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回顾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让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依靠。
为了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当时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展多方面的革命活动。然而,偏偏有一人,在最初被劝说入党时,却一口否决,坚决地表示“不能一见旗帜就拜倒”。
这个人,就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当时的川中名将,刘伯承。
1923年,刘伯承毅然退出军阀部队,重新寻找革命道路。可当一位共产党好友诚恳劝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他先是拒绝了,但两年后,又主动申请入党。两年的时间里,刘伯承经历了什么考量,如何完成其人生最重要转折的?
说起刘伯承的入党,还颇费一番周折。几个字概括,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其上下而求索”!
故事要从1911年,刘伯承19岁参加辛亥革命说起。
1911年,推翻清王朝,对抗腐败旧势力,挽救国家危亡的革命风潮席卷神州大地,19岁的刘伯承毫不犹豫地告别了家乡、亲人和朋友,登上辛亥革命的扁舟,顺着革命潮流,“剑仗拯民于水火”。武昌起义成功后,1912年,刘伯承以优异学习成绩从重庆蜀军将校毕业,分派到国民革命军川军第5师熊克武部。至此,刘伯承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无论是率兵打仗,还是用兵布阵,刘伯承总是亲临火线,冲在前头,且常常出奇制胜。刘伯承英勇善战的名声渐渐传开,家户喻晓,成为川中名将,威名远扬。
刘伯承
1923年,刘伯承时任川军东路军总指挥,并率兵参与了“一二军之战”。而这个战争也为他革命信念发生改变划下了一笔。
彼时,北洋政府与孙中山互相抗衡,剑拔弩张。其中,归属于川军的第二军军长刘湘受到北洋政府挑唆,起军反叛拥护孙中山的川军督军熊克武,战事一触即发。当时,熊克武分派刘伯承率领一军支部队“东路军”在重庆大足县与刘湘部下杨森对战,战事十分激烈,冲在前线的刘伯承不幸大腿中弹受伤,股动脉受损出血,情况危急。晕倒在死人堆中的刘伯承最终被人发现,并送往成都治疗。
至此,刘伯承在川军中转战10年有余,落得“遍体弹痕”。然而,九死一生打赢的战争,因川军内部涣散,各军心怀私利,无心作战,战事由胜转败,重庆得而复失,成都遭到敌人重兵威胁,四川形势大幅逆转。刘伯承对此感到痛心,对军阀混战感到心力交瘁。
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欺凌的局面日甚一日,富国强兵、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未酬,社会千疮百孔,人民流离失所,刘伯承开始认真思考今后的归宿。
?
朱德在接受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访问时,曾经深情地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人们走着不同的道路,有的人做了军阀不思悔改;有的人随军阀入泥潭,但最终找到了新的革命道路;也有人看到了新的道路,却因为过去中毒太深而不能自拔。而刘伯承与我则是找到并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刘伯承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者,获得了新生。刘伯承的这一转变,是在他的几位共产党好朋友帮助下实现的。」

1923年秋冬,刘伯承一直在成都治伤,因欣赏刘伯承过人才华与军事才能,吴玉章隔三差五前来拜访。并和刘伯承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后,又介绍杨闇公予刘伯承认识。
吴玉章曾参加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斗争,是老同盟会员。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和重庆革命领袖,两人在1924年1月,秘密组织了“中国青年共产党”。
吴玉章、杨闇公对刘伯承的人品、学识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十分敬佩,有意将他发展为共产党员。但被刘伯承拒绝了:「如果一见旗帜就拜倒,我觉得太不对了。因为我对于各派都没有十分的把握,正拟极力深研,将来始能定其方道。」
虽然拒绝了两人的邀请,但刘伯承开始思考,共产主义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关联。
为此,刘伯承开始通读中国历史,《共产党宣言》,细细翻阅共322卷,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方面事迹的《二十四史》,专心研究,一心探寻中国革命的可行道路。此时,共产主义已经在刘伯承心里萌芽。
当得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如火如荼开展革命活动的情形,刘伯承十分激动,决定与吴玉章一同出川,去实际考察革命形势,探寻救国救民真谛,再决定是否参加中国共产党。
吴玉章是孙中山25个政治顾问之一,表示可以为两人引见。刘伯承得知后激动不已,迫不及待想要聆听孙中山对国民革命的想法。1924年秋末,两人取道贵州,直奔广州。
但在贵州时,刘伯承专门去见了一个人。这更加证明刘伯承内心急于寻求新出路,斩断旧思想的决心。

两人一见面,刘伯承坦诚地就两人不同的政见,军事见解,革命思想一一做出说明,表示自己要探索新的道路,切割保守的旧思想,与熊克武的理念相悖,最后两人不欢而散。刘伯承坚持投入到对共产党的考察当中去。
10月,刘伯承与吴玉章到了广州,但很不巧,孙中山前脚出发去了北京,刘伯承当下决定继续北上。北京这一程,加深了刘伯承对共产主义的了解与探索。他们见到了重庆籍中共北京市委负责人赵世炎,以及四川籍中共党员童庸生等人。
在四川创建“中国青年共产党”的吴玉章,就“中国青年共产党”组织与中国共产党合并问题与赵世炎等人进行讨论,刘伯承在一旁倾听。在经过认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组织原则以及和中国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反帝反封建国民革命的情况之后,吴玉章决定与杨闇公带领符合入党条件的中国青年共产成员,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眼看两位好友不约而同入党,刘伯承也没有动摇初心。他留在北京,继续坚持自己对共产党的考察之路,专心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学习借鉴国外革命经验,坚持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方向。但在不断求索的这一路,刘伯承思想逐渐发生质的变化。
1925年5月,他们离开北京前往上海,经历了震动全国的“五卅”运动。
「帝国主义镇压中国工人运动,杀害工人,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上海20多万工人举行罢工,5万多学生罢课,许多商人罢市。全国几十个城市都了声援上海工人的罢工、罢课、罢市。刘伯承被工人阶级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精神所感染,从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和中国的希望。」(来源:共产党员网 ?摘自《党史文苑》)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刘伯承才开始真切感受到工人运动的力量,在一直求索的漫漫长路上,他开始看到一丝曙光。
6月下旬,刘伯承又随吴玉章从上海经香港到广州,正巧赶上了省港大罢工,目睹了英、法帝国主义制造的“沙基惨案”,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和中华民族怒不可遏的反帝反封建怒潮。此时,刘伯承终于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认定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
此时,刘伯承已经在探索求知的路上,学习和考察了2年有余,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最后做出了选择。

1926年5月13日,经杨闇公和吴玉章两人介绍,刘伯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刘伯承坚定地表示:「现在我已经坚信,中国之现状如果被改变,中国之未来如果被创造,那一定是由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来完成的,所以我愿意同你们两位一道,成为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我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至此,他完成了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达60年之久。
回顾走过的路、不忘来时的路,传承先辈的共产主义信仰,继续走好前行的路。回顾刘伯承元帅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历程,我们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让“红船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广东古福承):建党百周年,忆刘伯承元帅入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