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值此之际,解放军报微信“熄灯号”特别推出“四史微讲堂”栏目,讲述红色经典,弘扬先辈精神。
?
?
作者简介
?
王书波,文中身份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6旅干部。
?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二百零九
?
大别山筹棉衣
■王书波
?
一九四七年秋,霜降过后,大别山上细雨霏霏,寒风凛冽,隆冬将至。但已插入敌人腹心的我二野部队却都还穿着单衣。白天紧张作战中尚不觉得寒风刺骨,可夜间行动时却常常冷得嗑牙、发抖,伤病员同志们更有些吃不消。解决棉衣问题成为刘邓首长和全体指战员关心的大事。
?
刘邓首长代表大别山全体指战员向党中央、毛主席表示:就地设法解决,自己动手缝制棉衣,并明确规定了筹措棉花和布匹的具体政策。刘司令员还亲自帮助战士们裁剪棉衣,这个消息传到部队,对全军克服困难,自做棉衣鼓舞很大。
?
十月下旬的一天,我奉命带领一个工作组到广济县去筹集棉花、棉布。临行前,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同志一再叮嘱我们:“大别山根据地尚未建立,这里又不是产棉区,要为大部队解决冬衣问题,任务很艰巨。你们一方面要注意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帮助;另一方面还要想到人民的疾苦,尽可能用党的政策去打通当地布商,想办法征集棉布。”广济县面对长江,本是一个鱼米之乡,经商者颇多。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横征暴敛,残酷搜刮,人民生活十分贫苦。
?
九月,我刘邓大军解放县城后,经过进行广泛的政治宣传,加之有我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爱民助民的实际行动,广大群众很快心向我军,商民们也愿意与我们来往。
?
最关心体谅我军困难的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听说我们在筹集棉布,许多群众纷纷来找工作组,有的送来一块土布,有的送来一包棉花,还有的把拆洗过的旧粮食口袋送给我们做冬衣。看着那一个个衣不遮体,遍身破絮的乡亲们,想到他们大多都是一套棉衣穿三代,一条麻袋御风寒,有的人甚至滚在草堆里度过寒冬,我耳旁就响起刘司令员的话:“敌人把大别山人民害苦了,我们别给人民增添负担。”每当这时,我更加感到我们有责任解放大别山的人民,一定要为受苦人都能吃饱穿暖而奋勇作战。
?
就这样,我们很快筹齐了棉布,同志们高高兴兴地满载而归。回到驻地,旅直属队同志们听说冬衣有着落了,一个个都兴高采烈。
?
做棉衣又是一大难关。我们大多数同志既不会絮棉花,也不会缝连,更不会裁剪,可同志们说:“当初我们不会打仗,让敌人逼的,我们学会了;现在敌人又逼我们学做衣,为了胜利,我们一定要学会。”那几天,部队驻地的屋檐下、树荫下,到处都是正在穿针引线的指战员。同志们从天亮干到天黑,许多人顾不上吃饭、顾不上休息,点起小油灯,在灯下缝到半夜。
?
当然,与制式的服装比起来,那一针一线都出自我们战士之手的棉衣服,既不合身,也不好看,可是,它是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保障,是粉碎几十万敌军“围剿”,建立和巩固大别山根据地的保障。我们就是穿着这样的棉衣,与几十万敌人苦战一冬,牢牢据守着大别山——敌我两军争夺的战略要地和我们进军江南的先头阵地。
?
(本文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解放军报):熄灯号|刘邓大军大别山筹棉衣,军民齐心过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