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真相!中央红军长征基本脉络(30件大事)

参加长征的红军共有四路,分别是: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这是长征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路;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两年,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期间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过草地,爬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胜利结束。长征中中央红军共突破四道封锁线,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其中师以上规模的120次,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

一、中央红军突破的四道封锁线

第一道:东南起于安远、信丰,西北迄止赣州、南康、大余间,以桃江为天然屏障,南北长约120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1934年10月24日红军全部渡过桃江,胜利突破。

第二道:设在粤北韶关的仁化县,国军分南北两路,北路为中央军,其时薛岳率领吴奇伟、周浑元2个纵队,共4个师追击;南路是粤军,由余汉谋率领李振球、叶肇、李汉魂三个师堵截。1934年11月2日红军占领重镇城口,胜利突破。

第三道:设在粤汉铁路沿湘粤边湖南境内良田到宜章之间。1934年11月6日红军从九峰以北安全通过,胜利突破。

第四道:湘江。1934年12月1日在广西桂林强渡湘江,胜利突破。

这就是真相!中央红军长征基本脉络(30件大事)

二、红军长征中的重要战役(11 场)

1.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7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

2.突破乌江:1934年底,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经黄平、瓮安来到贵州境内乌江南岸的黄家村,突破乌江。之后,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

3.四渡赤水:遵义会议之后,即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中央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从此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

4.嘉陵江战役: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起并成功进行强渡嘉陵江战役,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

5.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接受抢夺皎平渡的任务,当夜来到金沙江边,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洪门渡口,因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后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靠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6.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第1营“十七勇士”于安顺场(四川石棉县境内)强渡大渡河,杀出一条生路,为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7.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9日,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勇士胜利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得以从泸定桥渡过大渡河。

8.包座战役: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松潘县北部,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1935年8月31日红三十军攻占上包座,第四军一部同时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9.激战腊子口: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10.直罗镇战役: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决定在直罗镇(今陕西富县境内)发起歼灭战。11月21—24日红军围歼东北军第一○九师,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

11.乌蒙山回旋战:1936年2月至3月,红二、红六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进行一系列机动作战,历经大小数十战,转战上千里。这一战与四渡赤水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较小代价摆脱了国民党军的重兵包围,在绝境中求得了生存。

这就是真相!中央红军长征基本脉络(30件大事)

三、中央红军长征基本脉络(30件大事)

1、分头出发。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8.6万余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分别从江西的瑞金、雩都(今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了长征。

2、集结出发。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地区集结完毕,从17日开始,由于都南渡贡水,开启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3、突破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24至12月1日,分别在赣南、粤北、湘南、桂北突破四道封锁线。

4、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通道召开临时紧急会议。会议听取了毛泽东的意见,改变了原定的去湘西同二、六军团会合的路线,而取西入贵州。

5、黎平会议。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再次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正式通过决议,放弃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向黔北的遵义挺进。黎平会议是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

6、猴场会议。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中央政治局在乌江南边的贵州瓮安县猴场镇(今草塘)召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后,红军强渡乌江,把国民党的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

7、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8、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一系列战役。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运用灵活机动战略战术,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方重兵之间。在贵州以西四次渡过赤水河,使敌人疲于奔命;随后,出敌不意南渡乌江,进逼贵阳,直入云南,抢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5月顺利通过大凉山的彝族地区,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过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9、鸡鸣三省会议。1935年2月4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处的一个村庄召开会议,决定反攻遵义,并且博古向张闻天正式交出中央领导权。

10、扎西会议。1935年2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云南扎西召开政治局会议,通过了遵义会议决议,决定恢复白区工作,总结了土城战役的失利原因,重新整编了红军并确定了回师遵义的战略方针。

11、白沙会议。1935年2月15日至16日,中共中央在四川古蔺白沙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中央红军二渡赤水。

12、苟坝会议。1935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县苟坝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了是否进行打鼓新场战役,并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军事决策三人团,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13、会理会议。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会理县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批评了部队中的“右倾情绪”。

14、泸定会议。193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在四川泸定县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中央红军过雪山与四方面军会合,并由陈云去上海恢复白区地下党组织。

15、过雪山。1935年6月,中央红军在川康边地区翻越夹金山,7月上旬又相继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古山等雪山。雪山地区的行程约31天、1350公里。另,红二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分别于1936年4月至7月、1935年6月至1936年7月过雪山。

16、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1935年6月14日,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达维地区,与从川陕根据地转移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17、两河口会议。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小金县城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红军北上陕甘建立根据地,准备实行松潘战役,以便领导全国抗日运动的战略方针。

18、黑水芦花会议。1935年7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黑水县(亦称芦花县)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并集中讨论了四方面军的工作问题。

19、沙窝会议。1935年8月4日,中共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增补了几位红四方面军将领进政治局,同时决定执行《夏洮战役计划》,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对张国焘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鉴于松潘战役计划已被张国焘破坏,决定红军主力出敌不意,穿过草地,迅速夺取以岷州为中心的洮河流域,并依据这个地区东进,以便取得陕甘宁广大地区。

20、毛儿盖会议。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左、右两路军迅速执行北上东进的发展计划。

21、过草地。1935年8月毛儿盖会议以后,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率领,于8月21日至26日穿过荒无人烟的松藩草地,到达巴西地区,打开通向甘南的门户;左路军由朱德、刘伯承、张国焘率领,向阿坝地区开进,大约也是6天左右。

22、巴西会议。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巴西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单独北上。

23、俄界会议。1935年9月12日,中共中央在四川迭部县高吉村(亦称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

24、激战腊子口。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天险腊子口,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25、榜罗镇会议。长征途中,中央偶然得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1935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甘肃通渭榜罗镇召开会议,决定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为陕北。

26、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1934年11月至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退出鄂豫皖苏区,经鄂豫陕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胜利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担当“先遣队”的历史使命。

27、红一方面军与陕北十五军团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边缘的保安县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随后又同十五军团红军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胜利完成长征。

28、吴起镇会议。1935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会议,总结俄界会议后红军的行动,确定新形势下陕甘支队的行动方针,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从而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开创了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新的历史时期。

29、红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红四方面军南下后,遭到国民党军队多次围攻袭击,被迫退向西康的甘孜一带。1935年11月,贺龙、任弼时率领的二、六军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于1936年7月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二、六军团改称为红二方面军。其领导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坚决拥护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针,同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与张国焘进行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红二方面军继续北上。

30、三大主力会宁会师。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省会宁城,标志着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本文收集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

这就是真相!中央红军长征基本脉络(30件大事)

E

N

D

这就是真相!中央红军长征基本脉络(30件大事)

 瑞金攻略 

这就是真相!中央红军长征基本脉络(30件大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瑞金攻略):这就是真相!中央红军长征基本脉络(30件大事)

(浏览 46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