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的西园寺一晃先生是中日友好界的名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每每有年轻记者采访他时,他都会讲起周恩来总理勉励他广交朋友,为中日友好做贡献的故事。而更加令记者惊奇的是,西园寺先生的中文竟像中国人一样自然流利。
西园寺一晃先生的父亲西园寺公一早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实现之前,就为两国民间友好交流事业积极奔走,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民间大使”。1958年时,西园寺一晃随父亲移居中国,在北京生活、学习了12年。在这段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他得到了很多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领导人的亲切关怀,近距离感受到了他们的风采。
?
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邀请到了西园寺一晃执笔撰写他青少年时期与中国领导人交往的往事。除了周总理和“邓妈妈”,还有“陈叔叔”和“廖叔叔”。透过他回忆的笔触,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情怀,对国际友人的情谊,艰苦朴素的作风,不怕挫折的革命乐观精神。我们将分四期发布,请看寄稿。
西园寺一晃(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
第一次和周恩来总理见面是在1958年1月,那时我还是一名初三学生,刚随父母移居北京不久。来到北京后,我转学进了北京二十五中,被分到初三的班级。我当时的中文水平不高,只能打个招呼说说“你好”一类的话,虽然每天去上学坐在教室里听课,但其实我完全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同学们在聊什么。
然后有一天,父母告诉我:“明天周恩来总理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大家一起吃午饭。”我在去周总理家的前一天,把这件事写下来告诉了老师。班主任在早上的班会上,又告诉了全班同学。同学们听完顿时沸腾了,纷纷离开座位围到我身边,和我握手、拥抱。我才知道原来周总理这样受到大家的爱戴,他就像熟悉亲切的“伟岸的父亲”。我能和周总理见面,所有人都像自己能和周总理见面一样为我感到高兴。
周总理住在中南海西花厅。中南海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官员居住办公的地方。这里四周环绕高墙,在宽广的庭园中,有假山、池塘、散步小道,优雅别致。
初见周总理时,感觉他和我在报纸、新闻电影里见到的形象略有不同。在公共场合,周总理总是穿着笔挺的人民装,看起来很威严。但此时我眼前的周总理,身上是和普通中国人一样的棉布人民装,脚上一双布鞋,如同一个普通的大叔。他的气质和笑容,缓解了我的紧张。满脸温柔微笑的邓颖超夫人站在周总理的旁边一起迎接了我们。
我在中国吃过好几次宴会,但周总理家的午饭特别朴素,只有炒青菜、汤、咸菜和少许肉。可是在简单的午饭中也能够感受到家常菜的温馨,这可能也是缓解掉我紧张的原因之一。
午饭时周总理跟我说了好几次话。令我深感遗憾的是,那时我的中文还不是很好,只能通过翻译和周总理交流,但我们当时的对话,直到今日我还能清晰记得。
“你接下来要在北京长住了,应该会见到听到很多事情。中国有好的地方,也有很多落后的地方。你发现不好的事后,就告诉你的朋友。如果朋友不愿意听,你就告诉老师。如果老师解决不了,你就告诉校长。如果校长也没办法,你就来告诉我。比起只说好话的朋友,我们更欢迎能指出缺点,有时能严厉批评我们的诤友。”
“你要广交好朋友。这将成为你未来的重要财富,也将成为中国和日本的宝贵财富。”
我听父亲说过周总理曾在年轻时去日本留学。但那时的日本正虎视眈眈地想将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我想周总理在日本可能没有留下太好的回忆,所以就小心翼翼地问道:“您讨厌日本吗?”周总理听了我的问题,好像回想起了许久以前的留学时代,缓缓开口道:
“日本有美丽的山山水水、美丽的海洋。大部分人都很勤奋温和。我留学时特别穷,有时连饭钱都没有。困难的时候,寄宿宿舍的阿姨,常请我到她家吃饭,那会儿的豆腐可好吃了。”
那次见面后,我又去周总理家做过几次客。周总理的简朴让我惊叹。他的袜子上打着补丁,平时穿的人民装都洗得掉了色,家里平常喝的都是热白开,不是茶水。我听周总理的秘书讲过,周总理经常能见到从香港和澳门来的华侨代表,有时会托他们代买一些高级食材和营养食品。但是周总理从没有吃过,都送了人。如果有干部生了病,或是身边的秘书、厨师、司机等工作人员中有家人生了病,周总理就会把这些高级食品送给他们。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周总理把所有贵重的东西都送给了别人。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人民中国):伟大而温柔——回忆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