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19日 主席指出,用25年时间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02月21日 中共中央制定增加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
05月09日第一次含有热核材料的核试验成功;考古发现并保存北京人头盖骨
10月08日 中国制成第一批1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
12月23日 ?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
01月05日 中国石油产品品种和数量自给自足,勘、采、炼技术登上世界高峰。
01月16日 中国第一台载重150吨中型平板车造成。
07月26日 中国第一台100吨矿山铁路自翻车研制成功。
09月05日 中国援助赞比亚政府10亿无息贷款修建坦赞铁路。
10月05日 中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0月15日 ?中国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11月29日 ?中国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安装调试成功。
01月11日 《人民日报》发表《“自由市场”是杀人不见血的屠刀》
04月15日 根治淮北平原涝灾的大型水利工程——新汴河工程开工。
02月21日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周总理宣布中国成为世界上即没有内债也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04月02日 ?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05月05日 ?中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庆大霉素”。
06月13日 决定在上海、天津、大连6个船厂新建8个万吨级船台。
09月25日 ?药品大幅度降价,比年初降低37%,比1950年降低80%。
09月30日 中国第一台十二万五千千瓦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组建成,标志中国电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0月03日 中国第一台5000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诞生
04月24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北京时间),东方红1号卫星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07月17日 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10月16日 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02月05日毛泽东批准《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4亿美元引进我国急需的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化肥设备2套,以及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
03月03日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
08月21日,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从国外进口一米七大型钢板轧机。
08月22日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首次以核动力驶向试验海区,进行航行试验。从此中国海军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海军跨入了世界核海军的行列。
09月27日 中国无偿援助越南36.14亿元。外援金额70亿,建国来最多的一年。
11月07日周恩来批准国家计委再次提出的《关于进口成套化工设备的请示报告》,进口6亿美元的23套化工设备。并将总额33亿美元的另一进口方案合并考虑,采取一个更大规模的引进计划。
12月07日 全国年度水利建设50亿立方米,增加农田3000万亩。
01月13日 从国外引进化肥、化纤成套设备8套,以后又提出引进43亿美元成套设备和单机的方案(即四、三方案)。
01月28日 解放军落实五七指示,发展农副业生产,许多部队做到肉菜自给。
02月21日 毛主席会见尼克松,双方同意互相发展贸易。
0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关系从此走向正常化。
05月13日 中国电子工业进一步发展,1971年收音机产量相当于1965年的4倍。
08月21日 从联邦德国、日本进口一米七轧机,建在武汉钢铁公司,另有设备在北京、上海、四川、唐山。
09月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北京开幕,历时4个多月。
09月10日 4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安家落户。
10月13日连接中南和西南地区的重要干线湘黔铁路通车。
12月26日中国第一辆载重300吨的大平板车问世。
01月01日 人民日报发表新年献词,农业夺取好收成,工业生产上升。
01月05日 国家计委提出进口43亿美元国外设备的方案。包括: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三个大电站、武钢一米七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项目。
02月13日 新华社报道,1972年是解放以来电力发电站装机最多的一年。
03月07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发展组合机床取得显著成就。
03月20日 部分企业和县社试办出口工业品专厂、专车间、出口农副土特产生产基地。
04月15日 春季广交会开幕,与中国发展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
05月04日 中国日本共同投资施工建设中日海底电缆。
06月18日 国际大米价格上升,中国增加出口100万吨大米换回小麦。
06月29日毛主席接见美国银行家洛克菲勒时说:通过两国银行来推动两国贸易的发展,这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08月01日 新华社报道,夏粮丰收,这是建国以来第二个大丰收年。
08月05日 全国环保会议召开,制定《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08月16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水田农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08月27日 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09月03日 中国第一台天文测时、测纬光电等高仪研制成功。
09月1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钻井进尺和建设投产的油井生产能力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09月30日 新华社消息,中国化肥产量比1965年增加一倍以上。
10月15日 ?秋季广交会开幕,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贸易往来。
10月25日 ?西藏发现几十种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产。
11月01日 ?几十座大中型水电站建成投产,小型水电站5万多个,遍及全国。
11月08日 ?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
12月20日 ?中国航空线80多条,连接全国70多个城市,与100多个外国航空公司建立业务往来。
12月22日 ?5年来,800多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2月26日同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50多个,其中5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议。197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09.76亿美元(当时的币值)。
01月12日 为在本世纪内实现毛主席提出的用几个五年计划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的战略思想,国家计委提出《关于拟定长远计划的报告》。
01月21日 要求很抓计划用粮、节约用粮、严格控制粮食销量等四点要求。
01月22日 提出在今后三五年内,从国外进口一批大型化学肥料、化学纤维和连续式钢板轧机等设备。
02月17日 新华社报道,胜利油田去年创年钻井进尺150105米的全国石油钻井最高纪录。
02月19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农村掀起农田基本建设新高潮。
04月02日 中国第一艘二万五千吨级的浮船坞“黄山号”建成。
04月15日 第三十五届广交会开幕,规模为历届之最。
04月31日 中国第一台医用电子感应加速器研制成功。
05月15日 华北滨海地区又建立起一个新油田——大港油田。
07月17日 中国冬小麦产区推广优良品种,占全国小麦播种面积的80%以上。
09月12日 国家计委提出增加石油、棉花、部分钢材、化肥进口。
10月23日 ?中国地方小煤矿去年产量比1965年增长两倍多,占全年28%。
1973年至1974年利用国际货币动荡时机,适时购进600吨黄金,增加了我国的黄金储备。
1974年对外贸易总额达145.7亿美元(当时的币值)。
01月13日 提出到本世纪末,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02月03日 景山发电厂首次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10万千瓦燃煤气轮发电机组成功。
02月04日 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03月29日 高能加速器研制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05月31日 国务院界定出口黄金,引进铜、铝、橡胶、涤纶等原料。
07月05日 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建成。
07月19日 中国化肥产量显著提高,上半年增产的化肥可增产粮食100多亿斤或3000多万担棉花。
07月28日 全国铁路上半年货运量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08月08日 河南地区特大暴雨,国家拨7亿元救灾费。
08月30日 新华社报道,最近三、四年来,每年有一大批电站建成投入生产。
09月01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今年早稻丰收,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水平。
09月03日 新华社报道,截止到1974年底,中国小水电发电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09月14日 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
10月07日 由科学家袁隆平等培育的籼型杂交水稻通过鉴定,经过推广后一般提高产量20%,为世界粮食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12月30日 ?新华社报道,中国农业连续13年全面丰收。
1975年下半年,连续发射成功了3颗人造卫星,被人们称之为“三星高照”。
01月21日 又一艘万吨级浮船坞“华山号”研制成功。
03月13日 大型火力发电厂——莱芜电厂投入生产。
05月01日 从事海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数比1965年增加7.5倍,调查工作发展到黄海、东海和南海。
06月06日 第一座现代化10万吨深水油港大连新港建成。
06月29日 上海黄浦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铁轨建成通车。
07月06日 人工培植的小黑麦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推广。
07月22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夏粮总产量创历史新水平。
08月23日 第一艘五万吨级远洋油轮“西湖号”在大连下水。
10月05日 现代化化纤联合企业——福建维尼纶厂建成。
11月16日 新华社报道,全国80%以上的县建立水泥厂,产量比1965年增长4.1倍。
12月10日 ?江南9省已探明的某谈储量比之前增长了2倍。
12月11日 ?高速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另,从1965年到1978年,我国在13个省、自治区开展的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几百万人力,安排几千个建设项目。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动员之广,行动之快,在我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
三线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初步建成了以能源交通为基础、国防科技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战略后方基地。
到70年代末,三线地区的工业固定资产由292亿元增加到1543亿元,增长4.28倍,约占当时全国的1/3。职工人数由325.65万增加到1129.5万,增长2.46倍。工业总产值由258亿元增加到1270亿,增长3.92倍。
致敬伟大领袖毛主席!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东方红纪念馆):好好看看:1966—1976年,到底做了啥?
最后补充一项,红卫兵小将们上山下乡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