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1016日以后,主力红军先后离开于都地区,在群众聚拢到于都河边为红军送行时,达到了高潮,正当夕阳西下时,红军将士跨过于都河、回头凝望中央根据地的山山水水,告别在河边送行的伤员战友和乡亲们,不胜留恋。主力红军离开了,根据地人民和留下的伤员,一定会遭受敌人残酷的镇压和蹂躏,但“紧跟上,紧跟上!”的低声呼唤,又使他们清楚的意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迅速地走在新的征途上。11月中旬,蒋介石已判明了红军向西突围的意图,即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以15个师分5路追击和堵截我们。第一路刘建绪率4个师由郴县直插黄沙河地区。第二路薛岳率4个师由茶陵、衡阳进至零陵地区。这两路主要是堵截我军去湘西。第三路周浑元率4个师,第四路李云杰率两个师尾随我后追击。第五路李韫珩率1个师在我军南侧跟进配合粤桂军堵截我军,广西军阀5个师占领了全州、灌阳、兴安、恭城等地。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以湘江为第四道封锁线,集中重兵,围歼红

·34·

军于湘江以东地区。在1军团与敌人血战的同时,3军团在灌阳附近的新圩,与广西敌人进行了激战;5军团则在文市附近与周浑元部等追敌进行激战,他们打得很顽强很艰苦,损失也很大。由于几个军团共同奋勇作战,才掩护中央和军委纵队过了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中受损失最大的一仗,红军由江西出发时的八万六千多人,经过一路的各种减员和壮烈牺牲,过了湘江,已减至三万余人了。

   鉴于湘江之战的惨痛教训,在多数同志有所觉悟的基础上,中央政治局于1218日在黎平会议上接受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从而使红军避免了覆灭的危险。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的情况,政治局认为,原定去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不可能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区。

   由于红军突然转向遵义,一下子把十几万追剿敌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何键虽仍为“追剿军”总司令,但他率领20个团到常德地区对付红

·35·

26军团去了。四川刘湘的部队摆在长江南部一线,搞不清我军虚实,不敢轻进。蒋介石虽然命令粤桂军队赶快北上遵义,但他们显然另有所图,黔军不经打,一触即溃。此时,刘建绪已任第1兵团总指挥,率部在铜仁、秀山、酉阳一线构筑堡垒封锁线,薛岳任第2兵团总指挥,他的部队被阻隔在乌江以南,其本意在尽快抢占贵阳,这就为我们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可贵的时机。

 

   4.兴圩搏杀,三天两夜。刀光剑影,血染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

   11月27日夜,黄冕昌、谢振华率部越过湘桂边界,行军在桂北地区灌阳县的文市附近,正急迫地往全州至兴安段的湘江渡口赶。

   进入小雪时令,夜空高远,星星稀疏,月亮半圆,干冷无风。指战员们冬夏服装混穿,在陌生的花岗石山峰间一步步往西走,主要靠行军产生的热气暖和着自己的身子。

   “往前传,部队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准备工具,构筑阵地。”突然间,一道口令从队伍的后面向前传开,速度很快,好像滑

43

动的多米诺骨牌。原来,军团发来紧急命令,要求五师在新圩附近“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三至四天”,阻击桂军的进攻,掩护后续部队通过。师长李天佑接令后,考虑到时间紧迫,若要部队停止行军后下达命令,进行动员,必然要耽误战机;若派通信员骑马赶往先头部队传达命令,也会因道路狭窄,部队拥挤,而很难通过。于是,他急中生智把原本是连队的传令方式用在长龙般的师行军纵队中。

   命令到达谢振华和黄冕昌耳中时,部队已走出新圩几里路。他俩简单商议后,决定立即带着营的干部返回新圩看地形,同时命令各连队派人到附近村子去借镐头、铁锹等工具,准备构筑工事。

   深夜时分,师长李天佑、政委钟赤兵、参谋长胡浚、政治部主任唐天际等师首长策马赶到十四团阵地。

   李天佑一见谢振华和黄冕昌就说:“我们比从恭城来的敌人先到一步,明天早晨就要打一场恶仗了。你们今晚在马路以右抢构工事,务必在明日拂晓前投入使用。十五团的位置在马路以左,师部指挥所在你团附近。”

   “是,坚决执行命令!”谢振华和黄冕昌几乎异口同声答道。新圩是灌阳通往兴安和全州江岸的必经之路,距北面的江岸七八十里。这是一片丘陵地带,往江岸方向则是一片大平川了。公路两侧的小山上,茂盛的松树大多一两丈高,密密麻麻的灌木丛约有一人深,是隐蔽部队的好场所。

   随即,新圩一线的公路两侧,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红五师部队快速地构筑抵御敌人的防线。

   此时,红十三团已奉命调归军团直接指挥。为保证红五师铁拳不致削弱,军委特将“红星”炮兵营归属李天佑指挥。第二天一大早,师团军事主官们就来到阵地前沿观察敌情。唐天际则在谢振华和罗元发两个团政委分别陪同下,向部队传达

44

中共中央和总政治部的命令。

   谢振华在向本团作政治动员时,慷慨激昂地说:“这次冲出敌人重围,迅速突破湘江之战,是关系到我们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党中央号召我们在即将进行的最复杂的战役中,要坚决果断地粉碎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抵抗,并征服一切天然的和敌人设置的障碍,为突破敌人最后的封锁线,创造新的大块苏区,协同其地区域的红军部队一致进行全线总反攻,为彻底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而奋斗。我们作为阻击部队,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挡住敌人的进攻,掩护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渡过湘江。”

   当太阳升到丈把高时,满地的银霜已经消融,伏在阵地上的红军战士感到些许暖意。他们密切注视着空中和地面,一旦发现敌情,随时准备战斗。

   突然,“嗡嗡”的飞机声由远而近。

   谢振华和黄冕昌命令部队注意隐蔽。

   敌我双方在高虎脑、万年亭一线的攻防模式再次重现。搏杀与血腥又像乌云一样萦绕在1934年初冬的上空。

   十几架敌机在红军阵地前俯冲扫射轰炸,立马发出“呼呼”的啸叫,掀起冲天的烟尘,炸弹引燃了松枝和灌木丛,飞散的弹片造成了红军一些伤亡。

   接着,灌阳方面的敌炮又响了起来。已经弹痕累累的红军阵地上,旋即土石纷飞,枝断叶散,弥漫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

   敌人的步兵肆无忌惮地向红军阵地前沿冲击。这是战斗力很强的桂军第十五军四十四师。

   红军阵地则稳稳地沉寂着。他们积聚着仇恨和力量,扣紧扳机,等待着万恶的敌人。

   一百米、八十米、五十米,“打!”

   顿时,红军阵地前突然发出了轻、重机枪的怒吼,步枪、手枪的爆响,还有手榴弹在敌群中的爆炸声。“红星”炮营的迫击炮也“咣

45

地猛揍敌人。

   敌人最惧怕短兵相接。他们的第一次冲击很快被打垮。但是,在督战队的威逼下,敌人的第二次冲击不久又开始。结果,依然被红军打垮。

   于是,敌我双方进行着拉锯似的拼杀。冲上来一批,被打退一批,又冲上来一批,再被打退一批,接着还冲,仍然被打退。这样,从远距离射击,到近距离射击,从拼杀到厮打,弹雨纷飞,硝烟弥漫,刀光剑影,搏杀吼啸,血染林木,尸横遍野。

   谢振华从一个连队走到另一个连队,不顾个人安危,沉着指挥抗敌。利用宝贵的战斗间隙,他鼓励指战员们说:“一军团的同志们在全州以北的脚山铺阻敌,我们在这里阻敌,掩护党中央和军委红星纵队通过湘江。现在已没有前方和后方,到处都是战场。面对强敌,我们决不能后退,后退就意味着失败,后退就意味着死亡。

   正如谢振华所说,方圆百余公里的湘江战场,到处都是激烈的枪声和震耳欲聋的炮声,到处都是搏杀和血腥。红一师和红四师在湘江西岸,红二师和红五师在湘江东岸奋勇抗敌,红五军团在湘桂边界的蒋家岭扼阻追敌。而带着沉重的“坛坛罐罐”的中央机关和军委纵队,以近百公里长的纵队行军在文市至湘江渡口之间,也在遭受敌机的狂轰滥炸。

   蒋介石很亢奋,他觉得把朱毛红军追到湘江上游的全州、兴安、灌阳这块三角地带,正是一个消灭红军的绝妙良机。他以四十万兵马之巨,吃掉红军区区八万疲惫之师已不成问题。换句话来说,一名红军要与五个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方能杀出重围。况且红军几乎是以单一的步兵加上少得可怜的炮兵来抵抗敌人强大的步、骑、炮兵和空军的联合进攻。因此,蒋介石在他的“电达追堵各部队共同注意之要领中叫道:“各部如能协力追堵,亦为歼赤匪之最好时机。”

46

   似乎真的是一个“良机”,这几天天气格外晴朗。敌人的十几架飞机像毒蜂一样,从早到晚,在湘江上游的这块三角地带几乎是毫无顾忌地轰炸、扫射,那些拖着辎重行进在浮桥上的红军,那些背着文件资料在江中徒涉的红军,无处躲避,成批成批地倒在冰冷的江水之中。

  碧绿的湘江变成了血红的湘江!

  然而,在血腥和死亡面前,在灾难和绝望来临之际,李德、博古等人仍然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在红军拼死保护下,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如果他们清醒地发出命令,让八万之众的红军迅速扔掉笨重的辎重,轻装前进,决不会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

  相反,为了那些石印机、X光机,他们向苦苦坚守在数十里开外的红军精锐部队连续发出:继续坚持,继续坚持的命令。他们似乎不会算账,在此危亡之际,只有人是最重要的,保住了人,就保住了一切。

   完全没有增援力量的红军部队,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减少。

   谢振华所在的十四团已经没有预备队,只是那些幸存的勇士们在不停地战斗。

   狡猾的桂军见正面久攻不下,遂以一部分兵力从侧翼迂回。这样,红五师腹背受敌,形势危急,不得不退至第二道防线。

   激战一天,谢振华和战士们一样,满脸黧黑,军装破烂,声音嘶哑,精疲力竭。但当他们听到红星纵队正在接近湘江,红星纵队开始渡湘江的消息时,疲累顿时消除大半。他们为保卫了稚嫩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安全而自豪。

   谢振华清楚,湘江之战比高虎脑之战还要惨烈,还要悲壮。高虎脑之战毕竟是在家门口打,又有苏区群众的支援,还可以退守,乃至放弃。而湘江之战必须死守,时间还要限定在三至四天之内,而且年轻的国家机器就在不远的身后,数万名作为非战斗员的兄弟姐妹就在湘江之滨,我们不来保护他们,谁来保护?尽管牺牲是

          47

空前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是空前的,但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三四天是谢振华眼前的最大愿望。

   29日上午,恼羞成怒的桂军又换上新的部队继续攻新圩。这次是第七军二十四师并加强该军独立团向红军原班剩余部队发起攻击。可见敌我力量多么悬殊。

   在残缺不全的阵地上,谢振华对建制同样短缺的连队做出最朴素的动员:“我们一定要坚决顶住!只要有一个人,就不能让敌人进到新圩!”

   新上来的敌人似乎更凶狂,这是李宗仁、白崇禧的王牌部队。他们觉得要比自己的同伙更强,一定要冲过新圩,要看看红军的骨头到底有多硬。

   于是,更为猛烈的火力,更为猛烈的冲击,压向红军阵地。红军依然像藤条一样坚忍不拔。肉烂了,还有骨头,骨头断了,筋还连着。

   在阵地上,谢振华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从打机枪、步枪手枪,到扔手榴弹,他样样在行。毕竟,一个人的防守正面,可以消灭一个班的敌人。

   每当消灭一个敌人的时候,谢振华都在想,父亲,我给您报仇啦!

   父亲的死,是他平生遭遇的第一次巨大精神创痛。

   由于谢世骙在崇义、上犹一带的名气大,因此,他的被抓,引起了当地群众的极大愤慨。敌人越疯狂,人民越勇敢,正可谓革命烈火越扑越旺。就在上堡农民暴动队和农民协会遭到敌人残酷镇压之时,赣南地区的十多个县、乡的农民暴动队一支接一支,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崇义县暴动大队准备以万人群众攻打崇义县城,救出被关押的谢世骙和郭树声及其他暴动队员。敌人慑于谢世骙的威名和群众的力量,不敢对暴动队员们轻举妄动。他们拖

延时间,打算瞅准机会再下手。于是,他们耍诡计说,只要拿出二

48

百块银元,就可以赎回谢世骙和郭树声。他们允许家属到监牢探望,以减轻群众的愤怒。谢振华曾到监牢探望过父亲。在牢房门前,父亲对谢振华嘱咐说:“振伴,你要记住地主、土豪对穷人的剥削和压迫,要记住我们同反动政权和保安团的斗争永远不能结束。

   母亲救父亲心切,为了筹集赎回父亲的资金,她领着谢振华四处奔波,找亲戚,求朋友,东家借三块,西家助两块,好不容易凑齐百块银元,送到官府衙门。他们天真地以为父亲会得救。谁知,白花花的银元换来的却是反动派对父亲和郭政委的残酷杀害。从此,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海深仇在谢振华年少的心灵里深深埋下。

   父亲已经死了,我也不怕死!我死了,还有两个弟弟为我报仇!18岁的谢振华在阵地上不无悲壮地想。

   于是,对敌人的仇恨从扣动的扳机中流出,从坚硬的子弹里炸开。敌人的进攻又失败了。

   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又开始寻找红军防守的薄弱点。

   而谢振华和黄冕昌也在弥补自己的薄弱点。正面肯定坚固,左侧有十五团的支援,敌人也上不来,惟有右侧没有重机枪,显得火力较弱。于是,他们把兵力调到右侧,防止敌人钻空子。

   果不其然,二千多敌人很快集中向阵地右侧冲来。结果是吃了一顿枪子儿,溃退下去。但他们的兵力不少,又从左侧攻击。这回终于冲到红军阵前。于是,一场白刃格斗开始了。双方你来我往,顽强拼杀,阵地几次易手。

   太阳西斜时分,敌人的飞机又来助战。

   在敌机低空扫射时,团长黄冕昌不幸中弹牺牲。谢振华为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分外悲痛。傍晚,红军退守第三道防线。

   30日晨,太阳依旧很灿烂。阳光照在谢振华日渐消瘦的脸

      49

,更显出他那坚忍无畏的勇气。只要没有新的命令,就仍然是信

奉两个字:坚守!红军的骨头之所以这么硬,是因为他们把生与死完全置于脑后了。此时此刻,即使是撤退,也要像羊群一样被无情宰割;如果硬硬地守着,哪怕是九死,也有一生的希望。所以,红军总是在九死中得到一生,在绝处逢获新生。

   当日午后4时,军团给红五师来电,中央机关及红星纵队全部渡过湘江,令你部撤出战斗,把防务交给六师。

   傍晚,与六师战友握手告别后,谢振华率部急行军赶到渠口渡口,他们踩着用汽油桶和木板搭成的浮桥,过了湘江,前往界首附近的桂黄公路接受新的阻敌任务。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十八岁的紅军团政委  谢振华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红军后代谢海巢一行深入我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老兵方阵):谢振华将军回忆文章(血战湘江)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浏览 21 次, 今日访问 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