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佩璞:刘志丹牺牲在我父亲怀里(三)

很快,宋任穷、唐延杰、伍晋南、黄光明、王再兴、于占彪、柴成俊、陈坊仁、王季龙陆续来到“水塔庙”阵地。一时,阵地上挤满了人,父亲和高志德立即将二连的战士劝了下去。
宋任穷泪流满面,嘴里叨着说:“怎么搞的?我怎么向中央交待嘛!”他忽然停止了哭声说:“裴周玉同志呢?到前面来!你给我说说怎么回事?”“政委,让高克恭说吧,他在现场的,志丹军长倒在他的怀里的。”裴周玉满身大汗,泪流满面,他内心也是十分懊悔。宋任穷派他来,就是做保卫刘志丹的安全工作的,被质问、询问也是正常的。
父亲在给宋任穷讲述刘志丹牺牲的过程时,他发现宋任穷悲伤到极点,宋任穷伏身蹴地,查看刘志丹的伤口,在数着那十几个弹孔……泪水直接洒落在刘志丹的伤口上。宋任穷从刘志丹的衣袋里翻出全部的东西:半截铅笔、半盒火柴、几根揉碎的烟头,唯一值钱的一块怀表,还是唐延杰借给他用的。
唐延杰拿着宋任穷递过来的怀表,伏在宋任穷的耳边说了几句话,宋任穷马上用手势制止了父亲的讲述,抬起头,着眼泪,忍着悲痛说:“军事干部随参谋长回去掌握部队,准备战斗。政工干部留下来处理军长的后事。”参谋长唐延杰一挥手,军事干部都随他走了。
宋任穷转身向伍晋南说:“伍主任,立即向中央报告!”伍晋南匆匆去拍电报了。
宋任穷弯下身子,将他自己的大衣给刘志丹盖好。父亲把刘志丹的那件破旧不堪的大衣给宋任穷披上,宋任穷感激地看看父亲,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让我永远陪着志丹同志吧!”父亲凝视着和蔼可亲的宋任穷,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撒落下来……
“再兴同志,你马上派人将志丹同志的遗体运回瓦窑堡中央所在地。”宋任穷明白任务在身,不能误太多的时间,他决定派比较熟悉陕北情况的王再兴和父亲一齐去处理,将刘志丹遗体送回陕北。他又补充说:“再兴同志,让高克恭带一个排去护送,回绥德他熟悉。你们将志丹同志的遗体交给绥德县委来的同志就立即返回!”
当夜,一支队伍悄无声息地来到黄河边,这是王再兴与父亲率领的队伍将刘志丹的遗体运到了黄河岸边。战士们将担架轻轻放在船上,王再兴和父亲以及战士们将担架拥在船中央。船在静静划行,没有一个人说一句话,他们心中明白,这是送军长最后一程了。
船一靠岸,王再兴命令父亲说:跑步到村里,一村一村传下去,叫县上来人来接……”父亲径直向村里跑去。战士们与王再兴轻轻将担架抬下船,在岸边静静等着……
天麻麻亮了,父亲带着县委干部、游击队干部、赤卫军战士等一些人跑来,他们抬着一具柏木棺材。当他们一揭脸,全场恸哭起来,这哭声震动了陕北大地!刘志丹牺牲了!“老刘牺牲了!这喊声,倾刻之间传遍了黄土高原、陕北大地……
王再兴一再嘱咐县委干部,要将刘志丹的遗体亲手交给周恩来,交给毛泽东……
父亲与王再兴挽扶着上了返回东岸的船,他们俩人与战士们坐在船头凝望西岸上的人们,黑压压的一片跪在那里,还在哭拜刘志丹哩!船掉头驶向东岸,父亲与王再兴将身子扭过来,仍然面向西岸,豆大的泪珠在脸颊上……他们知道,‘老刘’人没有了,永远回来了!
高佩璞:刘志丹牺牲在我父亲怀里(三)

周恩来题词

为追述历史,我们再来看看敌人方面是如何记述这段历史的:

据民国25 年(1936 年)5 月 18 日《国闻周报》报道称“党家寨(村)战斗”为,《晋境残匪窜返陕北》和《陕晋各军联合会剿》以及《阎(锡山)呈报晋剿匪经过》等。对敌人布防情况报道如下:“查晋绥军队,共计 8(个)师 3(个)旅,兵数诚不为少。绥远常驻2(个)师,晋北分驻 1(个)旅,晋南及潞驿一带,各分驻 1(个)师,省垣常驻 1(个)旅,自共匪窜据陕北,奉令派遣2(个)师却 1(个)旅,过(黄)河防剿。此外,在晋西者,仅余 1(个)师2(个)旅,而担任河防者,仅仅 1(个)师,以 1(个)师兵力,任千余里之防务,每一渡口,大者只能置兵 1(个)排,力量实属单薄。本年 2 月 22 日匪军大部,乘夜由中阳(县)、石楼县境,强渡过河,数在两万以上,(阎)锡山闻报,一面移缓就急,星夜调集分驻各处军队,前往剿办。一面申请中央派遣大军,来晋协剿。匪之企图,初在突破汾阳、孝义,直扑太原,经第二纵队司令员杨效欧,于 3月 10 日在孝义之眼头仲家山,将匪击毙 3,000 余人,伤者尤多,匪势大挫,分股回窜。”

敌人将“党家寨(村)战斗”称为“冀家园战斗”,认为刘志丹牺牲于此役,文章如下述写:“……其一路(红二十八军)北窜交城、文水、兴(县)、临(县)、岗静一带,并在兴县之罗峪口接刘子(志)丹股匪数千人东渡,当派大兵分路截击,旋经章团长拯宇,在离石境内之冀家原(园)与匪首刘子(志)丹击受重伤,旋在太平镇毙命。据高师长桂滋电报,该匪首尸身确系于 4 月 27 日运抵瓦窑堡,俭 28 日开会追悼。”此段记述说明敌人只是从刘志丹追悼会发布消息后才得知刘志丹牺牲的消息的。

高佩璞:刘志丹牺牲在我父亲怀里(三)

《阎(锡山)呈报晋(军)剿匪经过》报影印件

?
父亲与王再兴走后,红二十八军在政委宋任穷的指挥之下,唐延杰在前卫第一团接替了刘志丹的位置,对三交镇发起了总攻,除敌人的主碉堡外,三交镇大部被我军占领。父亲说,因为送刘志丹的遗体去绥德就没有参加战斗。
“党家寨村(三交镇)战斗”和“冀家园遭遇战”只好以宋任穷的回忆录来记述吧:“……志丹同志离开我们,红二十八军仍像志丹同志活着时一样,坚守阵地,继续战斗。黄昏时分,我们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向敌人阵地(党家寨)发起猛攻,怒火在战士们胸中燃烧,复仇的子弹和手榴弹射向敌人阵地,狠狠打击了敌人,三交镇的大部被我攻占,但未能拔掉敌人设在制高点的主碉堡。在战斗中,敌人伤亡很大,我方伤亡也不小。入夜,我们通霄未眠,认真分析了战局,估计太原守敌必来增援,为了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更大的损失,按时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决定由一个班留守阵地,拖住敌人,大部队南撤。为避免同前来增援之敌遭遇,我们不走大路,走山梁小道。谁知道,增援的敌人也不敢走大路,也走山梁小道。于是,我军同敌军在山梁上(冀家园)打了场遭遇战。我们对地形不熟,一边走,一边打,打得很艰苦。我带着一部分部队在后面掩护,后来,才把敌人甩掉。”
红二十八军在“冀家园遭遇战”后就脱离了敌人。父亲回到连队后,发现部队战斗减员将近一半。全军剩下七百多人,每个连队在五十人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军委拟撤销红二十八军的建制,特意调宋任穷和部分团级干部到康城镇总部了解情况。
王再兴参加了汇报,他与父亲谈起了宋任穷对红二十八军的评价和不同意撤销编制的意见。宋任穷认为:“一、红二十八军是一支战斗素质很好的部队,战斗力很强。红二十八军成份纯正,清一色农家子弟,思想觉悟很高,坚决服从党的领导。刘志丹在红二十八军的威望极高,但他并不树立个人威望,处处以党的事业为重,听从党的指挥。尤其在刘志丹牺牲后,依然听从以宋任穷为首的红二十八军中党的领导的指挥,就像听从刘志丹的指挥一样。二、他本人由衷地敬佩刘志丹,极度信任陕北籍干部,对红二十八军广大指战员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三、虽然刘志丹已经牺牲,战斗伤亡很大,但部队的士气一如既往的旺盛。”
王再兴告诫父亲说:“告诉我们的干部、战士,我们是党的军队,党就是大局,要坚定不移的服从。”父亲心中已经明白,红二十八军的部队,因为刘志丹的牺牲和部队战斗减员较多,有可能被撤销建制,保留红军骨干,充实到别的部队去。他心里有些茫然,也就是想不通……
几日的休整,军委、总政治部专门考察了红二十八军,他们来到第一团时,来到了父亲的二连。父亲十分高兴,率领全连积极准备,认真对待,使考察人员十分满意。
全军考察完毕,得出的结论是:思想情绪稳定,部队士气旺盛,政治和军事素质确实不错。于是,军委决定保留红二十八军建制,补充了一部分兵员,任命宋任穷为红二十八军军长,调蔡树藩为红二十八军政委。
这支部队一直保留着建制,现在的北京军区第六十五集团军第一九三师第五七九团的前身就是红二十八军的一部分,它与晋察冀军区平北分区第四十团以及平北游击大队组成第五七九团。
1936年 5 月初,红二十八军随红军主力回到陕北,胜利完成了东征使命。刘志丹壮烈牺牲了!他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红二十八军失去了一位好军长、好指挥员!陕北人民失去了一位好领袖、好儿子!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军事家!刘志丹永垂不朽!他永远活在陕北人民心中!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田之中!
高佩璞:刘志丹牺牲在我父亲怀里(三)
陕北瓦窑堡刘志丹公祭大会会场
?
后? 记
父亲与刘志丹相处了150天,刘志丹牺牲后父亲悲痛有加,甚至在夜深人静时大伤其感,落泪相伴,思虑过度,整夜得入睡。即使到了 50 年之后,每当父亲回忆起刘志丹时,他老人家总是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1985 年末,中央军委军史资料委员会专门来人,找父亲了解了有关刘志丹牺牲等情况。他们告诉父亲说,马上要召开一次座谈会,专题讨论有关刘志丹牺牲的问题。
开会的那天,父亲一进会场,所有被邀请来的人员全部站了起来,大家鼓掌欢迎父亲,纷纷与父亲握手问好。这些老红军几乎全是父亲所在连队和所在团的干部、战士。在会上,大家一起怀了他们的老军长刘志丹,提供了宝贵史料中央军委资料委员会全部记录在册
父亲十分高兴,返回家中与交代,据此写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回忆录,以纪念他心中崇拜偶像刘志丹!
?
高佩璞:刘志丹牺牲在我父亲怀里(三)
父亲(左二)与老战友曾克林(左三)、吴西(右一)、裴周玉(左一)

?

高佩璞:刘志丹牺牲在我父亲怀里(三)

高佩璞与宋任穷在北京医院

?

高佩璞:刘志丹牺牲在我父亲怀里(三)
高佩璞(中)与弟弟高佩璟(左)、高佩珂(右)在刘志丹牺牲地纪念碑前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相约军旗下):高佩璞:刘志丹牺牲在我父亲怀里(三)

(浏览 2,23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