日随刘邓二野过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1991年离休。

女儿牛燕燕整理提供文字图片

李和旺


李和旺
李和旺

李和旺(1923年2月—2008年11月), 山西平定人,1939年8月參加八路军,任129师385旅769团二营六连通讯员,1942年6月年入党。1947年8月随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过黄河,任三纵七旅十九团三营医生和营支部书记,七旅旅长赵兰田 ,十九团团长李长林。

李和旺在革命战争时期,共参加大小战斗125次、战役23次。主要有抗日战争百团大战、山西辽县掩护八路军总部转移战斗、潘武战役、林南战役等;解放战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三出陇海线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鲁西南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及解放大西南重庆、成都战役、西南剿匪等,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91团突围、金城防役战、上甘岭战役等。解放军后勤学院毕业。荣获第三纵授予乙等模范工作者银制奖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勋章、解放西南、中南、华北、淮海及渡江等战役多枚奖章,战争残疾军人。

              李和旺女儿李丽提供


从左至右:三纵7旅十九团李耀德 李和旺 张志泽 马焕玉 贾甲寅 宫四科,1946年初拍摄于河南怀沁府。
从左至右:三纵7旅十九团李耀德 李和旺 张志泽 马焕玉 贾甲寅 宫四科,1946年初拍摄于河南怀沁府。

李耀德是位老红军经历长征和抗日战争 时任三纵七旅十九团团卫生队长,1947年9月在大别山固始县牺牲 年仅二十八岁 他是团模范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深受全队干部战士的爱戴和尊敬!

摘自李和旺回忆录 李和旺女儿李丽提供

赵金来


赵金来
赵金来

赵金来(1926-2002),河北辛集市(原束鹿县)新垒头村人。大学文化。1938年3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加入朱德青年队,194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副军长。

主要成就:

上甘岭战役,五次战役,羊山战役,活捉国民党少将李守正等

任职履历

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6月加入朱德青年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独立三团武术连战士、团部内勤通讯员、三八五旅卫生处看护员、七六九团团部通讯员、特务连副班长、班长

1945年11月任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七旅十九团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副营长

1949年10月任二野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三营营长

1951年3月任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团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团长兼参谋长,第一副团长

1955年10月任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团长

1956年8月任南京军事学院学员

1959年1月任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二团、九十一团团长1961年4月任十二军三十一师副参谋长、三十五师副师长、代理师长、师长

1970年3月任十二军司令部副参谋长

1970年12月任十二军副政委

1975年10月任十二军副军长

主要事迹:

赵金来1938年4月不满13岁参加八路军,他所在的12军31师91团(前身为129师385旅769团),被誉为“老红军团”、“百将团”,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四大名团”之一,被刘、邓首长称赞为“拳头中的拳头,主力中的主力”。抗日战争中,赵金来先后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和山西省蟠武、河南省安阳北流寺等战斗和多次反扫荡战斗。在1939年的赵家庄伏击战斗中,赵金来随同连长同敌人短兵相接,打死敌人60多名,缴获枪支20多支,使新战士都换上了“三八”大盖。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山西壶关、河北磁县、河南孟县、民权县、汤阴大湖营和山东羊山等战斗,跟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参加了定陶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进军大西南战役。1947年,时任连长、年仅20岁的赵金来在大湖营进攻战中带领十连活捉敌军第二快速纵队少将司令李守正、少将副司令蒋铁熊、袁歭山,俘敌八百多名。在同年7月的羊山战役中,赵金来担任突击连十连连长,带领十连担任主攻最先骑上羊腰,为战斗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48年的淮海战役中,赵金来已是91团三营副营长,参加和指挥了三营宿县战役、围歼黄维兵团东、西马围子阵地攻坚战斗,在1949年渡江作战突破江防鸭儿沟进攻战中,赵金来所领导的91团三营15分钟渡过长江,获得强渡长江突击队称号,三营9连获得“渡江第一船”称号。1949年,时任九十一团三营营长的赵金来,在解放大西南之追歼战中,参加了解放重庆、成都战役,川贵剿匪等战斗。1950年2月,赵金来带领九十一团三营连续八个昼夜追击千里,在川陕边界的万源县小河,全歼敌十八兵团三个连的逃匪。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赵金来参加了五次战役、金城防御和上甘岭战役。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赵金来所在的12军91团,远离本军建制,最先配合和支援15军并投入上甘岭战斗。作为91团参谋长的赵金来是12军第一个登上上甘岭597.9高地表面阵地指挥作战的团职干部,也是上甘岭表面阵地上的最高指挥员。1952年10月20日,鉴于战事需要,我军决定调91团到平康以北地区,作为44师之二梯队。12军军长曾绍山通知转告91团团参谋长赵金来,速带全团火箭筒分队于10月23日前赶至15军指挥所道德洞领受任务。随后,三十一师师领导对91团团领导干部作了明确分工,赵金来负责率领作训、通讯、侦查、炮兵四个参谋,一个侦察排,一个通讯班,赶到前沿第一线阵地,开设“前进指挥所”靠前加强指挥。无论91团哪个连队上阵地去作战,都由赵金来同志直接把关、直接指挥落实到每一个连队。1952年11月1日上午,15军军长秦基伟打电话通知91团:令你团投入战斗,接替45师135团597.9高地的坚守任务。91团奉命于11月1日下午登上597.9高地,接受坚守597.9高地的作战任务。赵金来在597.9高地6号阵地的一个小山坡上开设了团前进指挥所,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各个阵地的情况,非常便于指挥作战。当时他带了两部步谈机,一部和炮兵、团基指联络,另一部和前沿各阵地联络,随时组织炮火支援和根据情况向阵地增兵。当时正值美国大选期间,美军迫切希望攻下上甘岭为大选“献礼”,动用美军七师第31团、美军空降兵第187团;南朝鲜军第30团、第31团向597.9高地发起多路,多梯次的猛烈进攻,炮击十五万发、出动飞机百余架次配合作战、投弹百余枚、扫射50余次。但597.9高地在团参谋长赵金来和91团参战官兵四天四夜的坚守和鏖战中,固若金汤、坚不可摧。91团在上甘岭战役中,先后与敌人5个团的兵力作战,击退敌一个排至两个营的轮番冲击104次,歼敌42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阵地寸土未失,取得了597.9高地的最终胜利,为上甘岭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1月6日,美第八集团军新闻发言人向新闻记者坦言:“美军在三角形山(即597.9高地)确实失败了。”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专门打电话给91团前进指挥所:“你们打得很好,我代表兵团首长向你们祝贺,兵团决定通令嘉奖你们团。”15军领导在战后也表扬91团:“第91团连续激战,先后击退敌1个连至1个团兵力50余次反扑,阵地岿然未动,部队英勇顽强,战术机动灵活,以极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第31师仓促投入战斗,人地两生,情况不熟,后勤运输、通信联络诸多困难。但该师毫无难意,且十分照顾第45师之疲劳,动员师团直属部队解决运输力量。该师部队英勇顽强,各级干部指挥灵活,他们的战斗团结精神,实为我军模范”。

个人荣誉

赵金来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62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53年被授予三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独立自由奖章,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女儿赵力、儿媳常雷.照片文字整理提供

赵尚样


赵尚样在太行山照片
赵尚样在太行山照片

赵尚祥,1911年4月生于河北省磁县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任129师抗日先遣队独立三大队中队长。二野六纵十八旅作战科长。1947年6月30日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十三个旅十二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黄河防线,转入外线作战,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

军级1967年离休

儿子赵书桂整理提供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

张纪生,1922年出生,1937年加入山西抗日牺盟会,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41年入党。抗战时期,历任山西抗日牺盟会决死队第三纵队宣传员,源泉编村牺盟会、青救会两会秘书,太行四分区黎城独立营文化教员,连指导员,营部技术装备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六纵17旅50团政工队长,第二野战军35师104团宣传股长。12军35师秘书科科长。朝鲜战争时期,任第三兵团第12军35师组织科科长。回国后历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干事,群工部副处长,陕西省军区宝鸡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群工部副部长、部长,1986年12月离休。享受副军级待遇。

二哥张元生,决死队三纵队战士,1937年冬在执行任务时被日本鬼子残酷杀害,身首异处。四哥张海生,牺盟游击队队员,1941年在黄崖洞保卫战中牺牲。

1942年5月25日,代表黎城独立营参加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同志追悼会。

1944年初,到平顺寺头参加整风。

1945年初,任营部技术书记,同年参加石圪节战斗,上党战役。

1947年任五十团政工队长。南下大别山。

1949年任104团宣教股长,进军大西南。

1955年授衔中校。

党政职务:先后担任过支部书记、师党委委员、军分区党委委员、市委常委、甘肃省人大代表、休干支部书记

抗战中,参加过游击战、破袭战、阻击战、百团大战、石圪节战斗、深入敌占区武装宣传、大生产运动、保卫夏收秋收等

解放战争中,参加过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峭河战役、鲁西南战役、陇海战役、南阳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奔袭新安江及金华、进军大西南、白马山战斗、抢占重庆白市驿机场、西南剿匪、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和金城防御战,

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国旗勋章、独立自由荣誉勋章

荣立三等功

荣获三等爱国功臣荣誉称号

抗日战争中,他参加了游击战,破袭战,阻击战,百团大战等,深入敌占区武装宣传。参加了大生产运动和保卫夏收秋收。解放战争中,张纪生参加过上党,平汉,峭河,鲁西南,陇海,南阳,定陶,襄樊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山。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奔袭新安江及金华,进军大西南,白马山战斗。抢占重庆白市驿机场,西南剿匪,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国旗勋章。荣立三等功。荣获三等爱国功臣荣誉称号。

1940年参加百团大战,1941年入党。1942年5月25日在涉县石门参加了左权将军安葬仪式。1945年参加了石圪节战斗,上党战役。1947年6月30日随刘邓大年渡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1948年进军大西南。1951年入朝参战。回国后到总政群工部工作。1986年在兰州军区政治部群工部离休。

女儿张燕冰整理提供

刘伟


刘伟
刘伟

刘伟1924年12月15日生,山西长治县人,1938年8月1日入伍,同年10月入党。历任八路军总部警卫连通信员、战士、文书。朱德警卫团二营五连副指导员、指导员,营副教导员、教导员,31师青年科副科长,31师组织科长,12军组织处副处长,31师93团副政委,31师92团政委,36师政治部副主任,36师政治部副政委,1981年5月离职休养在12军第一干休所。

参加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十八集团军总部警卫连二连通讯员,战士,文书,参加了“百团大战”,多次反扫荡战斗,保卫总部转移。后在军区政治部干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任朱德警卫团二营五连付指导员,参加了上党战役,同年11月任晋:翼鲁豫野战军三纵七旅二十一团二营五连指导员,参加了平汉战役等。1947年7月任七旅二十一团二营付教导员,参加了羊山集战斗,同年8月参加了叶家集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1948年3月到河南整训。

同年11月任31师93团二营教导员。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入川剿匪。1950年10月任31师青年科副科长。1951年3月25日入朝抗美援朝,参加五次战役,1952年2月在朝鲜负伤回国治疗,评伤残时要求降级坚持要重返部队,于1953再次入朝,任31师组织科长。参加了金城防御作战。1954年4月回国。1969年参加三支两军工作,历任安徽省淮北市革委会核心组长、副主任,安徽省淮北市市委书记。1973年回部队12军36师。

所授荣誉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3级,1962年晋升为中校军衔,12级,荣立三等功一次。1953年1月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三级国旗勋章”,1955年8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88年7月中央军委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并获得“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渡江纪念章”、“解放西南纪念章”、“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

周运西


周运西
周运西

周运西,山西和顺县人。(1924—-2017)

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最初在县中队当勤务兵、太行军区决死一纵队任译电员。1940年4月进入太行军区抗日军政大学总校青年连、参训班学习3年。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历任八路军总后勤部秘书,太行军区朱德警卫团侦察排长,警卫团参谋。参加过河南省安阳战斗、山西省祁县祁太战役等。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7旅21团任作战股长,三纵队7旅任作战科长(赵兰田时任七旅旅长),参加过平汉战役、河南省修武战役、山东省巨野龙凤战役。1947年6月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1948年11月参加了淮海战役双唯集战斗,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后,中原野战军三纵队7旅改编为第2野战军11军31师,任31师作战科长。1949年8月进军大西南,11月解放了重庆。

抗美援朝战争时,在志愿军第12军任31师作战科长,91团参谋长,12军司令部作战科长。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等。抗美援朝回国后,历任济南军区作战部参谋、副部长、部长、26军副军长等职,1982年离休。荣立三等功一次。曾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各一枚。

天下之脊——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将军

石志本,湖北省大梧县宣化店人。1911年4月5日出生于一个佃农家庭。1927年,他自发组织农民赤卫队,参加了鄂豫皖农民暴动(黄麻起义);1929年,带领六十多名赤卫队员到檀树岗参加了红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石志本任赤卫队长,鄂豫皖红军游击队队长。1931年11月,在任红四方面军红4军12师36团连长时在一次敌我短兵拼杀中,36团团长徐海东被敌人炸成重伤,石志本个子大,用来福枪连毙数敌,接着又挥舞“鬼头大刀”,手起刀落,连砍数敌首级,使围上之敌胆怯后退冒死冲出重围,他凭借腿长身壮的优势,拼命把徐海东团长救起背到了战友陈锡联家救治,这一生死之交,使得他们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动荡不安时期,始终保持友情如一。

1933年10月,石志本任红9军25师75团1营营长。在四Ⅲ茅萍山作战中,敌人一颗子弹从他左眼打入,使他当即昏死过去。战士把他担回营地,75团团长韩东山见他不行了,为他准备了一口棺木,准备安排后事,并商量选谁继任营长,在下葬时他突然间苏醒过来,从棺材中跳出来大喊:“我没死!我还能打仗,不能停我的职!”。他的左眼球被摘除,伤愈后升任红9军25师75团副团长。

石志本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历经了举世瞩目的三过草地、爬雪山,完成了难以想象的惊人之举。在四方面军石志本是最得力的猛将战将,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向川甘边境发展,配合中央红军行动,决定在苍溪、阆中之间强渡嘉陵江。石志本所属部队作为前卫负责开路。在西进至四川江油时,涪江挡住了前进道路,石志本命令1营副营长率先遣连用十几只绊桶(圆型木桶状的渡河工具)渡涪江,因大雨后江水暴涨湍急,损失半连,未渡过一人。军情紧急,石志本亲自带领八名战士在夜色的掩护下分乘两只绊桶,偷渡到对岸,摸掉两个敌哨后,搞到了一条小船。天亮时刚渡过两个连,敌人两个团便扑了上来,他奋勇当先,率两个连冲溃敌军,为后续部队顺利过江开辟了通道,保障了战役的胜利。

1935年4月,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合,石志本调任红31军93师274团团长。此时,由于张国焘另立中央率军南下与中央闹分裂,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随石志本的红四面军31军274团一起行动。刘伯承失去了右眼,石志本失去了左眼,共同的战争创伤,使他们很快亲热起来。石志本很尊重处在逆境中的总参谋长。长征途中,刘伯承曾向石志本许诺说:“等将来有条件了,我买一对眼球,你一只、我一只,省得浪费。”石志本当时没介意,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在八年后的1943年,在石志本任太行四分区司令员时,刘伯承买到了两只假眼球,立刻把其中一只送给了他。太行山上一左一右两只瞎眼,两只假眼球演绎着元帅和将军的革命手足之情。刘帅非常珍惜爱护石志本这员战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任何的曲折、磨难都没有改变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石志本入延安抗大学习。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石志本随八路军129师开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原红四方面军改编成129师)。他先后任385旅独立团副团长团长、13团长,冀豫支队团长支队长……。

1940年8月,石志本任129师385旅13团团长,率团参加了反“扫荡”作战和百团大战。

1940年中共晋豫区党委和中共太南党委合并为中共太南区党委(相当于省级)撤退到石志本部队所在地平顺成立地委改称为中共平顺地委后称为晋冀豫第四地委,1941年部队变为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石志本任司令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在晋东南上党地区(今长治地区)组建的第一个军分区和抗日根据地.该分区管辖长治、壶关、潞城、黎城、长子.平顺.等多个县区域及党政军武装人员任免。当时作为抗日根据地的只有平顺全县和潞城县部分地区,长治、壶关、微子镇、老顶山等城镇已被日寇占领,属抗日游击区。太行四分区、西面接邻驻长治的日寇36师团,南面紧邻驻陵川和豫北的国民党27军和40军,要在敌伪顽的夹缝中求生存,斗争形势异常尖锐复杂。面对复杂的局面,石志本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积极开展统战工作,通过交流、谈判,尽量团结友军一致抗日。他努力扩大抗日多方武装力量使部队不断壮大,到1943年和新1旅合并后发展为3个团,加上地方武装民兵等社会力量组成了一呼百应几万人的战斗力,建立了强大情报系统、情报处、城工部、敌工站全盘随时掌握着上党区敌伪动态,形成超强完整的情报网络,开创了军工军械生产基地、被服给养后勤保障完整体系、成为长期有效打击敌寇的利器。

1942年至1943年,太行四分区所处的晋东南上党地区遇上大饥荒,粮食成为军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成为根据地人民生存的关键。为了在饥荒中巩固抗日武装和根据地,石志本遵照毛主席“发展经济”、“自力更生”的指示,学习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军民共同努力下,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1943年夏季和秋季,根据地都获得了大丰收,收获的粮食堆积如山,不仅保证了部队的需要,还能与国军换枪弹,有了充足的粮食,上党地区的群众踊跃参军参战,武装力量迅速壮大。被当时称为太行山上的小延安。

在开展大生产运动中,石志本开创了互助组合生产方式的先驱,广泛推广典型经验,就是他一手培养出来李顺达等劳武结合英雄模范。1944年11月,太行军区和行署在黎城南委泉村召开战斗英雄和生产模范大会。四分区劳动模范李顺达、战斗英雄徐顺孩在会上做了发言。邓小平政委参加了大会,代表129师领导前来祝贺,并亲切的握着石志本的手高度赞扬他 “你这个司令当得好,为太行地区作出了榜样”。

1945年应前往延安参加七大,因一再推迟会期加上一线战事急需,留守在了太行战场前线,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蒋介石国民党想摘走胜利果实,开始大举向解放区进攻。党中央毛主席对此做出伟大决策,提出“针锋相对”、边打边谈,用战场上的胜利来换取主动权。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1945年8月11日,党中央毛主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一号命令,刘、邓首长太行军区发布二号命令,任命太行第四分区司令员石志本为上党区进攻作战部队最高指挥官,统一指挥上党区全部正规兵团、地方部队、人民武装,立即向上党区域之敌伪全面进攻,光复这些地区。如当地敌伪向我投诚和反正时,则应将其缴械好指定集结地点,编造整饬之,如有冥顽不悟实行抗拒者,则坚决消灭之(新华日报太行版全文报道)。石志本受命率部打响上党战役第一枪。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但缩居在长治的日寇拒不投降。8月19日,石志本率领指挥上党部队及数万民兵地方武装收复了潞城等地。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趁我军主力向太原日寇运动之际,与8月中旬在日军接应下进驻太原,同时派其19军军长史泽波以第八集团军名义,率部挺进第2、第6纵队,加伪保安第5、9两个团共3万8千余人,于8月18日从临汾、浮山、翼城出发,向我军刚刚解放的上党地区扑来。并于8月21日占领长子,23日占领屯留和长治,25日占领壶关、潞城和襄垣等县,企图最终占领整个晋东南。石志本率部指挥组织地方各种武装力量将敌军死死牵制围困住、战斗打的热火朝天不断扩大战果。此时,刘邓、陈锡联、陈赓、陈再道等129师的主要领导都在延安开会,毛主席对局势作出“针锋相对”指示。8月25日,129师主要领导乘坐美军顾问团飞机从延安紧急赶回河北涉县129师师部,开始全面整合部署上党战役进行。以陈锡联为司令员的太行纵队、以陈赓为司令员的太岳纵队、以陈再道为司令员的冀南纵队三路各带5-6千人马迅速向上党区集结,9月10号上党战役围点打援全面进攻打响。

石志本部队整编为石支队(下属3个团),指挥部队及组织动员民众近十万人马首当其冲攻打壶关、长治和小南关。长治守敌在其援军俱被歼灭的情况下,于10月7日夜弃长治西逃,石志本前指部队承负着一线追歼任务。集中主力32团日夜兼程穷追猛打,命令部队,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当听到沁水县端氏镇西佛庙岭方向枪炮声激烈时,他即抛开当面之敌,从敌侧后跑步前进,20分钟后冲上佛庙岭,随后3个团与长子县独立团合并,迅速将万余敌人阻拦在佛庙岭下,为太岳纵队赶来全歼敌人创造了战机。回顾上党战役,当敌19军军长史泽波8月21日率部来犯时,正是石志本率部在长子县石哲镇首先与敌军对决;最后在端氏镇西佛庙岭,又是石志本率部最终封死了史泽波西逃的大门。据此人们盛传“上党战役由石志本开始,由石志本结束。” 是役,聚歼敌第19军,毙俘敌四千余人,生俘军长史泽波,缴获大量武器物资装备。

1945年10月8日,石志本率部解放了长治(长治是我党我军全国解放的第一座城市)。10月12日,上党战役结束,陈赓、陈锡联带领129师宣传队代表刘、邓及129师亲临祝贺慰问,庆祝活动连续举行三天,参加活动的有各地代表、人民群众十万多人。

上党战役的伟大胜利,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与蒋介石的重庆谈判,使蒋介石不得不放弃了扣留毛主席的阴谋,我们赢得了主动权,确保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重大转折方向,敲响了国民党从此溃败灭亡的丧钟。上党战役的胜利揭开了伟大的解放战争的序幕,是一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战争的胜利!

1945年11月,石志本部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第17旅(特批成立的最强劲的“上党旅”),石志本成为首任旅长,副旅长为尤太忠。17旅下辖由合编而成的49团、50团、51团。次年春,石志本不顾已患糖尿病的身体,率部连续作战,参加邯郸战役。战后,病情恶化,不得不留在北方局驻地治疗,后升调任14纵付司令(末任命司令)其6纵队17旅旅长职务由李德生接任。

1948年5月,石志本出任晋冀鲁豫军区第14纵队副司令员(未任命纵队司令)。1948年11月,部队攻打河南新乡,守敌106旅死守城区顽强抵抗垂死挣扎拒不投降造成我方负出伤亡惨重代价!

石志本司令在战场上从来都是身先士卒,看此情景手提一把“二十响”盒子枪就向前猛冲。纵队高厚良参谋长马上劝阻,你是军中之首啊!他说:“没关系,出了事我自己负责!”随即冲进溃众,大吼一声“跟我上”官兵们一看纵队司令己抱起机枪冲上一线,倍受鼓舞,高呼:“石司令来了!冲呀!”部队眨眼变成猛虎,在石司令的率领下,一鼓作气勇猛冲杀胜利解决了战斗。

1949年,14纵改编为70军,石志本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70军副军长(该军未任命军长)。解放后,任察哈尔省军区司令员。察哈尔省取消之后调北京,任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正兵团、行政七级),是全国第三、四届政协委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石志本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创建新中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始终不居功.不居傲,就抗战阶段起他领导的部队就为我军造就出五十三名开国将军,他是我党我军不可多得的杰出将领,在我军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石志本将军一贯保持谦虚谨慎和礼贤下士的作风,身负十几处战伤长年积劳成疾仍坚持在战斗岗位上不争职、不争利、识大局、顾大体,一切以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为重,为党和国家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格风范,将永远受到人民群众赞誉。

张镰斧


张镰斧
张镰斧

张镰斧
张镰斧

张镰斧
张镰斧

张镰斧,顾名思义:取党旗上镰刀斧锤之意。男,原名张继唐,1921年3月出生于山西忻县,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688团3营12连战士、文书、营部文书、688团政治处统计干事、技术书记、组织干事、129师新1旅2团3营分支书记、太行抗大六分校11连指导员、支部书记、新一旅政治部和太行第四军分区政治部组织干事、太行四分区黎城独立团总支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6纵队17旅50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代政委、17旅49团团长、第二野战军第12军35师104团团长、35师参谋长。

抗美援朝时期,任志愿军第12军35师参谋长、师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等。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科技组委员。原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一院院长、一院代理党委书记。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航天部“在发展航天事业中贡献突出”一等功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1年6月11日,张镰斧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河南省发改委提供

(浏览 3,862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