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西進:貴州解放及剿匪


周明荣 1949年西进前于江西玉山
解放初期的贵州省桐梓县六区,驻地在兴隆场街上。六区辖兴隆镇、回龙乡、天桥乡、桃子乡。1950年6月,增设区时为十区,辖兴隆镇、天桥乡和桃子乡;回龙乡划归九区。1952年1月,全县划为14个区,兴隆镇和回龙乡为十二区,天桥、桃子为十三区。同年4月,恢复十个区的建制,回龙乡仍归九区。土改后建政划小乡。1954年4月有民权,农林、桃子、中朝、景星、茶园、平坝、上坝、箐林、板辽、大坝、庙坝、王家坝、营寨、青山、天桥、兴文17个乡。1955年4月,按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改称兴隆区。
195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兴隆区全部划给四川省重庆南桐矿区,7月12日开始办理移交,月底基本交完。
兴隆场是区、镇驻地,离桐梓县城130多公里,边远的景星台、范家山离区还有30多公里。全区地处川黔两省和桐梓、綦江、南川三县的结合部,行政区划犬牙交错,地形复杂。
刚解放时,兴隆的官僚豪绅、恶霸地主、特务惯匪、反动党团骨干等互相勾结,打着“反共救国”的旗号,纠集散兵游勇,欺骗胁迫群众为匪,形成一股较大的反革命势力。所以我们开辟六区的工作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情况和严酷的斗争。

(一)
桐梓县城于1949年11月23日解放,我们西进支队二大队五中队的100名多同志奉命于27日进入桐梓。负责接管地方政权,组织治安支前工作。当时全县七个区,先铺开一至五区的摊子;六、七区因地处边远,交通不便未能展开。
12月中旬,县委命令我们去六区的同志:“先到五区了解情况,再相机进入六区铺摊子”。
1949年12月20日,我们一行10人,有区委书记周建法,区长李风习,乡长姬守义、陈保乾,财助刘登森,工作员詹华才、廖树模、孙器良、周明荣,通讯员李玉锡从桐梓出发到松坎。于12月27日下午进入六区所在地兴隆场。
按县里指示,我们以武工队形式开展工作,区委书记(当时叫政委)、区长为武工队指导员、队长。28日,铺开了六区和兴隆镇的摊子。同时,由周建法、李风习同志主持召开了区、镇的治安支前委员会议,周建法任主任委员、犹良玉(原六区区长兼兴隆镇镇长)任副主任委员,成员有陈绍章、翁鼎杨(曾任过区长)、杨昌隆(国民党天桥区党部书记)、黄林汉、犹洪儒等人。接着召开了各乡、镇治安支前委员会负责人和当地上层人士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犹良玉、犹洪儒(曾任过区长)、犹正才(原乡长)、陶楝材、黄林汉(代理镇长)、张方伯(原桃子乡长)、陈绍章(桃子乡上层人士)等20多人。回龙乡的乡长任国凡不来,派来张干事探听消息,会议由周建法、李风习同志宣读了当前解放战争的形势和我党对起义、投诚军政人员的政策,部署了维护地方治安和征借粮食支援前线的工作。会上共分配征借粮食任务48500公斤。同时铺开了天桥、桃子两乡的摊子,分别成立治安支前委员会,李风习兼任天桥乡主任委员、翁庆华任副主任委员。陈保乾、周明荣两位同志随同张方伯、陈绍章于1949年12月31日进入桃子乡。
区、乡治安支前委员会会议后,各乡、镇除回龙乡外,均于1950年元月初分别召开了保、甲长会,兴隆镇有几个保还开了保民大会。到元月6日,征借粮的任务已经布置到户,并通知各户直接将粮食送到松坎仓库。由于路远(60公里)和敌人造谣。交粮运粮的进度很慢。当时对于粮食征借,社会上反映不一,贫农认为“分级累进计征法”合理,交粮较为积极,旧职人员和部分上层人士认为贵州比四川轻,而大粮户则认为太重,迟迟不交。以至元月底,全区完成征借粮45000多公斤,其中送往松坎粮库的仅15000公斤。
元月下旬,匪风四起,兴隆由于地处两省三县结合部,社会政治情况极为复杂,敌人活动更加猖狂,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当时我们仅有10个人,武器少又差。姬守义同志的加拿大手提式冲锋枪也只有100发子弹,其余5支杂牌手枪和4支步枪,子弹很少,而且有战斗经验的人不到一半。但是当地的反动势力,却拥有数倍于我们的武装力量。那时,六区有4个国民党区党部,区分部书记以上骨干6人,成员83人;三青团分队4个,负责人4人,成员106人。旧连长以上和保长以上旧军政人员100多人。这些旧军政人员直接掌握有武装力量,区队有20多支枪,乡、镇、保均各有10多支枪,加上官僚地主和惯匪手上的枪支共有300多支,其中德国造20响加闸枪和冲锋枪就有2、30支。这些旧军政人员和武装人员在我们第一次撤离后,除南桐矿区邻近的桃子乡及所属的少数保外,绝大多数均先后投入罗德卿匪部为匪了。所以那时我们是在反动势力的包围之中开辟工作的。

(二)
在我解放大军迅猛而沉重的打击下,国民党在川黔两省的正规军土崩瓦解,溃不成军。同时,也打乱了地方反动势力的“反共应变”部署。我们刚进入六区时,局势较平稳,只发现有少“打夜棒子”的小土匪,他们三、五人一群,打上花脸,,拦路抢劫。到1950年元月中、下旬,地方反动势力经过密谋、策划,开始猖狂起来,抢劫掠夺日益增多,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以綦江县赶水区扶欢乡罗德卿(恶霸地主、惯匪,曾任国民党军三十一师警卫营长)为首的股匪80多人,流动在羊磴、回龙之间。他们同回龙乡任国凡股匪勾结共100多人,到处打家劫舍,破坏我治安支前工作。
元月底、2月初匪风更甚,他们由开初打家劫舍、抢掠群众的财、粮、物转向攻打我各级人民政府,公开打出“反共救国”的旗号。打军车、袭击我征粮工作队,抢劫粮食仓库。
1950年2月2日(腊月十七日),张华清匪部500余人,攻打綦江县赶水区青羊市(离兴隆约六公里),抢走青年乡公粮两万多公斤;同年2月7日,綦江县藻渡乡(离兴隆约十多公里)的反动地主、匪首孙其光率匪众70多人,在场附近伏击赶水区征粮工作队,抢走工作队的枪支和衣被。藻渡乡在旧乡、保长的煽动下,有几个保的武装叛乱为匪。
1950年2月12日(腊月二十七日)罗德卿匪部300多人攻打赶水区扶欢乡,把征粮工作队和我区见习会计孙器良同志围困在碉楼上一天一夜,抢走公粮近6万公斤。
此时,我们四面受敌,同县里失去联系。于是驻兴隆的8位同志,除李风习隐蔽在翁鼎扬家侍机活动外,其余的均分别撤到赶水和松坎。周建法同志赶到县里向县委书记曹信报告了情况返回松坎后,派出通讯员李玉锡同志给李风习同志送信。李玉锡于1950年2月7日从松坎出发沿公路经赶水区白石潭过河,傍晚在矿山垭口(即现在的岔滩乡大矿村),遇到伏击赶水区征粮工作队,刚返回来的孙其光匪部,不幸被捕,即被枪杀在名叫团鱼沟的地方。李佩带的日本十四式手枪被孙匪劫去,文件烧毁在现场。
驻桃子村的陈保乾等两人,当区里的同志撤离兴隆时,他们奉命撤出乡公所,住在陈绍章家碉楼上,乡武装也由乡队副领着打游击,每晚换住地。春节前夕的一天晚上,乡武装队的1个班长(景星台人),突然拖了3支枪叛逃为匪,形势危急,于是陈保乾两人决定绕道回桐梓。1950年2月17日(正月初一),两人从桃子出发,沿川湘公路,傍晚到达綦江县篆塘角街上住宿、当天晚上当地匪首罗化航股匪抢劫贵州军区后勤部军车物资时,陈保乾同志不幸被俘,第二天晚上即被枪杀于小河沟桥上边的草坪上(即现在的篆塘角乡珠滩村大厂坡),并埋在该地。烈士忠骨于1956年移葬于綦江县烈士陵园。另一同志因带领群众协助司机发动汽车,离街上一里多地,经群众掩护脱险。
至此,我们第一次进入兴隆开辟工作的同志,已牺牲2人。陈保乾同志,山东省鄄城县人,1945年2月参加革命,同年4月入党,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牺牲时年26岁。李玉锡同志,四川人,1949年在江西随军西进贵州,牺牲时仅20岁。我们这些幸存者,每当想起他们,感到十分难过。同时也感到我们为党、为人民做的工作太少。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光荣牺牲的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重庆万盛区关坝镇(原桐梓县兴隆镇)今貌
(三)
我们撤出之后,兴隆区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他们的代表人物,如兴隆镇的犹凯、犹国清、犹良玉、犹凤梧、犹绍恒,天桥乡的翁鼎扬、翁庆华、尚华章,回龙乡的任国凡、犹正才,桃子乡的夏银顺等旧军政人员、官僚、恶霸、劣绅、惯匪相互勾结,他们有的公开打出“反共救国”、“护国救民”的反革命旗号,集结在罗德卿匪部,充当其骨干力量;有的则暗中送情报、物资和枪支为其服务。
1950年3月12日(正月二十五日),罗德卿匪部纠集了綦江扶欢、青年、藻渡和桐梓县的兴隆、回龙、天桥等乡镇和反动势力,成立所谓“西南反共救国游击总司令部”、又称“护国救民解放第九路军”,罗自任司令,刘清和(青年乡人,袍哥头子)和犹国清(兴隆人,曾任过旧军营长和交警大队队长)为副司令。匪司令部设秘书、审讯、军需、政工等8个处,下属10个大队、1个独立大队,初期有匪徒1800多人,枪700余支,其中机枪2挺,兴隆的犹凯(旧团长)任前进指挥官,犹良玉任支队长,犹绍恒(兴隆镇保长)任大队长,他们到处打家劫舍、奸淫烧杀,无恶不作,曾先后攻打我南桐煤矿王家坝分厂、兴隆区、赶水区驻地和藻渡、扶欢、青年、蒲河等乡、镇、袭击我征粮工作队和剿匪部队,抢劫川黔、川湘公路的军车、商车和国家粮食仓库。
1950年3月14日(正月二十七日)。罗德卿匪部犹良玉、犹绍恒、杨刚等股匪勾结曾之凡、娄必联匪部,攻打我兴隆区、镇公所,劫去步枪9支和仓库粮食近万公斤。匪大队长犹绍恒派中队长李开文从街上李海安烟馆抓走一个补碗匠,说他是“八路军”的探子,用二斗麦子,叫何炳清将该人枪杀在高石梯的硝洞里。罗德卿驻回龙时,有个自称是地下党的罗某,劝罗德卿向政府缴械设诚,罗德卿当即派人将他枪杀在老鹰岩。他们对敢于向我们反映情况或接近我们的群众,实行虐杀。
兴隆镇四保犹湾槽的犹章华(人称烟泡子),刚解放时,他从南川赶场回来,戴顶黄军帽,帽上缝个红布条,在街上讲解放军好,也向我们反映过当地社会政治情况。姬守义、詹华才同志到回龙乡返回时,在他家住宿过。他的作为引起了匪首们的怨恨,犹良玉指使匪中队长李开文将他杀在一个叫对权垭口的地方。杨刚匪中队的分队长余彪(兴隆大坝人),霸占了扶坝石足村农民刘高壁的妻子,又枪杀其妹子,刘被迫外逃,跑到松坎,请求人民政府为他报仇。
1950年4月上旬,剿匪指挥部派139团一营营长李学义、副教导员梁永生带着二连连长郑兰金、指导员张孝英、副指导员巩志诚,随同我们7人(周建法、刘登森、姬守义、孙器良、詹华才、廖树模、周明荣)二次进驻兴隆。当天从松坎出发,下午到离观音桥场口一公里处,正遇土匪抢劫赶场的群众,部队立即投入战斗,当场打死土匪1人,打伤2人。
第二天到赶水,第三天经扶坝进入兴隆。当时,基本群众不敢接近我们,旧军政人员多数叛乱为匪,几个头面人物表面上应付,暗地里想方设法整治我们,开展工作很困难,二连活动几天,奉命返回松坎。部队离开后,我们就住在镇公所后边粮库楼上,从大炉厂搬了些生铁作临时掩体,大家白天下保宣传剿匪、征粮,晚上集中,轮流站岗放哨。记得部队离开后的第三天,区里召开一次治安支前委员会扩大会议,有20多人参加,会上犹洪儒等人提出,动用兴隆仓库的粮食,解决乡、镇武装人员的吃饭问题。按规定,乡保武装人员口粮由当地自筹解决。实际上,当时兴隆、天桥的武装人员,已经叛乱为匪,我们不能用国库粮食去养他们。周建法同志以“未经上级批准,区里无权动用国库粮食”为理由,加以拒绝,犹等当即发火说:“那就按你们的办吧!”会议空气紧张,不欢而散。当晚、兴隆山上,到处灯笼火把,土匪边吼边打冷枪。天亮后,我们得到确实情报,犹绍恒匪部100多人,集中了几十条枪,几十颗手榴弹,打算在我们吃饭时,用枪堵住大门口,居高临下投手榴弹轰炸我们。因此我们决定立即甩开敌人,往桃子方向撤离。当天下午5时离开兴隆,先准备在翁鼎扬家暂住一晚,翁拒绝我们8人(李风习同行)入内,走到天桥的响岩,天已黑了,拟住杨昌隆家,杨也拒绝,赶夜路走到桃子荡想住在陈绍章的碉楼里,陈也不愿意,最后在南桐煤矿厂部宿营,第二天搬住王家坝分厂。当时南桐煤矿有军代表孔熙宜、张宜东带着两排的兵力保护矿井。在我们离开兴隆两个多小时,犹绍恒匪部又再次攻打兴隆,抢劫仓库的粮食,但他们妄图“围歼”我们的阴谋破产了。第三天,他们又派兴隆镇干事犹春林带信来到王家坝找我们,妄图骗我们回兴隆,钻他们的圈套,遭到了我们的拒绝。

南桐矿区今貌
我们在南桐煤矿王家坝分厂住了个把月,白天到桃子乡的一保、二保、六保(即:桃子街上、干坝子、麒麟坝)开展剿匪和征粮工作,但获效甚少。记得在4月下旬的一天晚上,股匪围攻王家坝分厂,从四周山上向厂区射击,被驻厂部队用六零炮、掷弹筒轰跑了。5月中旬,我们随矿上的运煤小火车到綦江县人民政府住了10多天;6月初随军车返回松坎待命。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生活是艰苦的,按当地每人一斤半粮、一斤蔬菜、两钱油、三钱盐,每月一斤肉的供给标准都难以保证。一个月难得打次“牙祭”。少量的津贴费也无钱发给,衣服赃了,用热水烫烫,手搓搓,晒干又穿上,头发长了,无钱理,生活环境艰苦,但是在老同志们的带领下,大家毫无怨言,团结战斗、克服困难、积极斗争、坚持到胜利。
(四)
在我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下,到5月底。桐梓境内的大股土匪,多数已被击溃。6月初,县剿匪指挥部再次派部队进驻兴隆剿匪,配合我们开辟六区工作。
1950年6月10日,139团一营李学义和梁永生同志,奉命带领二连指战员随同我们9人(已增加周永平同志)从松坎出发。为了给敌人突然袭击,决定翻山越岭走小路。头天住木瓜街上,第二天爬桐元坡,夜宿坡渡河。第三天,翻南天门进入兴隆镇。这时,罗德卿匪部在川南剿匪部队连续打击下,已土崩互解,溃不成军,逃窜在回龙、溪源、龙门槽一带。
我们部队在李风习同志带领下积极开展军事进剿,在溪源打了一仗,将土匪击溃。周建法同志领着多数同志,开展以政治攻势为主的瓦解敌人,征粮支前工作,除周明荣同志驻天桥乡配合赶水区驻青年乡武工队活动外,其余的同志配合一个班的武装,在兴隆进行剿匪、征粮工作。
首先是召开治安支前委员会、保甲长会、保民大会、粮户会、集市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剿匪征粮和保护佃农利益的政策,特别是宣讲我党我军对匪特的“土匪不消灭,决不收兵”的决心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从而分化瓦解了敌人。同时,又通过社会人士做土匪及其亲属的工作。这样做,很快见成效。6月16日,土匪参谋罗禹平和中队长赵立华带9支枪向我投诚悔过,并表示要立功。我们又通过罗牵线搭桥,动员了三小股土匪,20余支枪投诚悔过。匪首犹绍恒见大势已去,也放风要带10支枪向政府投诚。但想留下多数好枪等待时机。我们从群众中调查到他实有的枪枝数,对其进行坚决的揭露,迫使他带着全部(33支)枪投诚。

到月底统计,向我缴械、投诚的土匪近百人,缴获马步枪75支,手枪7支,火药枪3支,步枪弹80发,手榴弹8个。其中在天桥乡的同志收缴到土匪闸枪1支,子弹10多发,剿匪推动了征粮工作。半月内运送到松坎和桐梓的粮食折米两万公斤。
全区三个乡镇在7月间已陆续铺开,詹华才在兴隆镇,廖树模分在天桥乡,姬守义、周明荣到桃子乡,同时配有部队。
7月中旬,姬守义同志和张方伯从兴隆开会回乡,绕道走四楞碑,姬一人爬上土碉堡三楼,亲手把惯匪分队长林子云捕获归案,并缴获该匪的步枪1支和子弹数十发,该匪首于同年11月4日伏法。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剿匪、征粮的同时,大力发动贫、雇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开始组织秘密农协小组,以后逐渐扩大,到7月底,全区局面已初步打开,中心地区涌现一批贫雇农积极分子。
1950年8月5日,县委召开了乡级以上干部会。总结了前段的剿匪、征粮工作,部署了新的剿匪和征粮任务。此时,周建法同志已调任县农会筹委会副主席,李风习同志进西南党校学习。十区由杨秀云同志任区分委书记,刘登森同志任副区长,姬守义同志调任狮溪副区长。会议结束后 且里给区里配了杨德怀、蔡年兴、刘长城、李开光、孙振邦、秦令德、邢发民(后改名梁文燕)、白玉印、王合林、米凤山、杨青、吴从信、刘荣廷、于善廷、高正凡15名军队转业干部和地方上参加工作的黎 明、马 林、刘文治、段正能等同志随同到区,使各乡、镇的干部由原来的两、三个人增加到六、七人,而且还配备一个班到一个排的兵力,各乡、镇武装队又重新组建有十几个人、十几条枪,再加上组织起的农协小组,敌我力量对比起来有了明显的变化。
8月份,有225名土匪悔过自新,其中中队长以上7名。9月中旬,经过上级批准,我人民法庭公审处决了策划土匪攻打我南桐煤矿的恶霸地主翁鼎杨,震慑了敌人,鼓舞了群众。上级布置的43万公斤征粮任务,也完成了28万多公斤。
由于军事驻剿,征粮和发动群众组织农会相结合,形势发展得很好。罗德卿匪部已土崩瓦解,走头无路,匪首罗德卿被迫于1950年9月15日向我缴械投降,匪首罗德明也被我捕获处决。
9月21日至10月1日,县里召开了党代表会议,部署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开展以“征粮、清匪、反霸、减租、退押”五大任务为内容的反封建斗争。
10月5日,参加县党代表会议的杨秀云、刘登森同志回到区,即同驻军部队(川南部队)朱连长研究调整了军队部署,兴隆驻一个排,天桥驻两个班,桃子的一个班转移驻到溪源。此时,全区农协会员已发展到两千多人,其中武装民兵6人,步枪6支。
10月8、9日,三个乡镇相继召开了4天的农民代表会议,到会的农民代表525人,会议通过动员启发,诉苦教育(在大会诉苦的32人),提高了到会代表的阶级觉悟,会上,布置代表回去后,以甲为单位召开农协小组会议,传达上级精神,发展农协会会员,调查产量,开展查田评产和征粮工作。
10月12、13日区里召开了两天的保甲长会议,到会303人,经过讲形势、政策,动员他们主动向群众反省自己的错误。与此同时,县里把土匪中队长以上和旧军政人员中民愤、罪恶较大的分子集中到县受训。是月又有200余土匪悔过自新,收缴子弹130发。本区除龙门槽、景星台一带还有狮溪区的张忠、张正股匪活动外,本区匪首只有景星台的夏银顺带3个人继续在大山上流窜作恶。
全区75万公斤粮任务,10月底已评产落实了90.9万公斤,超额落实了任务。征收占总收入的13.6%,其中地主占38%,富农占20%,中农占13%,贫农占9%。
11月份,征粮任务基本完成后,接着开展了清匪、反霸斗争。清匪、反霸结合进行,互相促进,动员广大群众投入运动。全区的农民协会,经过9、10月份的大发展,已有农会会员24053人,约占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中民兵635人。“一切权力归农会”,农民协会已开始主宰农村的政治权力。
一声令下,全区组织起10125人的清匪队伍,其中农协会员7566人,儿童团员1950人,民兵635人,军人30人,干部50人,到处设卡放哨,布下天罗地网,认真实施“村村必清,山山必搜,洞洞必钻”的清匪运动。

结合清匪运动,全区先后处决了犹凯、犹良玉、犹正才、尚华章(旧保长、匪首)、林子云等一批罪大恶极的匪首、恶霸、特务、惯匪。
经过两个月的清匪反霸斗争,彻底打垮了阶级敌人的社会基础,基本上肃清土匪。据统计,全区共清出土匪1235人,其中分队长以上103人,中队长以上的55人,大队长以上的29人,少数潜逃的匪首,如景星台的夏银顺也于1951年2月7日,被我桃子乡乡长带领乡里干部和武装捕获归案伏法。1950年秋季从桐梓押回处决的匪大队副犹洪鼎,在赶水脱逃,也于1951年10月,被我武装民兵杨江和张绍恒、陈国安3人从四川巴县追捕归案并依法处决。
到1950年底,群众已经发动起来了,农民协会已形成为反封建斗争的强大的政治力量。经过严重阶级斗争考验的3万多兴隆人民和烈士鲜血浇灌过的土地,必将夺取更大的胜利,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 END ——
(注:原文作者为周明荣,赣东北西进干部,时任桐梓县六区工作员,后任桐梓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本次发布时对原文作适当的增删修改。)

周明荣同志简历

(1930.11.—1995.7.)
周明荣 1930年11月生,江西玉山人;1949年8月参加工作,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6月,毕业于江西省立贵溪师范学校。
1949年8月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赣东北军政干校上饶分校军政专业班学习,随即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西进支队二大队五中队。
1949年11月随军西进贵州后,历任桐梓县桃子乡乡长、兴隆区民政助理员,中共桐梓县委政策研究室干事,县人委办公室秘书,桐梓县副县长,中共松坎、城关镇、东方红公社党委书记,中共桐梓县委农工部部长,中共桐梓县安山区区委副书记、县委常委、县财办主任,桐梓县革委常委、革委副主任。
1952年5—9月在西南革命大学五分校学习。
1980年8月至1981年1月,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习。
1984年1月起任桐梓县第七、八、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员等职。
1984年1月起主持和参与桐梓县志编纂工作。先后担任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顾问、委员、离休后于1992年受聘为桐梓县志编辑部副主编。领导和从事县志编修。
1992年4月离休,1995年7月不幸辞世。

GAOJIAN 根据《桐梓解放》《从赣东北到遵义》《西进支队入黔干部名录》文章资料编辑整理。
2025.02.20.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雲見長鋒):桐梓解放初期开辟六区(兴隆)工作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