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宣讲】八路军五纵:一支成立在江苏宿迁地区的井冈劲旅!

“八一?” 建军节即将到来!
1940年的8月,在波澜壮阔的华中抗日战场上,今江苏宿迁地区的泗洪县境内曾成立一支抗日劲旅——八路军第五纵队。她的支队曾被中共誉为正规化的党军一部;她的支队可以直接追溯到南昌起义、井冈山上的朱毛红四军!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正值武汉危急,华中战场发生巨大变化的严峻时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六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重申了全党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方针,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决定撤销长江局,新成立中原局和南方局
中原局由刘少奇担任书记。所有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河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

(彭雪枫将军画传)
1940年6月20日,黄克诚率八路军主力344旅和新2旅两个团及教导营,计12000余人过陇海路与彭雪枫新四军六支队在涡阳县新兴集胜利会师。执行十八集团军总部命令,两部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

7月,中原局根据苏北的支点洪泽湖畔已创建皖东北根据地,开辟苏北执行中共中央中心战略任务条件已经成熟的实际情况。将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东西的八路军、新四军统一整编,制定了“向东发展、向西防御”的战略方针。令四纵政委黄克诚率二旅的两个团(原八路军新二旅)、四旅(原八路军344旅)一个团和教导营赶赴洪泽湖西畔与开辟皖东北根据地的部队整编,执行向东发展开辟苏北任务;令四纵司令员彭雪枫率四旅(原八路军344旅)两个团、五旅(原新四军六支队1、2、3团)、六旅(原新四军六支队1、3总队)和豫皖苏边保安司令部等,执行向西防御任务。

1940年7月26日,八路军四纵政委黄克诚率纵队一部向东进发,于8月7日到达洪泽湖畔今泗洪地界,部队驻扎在泗洪县的双沟、魏营、半城一线……

黄克诚到达今泗洪后,过淮河前往淮南,进一步接受中共中央中原局指令。他与刘少奇书记彻谈三天,对整个华中战局作进一步梳理,成立苏皖边区党的军政委员会,成立八路军第五纵队,为开辟苏北根据地作快速准备,随时支援陈毅、粟裕已经率部北上的江南新四军。

8月16日,根据中原局电令,以黄克诚为书记的中共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在洪泽湖畔张塘村(时为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和苏皖区党委驻地)召开。会议上,将淮河以北、津浦路东,陇海路以南部队,成立为八路军第五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纵队辖三个支队,分别为: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改编的1支队;原新四军四纵二旅和五旅一个团改编的二支队;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和苏皖陇海南进支队改编的三支队。

?泗洪是五纵开辟苏北根据地的始发地是一个不争的史实。早在开辟皖东北根据地的初期,原皖东北特委书记陈光薇(杨纯)就受设在张塘村的苏皖区党委的派遣进入淮海、盐阜地区进行恢复党的组织工作,在刘少奇1940年4月至6月间视察“泗洪”时,陈光薇单独从淮海返回“泗洪”向刘少奇汇报苏北党建情况,为开辟苏北条件是否成熟提供了参考依据。

开辟苏北的第五纵三个支队在今宿迁泗洪境内都有过辉煌的战绩。

1支队的前身苏鲁豫支队,其1大队为开辟皖东北根据地主力之一。1940年6月间为保护中原局机关,在泗洪上塘郑集打的“胡桥战斗”歼灭日伪四百余人,俘虏日军一名少佐。自己也牺牲巨大,200多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血染洪泽湖畔,令时任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心痛不已。这支骁勇善战的英雄部队可追溯为,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在朱德、陈毅等领导下转战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被人们颂为“朱毛红军”的红四军。(参阅《卓越之光》一书,中共党史出版社)

2支队主要由黄克诚从路西八路军第四纵队带来的三个团组成,前身可追溯为红25军。在五纵大部挥师东进淮海时,留下了该支队的副司令员常玉清和胡继成为团长的第六团,作为主力与皖东北地委书记张彦、专员刘玉柱一起坚守“泗洪”大后方。?

五纵大部队走后,“泗洪”多次遭受日寇合力围攻,欲摧毁新生的抗日民主政府。2支队六团和专署警卫营在党的领导下与日伪展开殊死斗争,于1940年12月相继发生了泗洪朱湖“五龙背”阻击战和发生在泗洪大楼的“周庄阻击战”,在周庄阻击战中,为保卫皖东北专署机关,我警卫营一个连的战士被日寇围困,几乎全部战死。他们在“泗洪”的土地上有力的拖住了日伪,阻敌于洪泽湖西岸,为后来三支队司令员张爱萍率部从淮海回师皖东北,恢复根据地赢得了宝贵时间。

3支队,是洪泽湖畔土生土长的英雄部队,由开辟皖东北、邳睢铜根据地的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和苏皖陇海南进支队组成。三支队于1940年8月30日在泗洪朱湖召开支队成立大会后,挥师淮海。1942年2月,时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在华中会议报告中指出“九旅(三支队后转录为新四军九旅)是华中抗战后新成立部队中之成绩较优者。它已经成为正规化的党军一部。并创造了一些优良作风,战斗力提高了。它在开辟和恢复皖东北和苏北根据地的工作及战斗中,有相当大的成绩。”

在中共抗战史上,从今宿迁地区泗洪县开拔出去的八路军五纵三个支队,如同三支利剑,在苏北战场上所向披靡,形成威武之师。于1940年10月10日,在东台县刘庄、白驹镇一线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部队胜利会师,完成了中共中央开辟苏北,打通苏南苏北联系的战略任务,部队也随即转入巩固和建设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阶段。

? ? ?编辑:许乃宏?陈波?审核:老周

(浏览 1,142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