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林生
石头盖房石头墙,
石头雕刻石匠忙。
石头铺地三尖对,
石头砌垛坯铺炕。
石头驴槽喂牲口,
石头猪圈养猪房。
石头碾子石头磨,
石头碓杵捣细粮。
石头拱桥铺石头,
石头碾磨米面芳。
石头圆盘上下摞,
石头小磨麻油香。
石头羊圈养山羊,
石头滚子碾麦场。
石头磊岸成田地,
石头筑基千古长。
石头家乡乃是宝,
石头印记我心房!
2023.5.27
– 作 者 简 介–
王林生 河南省林州市郭庄人。50后,中共党员,1969年11月入伍,历任连长,营长,团后勤处长,86年12月转业鹤壁市公路管理局,任行办党办主任,工会副主席,高级政工师。爱好录编视频,任鹤壁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电视台特约记者;爱好体育锻炼,任鹤壁市体育舞蹈协会副主席;爱好文艺,任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鹤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红色文艺轻骑兵艺术团团长。
-End-
编 外 花 絮
网友热议李明生的《俺村的修渠人》:
新 生:
李明生先生真是个有心人,仔细人,勤奋人,他下乡回村写了自己村的修渠人,写得真实,生动,感染人。就像看一部电视剧,一幕幕,一个个场景,在眼前出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演绎着火红年代火红的故事。
其实,当年我们每个村都有修渠人不一样的故事,如果有谁也把自己村的修渠人这样写出来,那将可以汇集成一部大大的《俺村修渠人》之书,仿如又一位李俊生先生,为修渠人无私摄录不能忘却的影像。
李保同:
@李明生 :明生先生采写的《俺村的修渠人》阅后,深有感慨。
新闻界有一句口头禅叫作:记者的工作岗位永远在路上。这就是说,要写出好文章,必须走出去,深入基层,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素材。单看明生在文章里出现的十几位健在当年修渠人的照片,就足以说明明生釆访下了一番苦功夫。十几个人找一找,再照照相,再聊一会,需要多少时间啊。可见,明生有一颗执著顽强的毅力,只有功夫下得深,文章才能感染人。从深入采访上,明生同志给大家树立了榜样。值得学习。
李明生:
@保Lbt 谢谢抬爱,我退位了,退休了,但是曾经在新闻战线当过“兵”,业余记者,村里的小字辈到现在还称我“土记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传正能量已入骨髓,总书记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并教导我们铭记老一辈修渠人。林州过去宣传的红旗渠劳模除险英雄任羊成,放炮能手常根虎,铁姑娘队长郭秋英等已家喻户晓。所以就想记录记录《俺村的修渠人》。在写稿、修稿、编审的过程中,李东生、杨存保、建树、魏俊彦等老师都给予很大帮助。这里一并感谢!
李财生:
文章,有时间,有人物,有故事有图片,图文并茂,把一幅俺村人当年积级参加,壁开太行山,引漳入林,修建红旗渠的青年男女英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现在都是八十左右的老人,有的已过世多年,吃水不忘修渠人,远的不说,本村的我们不能忘记他(她)们。他(她)们的图片,姓名本文中有,让我们永远记住他(她)们。
美中不足的是,没有采访到,没记录到一个重要人物,他叫李天伏,(已过世,公社干部)。他当时在修渠中,是西里老大队渠上连长,从南谷洞水库工地,到修总干渠,他一直坚持到通水完工,被评为红旗渠劳动模范,在合涧红英汇流纪念碑上留有姓名,并留任提干。
在另一篇文章中,西里村一个修渠人曾回忆,一天正在打钎,突然山上一块巨石滚下,是连长李天伏一把拉开我,躲过一场生死,是连长救了我,到啥时也不要忘记。
吕付生:
李明生你好,昨晚看到你发的朋友圈文章,我村的修渠人。仔细读了一遍,很真实,阐述了当时的现状及人们修渠的热望和智慧精神。很感人,会使年轻人,意想当年修渠人为什么会那样热忱,那样听从组织分配,又是那样团结紧密,又是那样不计个人得失而勇于付出。很好,那个年代,是应该标榜和传承。而且会更加发扬光大。
马章生:
李明生,你写的《俺村的修渠人》很有看头,刻画出在那年代更多的平凡劳动者的真实生活。
-End-
往 期 推 荐
【尚善漫笔】黄道与吉日的由来 | 魏存生
【明生文苑】俺村的修渠人 |李明生
【散 文】暖风沐面走沂蒙 | 绛 水
【文艺杂坛】当代书画名家李俊水的艺术人生 | 新 生
【风中之林】河南省老干部大学生态摄影二班优秀作品选登 | 郭 林
河顺文艺
总顾问 / 李德成
监制 / 魏俊彦
编审 / 王俭周 杨存保
本期编辑 | 新 生
投稿邮箱:weijunyanlz@163.com
监制微信:w6816831
编辑部主任微信:ianshu5678
编辑微信:sxf7301 cdf8207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民 歌】家乡石头情 | 王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