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 魏存生

河顺文艺·第951期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民间谱牒】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殷殷寻亲路

悠悠家族情

——平顺陵川访谱行

 

文|魏存生

2020年10月14日,天气阴沉,细雨绵绵,深秋的气候使人寒颤。为了修好魏氏家谱,弄清外地宗亲家族脉络,受魏氏家谱联谱编辑小组的委派,魏保富 、魏存生、魏保书一行三人带着重托,开始了平顺、陵川的访亲之行。
 
沿着弯弯曲曲的林石公路,穿过静谧幽深的太行隧道,驶过溪水潺潺的太行大峡谷,盘桓陡峭的宑底挂壁公路,翻越峰峦叠翠有“天之脊”称号的天脊山,到达山西省平顺县境内。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山西省平顺县天脊山

 

路边的山峰直入云霄,满坡的山岗五颜六色,参天大树苍劲雄伟,村落或坐落在沟底,或散落在山腰。未收割的玉米秸秆在秋风里摇曳,玉米棒盛在铁丝网圈里,金黄的色彩构成院子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好奇的是,却不见一只飞鸟来啄食争鸣。
 

Part.1

东 寺 头

 

颠簸两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此行第一站:平顺县东寺头乡东寺头村。
 
魏安根站在村口迎接我们。他的生肖属虎,71岁,中等个儿。上了药材收购站二楼办公室,他给我们倒上了浓浓的热茶。寒暄过后,讲起了历史:
 
我家是从高祖全会时迁来的。全会弟兄两个,全会老大,全江(九队魏天保爷爷)老二留守老家。那时家里贫穷,揭不开锅,只得外出逃荒。到了平顺县东寺头乡大山村安居下来。
 
这是一个深山区,交通闭塞,沟底及狭窄的山坡两侧是田地,主要种玉米。什么时候逃荒到这里的不清楚,到现在已经六代人了。高祖有三子。曾祖父春虎育有四子:富山,青山,福山,银山。名字就能看出山里人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我的爷爷是富山。我曾任东寺头乡供销社主任,退休后承包了乡供销社老仓库,成立了药材收购站,生意红火。兄弟堂侄现在有的迁到潞城,有的迁到平顺县城,好几处。和几个弟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搬到了比大山村条件强许多的东寺头村。人烟不多,在东寺头乡还是大村,前些年合并了乡镇,一些自然村、小村都没人了,颓废的村庄旧址赫然还在。
 
提起往事,一脸辛酸。说起老家,感情依旧浓厚,回来次数不多,但没有忘记。
 
山里的气温比林州这里低很多,来时未加衣服,冷飕飕的感觉爬上全身。于是主人给我们开启了电暖气。这里气温低,不用安空调,夏天的粮食不会生虫。我们一边询问,一边对六代人的情况详细地做了记录。上午出发前请魏学付当向导,他是全会的重孙,和安根是一家子,十多年前曾来过这里,熟悉道路。
 
为了在夜幕降临前赶到高速公路,傍晚6时许,我们起身告辞,谢绝了安根的挽留。沿着沟中公路,打开导航,奔向下一站长治。

 

Part.2

西 火 村

 

15日早8时,我们准时向此行第二站——长治县西火村出发。
 
车出长治市向南,一路驶到雄山脚下,路边有个村落,标识就是“西火村”。
 
村子很大,依坡而建,横卧“天子岭”旁。首先看到的是“天下第一石”,通体为一,重350吨,长近二十多米,高约二米。是从安徽买回的,人称“灵璧石”,为我国四大奇石之首。在村头显得高大威武。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有此奇石,西火自然增添韵味。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长治市西火村的“灵璧石”

 

在巷口找到了迎接我们的魏忠孝。去他家的路上,看到许多古色古香的老院子和四合院,顶上的青瓦参差剥落,墙壁有的已经倾斜,但财主家旧时阔绰的气度依稀可见。最有名的是“牛家老宅院”,高大笔挺,气派非凡,看去觉得风水极好。下面的地宫与院子一般大,曲径通幽。
 
忠孝的房子在村中央,古朴典雅,院子四四方方,院中的白萝卜青翠粗圆。屋内敞亮,摆设有序。山西人很爱干净,家里、街上都特别整洁。坐下后,我们就开始了对家族历史的了解。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西火村魏忠孝院子

 

忠孝的叙说引人入胜,感叹不已。下面是他的讲述:

 

我家天祖是臣盛,高祖是兴道,曾祖父是永国,祖父是全万,父亲是守来。我在三字辈。祖父弟兄七个,排行老六,俗称“老六家”。父亲弟兄三个:守宝、守来、守富。那时还是一大家子。大爷守宝擅长农事,农活无一不精。家里地多,主要靠大爷在家带领人种地,人辛勤,收成好。父亲擅长建筑,工匠、石匠样样里手,常年在外闯荡,经历丰富。爷爷全万的碑就是父亲刻的,美轮美奂,碑帽更是堂而皇之。当过陸庄沟村长,有魄力,有能力。子女7个,四男三女。家里生活一度小康,在魏庄名气不小。
 
天有不测风云。大约在1943年前后,家道衰落,光景惨淡。叔叔守富那时刚结婚,出不去。迫于生计,祖母希望父亲带着八岁大儿子河贵出外逃荒,嘱咐他无论如何要给魏家留下这条根。大哥河贵、二哥新水和大姐书景都是在老家魏家庄出生,他和二姐贵英、妹妹改清是到山西省后出生的。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魏保富、魏忠孝、魏保书寻访家谱

 

说起家族历史,忠孝几度哽咽:

 

父亲带着大哥,一路逃荒到平顺。一边干活,一边要饭。饥一顿,饱一顿,受了不少苦,挨了不少白眼,勉强度日。后在长治县西蛮村附近打工。不是盖房子,就是垒石头。
 
有一次,房子工程完工后无活干了,河贵就与其他人到另外地方找活。走了七八天后一直没音信,一打听谁也不知道情况。父亲慌了,四处打听,没心做活。一心想着找儿子。人海茫茫,哪里去找。结果找了三年也没找到。父亲几乎崩溃,人瘦了,喉咙哑了,腿也软了。
 
父亲出走后,家里生活越发困难。母亲就央求宽裕人家让二哥去为他家放牛,混口饭吃。牛在山坡上乱跑不吃草,二哥因年龄小管不住牛,人家不满意中途就不用二哥了。找不到活,二哥就不时出去要饭。有一次出去好几天没有回家,母亲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大姐那时也就八九岁年纪,平时非常顾惜弟弟。见二哥未回来,就像魂儿丢了似的,奔波了好几天,附近村子、庙宇、沟里、池塘不停地找,终于在别人家的猪圈找到了奄奄一息的二哥。大姐抱住二哥,哭成了泪人。当时大姐的勇气那么大,做出了和年龄不相称的事情,像一个大人似的。她在家帮母亲做了不少活,给家里帮了大忙。可以说,二哥的命是大姐给的,没有大姐去找,事情不知是啥结局。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二哥魏新水,大姐魏书景

 

父亲出外的第二年,生活维持不下,有上顿没下顿的。无奈,母亲忍痛含泪,把幼小的三哥仓的送给了北木井的王章保当儿子,希望三哥能逃个活命。然后带着大姐和二哥要饭上了平顺,去找父亲。平顺地势陡峭,路途崎岖。一路饥渴,一路要饭,母亲走到哪里要到哪里饭。有时为了有饭吃,就给人家做针线活家务活,能干啥就干啥。后在平顺遇到一个慈善人家,看到母亲三人可怜就留她们住下,让母亲慢慢找父亲。母亲一边给人家干活,一边打听父亲的下落。
 
父亲猜想大哥可能回了魏家庄。于是魂不守舍赶回老家。回到老家一看,大哥未回,母亲和大姐二哥也外出。心急如焚,抓耳挠腮,凄凉心情,不好描述,就又急急返回平顺寻找。
 
顺着逃荒老路来回找了几圈也没找到。只好不时打工,不时打探母亲消息。父亲逢人就问,没心做活。熟人说没见到,生人说不认识。这样又找了三年,还是没找到。心如刀割形如枯槁的父亲,那时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了。终于坚持不住病倒了,一躺三个月。
 
在几乎绝望的时候,得到一个消息:有人说有一个妇女带着一双儿女在平顺一家住着。就像阴天持续长了天空终于露出久违的太阳一样,父亲揣着希望连夜赶去,是不是都要去看看。失望多了,也就不抱希望。不抱希望,希望也就成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了那户人家。一见,真的是母亲、二哥和大姐。父亲喜出望外,心花怒放,抱头痛哭,久久不能平静,一家人沉静在相逢的喜悦中。一想起大哥不知在何处,又从喜悦中霎时跌倒了痛苦的深渊。
 
找到母亲,父亲的痛苦心情稍轻。大哥河贵是在西蛮村一带走失的,如果他回来,一定会去西蛮附近找寻。千恩万谢了那户人家,父母急急忙忙带二哥大姐向西蛮赶去,在那里住了下来。一边打工,一边寻找大哥。后又搬到离西蛮不远的西火村居住,这里条件好些。找不回大哥,父母不敢走远。依旧是吃不下睡不着。父母当时什么心情,怎么熬过来的,不难想象,只有痛苦。正是一定找回儿子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强打精神,艰难度日。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大哥魏河贵老年照片

 

大哥河贵与父亲分开后,被一个谢姓男人带到了晋城市泽州县山河镇洞八岭的一个深山沟中。谢家父女两个。带大哥来的目的是让他做上门女婿。

 

到这个深山中做女婿,大哥是极不情愿的,无奈看守很紧逃不出去。时间一长,加上大嫂脾气温柔,性格贤惠,大哥也就默许了这门亲事。

 

两年后,随着立柱、二柱相继出生,谢家防大哥逃走之心慢慢松懈了。大哥找父亲的愿望也很迫切,只身来到了西蛮与父亲一块儿打工的地方寻找,没找到。四处询问,得知父亲迁到西火村,又迅急赶到西火找到了父亲。

 

见到儿子回来,父母一时怔住了,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号啕痛哭,难以抑制。6年多了,熬煎、思念交织在一起,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后来,大哥不时常常过来看父母。洞八岭离西火村400多里,山高路远,来一趟不容易,大哥总是每年年关领着孩子来给父母拜节,父母非常高兴。全家团圆时其乐融融。父母放下包袱,心情好起来后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父亲魏守来、母亲王桂林

 

父亲守来1911年生。1975年离世,活了64岁。母亲王桂林1908年生,1982年去世,活了74岁。现在,大哥河贵、二哥新水、大姐书景也已辞世,只剩我和二姐、妹妹改清。闲暇时常常想起父母,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不是你们来,我不愿在人前提起那段遭遇,太伤心了!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二姐魏桂英、魏忠孝、妹妹魏改青

 

我当过煤窑厂长,经济条件不错,曾在1978年和1982年回过老家,用大卡车去给我三叔一家和端花大嫂(大爷的儿媳,此时大爷的儿子去世)家送过煤。那时守富叔叔还健在。世事沧桑,时过境迁。老一茬都走了!有空我争取回家再去祭祭祖,尽点孝心······
 
70岁的忠孝,说着说着又抽泣起来!忠孝家的遭遇是一部悲惨的历史,也是林县人逃荒要饭上山西的一个苦难缩影。

 

听了忠孝的讲述,我们三人都留下了眼泪。我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们为他家的曲折经历而悲伤,为他家的圆满结局感到欣慰,也对修好魏氏家谱更加充满信心。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魏保富、魏存生、魏忠孝、魏保书

Part.3

德 义 村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在忠孝家吃了午饭,下午二点,我们第三个目的地是陵川县。从秦家庄乡德义村出发。得知我们的行程,忠孝给我们指出了去德义村的近路。于是我们朝着东北方向驶去。
 
德义村位于山西陵川县秦家庄中片,有15个自然村组成。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主要种植玉米、马铃薯。其中苹果种植是全村的特色支柱产业。据了解,魏家庄村逃荒来到德义村的人不少,主要有三大家:全章、全阳家,全勤、全俭家,全德家。
 
魏元胜给我们介绍说:
 
全德最早来的德义村,人脉熟,交际广。其他几家后来能定居在这里,全德给他们帮了大忙。老家魏家庄没有全德近亲,可能那时他是只身一人来德义的,现在已有6代人了。全德娶了二个媳妇。第一个早亡,没后。第二个嫁给全德时还带来了一个儿子,后又生了三个儿子:买的、二买、三买。买的和二买都是两儿两女,三买三女一子。买的当过村支书,很有威信。苹果园还是买的当支书时建的,土壤当时也经过了改良。上世纪八十年代承包制后,苹果在这里形成了产业。由于质量好,苹果根本不愁卖,客人早早就订下了。现在村里人很想念买的。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魏保富采访魏元胜继母

 

听了元胜的介绍,我们也为宗亲感到自豪。元胜是二买的大儿子,家在村边。见我们到来,他媳妇马上到果园摘了一袋苹果送与我们。又甜又大的苹果,把我们的心儿醉了。一种亲人般的感觉霎时涌上心头。
 
随后我们又到了全阳后裔魏贵虎家,他们和一队魏广德家关系最近。房子在村口西坡上,路不宽但很干净。一进院子,玉米棒成堆摆放,屋子里收拾整洁。两口子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广德之子虎山前几年来过这里,通讯没有中断。也是爷爷全章全阳弟兄两个最初迁到这里来的,至今五代人了。现在弟兄中有的迁到太原了,有的到其他地方了。说起爷爷时的情况,年代久远,贵虎不清楚过去的往事。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魏贵虎(中)

 

上辈没传承,今人不留心,祖辈的历史就会中断。这是家谱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对照了支系姓名,增添了许多遗漏人员。我们起身离去。这里的秋收接近尾声,大部分人员又出外了,家里只有老人。电话又联系到全阳孙子魏文金,魏全勤、全俭后人魏秋旺、魏存忠,他们现在都居住在陵川县城,约定明天上午在宾馆相见。于是沿着山中的公路盘旋而上,往陵川县城赶去。

 

Part.4

陵 川 县 城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到达陵川县城已晚上7点了。三人住在一个房间。又讨论起家谱的问题。逃荒到山西的家族,大多从全字辈始,时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对老祖宗的过去知之不多,和老家宗亲有联系。这点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欣慰。
 
16日早上8点,我们在陵川县城宾馆首先见到了魏文金,他生肖也属虎,时年71岁,精神矍铄。对家族的历史颇有了解。
 
从山西洪洞迁到魏家庄,老坟上有两个祖碑,宗族分东股西股。老人写了一本家史,说要把这个传下去,这是给后代留下唯一宝贵的东西。我们对老人的举动十分钦佩,拍照了他写的那本家史。
 
没多长时间,又见到了如约而来的魏秋旺、魏存忠叔侄(四队红喜、铁根是全本孙子,与秋旺是堂兄弟)。秋旺属兔,时年81岁,身体健康,退休前在陵川县电业局工作。存忠1959年生,时年61岁,在陵川县教体局工作,刚退休。两人对修家谱十分支持,不遗余力,提供了许多史料,对确定魏兴法家谱很有价值。
 
大清光绪十九年新正月十六日在后老坟立的魏兴法墓碑记载:
魏兴法之子是魏永泰。孙子是全勤、全俭、全本。其中全勤全俭弟兄两个迁到山西省陵川县德义村,全本留在魏家庄。最近在全本老家找到半截碑。上面记载长子迁到山西陵川县,次子迁到山西平城镇。刻碑时间是1962年。秋旺(三字辈)这次也说记得老家有块碑,上面有关家史文字。半截碑证明了是永泰的碑,虽然下半截未找到。 
 
魏永泰是魏兴法继子。是从谁家过继来的,和谁一支?这是亟待解决弄清的问题,目前无资料可考。
 
魏兴长是魏臣盛第五子,育有魏永太、魏永禄两个儿子。魏永泰与魏永太名字音同字不同。
 
四队魏建生(全本曾孙,在安阳地区医院工作)说魏永泰与魏兴长之子魏永太可能是一个人,似乎牵强。
 
目前搞不清谁是永禄、永太的后代。过去族规,兄弟谁没有儿子,如要继子,首先要考虑亲兄弟家孩子。魏兴法与谁是弟兄?如果要的是兴长之子永太,那么兴长另一个儿子永禄的后代又是谁家?臣盛碑立碑时间是同治年间(同治年间是1862—1875年,共13年),上面有永太名字,按最迟时间1875年计。兴法立碑时间是光绪十九年,即1893年。至少也差18岁,所以推断永泰与永太不是同一个人。
 
秋旺说,小时记得大人说与三保家(四队银昌、合昌家)关系最近,红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白喜事还与三保家相互往来。
 
据银昌三弟贵生说,他家祖上曾给过兴法家一个孩子。是不是永泰,也存在可能。兴法家在土地庙南边,与三保老家上下岸。后街的房子,只要是一家子的亲兄弟,分家后建的房子都是紧挨着的。以此判断,兴法与三保家在兴字辈有可能是一家子,兴法与三保的高祖有可能是兄弟。
 
在四队魏石贵老家发现魏应的碑文中,记载他有三个儿子:兴后、兴庆、兴法。不知碑上的兴法与这个兴法是不是一个人?如是,家谱的脉络就清楚了!兴庆、兴后与银昌家是否也存在某种关系?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魏文金(左三)、魏秋旺(左四)、魏存忠(左六

 

几个小时的攀谈,疲倦已无踪影。建立微信,留下电话,方便沟通,联络感情,相谈甚欢,亲情浓浓。对祖宗的尊崇一直存在他们心中,渴望有个家谱知道自己的老根。对我们的到来,他们由衷地高兴,并希望有朝一日也回老家看看乡亲们。耄耋老人秋旺、文金,一直祝福老家兴旺,子孙昌盛。跑前跑后的存忠,中午在宾馆隆重设宴热情款待我们。一同举杯,共话桑麻,相约再见,同祝家谱不日付梓。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万里江河必有起源。说世系,道宗族,辨亲疏以延宗亲之道;国有史,县有志,族有谱同为一理。思修家谱之大事,上可告慰祖先在天之灵,下可使子孙后代有寻根之本。可谓千秋功德。
 
愿我们魏氏家谱联谱早日成功,祝魏氏宗亲心想事成,千秋永恒!

 

2020年11月4日

家谱是记载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重要文献,具有区分家族成员关系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的内容不断丰富,其作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不仅是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的重要参考资料,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 者 简 介

【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魏存生  河南省林州市魏庄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40年,曾任河顺镇中心学校校长。喜欢文学,爱好读书。现在林州市教体局工作。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民间谱牒】寻亲迢迢路,浓浓根脉情,家族辛酸泪,道不尽人世苍桑、催人泪下的一段史话| 魏存生

(浏览 5 次, 今日访问 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