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已经过去66年了。人们说起那场载入史册的战役,耳畔就会响起《英雄儿女》电影里悲壮的插曲。眼前就会浮现出“向我开炮”那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王成的光辉形象。但是有更多的无名英雄,默默地葬身在上甘岭537.7北山的这一片无名高地上。
电影《英雄儿女》剧照
1952年10月-11月,在朝鲜金化东北的上甘岭战役中,“联合国军”为摆脱战场上的被动局面,先后动用美7师,韩2师,对上甘岭南侧战略地势十分重要的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实施猛烈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对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的争夺战正紧张激烈地进行。
3兵团和15军、12军首长下达的任务是:坚决确保537.7高地北山的安全。要求一定要坚持作战,直至恢复与巩固537.7高地北山阵地为止,将不再投入新的兵力。
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副政委杜义德与12军军长曾绍山、副军长肖永银、副军长上甘岭前指李德生等研究决定,命令34师参谋长蒋科率师司令部炮兵主任郭涛、炮兵参谋胡绪明、张福庆等一起协助106团领导指挥作战。他们还带上34师师直工兵连和侦察连各一个排,以加强筑城和情报工作。
王近山(右一)在朝鲜战场
537.7高地北山的6号阵地,处左翼突出的部位,距后方补给距离最近,是左翼防守的主要屏障。此阵地是上甘岭战役后期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能否攻克和守住,对整个战局关系极大。敌若控制,则对我右翼的1、2、3号诸阵地和浅深的448高地构成直接威胁;我若控制,则可以6号阵地为依托,稳保左翼阵地,同时控制4、5号阵地,还可以直接支援右翼1、2、3号阵地作战,对保障537.7高地北山防御阵地的稳定有重大作用。
上甘岭战役537.7高地北峰作战要图
在敌人疯狂的轰炸中,两颗重磅炸弹落在6号阵地东北侧的半截子坑道的正上方,坑道口被炸,8连长文法礼和3排2个多班的战上被捂在坑道里。
敌人炮击仍未停止,炮弹像落雨一样。这一天,落在4、5、6号阵地上的炮弹达2万多发。放眼望去,阵地上到处是一个挨一个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弹坑,和遮云避日的硝烟、尘土。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刚上阵地的8连其他班排来说,要想找到6号阵地坑道口位置,比登天还难。
3营营长权银刚派人连续找了4个晚上,都没有找到坑道口的位置……
上甘岭537.7高地以北一角
这样极为惨痛一幕在106团共发生4次。
11月25日,1连1排坚守3号阵地,在打退敌人的反复进攻后,进入半截坑道内躲避敌人的飞机轰炸,坑道口被炸塌,十几名(具体数字不详)战士全部牺牲。
据12军34师106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唐永舜回忆:坑道口被炸塌了,敌人这时又分几路攻了上来,阵地上的一个小猫耳洞里还保存有个战斗小组,3个人,我命令迫击炮西炮群群长徐琪不停地打,炮管打红了也不要停。迫击炮弹在阵地前沿围成一道弹幕,配合那个战斗小组的打击,虽然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但那个坑道里的战士再也没能出来。
与敌人对峙了6天。敌人步兵上来了,就冲出坑道打击;敌人以飞机大炮轰炸,就退守坑道。在坑道里,渴了先是喝自己的尿,后来,人干得连尿都尿不出的地步。实在抗不住就舔坑道里石头上的水珠,那些水珠是人呼出的热气冷凝结成的,满是苦涩的汗味、血腥味、硝烟味。水珠舔没了,就扒开衣服,火烧一样的胸膛紧贴着岩石,这样会好受一些。
志愿军战士们在坑道前
2连2排的战士们在“炼狱”一样的坑道里苦苦战斗。由于外面是零下几十度,天寒地冻,一个小坑道内,几十人挤在一起,闷热难当,战土们呼出的气从坑道口冒出,形成一股烟柱子,直升几米高,正好成了敌人飞机和炮弹攻击的目标。
敌人一天到晚炸个不停,2号坑道口被炸塌。消息传到1营指挥所,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1营营长宜文光。“立即派人挖掘!”宜文光果断命令。
2个班的工兵冒着敌人的炮火赶赴现场。炮火中,一批战士挖几锹,倒下了;又冲上去一批,将前面的战士拖到一边,拼命地继续挖,片刻,又倒下去了……
据106团宣传干事李焰回忆:太阳下山时,2营教导员王银虎说,李干事,我们去瞭望孔看看阵地去。这个瞭望孔实际上是这条坑道的第三个进出口,只能同时爬出两个人,又是竖井式的,有三级台阶,平时不进出人。站在第一个台阶上,只露出头,右前方500米处的2号阵地一目了然地显现在眼前。2号阵地向东北延伸有个较突出的山头就是6号阵地,它是参加上甘岭战役以来打得最激烈的阵地,也是歼敌最多的阵地。
我依托地面工事,以猛烈火力反击冲上阵地的敌人。
突然,2号阵地主峰下侧,枯树根旁有两个人头向上冒,转眼间就增加到5个人头。王教导员很有把握地说,是敌人靠近我们前沿,天快黑了,就是他们上来把阵地占了,晚上我们一个反击就把阵地夺回来……正说着,猛见一缕白烟徐徐升起,闷雷似的爆炸声随后传来,接近我前沿的5个敌人全倒下了。天色昏暗,前沿平静,2号阵地仍然在2连手中。然而是谁拉响了爆破筒?是谁牺牲了自己消灭了敌人。没人知道,也永远再无法揭开这个战场之谜。
教导员立即打电话和派通信员到2连去查。结论说是2排的战士,查不出名字。因为2排在下午就被敌人炸塌坑道口,全牺牲在坑道里了。应该是幸存的战士与敌人同归于尽了,也都查不出名字……这些最可爱的战士都成了537.7高地上的无名英雄。
12月6日,距2号阵地北侧不远的1号阵地的坑道,又被敌机炸塌。这次在里面的共17名同志。
据12军34师106团政治处保卫干事、担架连代理指导员宁体元回忆,1号阵地的坑道被炸塌后,团里给我们担架连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烈士的遗体搬回来!为了保证完成任务,我让3排8班上。8班班长刘顺国很能干,3次参加战斗,上去是战斗员,下来抬伤员,有什么最艰巨的任务我就叫8班去。那条坑道距离敌人很近,夜里摸上去扒坑道,既不能用铁锹铲土,也不能用箩筐抬土,稍微有一点响动就会被敌人发觉。最困难的是天黑,坑道口的位置难以确定。8班借着夜幕的掩护爬上阵地,找准坑道口的位置,用双手扒开坑道口,虚土一捧一捧地往外捧,石头一块一块地搬……整整扒了一夜,每个人的手指被磨得血淋淋的,终于扒开了一个桶口粗的小口子。刘顺国带领战士脱下棉衣爬进去,用背包带拴住烈士的脚,从坑道口一具一具地往外抢运的人边拉边抽泣,一旁边的人也低低地哭泣。
战士们迅速将烈士的遗体搬回那仅存的半截坑道,用雨衣或麻布裹好;重伤员安放在坑道最里面;轻伤员进行编组分工,照料重伤员;能战斗的同志靠近坑道口,随时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
次日12时30分,战士们打退敌人第17次反扑。3排副排长刘永年返回崖石后隐蔽时发现8班长高书全双腿负伤,因失血过多,已昏迷。机枪班长朱全元被一块炮弹片横腰扫过,划破肚子,肠子流了出来。他把沾满尘土的肠子又塞回肚子,用双手护着。战斗间隙,上来一副担架。两个伤员只有一副担架先抬哪个呢?刘永年满脸痛苦,决心难下。朱全元说:“我刚负伤,还撑得住先救高班长吧!”担架员转身过去抬高书全。高书全勉强睁开两眼说:“你们抬他,他还能救……”说完,昏迷不醒。最后担架员把高书全抬走了。朱全元就那样眼睁睁地牺牲了。
8日下午,敌人连续反扑,虽然兵力一次比一次减少,但炮火更加猛烈,战术也更加狡猾。还搞了几次炮火假延伸,8连的伤亡渐渐增大。15时30分,敌人约1个排的兵力快要摸上5号阵地了,而5号阵地还没有动静。营长权银刚在步谈机里喊:“6号,6号,5号阵地上有人没有?”刘永年向5号阵地望去,硝烟弥漫,什么也看不清。权银刚说:“5号阵地要是没人了,我就用炮轰了。”刘永年建议,先不要炮击5号阵地,可以打阵地的东南和东北方向阵地。果然,5号阵地上还有8连的两个同志,一个是机枪班长王安良,一个是战士。就在敌人即将冲上阵地时,突然一个战士从弹坑里跃起,抱起爆破筒高呼:“同志们,炮向我这儿打呀……”那个战士顺着山坡滚入敌群。“轰!”的一声巨响,他的整个身躯随着硝烟粉尘飘向天空。
这个战士就是9班的侯超,四川雅安人,1950年12月入伍。据目击者回忆,当时侯超已经身负重伤,一条腿被炸断,因失血过多昏倒在一个弹坑里。当炮弹把他震醒时,发现敌人快要冲上来了,于是他抱起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了。战后,连队在梅桧里留守处他留下的小包裹里找到一份入党申请书,还有3万块钱(相当于现在3块钱)……
李德生副军长在上甘岭前线指挥所
上甘岭前指李德生副军长很重视对537.7高地的激战,立即命令军师炮兵群火力,摧毁敌人炮兵阵地,106团炮兵指挥所同时抽调3门无后坐力炮到9号阵地,利用拂晓时间,从侧翼进行破坏射击,将山凹部敌人的炮兵阵地全部炸毁。从此,敌人再也无法快速组织反击了。
自11月1日起,12军在上甘岭战役最紧张最艰难的时候投入战斗,经历二十多天的激战,阵地都在12军手中没有丢失。直至战役结束的11月25日。
第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作战示意图
“11月25日”被定为上甘岭战役结束日,可等待106团官兵的还有20多天的厮杀。这以后至12月15日,经过20多天的反复争夺,在537.7高地北山基本态势是:12月3日我军以1个营的兵力坚守2号阵地,击退敌方11次的反扑。敌又于13日以2个连向我6号阵地攻击,亦被大部歼灭。537.7高地北山阵地争夺战中,12军34师106团官兵英勇杀敌的捷报频传。最终取得了上甘岭战役最后的胜利。
战后,3兵团首长和15军首长在接见34师106团(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奉志愿军司总部命令,34师第106团改番号为34师102团)的领导干部时说:你们团发扬了光荣传统,在这次上甘岭战役中打得顽强,打得灵巧,一直打到底,打出了威风!大量消灭了敌人,圆满完成了任务。
1952年12月15日,第106团撤离阵地时的照片“巍然屹立”。
李德生同志在回忆录中说,这次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是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志愿军总部、3兵团各级领导正确指挥下,所有参战各兵种各部队共同奋战的结果,也属于祖国,属于那些在战斗中流血牺牲的烈士和英雄们,属于每一个参加战役的干部和战士!……”
这些流血牺牲的烈士和英雄们,有的在后来的英模功臣名录里都找不到名字。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英雄赞歌》仿佛仍然回荡在上甘岭,回荡在537.7无名高地上,仿佛在讴歌着无数殒落在无名高地上的无名英雄们。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
(本文作者赵国庆系原12集团军宣传处干事)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祖国杂志):上甘岭战役胜利66周年:谨以此文纪念上甘岭战场上牺牲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