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顺文艺.第996期
近期文章预告
*诗歌 红旗渠组歌–马东兴
*旧村传说 治琢村的古风韵味–魏存生
*人物志异 二大娘传奇–傅锁生
说明:发表先后以当天发布为准。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纪实文学】
国之重宝《赵城金藏》在沁源(下)
——英雄沁源县人民抗日战争中守护国宝做出的重大贡献
□ 文| 王和岐
内容提要
肆
沁源县人民,大智大勇,在千年古道中艰难前行,将《赵城金藏》悄然运达沁河源头,秘藏守护4年多时间
根据刘晋英主编的《太岳丰碑》一书记载,太行行署将《赵城金藏》安置保存藏匿在当时绵上县即今沁源县,一个废弃的煤窑内,由行署专员牛佩琮和行署秘书刘济荪直接管理。
《赵城金藏》当时保存藏匿在沁源县上图这个废弃的煤窑内
沁源县煤炭资料丰富,煤炭开采历史悠久。不过在抗日战争时期,沁源县没有大型煤矿,都是私人开挖的小煤窑。废弃的小煤窑,一般煤窑都在山沟里,位置偏僻,远离村镇,所以容易隐藏。
我在撰写此文时,得到沁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栗沁波同志的积极支持。他为我反拍了历史上纪录片《赵城金藏》,当年《新华日报》、《北京晚报》等,关于《赵城金藏》,由沁源县运抵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和北京,移交国家图书馆的许多相关报道资料。
沁源县城旧照片
为了弄清梦《赵城金藏》从赵城洪洞广胜寺出发,最后落脚沁源县的行走转移路线,我於2024年11月21日至22日,根据当年所报道转移《赵城金藏》队伍行走路线资料,对照新旧两个版本的《山西省分县地图》,反复分析研究。我最终比较清晰地弄清了《赵城金藏》,自赵城洪洞广胜寺出发,最后到达沁源县藏匿小煤窑的路线图和所经过的村镇。
因为历史的原因,山西省行政区划过去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各县基本上保持原貌,局部乡镇村名称和隶属均有调整变化。
总的讲:《赵城金藏》搬运转移,经过赵城今洪洞、古县、安泽、沁源4个县,两个大区,即临汾市、晋东南今长治市。
第一个县:赵城县。这里是始发点,是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原赵城县)广胜寺。运经队伍到的第一个村是距离广胜寺15里西北边的郭家节村,即今洪洞县姜明镇下辖村,由此又折返东南,到达今苏家堡镇。然后由苏家堡镇向东,进入今临汾市古县。
第二个县:古县。进入古县境后,即向东北方向经过涧上、张家凹、张庄、湾里、沟口等村庄,到达古县驻地岳阳镇。随后沿涧河、洪安河河谷,继续向东北方向山区进发。沿途经过古县城关、下杨庄、上杨庄、辛庄、烟南原、东坡、烧车、三管垣、下冶、猪头湾、郭家山、柏坡、花圪垛、白素、高崖底、泽泉、湾里、沟口,最后到达今古阳镇安吉村。自古阳镇安吉村再出发,即向东南方,经过东凹、艾蒿原等村庄,即进入今临汾市安泽县境内。
第三个县:安泽县。进入安泽县后,继续向东南方向前进,经过南圪塔、上庞壁、庞壁、大西沟、麻家山等村庄,到达今临汾市安泽县唐城镇黑虎廟。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地有祭祀黑虎的传统。我发现安泽县仅此地就有五座黑虎廟。即唐城镇三交村黑虎庙,马壁乡辛庄村和张寨沟黑虎庙,马良乡曹家沟东丰沟和英寨村黑虎庙。我根据历资资料和行走路线分析,确认应当是唐城镇的黑虎庙。
转运《赵城金藏》的队伍,由洪洞县进入古县、然后再进入安泽县。这三个县今天都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管辖。从安泽县地图可以看出,转运队伍从安泽县西北角进入安泽县后向东南走了二十多公里,即到了唐城镇黑虎廟。然后,又向西北方向,经过南山上、木瓜沟、南湾、东沟、堡子上,到达亢驿村。运经队伍在安泽县西北角走了两个折返,即由唐城镇向东北走了十多华里即进入晋东南、今长治市沁源县境内。运经队伍,也可能走的是另一条线路,即由安泽县古阳镇安吉村、关道、中节等村进入沁源县后,没有到唐城镇所在地,则直接向东北方向,经腰子、凹村,直接到达亢驿村。因为走唐城镇路途较远,似无必要绕行。
1942年5月《金藏》储藏地——安泽县亢驿村小马岭娘娘庙的三孔石窑
第四个县:沁源县。根据史料记载,《赵城金藏》经进入沁源后,经上庄村,走过中峪、柏子即今灵空山,李元、郭道、聪子峪,共5个镇的有关村庄,将经卷运交太岳行署。
“1942年7月初开始,太岳行署将《赵城金藏》安置在绵上县(今沁源县)一个废弃的煤窑内,由行署专员牛佩琮和行署秘书刘济荪直接负责管理。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秋,经卷在沁源县境内一直安然藏匿了4年多时间。”(《太行丰碑》第190页)。
《赵城金藏》在沁源县藏匿4年多时间,史记记载描述的前后脉终比较清晰。但是,对《赵城金藏》进入沁源县境内,行走经过的村庄则比较简略,只有几个主要乡镇点。我找出两种版本《山西省分县地图集》中沁源县地图对比分析,反复比较研究,才清晰地描绘出《赵城金藏》进入沁源县境内后一路北上,到达沁源县中部西北方向的聪子峪镇水峪村煤窑沟水利圪槽的積厚窑记藏匿点。我是按图索骥,此中舛误在所难免。
《赵城金藏》自进入沁源县境内,共经过中峪、柏子(灵空山)、李元、郭道、聪子峪五个乡镇。
第一镇:中峪镇。《赵城金藏》进入沁源县境内,第一个村庄是西桥寺村,然后是上庄子、瓦庄、寓家沟、枕头、旮旯,到第一个镇中峪镇。
到达中峪镇后,本来可以直行往东北到达李元镇。但是,运经队伍可能考虑耽心到,这条线路矩离沁源县城内日本鬼子驻扎据点近。为确保《赵城金藏》安全起见,运经队伍由中峪镇出来,反而向西北方向绕行,沿着柏子镇与中峪之间的柏子河,向灵空山方向进发。沿途经过北峪、南沟子、林着峪、蔚村、下湾、好村、王庄,然后到达第二个镇柏子镇,即今灵空山镇。
第二个镇:柏子镇,即今灵空山镇。沁源县灵空山,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原始森林覆盖地,其中有九杆旗华北油松之王。阎锡山主政山西,修筑窄轨铁路白晋线时,就曾在沁源县灵空山砍伐了不少油松做铁路枕木。
第三镇:李元镇。运经队伍自柏子镇,即今灵空山镇出发后,向东北方向约8公里,经过碾沟、南山等村,即到了第三个乡镇李元镇。自李元镇出发后,朝东北方向,又经过后怀步峪、王沛雨沟、南坪上,煤洞上,鱼洼、李家沟、新集、石门化、唐家山、柳湾等村庄,到了第四个乡镇郭道镇。
第四镇:郭道镇。郭道镇后来成为太原到长治公路的重要站点。我们年轻时由长治到太原出差时,乘大巴往返都要经过沁源县郭道镇。
第五镇:聪子峪镇,目的地。自郭道镇出后,运经队伍转向西北方向,沿沁河上游的重要支流聪子峪河行走。沿途又经过秦家庄,兴盛、西村、乔龙沟、绵上、新店上,最终到达目的地聪子峪镇水峪村。他们这一行,徒步跋涉,共走过50多个村庄。
聪子峪镇水峪村煤窑沟水利圪槽积厚记煤窑,地理位置位于沁源县北约100华里处。这里地势偏僻,深山老林,而且有金钱豹等猛兽出没,故人烟稀少。这里确实是深山藏宝,藏匿《赵城金藏》的绝佳选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太岳区党政军民,沁源县人民当年为藏匿国宝《赵城金藏》,充分显示出来的大智大勇,和坚毅不拔精神。
特别重要的是栗沁波副部长,给我提供了抗日战争时期,沁源县藏匿《赵城金藏》国宝的小煤矿的资料、照片等简要情况。当时我太岳行署主任牛佩琮等,选中了沁源县城北部山区一个废弃的小煤窑。这里离日寇占据的沁源县城比较远,地势偏僻,村庄较少,能比较好地隐蔽藏匿。
《赵城金藏》,在沁源县聪子峪镇水峪村煤炭沟水利圪槽積厚窑记煤窑存放期间,沁源县党政军民认真负责地守护了4年多时间。由于此煤窑已废弃且潮湿,即便正常生产时,煤窑里也是非常潮湿、地下积水很多。我参加工作后,在潞安矿务局石圪节煤矿当矿工。矿工的工装标配是矿工帽、矿灯,高腰水鞋。因为煤矿井下非常潮湿,工作面脚下地板有水,头上顶板淋头水也多。为了保护《赵城金藏》,沁源县党政军守护人员,在夏季晴天时,就把《赵城金藏》经卷,分批分卷地,搬出矿井,在山沟里的大青石晾晒。就这样,他们象守护自己的亲人一样,精心呵护了《赵城金藏》4年多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卷因潮湿造成的损失。
2024年11月2日,栗沁波同志还给我发来他拍的“积厚窑记”坡上晒经石的照片。最大的晒经石有三四平方米。这些晒经石虽无言,但是它们见证了沁源县人民守护《赵城金藏》的至诚、至善、至真、至纯、至精之心。
这个地方就是:沁源县聪子峪镇水峪村煤窑沟水利圪槽中的一家废弃的私人小煤窑。栗沁波同志还找出了、并发给我这家私营小煤窑的字号印章。这枚字号印章为菱形图案,周围以对砖线条图案为饰,印中四角刻有“积厚窑记”四个繁体字,中心有个圆形图案,大约3cm见方。
“積厚窰記”印章图片
我对栗沁波副部长说:“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这枚“积厚窑记”字号印,是沁源县重要的革命文物。它是太岳区党政军民,特别是沁源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大智大勇,无私无畏,守护保存藏匿国之重宝《赵城金藏》的实物见证。同时,这枚“积厚窑记”老字号印,也是沁源县革命文物中的一宝。
2024年11月25日。栗沁波同志还组织陪同,当年参加《赵城金藏》抢救工作者后代一行十余人,专程到聪子峪乡水峪村,瞻仰煤窑沟水利圪槽積厚窑记遗址。他们举着“《赵城金藏》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横幅,在积厚窑记煤窑遗址前合影。由此可见《赵城金藏》、和沁源县人守护《赵城金藏》故事的影响力,已延续到子孙后代。我们有责任,把《赵城金藏》在沁源,把沁源人民守护《赵城金藏》的传奇故事,一代一代讲下去,让山西人,长治人,长子人、沁源人,这种守护国宝典籍弘毅精神永垂不朽!
伍
山西省长子县民女崔法珍雕版刊印,赵城洪洞广胜寺僧人八百年传世,沁源县人大智大勇,藏匿守护的华夏重宝《赵城金藏》,奉供进入国家最高殿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国之重宝《赵城金藏》安全了!真乃中华民族文化之大幸!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把《赵城金藏》护送到更加安全的地方。
1946年秋季,太行太岳山区秋高气爽。根据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特别指示,由太岳财经办事处组织干事王新林,协同政治部秘书张仰高,将存放在沁源县聪子峪镇水峪村煤窑沟水利圪槽积厚记煤窑中的《赵城金藏》经卷全部取出,组织沁源县民夫,用20多头牲口,驮着42箱,4700余经卷,从沁源县聪子峪镇水峪村出发南下,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驻地转移。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重要驻地之一是河北省涉县温村。这里也是太行军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抗大一分校,北方大学等,我党我军许多机关的重要驻地。
王新林、张仰高率领的沁源县转送《赵城金藏》的牲口驮运队,由沁源县出发经,经山西省晋东南今长治市的沁县、武乡、襄垣、潞城、黎城等县,出黎城县东阳关,下了太行山,最后平安到达河北省涉县温村。
王新林、张仰高将《赵城金藏》平安地、完整地,移交给了我北方大学校长范文澜验收。这一路属于我太行山革命根据、太行军区、八路军总部和第一二九师的解放区,所以行程很安全。
北方大学,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曾在长治市潞城县、今潞州区马厂镇高庄村一带办学,后迁到涉县温村。
范文澜校长接受了《赵城金藏》经卷后,十分重视。他专门委派学校干部张文教同志具体负责保管经卷任务。《赵城金藏》在涉县期间,开始先存放在下温村一个天主教堂内。当时此教堂已改称太行行署礼堂。后来,为解决存放经卷的潮湿和安全等问题,张文教等又将经卷转移到离下温村约三公里处的长乐村。当时太行行政干校驻在长乐村地主赵丙义家。张文教同志看到40多个大红木箱子,装满了《赵城金藏》全部经卷时,心情无比激动。他在涉县温村守护《赵城金藏》时,还曾受到过狼群的围攻。
赵丙义家后院有一座廨胸楼。廨胸楼为两层,前面是木制雕花屏风门窗,向阳通风干燥。范文澜校长于是决定,就将《赵城金藏》安放在廨胸楼二层阁楼上保管。廨,读xie,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地的统称,汉代常指郡廨,公廨。由此楼名称,可知此楼当不是一般民宅那么简单。
1949年初,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全国解放大势已定。毛主席、中共中央决定新中国建都北京。党中央、中央军委,以及我党我军的许多重要机关单位,都开始向北京城内转移。
1949年4月23日,范文澜校长又专门派北方大学张文教等人,负责押运护送,将42箱、4330卷又9大包,重达2740斤的《赵城金藏》安全运抵北京。
1949年4月23日太行行署往北平图书馆运送《金藏》的通行证
1949年4月30日,我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处接受了《赵城金藏》全部经卷,然后又正式移交给北平图书馆。建国后,北平图书馆正式更名成为北京国家图书馆。
1949年5月 22 日人民日报刊载的《金藏》运抵北京的通讯稿
《赵城金藏》,是我党我军向北平图书馆移送并收藏的第一批珍贵古籍文献文化宝藏。
《赵城金藏》,这部至今中国唯一,也是世界唯一的一部金代大藏经,正式登堂入室,被奉供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最高殿堂——北京国家图书馆。
我党政军民、特别是山西太岳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沁源县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多年期间,为保存守护国宝《赵城金藏》,殚精竭虑,提心吊胆,悬挂十多年的千万颗华夏儿女之心,终于放了下来。大家笑了,安心、欣慰地笑了!
1949年5月14日,北京图书馆举行了有杨秀峰、晁哲补、孙文淑、于力、范文澜、马衡、向达、周叔迦、巨赞、韩寿萱、季羡林、王重民、赵万里、张文教、程德清、王冶秋,等文化界、宗教界著名人士,参加的《赵城金藏》座谈会。
会上,赵万里同志报告了《赵城金藏》的源渊,流传过程和历史文化价值。张文教同志报告了山西太岳老区党政军民、沁源县人民,十年艰苦卓绝,艰难曲折,苦心守护,和千里运送《赵城金藏》的艰难困苦历程和经过。范文澜校长作了我党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条件下,如何重视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怎样千方百计,千辛万苦,保护《赵城金藏》的报告。山西省赵城洪洞广胜寺主持力空法师,则作了如何动员佛教徒捐献资金物质,装裱,保护《赵城金藏》的演讲。
大家完全可以看出,当时参加《赵城金藏》座谈会的人,都是我国各界名流,用现在的话讲,都是大咖、大佬,天花板级的人物。由此可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4个月时,党和国家召开这么一次重要的《赵城金藏》座谈会,其意义之大不言而喻。
这些人的报告,演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太行太岳区、各地抗日军政府,和我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人民,是如何高度重视守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和佛教大藏经《赵城金藏》的。国民党特务污蔑“共产党不要文化”的无耻谎言不攻自破。中国共产党人是无神论者。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国共产党不尊重佛教文化,并不等于共产党人不重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对《赵城金藏》座谈会,当时的重要报刊都进行了重点专题报道。1949年5月23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以《名经四千余卷运抵北平市》为题发表文章,向全国人民和世界佛教界,传播了世界文化瑰宝《赵城金藏》,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从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安然到达了即将成为新中国首都北平的重要消息。这一重要新闻,在全国,全世界引起了热切关注和向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文化部,北京国家图书馆等,对整理、修复《赵城金藏》工程特别重视。自1950年起,国家在百废俱兴,经济状况特别困难,财政收入特别紧张,又爆发朝鲜战争的情况下,拔出专款专项资金,组织人力、物力,修复《赵城金藏》。
为修复《赵城金藏》经卷,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中宣部副部长周扬批示,同意专门从北京琉璃厂抽调数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古籍装裱老师傅,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科学地对《赵城金藏》进行全部修复。香港佛教界也积极募集云南纱纸和贵州皮纸,大力资助新中国《赵城金藏》修复工程。
到1965年,历时17个年头,北京国家图书馆终于全面完成了《赵城金藏》的修复保护工作。修复工作之艰难困苦程度非常人可以想象。过去我看过央视等主流煤媒体,对修复工程的许多介绍和报道。如:因为藏匿《赵城金藏》的沁源小煤窑十分潮湿,时间又长达4年之久。所以许多经卷已经凝固成坚硬的纸棒。为此修经专家们把这些经棒,放在蒸笼子里慢慢蒸,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一张又一张地,将“经棒分离还原为一张一张的经纸”。
北京琉璃厂,因明成祖朱棣皇帝修筑北京城,山西人在这里烧制琉璃砖瓦等而得名。大清民国时,琉璃厂成为北京著名的文化街。我自年轻时至今,不知去过北京多少次,每次去北京我都要去北京琉璃厂浏览。这里的荣宝斋旧书装裱修复技术,堪称全国之最。
在《赵城金藏》修复的同时,国家又陆续从社会民间收回一些散佚的经卷。至此,国家图书馆已收藏保存有《赵城金藏》4831卷。
自1984年开始,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主持下,以《赵城金藏》为底本,整理出版了《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中华大藏经》共收入经籍1939种,共106册。《中华大藏经》的正式出版,使《赵城金藏》在金代潞州长子县民女崔法珍800多年后,经过无数战乱,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在新中国和全世界得以广泛流传。
1999年12月1日,92岁高龄的共和国开国元勋薄一波同志,曾专程到国家图书馆,参观了《赵城金藏》经卷展品,以及善本特藏五十年精品展。薄一波同志深情地回忆了当年,他担任太岳军区政委时,为抢救保护《赵城金藏》这批中华民族魂宝时,指示领导太岳区、太行革命老区党政军民做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太岳区绵上县即今长治市沁源县党政军民,为保存藏匿守护《赵城金藏》国之重宝,大智大勇做出的重大贡献。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与各部委,北京市、山西省等,相继出台文件,确定北京市与所属十二个区,与太行太岳革命老区长治市及所属十二县、区,结成帮扶发展对子,以促进太行太岳革命老区的全面发展。为此本人管见:
一、北京国家图书馆,应该立项,出资、出书、出力,积极帮助长治市沁源县城,建立“《赵城金藏》在沁源纪念馆”。其历史、政治、文化、现实意义,特别重大。北京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馆,对过去曾无偿捐赠重要无价文物的捐献者,后来给予奖金、资金等,实际回报和补偿的案例不在少数。沁源县人民守护《赵城金藏》的贡献特别巨大,理应得到国家、国家图书馆等方面的回报和支持。北京国家图书馆实力强大,又深明大义,此事应不难操作。
二、沁源县应重视《赵城金藏》在沁源的专题研究开发,资料挖掘,加强对《赵城金藏》在聪子峪乡水峪村煤窑沟水利圪槽“積厚窑记”煤窑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使之成为沁源县、长治市、山西省等重点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单位。
1991年,我曾随潞安矿务局考察团,到英国考察煤机制造。英国的煤矿博物馆很多。我们曾到英国英格兰国家井下煤矿博物馆参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英国井下挖煤女工拉小煤车的形象。
煤矿井下由于地温较高,矿工干活时出大力,同时也容易出大汗。英国女工蜡象雕塑,是几个弓腰驼背拉小煤车的女工。她们低腰前行,用力拉车,上身赤裸,双乳下垂,头发散乱,满脸淌汗。在我们国家,从古到今不准女人下井当矿工。据说这是当年煤窑窑神老君爷定下的规矩,其中也有保护妇女儿童之意。
沁源县是煤炭之乡。由沁源县政府主导,各煤矿出资,把聪子峪乡水峪村煤窑沟水利圪槽“积厚窑记煤窑”,给予一定程度恢复重建,建设成为《赵城金藏》藏匿遗址博物馆。其重大历史、文化、政治、红色教育意义不言而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引资料:见于刘晋英《太行丰碑》,老《太岳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北京晚报》等,以及中央电视台专题片等。我只是竖看历史,给予传播,略谈鄙人管见与感想而已。
2024年11月29日于上党碧松煙斋完稿
– 作 者 简 介–
王和岐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黄碾镇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国家煤炭行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国际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曾任山西潞安集团副总经济师,调研室与史志委员会主任,兼史志办主任,兼任档案馆馆长,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中国书画家研究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老年书画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中国辞赋家协会理事。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上党碧松煙斋】国之重宝《赵城金藏》在沁源(下) | 王和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