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顺民间文艺. 第123期】红旗渠和刘银良的“安全梦”| 李明生

党史故事

????阳春三月,我和几位修过红旗渠总干渠的老乡漫步在红旗渠岸上,看着这运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人工天河、水长城感慨万千!他们说:如果把红旗渠比作长城,刘银良就是长城上的一块砖,如果把红旗渠比作一部机器,他就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

【河顺民间文艺. 第123期】红旗渠和刘银良的“安全梦”| 李明生

在任村镇杨耳庄修过渠的老党员李勤书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那是1960年2月红旗渠开工后的事儿了。当时全县最年轻的河顺公社社长刘银良,任红旗渠工程指挥部河顺分指挥长。他真抓实干,与我们同甘共苦。抓安全毫不留情,连负责放炮摆旗的内弟都说刘哥嚷(批评)起来无嘴无脸,但他心眼好。李改全走路慢,有时影响放炮,老刘发现后,怕出安全事故,大嗓门就擂他,可批评后改全却像个没事人似的,嬉皮笑脸地说:“你批评谁嘞?”弄得在场的人啼笑皆非。”刘银良气不打一处来,高声道:“你头硬,不怕死,去石头上碰碰头试试!…”刘银良觉得改全不怕批评是小事,出了事故是大事。后来司号员文全(小名毛的)吹过放炮号后,又发现他走路还是慢慢腾腾的落在最后,就让改全在民工们吃饭时站在旁边当“典型”。事后还给他谈心,讲道理,使他心服口服。

【河顺民间文艺. 第123期】红旗渠和刘银良的“安全梦”| 李明生

刘银良善用典型,抓两头带中间。吕拴贵十六七岁就上了马塔修渠,他回忆说:

?

刘银良嗓门大,开会不用讲话稿,顺理成章,具有鼓动性。河顺民工营有个民工,拉大锯时突然躺在地上装病,对此,刘银良在民工大会上点名批评。但他讲得更多的还是好人好事。记得他在会上把东里村和西里村两个民工飙着抬石头的顺口溜在大会讲:

郭三顺、李二旦,

俩人长的不差啥儿,

抬石头,捡大个,

一天到晚不落汗…… ???

?

刘银良不仅懂人性,而且诙谐幽默。有一次在任村盘阳法济寺山坡上组织召开安全现场会。走到半路上,有的干部懒得去。他根据人都爱面子的心理,一边走,一边手里摇着帽子高喊了句谁不去谁就是什么什么的粗话后,激得大家都去了,这却乐得他哈哈大笑。

????

? ? 刘银良用人不拘一格,因人而异。有时看人下“菜碟”也恰到好处。在南谷洞水库建设中,他知道任羊成是共产党员,从小也当过儿童团长,虽肚里没装多少墨水,但脑子灵活,机智勇敢,有时还是个“高冒眼”。刘银良就根据其特点,让他当“弼马温”,当三两个人的小组长,平时巡逻,发现险情及时排除。后来任羊成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除险队队长,被评为红旗渠特等劳模。

???

? ??他一心扑在修渠上,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天,他母亲结记,妻子想他,便让他弟弟刘玉良骑着自行车,带着他七八岁的儿子,到杨耳庄工地找他。从马家山到工地几十公里,走着羊肠小道。问问路躲躲放炮,一路上磕磕绊绊,天黑总算找到杨耳庄河顺分指挥部。儿子在伙房第一次见玉米面馍,吃了个“痛快”,晚上开会他在会场后边玩着玩着睡着了,第二天一大早刘银良就撵他俩回家。其实为让家人放心,他俩吃黄圪塔(玉米面馍)是刘银良特意安排的,还交了伙食费。妻子郑莲花说:“闺女出生那年,俺抱着不满月的小孩,步行几十里路到盘阳,天黑了住在店里,第二天乘马车到渠首,在一座破庙里找到了河顺分指挥部住地。银良他顾不上俺娘俩,白天上工地,晚上还和民工一起研究咋样在悬崖峭壁上架空运线,这才加快了进度。为了让俺高兴,他风趣地说,我早就给姑娘起好名字了,引漳入林工程,就叫林芹怎么样?

? ??

? ? 我记得小时候自己家盖房子烧石灰,就是靠低土岸挖个锅底状的大坑,岸上留个洞,一层煤饼一层青石摆好,引着火,周围用麦秸泥糊好,烧七八天就好了。吕长福告诉我说:“修渠时开展劳动竞赛。石灰用量大,供不上,刘银良就发动河顺营的能工巧匠,革新技术,土法上马用明窑烧石灰方法安全有效,得到红旗渠指挥部的推广应用。”我没想到这种方法竟然是河顺民工当年修渠过程中创造的。

?????

? ? 高书英结婚出嫁不过半月就上了修渠工地,城关公社承担的谷堆寺工段发生事故后,记得刘银良带领河顺民工参加大会战,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河顺营还得了优胜红旗。

????

? ? ?吕土江和弟弟吕三江从开始修总干渠,干渠,支渠到毛渠、斗渠,总有一人参加,有时两人同时参加,经历的事多。

交谈中,我得知吕土江和吕长福等人想去当年修渠的地方看看,特別想看看那段咽喉工程。3月29日,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我驱车和同在禾苑小区居住的吕土江,到新修的安姚公路与河顺镇南北街相交的丁字口牌坊边,接着吕长福沿林(州)长(治)高速公路,风驰电掣般开到任村镇盘阳,又到山西省的石城。

一路上,他们对房屋错落有致、彩砖青瓦,墙壁黑白相兼的新农村风格和沿途秀美的风光无暇顾及,心早已飞到了山西马塔村。来到马塔村小广场他俩兴奋不已,指指这儿,看看那儿,告诉我:这里是黑丑当年住过的石崖;那里是当年黄扶芹和二芹住过的窑洞;这里是发洪水时七八个人挤在石崖下躲雨的地方:那里是当年吃饭支锅的地方。

????

【河顺民间文艺. 第123期】红旗渠和刘银良的“安全梦”| 李明生

? ??

? ? 在蜿蜒曲折,杂草丛生的山路上,他俩年近80的人,不知道那来的那股劲,爬坡那么快,当土江、长福沿着渠岸,找到那处咽喉断壁后兴奋了,突然停下。看着汹涌澎湃的渠水,喃喃自语,指认那个山谷堆就是刘银良喊话的地方。涛涛不绝地给我讲起了刘银良因“梦”救人的那一幕。

????

? ? 土江指着河沟说,那一天,为赶路民工们像波浪线一样,手搭着手淌过这条河来到工地。正在抡锤打钎,起石备料,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从东边山拐头处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

? ? “维福!维福!”

?????“哎—”队长李维福,听到急促的喊声回应了一声。

????“维福,工地出事没有?

? ? ?“没有!没有!”

???

? ?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离刘银良最近的民工吕土江,听着这莫名其妙的对话,仿佛还能听到他“呼哧、呼哧”的喘气声。

???

? ? “马上下工,回去有事”刘银良几乎是命令大家收工。

????这时,太阳当头照,人影成一团。本来还想加班,把炮眼打好,趁中午再放一炮赶赶工期的李队长,听这口气马上招呼大家。

???

? ? “下—工!下工!

刘银良平时目如闪电、声如洪钟,习惯歪戴着帽子在工地上转一转,人们离大远就能分辨出是他的身影。饥饿难耐的民工,用胳膊袖子擦擦脸上的汗珠继续干着,没想到是催促收工。

????

? ? ?这时,刘银良心里惦记着那个李改全,瞄了一眼没看到,便问维福队长:那个改全呢?。维福回答道,“他吃了冷东西拉肚子,让他先回去了。”刘银良连说了两句“回去了就好!回去了就好!”

????

? ? 几个民工切切私语,以为又抓住改全当“典型”了。

????说时迟,那时快。大家刚离开工地不远,刘银良正在路上给李队长讲晚上做梦的事,就听到"哗啦啦”一声巨响,回头一看,工地上浪烟滚滚,足足有五六分钟。石头塌方了,十几米长,20多民工施工的场地面目全非,大家都惊呆了,并有点后怕。

????

? ? ?原来,刘银良让大家收工是昨晚被梦惊醒后,一直难于入睡。天还不亮,心早就飞到了工地。可能是城关公社在谷堆寺出事后,刺激大脑,把安全第一的弦绷得更紧了。放心不下,便一骨碌穿上衣服,不顾吃饭就从河口步行几十里路,逐个工地察看,他三步并作两步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才赶到了马塔工地。看到塌方了,民工安然无恙,他长吁一口气,心中的石头落地了。虽然梦是巧合,但他加快速度,注重质量,安全第一思想,和不留死角的行动避免了一次重大事故。

有人说,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而这智慧里边难道没有像刘银良一样时刻绷紧的安全弦吗?

?

作者简介

【河顺民间文艺. 第123期】红旗渠和刘银良的“安全梦”| 李明生

李明生? ? 曾军旅生涯十几载,参加地方工作几十年。业余时间热爱新闻,摄影,诗歌,文学,写作。发表过数百篇(幅)作品,散见报刊、杂志,网络。《林州市交通志》主编,现为某局退休干部。

【河顺民间文艺. 第123期】红旗渠和刘银良的“安全梦”| 李明生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林州河顺民间文艺):【河顺民间文艺. 第123期】红旗渠和刘银良的“安全梦”| 李明生

(浏览 72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