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激烈讨论,研究是否出兵以及如何出兵的问题。在商定好由彭德怀元帅任总司令后,“第二把手”的选择成了难题。按理说临战不换将,理应由黄永胜出任副司令。但林彪力排众议,坚决反对,提出由邓华代替黄永胜。黄永胜是林彪多年的部下,深得他的信任。既然如此,林彪为何会提出换人呢?
战争爆发 临战换将
?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的参战扭转了南韩的败势。朝鲜军队节节败退,朝鲜领导人向中国求助,希望我们能施以援手。但新中国成立尚且不足一年,国内的硝烟战火还没有完全停止,根本没有余力援朝。也正因如此,党内关于是否出兵的问题也多有分歧。
毛主席是坚定的出兵派,他反复思量后坚持认为应该抗美援朝。出兵朝鲜并不是不自量力,更不是多管闲事,而是捍卫领土的无奈之举。
?
如果中国不参战,美军将会打到鸭绿江边,东北地区将暴露在敌人的枪炮之下。毛主席的深思熟虑说服了党内的反对意见,虽然有人仍有微词,但出兵朝鲜已成定局。
?
党中央在决定参战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由谁带兵。毛主席最初希望林彪元帅能够带兵出战,但林彪对这一战的态度并不积极。美国的军事实力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更何况金日成开战也有苏联在背后煽动,再加上当时林彪的身体状况并不乐观,因此毛主席最终还是决定由彭德怀元帅带兵。
?
在定下彭德怀任司令后,随之而来就是将领的问题。林彪虽然不带兵,但他的建议还是非常有参考价值。林彪提议成立东北边防军,调解放军四野第13兵团,而当时黄永胜就是第13兵团的司令。
?
按理说作战迫在眉睫,换将是大忌,因此黄永胜当将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林彪却说:“我要换一个人上!”这是为何?
?
黄永胜
?
深思熟虑 提名他人
?
林彪之所以反对黄永胜当将领,并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事实上,黄永胜是林彪多年的部下,两人私交甚好。林彪器重黄永胜的才能,而黄永胜也非常钦佩林彪。
?
可以说,黄永胜在军队中只服两人,一个是罗荣桓,另一个便是林彪。即便如此,林彪还是提出由邓华代替黄永胜,出任抗美援朝的副司令。
最初提及让黄永胜带兵的人是周总理,因为黄永胜确实立下过不少战功。他原来名叫黄叙钱,后来打了不少胜仗,毛主席就为他改名黄永胜。主席还亲切地对他开玩笑说:“革命可不能只想着钱,还是要打胜仗啊。”黄永胜带兵打仗总是出其不意,善于应变。敌情紧急的时候,黄永胜经常不通知上级就带兵冲锋。
?
不论黄永胜的做法是否符合规定,能打胜仗就是好将领。也正因为黄永胜的军事才能,再加上他本来就是第13军团的司令,周总理推荐他也无可厚非。
?
黄永胜
?
但是林彪听到周总理的提议后,立刻反对道:“黄永胜这个人脾气不好,一点就炸。让他去朝鲜,恐怕很难领导啊。”
?
听完林彪的话,毛主席问道:“那你觉得谁合适?”林彪回道说:“我觉得邓华最合适。他不仅带兵打过仗,而且还干过政委工作。黄永胜这几年都在广东,对于国内的情况,他确实了解。但是要说到边境,尤其是东北地区,邓华要比他熟悉得多。”
?
林彪的话确实很有说服力,因为黄永胜在他手下带兵多年,他再了解不过。林彪推选的邓华也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邓华负责冀热辽地区多年,到朝鲜作战也很有优势。虽然林彪的话非常在理,但毕竟领兵出征的是彭德怀,因此得到彭老总的肯定也至关重要。
?
邓华
?
司令点头 邓华上阵
?
黄永胜这个人很有个性,向来是谁都不服,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在彭德怀眼里,黄永胜就像是一个“刺头”。他曾经视察黄永胜的军区,命令部队在沙滩上修筑堡垒,以便军队登陆。
?
没有想到黄永胜立刻反驳他说:“在沙滩上修堡垒就是给敌人立靶子,敌人一打一个准。现在军队打仗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
?
彭德怀知道黄永胜的脾气不好,因此努力压制住自己的怒气,还是下令修筑堡垒。两人争执一番后,黄永胜不情不愿地在山摊上修了几个堡垒。
?
这件事给彭德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知道黄永胜不好领导,也不服指挥。如果黄永胜当副司令赴朝作战的话,两人分歧不断,一定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
彭德怀
?
彭德怀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总司令,他的意见也很重要。从他心里来说,邓华确实是比黄永胜更合适的人选,因此他也支持林彪的提议。
?
从抗日战争开始,彭德怀几乎没有和黄永胜打过交道,他也没有信心黄永胜肯听自己的话。加上邓华更熟悉边境的情况,因此彭德怀心中的天平也更偏向邓华。
?
一番讨论之后,党中央的领导们也都认可了林彪的提议,同意第13军团换将,邓华出任赴朝“第二把手”,配合彭德怀作战。
?
而黄永胜继续留在广东,出任第15军团的司令。毛主席大笔一挥,说道:“既然你们都提议邓华,那就邓华吧。”就这样,邓华代替黄永胜,成为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副总司令。
除此之外,林彪之所以提出由邓华代替黄永胜,还有一个原因是林彪不信任黄永胜的私德。
?
黄永胜虽然是个好将,但在男女关系上总是不清不楚。上级领导批评了他很多次,但是他都不肯改正。
?
如果黄永胜到了朝鲜以后,再做出一些违反军令的事情,那影响更加严重。多重考虑之下,邓华的确是更合适的人选。
?
黄永胜
?
不负众望 贡献突出
?
事实证明,林彪的选择是正确的。邓华当过很多年的政治委员,因此做起事情来很是心细。他的脾气也很柔和,和彭德怀的配合也很默契。不仅如此,他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提出了不少好主意、好意见。连彭德怀都多次称赞他说:“邓华勇敢、心细,是个好帮手。”
?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邓华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人的战斗才能。作为第一批参与朝鲜战争的指挥官,他的所作所为都证明了林彪当初没有看错人。
?
他本是第15兵团的司令,如今却要领导第13兵团。为了避免沟通出现难题,邓华在备战时就提出对调两个兵团的干部。这样他手下的将领都跟随他去到朝鲜战争,邓华在领导时也就得心应手了。
?
邓华做过多年政委,擅长复盘工作和总结经验。进入朝鲜战场不久后,志愿军打响了第一次战役。虽然此战大捷,但我军伤亡人数也不少。
?
邓华研究后,主动向彭德怀报告说:“虽然这一战我们取得了胜利,但今后还是要减少损失啊。趁着美军现在还不了解我们的情况,不如我们故意示弱,引诱敌人进入我们的包围圈,然后再一举歼灭。”
?
邓华的提议得到了彭德怀的肯定,按照部署我军故意战败,佯装士气不振。美军司令麦克阿斯没有想到这是我们的圈套,反而是沾沾自喜,叫嚣着要打到鸭绿江边。
?
他命令美军在11月底向我军发起进攻,我军装作溃败,诱敌深入。等到敌人进入包围圈后,我军才开始猛烈的炮火攻击。这一场战役,志愿军几乎没有伤亡,打了个漂亮的胜仗。
?
邓华表现最出色的一次,是他提前预想到了美军将在仁川登陆。美军在正面战场上节节溃败之际,邓华分析后认为美军很可能从志愿军背后登陆,形成两面夹击的形势。彭德怀总司令将邓华的推测上报给了党中央,转而提醒了朝鲜军队。
?
但遗憾的是,邓华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随后美军果真在仁川登陆后,所有人都更加信服邓华。
战争打了一年半以后,彭德怀因病返回国内。临行前,他提议邓华接替他担任总司令。邓华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数次拒绝。但他的军事才能已经在之前的战争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最后党中央直接下令,由邓华接任。
?
邓华成为了这场战事的最高指挥者,一直到战争结束。1952年秋天,邓华带着志愿军誓死守住战略高地,在上甘岭战役中大获全胜,沉重地打击了美军。由此彻底扭转了战争局势,双方开始商谈停战协议。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了毛主席当初的远见卓识,也显示出林彪的知人善任。黄永胜虽然也是一个会打仗的将军,但他的脾气和秉性都决定他很难配合彭德怀。
?
而邓华不仅有军事才能,而且还能很好地辅助他人,才能在朝鲜战争上如鱼得水。并不是说黄永胜和邓华谁更擅长打仗,只不过在当时的情境下,邓华才是最合适的人。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史高科):朝鲜战争爆发,决定调司令黄永胜入朝,林彪说:我要换一个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