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李雪峰整理回忆录

为李雪峰整理回忆录
2003年3月15日,李雪峰去世
图为文革前期的李雪峰
原载:《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第24期

作者:李海文

此处有删节

打倒“四人帮”后很长时间,许许多多的问题困扰着我。所以,当好朋友李丹林告诉我她父亲李雪峰想要写回忆录,问我愿不愿意帮忙时,我喜出望外。

在文献研究室工作期间,我访问过数百名老同志。他们对历史理解之深刻,常常令我不能望其项背。但是这些老同志或是司局、部长级的干部,或是中央委员,都不是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并不清楚高层领导内部。

我想,终于有一位了解文革发动情况的中央领导人开口回忆,将真实的历史留给后人。

文革初期前的顺利仕途

从1925年到1933年,李雪峰在山西国民师范学校和教育学院整整读了9个年头。前者属于中等教育,后者属于大学。

1933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二九运动”后,担任了中共北平市委书记。抗战爆发后,他在太行根据地抗战前线坚持了十年武装斗争,任中共晋冀豫区委书记、太行区委书记。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对太行根据地的工作的评价是:“要兵给兵,要粮给粮,要钱给钱。”

李雪峰入党后一直在地方担任领导工作,没有经历过延安整风,这是他一生的缺憾。学生出身、知识分子的书生气、没有经历过大的党内斗争、性格缺少圆通……这些,都为后来种下祸根。

1947年,他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任中原局第三书记。解放后,中原局在武汉改建为中南局,他任第二书记。1954年,大区撤销,他到北京参与中央领导工作,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等职。1956年,在中共八大上,他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45年的七大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分开了。并且,赋予中央书记处很大的权力。中央副主席周恩来任总理的国务院,要接受中央书记处的领导。

1954年,邓小平担任了党中央秘书长,李雪峰等任副秘书长。当时几乎天天开秘书长会议,讨论研究各方面的工作。

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不都在北京,因要主持地方大政工作,非重要会议一般不来北京,所以政治局不能经常召开全体会议。而书记处要处理大量日常工作,经常每周开会三四次。书记处的成员最早知道中央的决策,反而比一些政治局委员消息更灵通。

中共八大选出的中央书记处,总书记为邓小平,书记为彭真、王稼祥、谭震林、谭政、黄克诚、李雪峰,候补书记为刘澜涛、杨尚昆、胡乔木,共10人。其中,彭真协助邓小平负责全面工作;王稼祥兼任中央联络部部长,负责外事;谭震林是副总理,分管农业;谭政是总政主任,负责军队干部;黄克诚是参谋长;李雪峰负责工业。

李雪峰在八大第一次当选为中央委员,就直接进入了中央书记处。当时中央委员97人,中央候补委员73人,共170人。其中,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加书记处成员,共31人。49岁的李雪峰在书记处书记中年龄最轻,资历最浅,但是工作时间却是很长的。

1961年,成立了六个中央局,李雪峰任华北局第一书记。当时经常召开各大区书记会议,召开有各省省委书记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因李雪峰兼任华北局书记,他经常参加这些会议。

1966年5月,原北京市委改组,李雪峰担任了“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

为李雪峰整理回忆录

为李雪峰整理回忆录

为李雪峰整理回忆录

为李雪峰整理回忆录

为李雪峰整理回忆录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衲读):为李雪峰整理回忆录

(浏览 2,42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