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传奇上将——迟浩田

人民解放军传奇上将——迟浩田

人民解放军传奇上将——迟浩田

迟浩田生于1929年,山东招远人。他在1944年加入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迟浩田在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迟浩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领之中是后起之秀,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三人俘虏一千多人

1949年5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进攻上海之际,发生了一桩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便是迟浩田。

1949年5月12日,上海战役发起。三野九、十兵团以钳击之势迅速合围上海吴淞口。5月23日夜,三野发起总攻。25日,20军、27军、23军、26军分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攻入上海市区。其中,27军先后占领虹桥、龙华,控制了龙华机场。紧接着,27军越过徐家汇铁路,进入上海市区。当天夜里,27军79师、81师分别沿中正路(今延安路)、林森路(今淮海路)、徐家汇路、南京路突击前进。

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那一年刚刚20岁。5月25日凌晨,27军已经攻取了苏州河以南主要街区。而国民党守军凭借百老汇大厦、邮电总局大楼、四行仓库等高层建筑,以密集火力封锁苏州河各桥梁。迟浩田和战友们多次组织攻击,均遭受敌军居高临下的火力杀伤。苏州河两岸对峙了十多个小时。几次冲锋中,迟浩田上将的亲密战友——抗大同学张昆也被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人民解放军传奇上将——迟浩田

在上海战役前态势图前,迟浩田上将显得有些激动,70年前的战场就在他的眼前,他为我们指出了27军79师的突击路线。“27军从嘉兴过来,嘉善,松江,愚园路,静安寺,从静安寺到了苏州河边上。”就在苏州河畔的垃圾桥(今西藏路桥),迟浩田遭遇了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悲欣交集的时刻。

“到了苏州河边以后。当时,我问当地南岸的老百姓。你说,这是什么地方?她讲,这个桥叫垃圾桥,那边是四行仓库。”后来,迟浩田从这间紧贴苏州河的杂货店绕出来。在夜色中,快到江边的地方,他一下子踩在一个窨井盖上。迟浩田叫排长王其鹏(济南的战斗英雄)打开井盖。“你揭开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一揭开看,很臭,就是下水道。当时我的通讯员,是江苏无锡人(张瑞林),他说我下去试试,指导员你不要下!他下去了……下去以后说,哎呀,有个洞,管子底下快看到水。我说好,好消息!”

人民解放军传奇上将——迟浩田

王其鹏

“我商量好,趁着黑夜,咱们三个潜水到对岸,就到四行仓库!刚到水底一看,我们发现了国民党一个兵站岗,流动哨。在哪里?在四行仓库和银行之间。他游来游去,歪戴着帽子,还抽烟,看着还是个老兵。那时候已经比较缓和了,不打枪。”迟浩田三人趁着夜色,沉到苏州河水底下,在黑夜和苏州河水的掩护下,悄无声息地抵达到苏州河北岸。“潜下去,那个水正好到这儿(脖子),臭得不得了,味道不好!我们脸上都是黑,除了牙齿是白的,其他全黑的。我们按照动作过去,上岸,到国民党哨兵身后,一下把他按倒!”那个哨兵被按倒以后,他惊恐地小声央求:“不要杀我,不要杀我,我是好人!”迟浩田一听对方讲话,口音是个青岛人,对方听到迟浩田说话,也是山东人。“我说你(带我们)到你师部去!”于是,迟浩田三人就跟着捕获的这个国民党“舌头”,坐了人生第一趟电梯。“他就从(货梯)下面带着(我们)上去。”

迟浩田三人两支突击步枪、一支驳壳枪,一下冲进了四行仓库四楼的敌青年军204师指挥部。“一上去以后,(我)大吼一声:‘都不要动,缴枪不杀,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你们老老实实投降,谁要动,就枪毙了谁!’吓的啊!地下一点声音都没有,都趴在地下。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戴着帽子,拿着左轮手枪的(出来了),‘吵什么!’我们没吭声,那些当兵的也不吭声。‘谁来了?’”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迟浩田冲上去,一把逮住了他。“我拿着个驳壳枪对着他脑袋上,那个通讯员(张瑞林)很激动,冲锋枪对在他肚子上。”

迟浩田严厉地吼道:“我命令你!你们四面都被我们包围了!你啊!你马上把桥下的队伍撤过来。撤回来以后,叫他们通通放下武器。你要是不下这个命令,你要不听招呼,我马上毙了你!”当时,迟浩田当场制服的,是个国民党上校。“他说师长到上面开会去了。他手颤颤啊!一看我们,人不人,鬼不鬼的,都是黑的,害怕!后边的兵吓得哆嗦。真是威慑力,虽然三个人,但是都比较激动。”

人民解放军传奇上将——迟浩田

迟浩田一看时间耽误长了不行,他立即和张瑞林说“告诉弟兄们,他们都投降了,不要往前杀了”!这一喊,其实颇有心理战的意味,因为其实是没有后援的。后来,连长萧锡谦看对岸守军后缩了,听到没枪声了,就组织部队冲过了苏州河。回忆这段随机应变的突击行动,迟浩田上将笑着说,虽然心理上有绝对优势,但深入虎穴,回想多少会有后怕的。“其实只有三个人,在四层楼上,下面是敌人,上面是敌人。”

这次成功的突袭,让迟浩田荣获了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但很少人知道,这其实是他几经推辞后的荣耀。“那时我有个绰号,头大,叫大头。27军政治部主任仲曦东说,‘我给你改个名字,以后你叫迟大胆!’。后来说是立个功,我说不要搞立功了!我们牺牲这么多的人,要记烈士的功,不能记我们立功。后来说要立一等功,我坚决不要一等功!我要是立了,就对不起我同学张昆……后来张昆同志被埋在(宝山)烈士陵园去了……我后来我去过两次……”

人民解放军传奇上将——迟浩田

这次成功的突击,20岁的迟浩田和战友王其鹏、张瑞林冒险利用城市特有的下水道、电话、电梯等设施,以近乎特种兵一样的作战方式,不费一枪一弹,出其不意、深入虎穴,制服国民党青年军第204师上校副师长,俘虏了敌三个营1000多人。再回忆起这次神来之笔的战斗经历,迟浩田上将始终没有忘记陈毅老总70年前写下的诗句——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

此后,迟浩田在1950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营教导员。1952年立一等功。回国后,迟浩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政治部主任。

1960年,迟浩田毕业于军事学院。毕业后,他担任师政委。后来升任北京军区副政委。

解放军报社反“左”平冤

那是1971年9月13日爆发“林彪事件”之后,迟浩田被派往解放军报社,担任副总编,分管政治工作。在“文革”中,《解放军报》是中央两报一刊中的“两报”之一,其地位仅次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机关报。

人民解放军传奇上将——迟浩田

迟浩田

迟浩田一进解放军报社,就感到事情颇为棘手。内中最为棘手的要算是“萧力”问题。

“萧力”何许人?毛泽东和江青所生的女儿李讷也。“萧力”,也就是“小李”的谐音。李讷姓李不姓毛,其原因便是由于父亲毛泽东在中国如日中天,姓毛太不方便,而江青本姓李,所以女儿用李姓。但是,即便叫李讷,后来也广为人知。于是,在“文革”中用了“萧力”之名。

李讷于1959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65年夏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编辑。在“文革”的浪潮中,1966年盛暑,在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感召下,李讷在《解放军报》也“炮打司令部”。她以“萧力”之名,写了批判当时《解放军报》总编赵易亚的大字报。赵易亚下台了。众望所归,26岁的“萧力”成了《解放军报》总编辑。

“萧力”当了《解放军报》总编辑不久,又被毛泽东指派为联络员,去做别的工作去了。“萧力”在《解放军报》工作期间,曾发生过所谓的“绑架”事件。这一事件被说成是“反‘萧力’就是反江青、反毛主席”,一下子使《解放军报》不少人蒙受冤屈。

迟浩田进入解放军报社之后,便着手解决所谓“绑架”事件。他经过调查,认定那是一个假案。可是,要解决这一假案却不容易,因为这案子是江青过问的,必须经江青同意才能解决。

迟浩田勇于负责。他把这一情况向《解放军报》当时负责人张志以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田维新作了认真的汇报。后来,又经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力争,终于闯过江青这一关,使《解放军报》蒙冤的干部得以平反。

迟浩田在解放军报社工作了两年。他在那里平反冤假错案,受到人们的称赞。可是,后来居然被打成“翻案大队长”、“还乡团头子”、“批左英雄”。

紧急接管人民日报社

在耿飚奉命进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同时,叶剑英和华国锋选派迟浩田将军紧急接管人民日报社。

迟浩田是北京军区副政委。当时他正在唐山指挥抗震救灾,突然接到叶剑英的电话,说是派出专机接他立即回北京。

《人民日报》是中国第一大报,是中共中央的喉舌。

众所周知,中国的“反右派运动”是从1957年6月8日开始的。这一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的社论《这是为什么?》,打响了“反右派运动”的第一炮。

据吴冷西回忆,就在《人民日报》发表这篇社论的前一天——6月7日,毛泽东通过秘书胡乔木约他谈话:

(在谈了一通别的事情之后)毛主席话题一转,直截了当地对我说,今天找你来,主要不是谈这些,而是中央想调你去《人民日报》主持编辑工作,看你是不是愿意去。

毛主席话题这么一转,我感到很突然。我事前毫不知情,就是乔木通知我去主席处谈话时也没有透露半点消息。所以我当时冲口而出说了一句话:“我毫无思想准备。”

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吴冷西取代邓拓,主持《人民日报》笔政──因为毛泽东早已不满于邓拓,批评他是“死人办报”。

对于《人民日报》来说,1966年6月1日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天,《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名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表明毛泽东正式号召开展“文化大革命”──虽说在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文革”的《五一六通知》,但是正式见诸《人民日报》,则是从1966年6月1日这篇社论开始的。

与1957年一样,在发表那篇重要社论的前一天——1966年5月31日,毛泽东委派陈伯达率工作组突然进驻人民日报社,夺了吴冷西的权。

据当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李庄回忆,他是在1966年5月31日下午,到中南海怀仁堂出席紧急会议。会上宣布,陈伯达率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

陈伯达回忆说,他很匆忙进驻人民日报社。进驻的最初几天,每天由他口授一篇社论。这样,通过《人民日报》,一下子就把“文革”之火在全国点燃起来。

这一回,《人民日报》又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叶剑英明白,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必须马上把《人民日报》的大权夺过来!

叶剑英向《人民日报》派出了工作组。这工作组的负责人便是迟浩田将军。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增补迟浩田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迟浩田这名字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在刚刚拘捕了“四人帮”之后,叶剑英为什么马上从唐山抗震现场急调迟浩田进驻人民日报社呢?叶剑英看中迟浩田,是因为迟浩田有着“文官”经验。

故而,在粉碎“四人帮”的关键时刻,叶剑英“点将”迟浩田,派这位有过报社领导经验、与“四人帮”作过坚决斗争的将领前往人民日报社。

于是,迟浩田被任命为《人民日报》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则为《北京日报》总编辑孙轶青。迟浩田一进人民日报社,下令逮捕了《人民日报》原总编辑鲁瑛。

迟浩田率领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社之后,当即在《人民日报》领导层中宣布了逮捕“四人帮”的消息。当时的《人民日报》副总编李庄回忆,迟浩田是这样宣布的:

告诉大家一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四人帮”被打倒了,过去领导《人民日报》的那个人不行了,他们在《人民日报》的一系列严重罪行必须彻底清算。

迟浩田宣布:“《人民日报》从现在起要听党中央指挥,执行正确路线。”不言而喻,迟浩田所说的“党中央”,就是以华国锋为首的新的中共中央。

迟浩田严正警告:“谁唱反调,逆历史潮流而动,谁就没有好下场。”

迟浩田规定了纪律:“中央未公布此事前,不能乱传,严守岗位。”

迟浩田担任《人民日报》工作组组长兼第一总编辑达一年零20天。直至1977年10月28日才奉命调离人民日报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李庄记得,迟浩田在人民日报社工作的日子里,上上下下都喊他“老迟”。迟浩田和大家一样,在食堂里排队买饭。李庄称迟浩田所率的工作组,是进驻人民日报社最后的一个工作组,也是最好的一个工作组。

除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人民日报》分别由耿飚、迟浩田进驻之外,新华社和《红旗》杂志作为重要的“喉舌”,也撤换了领导。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民生文旅):人民解放军传奇上将——迟浩田

(浏览 19,067 次, 今日访问 6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