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声》
2001年10月15日, 张学良逝世于美国檀香山, 走完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他的大半生岁月在囚禁中度过, 但他的名字始终没有被埋没, 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 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功绩, 已经彪炳史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 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给予张学良高度评价, 盛赞他是民族英雄。1991年, 张学良获得自由赴美探亲, 开国上将, 曾担任过国家铁道部部长、解放军铁道兵司令员、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吕正操将军在美国纽约秘密会晤了张学良。
吕正操携信赴纽约
1991年3月10日, 张学良偕夫人赵一荻赴美国探亲。其时吕正操正在北京301医院住院。3月11日晚, 张闾蘅和杨虎城将军之子、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杨拯民到医院看望吕正操, 告知张学良夫妇赴美探亲的消息。吕正操考虑他们刚刚离台, 情况还不清楚, 表示等等再说。
3月24日, 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言人姚广代表党和政府正式宣布:张学良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数十年来, 我们对他是十分关心的。现在, 他和夫人到了美国, 从有关报道上得知他身体健朗, 我们对此感到高兴。如果他本人愿意回大陆看一看, 我们当然非常欢迎。我们尊重他本人的意愿。
3月29日, 张学良的老部下、东北大学原校长宁恩承先生从美国给阎明光发来传真:“汉公极愿见见你和明复, 谈谈玉衡 (阎宝航, 阎明光、阎明复姐弟之父, 阎宝航是张学良在政治上所倚重的人物和知己。张学良得知阎在“文革”中被迫害惨死狱中, 极为痛惜, 表示要为大陆成立的“阎宝航教育基金会”捐款。笔者注) 基金会及统一问题, 请即办理来美手续, 早日相晤。”
4月10日, 张闾蘅回京, 向有关方面介绍她在美国3次见到张的情况, 希望吕正操和阎明光、阎明复姐弟能去美国见面。
4月26日, 吕正操的女儿吕彤岩从美国来电话说, 她经史良才的孙子史浩引见, 在已故国民党中央银行前行长贝祖诒太太纽约的家里拜见了张学良。吕彤岩问他:“我爸爸要是来看你, 你见不见?”张学良爽快地回答:“当然要见。”一旁的贝太太也热情地表示:“当然欢迎。”
4月30日, 张闾蘅催促说两位老人现在处境堪忧, 我大爷孤身一人到了纽约, 大妈因身体不适留在旧金山, 靠在那里的儿子就近照料。她身体很差, 恐难支撑太久。张闾蘅说:“吕大爷您要再不去, 我大爷不是被各种应酬拖垮, 就是被大妈拖回台北。您快去吧, 快去吧!”
一些老同志也纷纷催吕早日启程赴美, 时任中顾委常委程子华同志接连打了几次电话, 催问何时动身。吕自知责无旁贷, 但考虑此行不是个人叙旧, 有待中央决定。
其实, 当张学良和夫人从台北桃园机场踏上赴美探亲之旅的消息传到北京时, 中共中央格外重视。中央书记处特别注意到, 张学良在台北机场登机前对中外记者的谈话中, 曾公开表示有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向。邓小平得知后, 专门打电话给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国家主席杨尚昆, 说:“你们应该开个会, 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并对如何迎接张学良的归来作了较为详细的指示。
为了欢迎张学良的归来, 江泽民亲自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和中央统战部等部委的负责同志。会上, 江泽民对如何在张学良访美期间使其归来的事宜, 作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
根据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指示, 中共中央有关部门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并作了四项重要安排:一是当年6月在北京为张学良举办91岁寿庆活动;二是纪念“九一八事变”60周年;三是派人去沈阳修葺大帅府和大帅陵, 为张学良归来后赴辽宁抚顺安葬其父张作霖的遗骸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四是派出一位中央副部级以上的党内负责同志, 亲自赴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张学良的欢迎之意, 此人并具体负责对张学良归来的一切事务性安排。
前三项工作进行得十分顺利, 但是, 究竟派什么人赴美国迎接张学良归来却遇到了困难。当时, 中央提出的副部级人选共有五六位之多, 其中特别考虑到了张学良以前在东北军的旧部, 如铁道部原部长郭维城、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万毅、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吕正操等人。他们都是我党内的老同志, 也都和张学良将军有过特殊的战斗情谊。最后经中央书记处多次讨论, 确定由吕正操赴美迎接张学良。
吕正操的故乡在海城, 东北军的旧部袍泽;早年吕正操在东三省讲武堂读书时, 张学良是他的老师;吕正操又是西安事变的直接参加者, 他与张学良有着至深的私人感情。中央特别考虑到吕正操与所有拟定人选不同的是, 他是几位人选中曾任职务最高的一位。在中央确定吕正操前往美国迎接张学良后, 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寓所亲自召见了他。
此前, 邓颖超根据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意见, 已以私人的名义亲笔给张学良写了一封欢迎信。信中表达了“数十年海天遥隔, 想望之情, 历久弥浓”的思念之情, 告诉张学良“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 辄慨叹伧然”, 对张学良“身体安泰, 诸事顺遂, 而有兴作万里之游”“深以为慰”。邓颖超还在信中说, “颖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 愿以至诚, 邀请先生伉俪在方便之时回访大陆。看看家乡故土, 或扫墓、或省亲、或观光、或叙旧、或定居”。真诚地邀请张学良回大陆探亲。
这已是邓颖超写给张学良的第二封函件了。第一封函件是一年前张学良在台北举行90岁寿庆时她致的贺电。那时, 她的贺电高高悬挂在台北圆山饭店昆仑厅祝寿的礼堂正中, 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一致关注。这次亲笔写成的邀请函, 语言更加诚挚热情, 充分表达了中共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这位离家多年的爱国将军的敬重之情。
左起:张霖之 (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 、廖鲁言 (时任农业部部长) 、吕正操 (时任铁道部部长) 、韩哲一 (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 、余秋里 (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 、李锐 (时任毛主席秘书) 、吴芝圃 (时任河南省委第一书记) 1959年, 韩哲一等同志在庐山会议期间留影??
吕正操一行5人奉中共中央之命于5月23日悄悄从北京启程直飞旧金山以后, 才发现晚来了一步:张学良早在几天前即从此地飞往美国东部城市纽约去访问亲友了。留在旧金山的是赵四小姐 (赵一荻, 编者著) 及她的儿子张闾琳。在这里, 吕正操出席了为赵一荻庆寿而举行的活动, 然后便率领随员飞赴纽约。
“我最遗憾的是没能直接参加抗日”
5月29日上午, 吕正操一行在纽约贝太太家里见到了张学良。
那天, 吕正操刚刚走出电梯, 便见张学良已经站在公寓门口等候。他一身西服, 穿戴齐整。用不着介绍, 张学良一眼便认出吕正操来, 老远伸出了手。吕正操快步走上前, 紧紧握住他的手。半个多世纪过去, 终于等到了见面的这一天。他们心情都很激动, 双手紧握, 四目相对。好一会儿, 才互致问候, 张学良热情地把吕正操迎进屋里。
吕正操送上从北京带去的生日贺礼:一整套张学良最爱听的《中国京剧大全》录音带和大陆著名京剧演员李维康、耿其昌夫妇新录制的京剧带;新采制的碧螺春茶叶;国内画家袁熙坤为张将军画的肖像和一幅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手书的贺幛, 书录的是张将军的一首小诗:不怕死, 不爱钱, 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 磊落光明度余年。
首次见面, 彼此都很高兴。当年的年轻少帅与更年轻的副官, 如今都已进入人生的晚年, 他们遥想当年, 指点江山, 无所不谈。他们的感情如故, 还是很亲近, 谈得痛快而舒畅。
张学良笑着说:“你叫地老鼠。”这指的是当年吕在冀中和军民一起运用“地道战”等形式, 抗击日寇侵略, 开展游击战的事。
吕正操说:“地老鼠也是人民创造的嘛, 我能干什么, 还不都是人民的功劳, 蒋介石、宋美龄都信上帝, 800万军队被我们打垮了, 最后跑到台湾。”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 一行人到附近一家中国餐馆吃饭, 边吃边谈。
吕正操简单谈了自己遵照中共北方局指示, 率部留在敌后抗日打游击的过程。并说:“当年你送蒋介石回南京时, 我就不相信他能放你回来。你走后东北军就乱了。我赶回部队, 接受共产党的指示, 趁国民党军队南撤之机, 脱离53军, 留在敌后打日本。”
张学良愧叹道:“我最遗憾的是没能直接参加抗日, 你带的部队坚持打日本, 对我也是个慰藉。”
吕正操告诉他:“东北军都参加了抗战, 跟着蒋介石的大部分壮烈牺牲了, 53军在辽沈战役中, 先后放下武器, 最后在沈阳解放时起义了。”
这次见面, 两位老人心情格外愉快, 彼此都很高兴。分手时, 吕正操约他明天下午在外边找个清静的地方, 再好好谈谈, 张学良欣然同意。旁边的人提醒他:“明天下午还有一个约会, 要去教堂。”张学良果断地表示:“教堂明天不去了。”遂调整原订日程, 约定第二天下午再谈。
“鹤有还巢梦, 云无出岫心”
第二次会面的地点安排在曼哈顿一家新开业的瑞士银行总经理办公室。
吕正操向张学良郑重递交了邓颖超的信, 并转达了党中央领导对他的问候。在信中, 邓颖超受邓小平委托, 诚恳欢迎张将军在方便的时候回家乡看一看。张学良没有使用放大镜, 脸几乎贴到信纸上, 一字一句地看着, 看到末尾邓颖超的签名时, 他说:“周恩来我熟悉, 这个人很好, 请替我问候邓女士。”沉思片刻又说:“我这个人很想清清楚楚地回去, 但现在时候不到, 我一动就会牵涉到大陆、台湾两个方面……我不愿为我个人的事, 弄得政治上很复杂。”并表示要写回信。
尽管张学良坦率地向吕正操表露了不能马上返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意思, 但他仍然亲自执笔给邓颖超写了一封回信。他在信中写道:
XXX来美交下尊札, 无限欣快。又转达中枢诸公对良之深厚关怀, 实深感戴。良寄居台湾, 遐首云天, 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 定当踏上故土。
随行的阎明光介绍, 上海有位大夫, 人称“东方一只眼”, 治疗眼疾特别有效。张学良当即郑重宣布:“我有个决定, 想回大陆去看眼睛。”
那么何时起程呢?张说:“咱们东北人, 有话直说, 我打这儿直接去大陆, 谁管了, 没人管住我, 可是我不能。”“我回去以后跟李登辉把话说明白, 大陆是我的家乡, 我在台湾跟寄居一样, 很愿意回去看看。我这不是借口, 我要看看眼睛。看他是什么意见, 如果李登辉不反对的话, 我再告诉你们回大陆的具体日程。”
吕正操说:“是啊!你向来做事都是光明磊落。至于你何时回大陆治病、探亲都可以, 我们尊重你的意愿, 并可以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张学良说:“我可千万不要特权, 我是个平民百姓。”“我要是回去, 也要先跟大陆约法三章, 头一条就是不要欢迎, 不要见记者, 大家经常见面都可以, 但千万不要来恭维那一套, 给我点方便我就很高兴了。”他引用“鹤有还巢梦, 云无出岫心”两句诗来表达他既想回家乡看看, 又不愿过分张扬的愿望, 并应阎明光之请, 将这两句诗书赠给她。
张学良还关切地询问了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等领导人的情况。提到杨尚昆在亚运会期间接见他五弟张学森一家、邓小平女儿邓琳送画之事, 要吕正操代为转达谢意。
吕正操还给张介绍了东北军旧部万毅、卢广绩、刘鸣九、宋黎等人的革命经历和东北军抗日的一些故事, 描述了家乡海城建国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听得很认真。
吕正操征询张学良对父母陵园管理有何意见, 张学良明确表示:“对父母合葬很满意, ‘入土为安’, 不必再费神迁坟。”
谈话后大家驱车前往山王饭店, 参加张闾芳为张学良举行的祝寿宴会。
席间, 张学良将军又关切地询问广东等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他说:“我这一辈子就是没去过广东。”还问到裘盛戎、杜近芳等京剧名角的情况, 说:“我回家能否听杜近芳唱戏?”吕正操答:“可予安排, 没有问题。”
张学良虽已91岁高龄, 但思维仍然很敏捷。他很会讲笑话。席间有人提到张学森当年做票友的往事, 张学良讲了一个故事:过去有位票友最爱唱戏, 天天早上拿着大刀在树林里练功吊嗓子。一次, 他突然看到有人挑着担子从他面前飞跑而过, 马上追过去问:“别人都是听了我的戏再跑, 你为什么不听我唱戏就跑了?”那人说:“小弟是做生意的, 看见你拿把刀, 以为是劫道的, 才赶紧逃跑。”这位票友讲:“你听我唱一段戏就不杀你。”那人只好坐下来听戏, 想不到刚听了一句, 便爬起来磕头说:“大王, 你还是先把我杀了吧。”讲完故事, 张学良指着张学森说:“你就是那个唱戏的。”在座者哄堂大笑。
“白发催人老, 虚名误人深”
5月31日和6月1日晚上, 旅美华侨先后两次为张学良将军举行祝寿宴会, 吕正操敬送的贺幛被特别挂在大厅的显眼位置, 正式向外界透露吕正操赴美的消息。阎明光代表大陆亲朋故旧出席了寿宴, 张学良将军悄悄地托她转告吕正操, 希望再谈一次。吕正操遂请张学良将军到自己下榻的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李道豫的别墅做客。
6月4日下午4时许, 张学良在阎明光、张闾蘅等陪伴下来到别墅, 给吕正操带来一包台湾产的凤梨酥。
谈起两次祝寿, 张学良说:“我也不一定求这个事, 可是我也不好意思不见他们, 弄得我很麻烦。我本想早点离开美国的, 没打算在这过生日, 正好有点事没有办完, 只好留在这儿, 这样整, 是有点太过分。我把话说明白了, 我并不希望这个样子, 我也不避讳, 我也不求之。”“那么些人, 好家伙!闪光灯刺得我眼睛疼, 我讨厌强光刺我的眼。”
吕正操又给他介绍了东北军将士抗日的事迹:“东北军在抗战时期, 整个都是很英勇的, 牺牲很惨。蒋介石见哪里危险, 就派东北军去哪里。上海作战,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撤退了, 让咱东北军的吴克仁当后卫。他们渡江时淹死了好多, 很惨。蒋介石不仅不加褒奖、抚恤, 还就地取消了这个部队番号, 剩下的部队都给遣散了。”
张学良叹口气说:“这事我都知道, 我要抗日, 蒋先生不让。”
吕正操宽慰他说:“您这一生做‘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行了, 打日本别人替您打了嘛, 东北军替您打了嘛。”并说:“老师, 我给你提个意见行不行?”
张学良说:“啊, 可以。你提什么意见, 就只管说。”
吕正操说:“老师, 你不要把自己贬得太厉害, 不要老说自己是罪人, 其实你有大功于国家的。”
张学良说:“我有两句诗:‘白发催人老, 虚名误人深’, 我做了什么?我自个说真的, 不是说笑, 也不是谦虚, 我对国家什么贡献也没有。”
谈起日本军阀发动的侵华战争, 张学良说:“日本也很蠢, 关东军想往北打, 甚至想打苏联, 打苏联碰了两个钉子, 就想把东北数省全占了。日本昭和天皇是海军抚养起来的, 海军想南下, 南下不好打, 准备拿台湾作跳板, 所以想把台湾搞好。‘九一八’陆军打了东北, 第二年‘一二·八’海军打上海。他们若不占上海, 蒋介石会逐渐把黄河以北让出去, 不仅东北不要, 黄河以北他也不想要。日本把蒋的老巢——江浙一带抄了, 他不得已才应战。如果给他留点余地, 他会像南宋小朝廷那样称臣苟安。”
吕正操说:“东北丢了, ‘不抵抗将军’这个黑锅你替蒋介石背了很久。你下野的头一天晚上, 还让我回山海关, 传令何柱国、缪徵流、孙德荃反攻热河, 可是第二天起床, 一看‘号外’, 说你下野了, 反攻热河就成了一句空话。”
张学良说:“我这个人脾气很坏, 我堂弟就是被我枪毙的, 因为他跟日本人勾结。”又说:“我不是反对日本人, 而是反对日本军阀。”
说起日本鬼子的野蛮残酷, 张说:“我跟日本NHK记者说, 你日本人当年到南京, 拿杀人作威胁, 但是, 不怕死的人, 杀是吓不住他的呀!怕死的人, 杀了也无用。你要是仁义之师, 那该是什么情况?”
吕正操说:“古代老子有句名言:‘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惧之。’日本右翼势力不甘心他们的失败, 直到现在, 教科书中都不肯承认侵略中国。有个叫石原慎太郎的, 竟公开说,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伪造的。”
“国民党到台湾更加腐败”
谈到“二二八事件”, 张学良摇着头说:“国民党到台湾时更加腐败, 跟在大陆一样, 也搞‘五子登科’, 不是人干的事都干出来了, 硬是把台湾人逼反了, 我在台湾看得很清楚。有人说这是共产党搞的, 依我看, 要是有共产党领导, 就不会失败, 他们 (指国民党) 就完蛋了。”“现在台湾仍有些人叫喊‘台独’, 搞什么‘台独’?搞‘台独’是死路一条。”
吕正操对张学良说:“这些‘中国人’是国民党的残兵败将, 是蒋家军。如果是我们的军队过去, 老百姓不会反感。”
两人又谈到东北籍东北军中的一些知名人士。谈到原东北军53军副军长黄显声。吕正操说:“黄显声在锦州那会儿就跟共产党员刘澜波、宋黎有联系, 把警察部队改编成骑二师, 跟日本人打, 那支部队里就有共产党员, 后来在重庆跟杨虎城一起被杀。他本来可以早些走, 周恩来已经通知他, 说戴笠的特务要抓他, 叫他赶紧走, 连怎么走的路线都说好了, 他耽误了一天, 第二天就被抓住了。在狱中, 他本有许多机会逃出来。他说, 我光明正大, 他们怎么抓我的, 就怎么放我。蒋介石怎么能放过他呢?”
张学良的四弟张学思抗战时期, 曾在吕正操的部队当过参谋处长, 作风严谨, 工作一直很出色。“文革”中, 他与吕正操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诬陷为“东北反党集团”成员, 被关在一起。张学思也很有股硬劲儿, 死不低头, 一天到晚生气, 一生气就抽烟, 一根接一根, 后来被迫害致死。张学良沉吟了半天, 慢慢地说:“他不知道忍耐。顺境可以, 逆境就受不了。我是, 你明天枪毙我, 今天照样睡大觉。”又说:“我有一句话, 曾跟年轻人说过, 什么叫大丈夫?大丈夫能屈能伸啊!”
1991年, 张学良 (右) 和吕正操在美国重逢, 二老掰着手指计算, 分别已有54年了??
说起阎宝航, 张夸奖说:“他很能干。他到蒋先生那儿做事是我介绍的。”当时阎宝航已是共产党员, 在合法身份掩护下, 活动于国民党要员之间, 为党搜集情报, 保护并营救了不少革命同志。
说起缪徵流, 吕正操说:“在东北军时, 他当师长, 我当团长。他思想太落后了。我部队抓的人杀不杀, 他也要先相个面。”
张学良说:“他还健在, 东北人都不愿见他。他起来全是我提拔的, 他有个叔叔在打仗时阵亡了。我很器重他, 送他到讲武堂念书, 你从讲武堂出来时, 我本来不让你带兵, 你一再要求到部队去, 他也愿意把你拉过去。他这个人开始很不错, 听说后来到了南边有些毛病, 跟日本人勾结。现在东北人都不大喜欢他, 因为他帮助别人打东北人。他也住在北投, 跟我很近, 原来我想跟他来往, 他信了佛教, 慢慢就不来往了。因为他儿子信基督教, 他骂他儿子。我认为, 这个人现在恐怕神经不正常, 不走正道。什么相面、算卦, 我才不信那玩意儿!”
“假使哪天用得着我, 我愿意尽力”
张学良很关心祖国的统一。他说:“我看, 大陆与台湾将来统一是必然的。两岸总不能这样长期下去, 中国总有一天会统一, 这只是个时间问题。那么如何统一?台湾说我是正统, 大陆说我是正统, 这个事情是最难解决的。”
吕正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政策。
张学良说:“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不能说这个是‘中华民国’, 那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你不能保存两个中央政府, 换句话说, 台湾不能还挂青天白日旗。大陆为什么就不能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呢?”
吕正操告诉他:“是两种制度, 政府不能搞两个, 台湾是特别行政区。但是有一条, 我们现在不能放弃武力收回台湾这一手段。对台湾人民来说, 我们不想用武力, 不过台湾要是有外敌入侵, 或是搞台湾独立, 共产党决不能坐视不管。若放弃了使用武力, 岂不是束缚了自己手脚, 给外来势力、‘台独’分子以可乘之机。”
张学良说:“这我能理解。不过, 我认为武力冲突是最不好的, 最好是中国人不伤害中国人。我跟郝柏村很熟, 我知道台湾的武力还是有的, 当然空军是不行的, 但地面的武装是有相当力量的。”“台湾这么小, 大陆那么大, 大陆的军队真的打过来了, 台湾肯定顶不住, 可是一场苦战, 双方互有伤亡, 都是中国人, 真是冤枉。台湾的经济力量不小, 要把它毁灭了是很可惜的。”
吕正操说:“我们也不希望中国人自己相互残杀, 就等于你过去的主张——和平统一, 振兴中华。”
张学良表示, 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尽一点力量。他说:“我过去就是做这件事的。我虽然90多岁了, 但是天假之年, 还有用得着我的地方, 我很愿意尽力, 我这不是为国民党, 也不是为共产党, 我是一个在野人。作为一个中国人, 我愿为中国出力。我真是主张国家和平统一的, 我不喜欢两岸打起来。我很欣慰的是, 现在海峡两岸敌对的意思取消了, 假使哪天用得着我, 我愿意尽力。”
张学良还表示, 他与李登辉私交不错, 都是基督徒, 彼此可以讲实话。他回台湾后, 要直接和李登辉讲明在纽约与吕正操见面的情况, 转述“一国两制”的政策。他说:“我不能替李登辉做主, 也做不了主。但可原原本本地把你们的意见告诉李登辉。听不听在他。”
张学良问吕正操, 对台湾有什么话, 他可以带回去, 吕正操说:“别的一时谈不拢, 但希望早日实现‘三通’。”吕正操希望张今后在海峡两岸多走走, 常来常往, 张学良表示赞同, 说:“我也愿意跟大陆的中枢诸公认识认识, 不但邓小平, 就是后继的江泽民, 我也想认识认识。也许将来两方面有用得着我的地方。”
纽约三次会晤, 虽未免短暂、仓促, 但张将军与吕无所不谈, 涉猎颇多。临分手时, 张学良依依不舍地告诉吕正操, 他也许会去洛杉矶与美国总统布什见面, 但他不能等, 因为他有自己的安排。如果成行的话, 希望在洛杉矶再次相聚。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张学良未去与布什会面。6月25日, 张学良结束了105天的旅游探亲, 与夫人返回台湾。不久, 他托人给吕正操捎来口信:“因眼疾好转, 近日不会回大陆治病。”1992年11月30日, 张学良又托其侄女张闾蘅带信给吕正操:
由美返台, 一切尚好, 惟耳觉、视力大为退化, 九一老人, 能如此已知足矣。
遗憾的是, 张学良至死也没有回到祖国大陆。但这位伟大的爱国将领病逝以后, 中共中央仍然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江泽民亲自发去了唁电:
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 十分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 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 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 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 毅然发动西安事变, 联共抗日, 为结束十年内战, 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 实行全民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后, 张学良先生虽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 却始终淡泊名利。晚年仍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企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张学良先生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 彪炳青史, 为世人所景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
江泽民称他为“伟大的爱国者”和“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这就为张学良将军的一生作了盖棺论定。
“西安事变”名将张学良自1949 年被蒋介石带往台湾后, 再也没有回过大陆。事实上张学良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访问北京和沈阳老家。尤其是在李登辉上台, 解除禁令, 恢复他的自由后。但他有个顾虑, 那就是怕李登辉不放行。毕竟当时两岸关系很微妙, 自己刚被解禁就提出去大陆, 可能会惹李登辉不高兴, 因此他决定先不通知李登辉, 等联系差不多了再告诉李登辉, 他认为李登辉到时也很难对他说不。
于是他通过密友王冀穿针引线, 与有关部门私下沟通, 希望大陆领导人能写封邀请函, 认为只要拿到邀请函, 再亲自去向李登辉请示, 一定没有问题。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 张学良赴大陆的行程甚至有了规划:在北京待两天, 希望礼节性地会见邓小平;在沈阳也待两天。张学良说, 一定要回老家沈阳, 看看父老乡亲和当年的旧部。按照计划, 张学良将在沈阳电视台做个简短演讲, 表达对家乡人民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大陆这边很快发出了邀请信。但邀请信没交到张学良手上, 而是让台湾当局方面的人得到了。一天, 李登辉突然派人找他去谈话, 手里拿着杨尚昆的邀请函, 表情严肃地责问张学良:“你怎么可以背地里搞这种名堂。难道你还要搞个西安事变或台北事变吗?”李登辉的话说得非常难听, 张学良当时感到非常难为情。
张学良后来跟王冀说, 自己现在两边不是人, 台湾当局得罪了, 大陆方面也觉得被骗了。大陆去不成了, 张学良也不想留在台湾, 就申请前往美国。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军旅警营):吕正操纽约秘晤张学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