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上世纪50年代
一条1200余公里的“天路”
历经七个月零四天
在雪域被架起
成为世界屋脊上的奇迹
它是祖国内地与西藏的“桥梁”
被誉为西藏的“生命线”
这条路 就是青藏公路
在青藏公路修筑背后
这些感人的故事你听过吗?
01
1954年1月24日,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正在处理公务,随着一声“报告”,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来人是时任中共西藏工委组织部部长兼西藏运输总队政委的慕生忠。
一见老首长,慕生忠就说出了前来的原因,他想在青藏高原上修公路。
三天后,彭德怀给慕生忠带来了好消息,修建青藏公路的申请获得了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的批复。而此时,正有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运输队里的驼工都是慕生忠从青海、甘肃、宁夏等地请回来的农民,他们跟随慕生忠两次进藏,九死一生。
听说运输队要改成筑路队还要上西藏时,驼工们打起了退堂鼓。一位年纪不大的驼工还曾暗地议论,高原上干活能把人憋死、累死。慕生忠看到驼工们患上“恐高症”,就把他们召集起来,提出了一个请求。
慕青峰 慕生忠之子
慕生忠请求他们一人开三分地。第二天早晨,驼工们很高兴,想着一人开三分地,然后就可以回家。
把三分地开完以后,慕生忠站在车头上就说:“谁都不能走了,修路跟开荒没有两样,你们昨天开了一天地没有一个得病的吧?”确实干了一天活也没有什么伤害,他就让驼工们开始修路了。
慕生忠特意找来那个带头离开的驼工,这个年轻人脸一红低下了头。从此他成了慕生忠的朋友,慕生忠称呼他小韩。
驼工们对高原的畏惧被慕生忠用事实说服了,当初吵着回家的小韩也成了队里最积极的驼工,他主动给工友们做思想工作,当起了驼工的“政委”。
02
1954年5月11日,44岁的慕生忠带领着他的驼队正式开始了在世界屋脊开辟道路的工程。
7月5日,筑路队到达雪水河后,慕生忠下了一道死命令:在两岸的陡壁上开出一条8米宽、200米长的慢坡公路,要保证一个星期后通车。
在筑路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7月12日上午9时,慕生忠登上吉普车沿着新修的河岸公路顺利通过雪水河。
过了雪水河,筑路大军在距离格尔木73公里处的昆仑河畔停住了。这里是达布增河与嘎果勒河汇流后的出口,也是进藏的咽喉。这一次,筑路队必须要在这里架起一座桥,而慕生忠留给修桥的时间只有三天。
深夜,筑路队唯一的工程师邓郁清的帐篷里依旧灯火通明,他在一个大木箱子上绘制出了一张桥梁草图。
设计图有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慕青峰 慕生忠之子
没有材料。只有9根十米长的木头红松,但是桥面比这个木头要长。
就在这时,邓郁清身旁的一位驼工提出了一个办法:在两岸斜坡的石壁上分别凿出一个与桥同宽的平台,平台上再凿80厘米深的石窝,让顶柱稳稳立在石窝内,再在顶柱与岸坡之间的夹角中填满石块。这样一来,长度9米的河岸就变成了6米,红松便能顺利搭在上面了。
第二天,波涛汹涌的峡谷两端响起了锤凿斧锛声,一场与大自然抗衡的施工作业热火朝天地展开了。
03
慕生忠规定的三天期限很快就到了。一座木桥依靠几根简单的木头飞跨在河岸上,这是青藏公路上架起的第一座桥。
清晨,阳光照在桥面上,十辆满载面粉的卡车停在桥头。卡车能顺利通过木桥吗?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邓郁清 时任青藏线筑路队 工程师
我就坐第一个,要是不行了就连人一块交待了。慕生忠一下把我拽下来,他说这怎么行,你前面指挥。
筑路队里只有邓郁清一名工程师,万一桥塌了,后面的路由谁来修?想到这,慕生忠跳上了第一辆卡车。
邓郁清 时任青藏线筑路队 工程师
第一辆车的驾驶员叫徐云亭。我跑到对面去,趴在地上。我的手摆一下,他就走一下,摆一下走一下。胜利了以后,所有的工人都把锅碗瓢勺拿出来敲敲打打,我们三个人抱在一起哭起来了。
随着汽笛长鸣,十辆卡车依次通行,青藏公路的第一座桥经受住了考验。
“咫尺天涯”,慕生忠给这座桥起名为天涯桥。其中的辛酸,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04
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年平均温度仅为零下6°C。它的脚下就是可可西里的无人区。
唐古拉山口是青海与西藏的天然分界线,公路能否修到拉萨,这里就是关键。1954年9月底,筑路队开始向唐古拉山开刀了。
当时,筑路队里有一位19岁的蒙古族青年叫生更。
清晨,生更背起器材走上了冻冰的河床,由于冰面太滑,他的脚被石头卡住了。生更硬是把脚从冰里拔了出来,冰碴划破了脚,鲜血染红了冰面。他没有吭声,只是取下脖子上的毛巾,一撕两半包裹住双脚,继续修路。
当队员们发现生更的脚伤时,鲜血已经透过毛巾风干了。几名队员将他抬着送去了医务组,可工地上药品稀缺,医生在无奈之下只是数了几片止疼片递给生更,嘱咐他少干活,多休息。
然而,在当天夜里的风雪中,队员们发现生更又一瘸一拐地出现在修路工地上。
筑路大军就是这样克服着高原反应、伤病、严寒以及饥饿。很长一段时间,队员们每顿饭只能吃到一碗面糊汤。实在饿急了,大家就去抓高原上特有的大地鼠充饥御寒。
05
1954年10月20日,已经在唐古拉山上鏖战了四十余天的筑路大军,终于打通了唐古拉山口。
慕生忠和他的勇士们在海拔5700米的冰峰雪岭上修筑了一条三十公里长的“雪山天路”。这条路打通了西藏的北大门,为进藏的人们开辟了生命线。
当汽车轰鸣着翻过唐古拉山口时,参与筑路的队员们痛哭失声,慕生忠更是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这天,筑路队热闹得像过年,喜悦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当晚,慕生忠就收到了北京的贺电,他给大家念了一遍又一遍。
突破了最难的唐古拉山口,筑路队一路向着拉萨前进。
11月11日,青藏公路延伸到了藏北重镇——黑河。12月15日,两千余名筑路英雄和一百辆大卡车跨越当雄草原,穿过羊八井石峡,浩浩荡荡地奔赴拉萨。
12月25日,青藏公路和康藏公路的通车典礼同时在拉萨举行。
青藏公路的修通架起了祖国内地与西藏的“桥梁”,在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晚年,慕生忠曾几次返回格尔木,返回青藏线。
慕生忠 我有两句话,我们要在世界屋脊上开辟一条平坦的大道,我们要在柴达木盆地里继续走美丽花园。
1994年10月19日,慕生忠将军在兰州逝世。临终前,慕生忠留下遗言,把他的骨灰撒在昆仑山上、沱沱河畔,撒在他倾注生命的青藏线上。
虽然曾经付出汗水、泪水、乃至生命的驼队已经随着岁月流逝慢慢远去,但他们留下的动人故事将永远回响在祖国大地!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CCTV国家记忆):他带领一支不为人知的驼队,在雪域架起“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