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看了几本刘备耕叔叔的书,家父鲁之沫和柯岗、刘备耕、高帆等伯伯叔叔都是当年在太行山上的老战友,所以家里有许多他们的书。在刘备耕叔叔的书序中和责编后记里,都介绍了当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出版的刊物《战场报》、《战场画报》、《新生》杂志、《抗日战场》、《烈士传》至今不见下落……
因抗日战争太行山上条件有限,又是战争年代,刊物保留下来的极少,我也只能根据刘备耕叔叔提供的刊物名称在网上查找,只找到两张《战场报》和几张《战场画报》的封面而已。
刘伯承为《战场报》书写了报头,并由熊雪夫等木刻家精心雕刻而成。因为当时师印刷厂(驻在涉县云平乡的黄岩、坪上,离王堡约三十华里)不能制版,木刻成了多功能的武器。
《战场画报》
1943年2月刊
《战场画报》
1943年刘伯承为《战场画报》题词
这是曾克送给家父鲁之沫的书。柯岗、刘备耕、高帆、王敏昭他们当年都是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科的,通过曾克的文章可以看出,当年这批英姿勃发,才华横溢的知识青年为了抗日不畏艰苦、弃笔从戎,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去!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当年他们在太行山上工作的场景,又是报纸又是画报,从采访到出版一共就几个人!可想而知了!
我和柯岗是当年烽火太行山结识的战友。初次见面约在1940年初,他刚从八路军一二九师干部轮训队(他在那里任文化教员)调到师政治部宣传部,地点在漳河畔的王堡。当时宣传部的人员很少,部长是朱光,工作人员有王敏昭、刘备耕、张克刚(柯岗的原名)和我。
柯岗调来主要是办师部的报纸《战场报》。我编《战场画报》,还负责美术宣传,如画画、照相、写标语等。那时我们都很年轻。柯岗是大学生,从延安来到太行,英姿勃勃,才华横溢。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行军打仗,搞军事宣传。在频繁的日寇扫荡和我军反扫荡的战斗环境中,《战场报》的专职人员只有柯岗和王敏昭二人,既当编辑,又当记者。印刷厂只有一个排字班的工人,一部陈旧的手摇四开铅印机,条件十分简陋。一遇敌情,经常转移;反扫荡结束后,又立即恢复出报。他们及时组织和采写了许多稿件,宣传反扫荡作战中的英雄人物和单位,揭露日军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正是在柯岗和王敏昭的努力下,《战场报》办得极为出色,贯彻全军办报的方针,积极建立通讯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成为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士兵兼统帅的喉舌,受到师部首长的表扬。
(注:高帆,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解放军画报社原社长。)
1943年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的部分同志在涉县王堡
左2起:郭南枝、熊雪夫、赵贵保、任大卫、刘备耕、王敏昭
?
我想想很难过,刘备耕叔叔他们到走也没有再看见他们当年出版的《战场报》、《抗日战场》、《战场画报》……
1984年出席山西省左权党史座谈会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相约军旗下):鲁夏冰:寻找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科出版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