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杨晓哲:详探日本中将阿部规秀之死
天扬故事
时光流逝,岁月沧桑。人们心中留痕,厚重而美丽 这些湮没在时光里的故事,我们无权视而不见!
编辑注:本文作者是中将杨秀山之子杨晓哲所著,所著内容是日本中将阿部规秀在黄土岭命丧黄泉之事。价值在于提出了阿部规秀是死于院内,还是屋外山头(山谷、山沟、山坡)?打死阿部规秀的连队,到底是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下辖的炮连,还是一二O师特务团的炮连?一二O师为什么不争功?这些问题提出和解答,使本文的研究价值突出,值得读者朋友细阅。
阿部规秀之死详探
文/杨晓哲
1939年,有个叫阿部规秀的日军中将,在河北涞源黄土岭命丧黄泉,成为抗战中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军官。黄土岭是晋察冀军区辖区,参战的八路军是晋察冀军区第一、三军分区部队和120师特务团。
起初八路军不知道打死了日军中将,对击毙阿部的具体时间、地点,都是日本媒体报道后推测而来。而个人回忆有时前后不一,有时彼此不同,给历史蒙上了一层纱。
实际上日军对阿部之死有详细记录,我军也有相关记载。本文通过双方史料比对,披露鲜为人知的细节,力求完整还原历史,在黄土岭战斗80周年之际,向英勇的八路军致敬。
1
时钟拨回80年前。
1939年11月初,日军驻蒙军所属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按照所谓“第三期治安肃正计划”,对河北涞源南部的八路军进行“讨伐”。11月3日,辻村讨伐队(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第一大队大部)在雁宿崖遭八路军重创,阿部规秀旅团长亲率援兵前来报复。
6日黄昏,日军到达黄土岭就地宿营,阿部规秀下达了7日沿“黄土岭-上庄子-寨坨-乔家河河道”,由西向东“追击”八路军的命令。担任前卫是辻村讨伐队,旅团司令部紧随其后。为补充兵力,阿部将独立步兵第三大队3中队138人划归辻村指挥(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命令》,11月6日21时30分黄土岭)。
黄土岭位于涞源、易县交界处涞源一侧,东边紧邻的上庄子归易县。我军所称黄土岭战斗,日军则称上庄子附近战斗,说的是一回事。
7日早上9时,辻村讨伐队从黄土岭出发。“10时稍过”,该部东行至教场村、上庄子一线,发现“上庄子东北侧高地并东侧高地”已被八路军占领。
占领上庄子东侧高地的是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的1团,同时3团和第三军分区2团分别进入了河道南、北“各山顶棱线”,120师特务团在西边黄土岭封闭了日军退路。
阿部判断:“敌以一部引诱我方,而主力向黄土岭附近集结,企图从我旅团背后进行攻击”(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于是,阿部于“11时”下达了“反转前进命令”,命令部队12时开始从“上庄子出发”,后队变前队,经黄土岭向西突围(日军《上庄子附近战斗详报》)。
正当日军准备回撤时,八路军发起了进攻:“7日正午,各队开始行动时,潜伏于各山顶之敌,突然转入反攻,将旅团完全包围,各处展开了激战。”(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
困兽犹斗。日军向黄土岭猛攻,企图打开缺口冲出包围,但遭到“黄土岭方向敌军顽强抵抗”。“敌迫击炮弹在附近落下,敌第一线也用手榴弹展开了战斗”。(日军《上庄子附近战斗详报》)
120师特务团政委范忠祥回忆:“下午1时,敌集中兵力向黄土岭以东高地我特务团二营阵地反复冲击,企图夺路突围。二营依托高地的有利地形,在团迫击炮和机枪连火力支援下,与敌激战约两个小时,连续打退了敌人的五次进攻,始终将敌人压在教场沟内,迫使敌人停止进攻。”(《范忠祥将军征程集》)
1团团长陈正湘回忆:“7日中午,敌集中近300人的突击队,妄图在地面和空中火力掩护下夺回黄土岭,打开突破口。但敌未得逞。”“下午……教场西面之敌则利用两侧山头及村沿的几处独立院落的围墙屋角,构成西向黄土岭的拦阻封锁火力,并再次组织约300人的突击队,向黄土岭进攻,企图打开逃窜的道路。”
“我特务团控制黄土岭后,对敌人的突围已有充分准备。当敌人进到特务团各种轻武器有效射程之内时,该团突然向敌猛烈扫射,并以一部从敌左侧实施反冲击。”(《光辉的足迹——华夏名将陈正湘》)
战斗胶着之际,阿部规秀在上庄子以南约1000米处被八路军迫击炮炸翻,3小时后不治身亡。
2
八路军炮阵地在哪儿?
翻看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岔口、黄土岭战斗详报》,里面虽有作战要图,但没有标出炮兵阵地。
好在有陈正湘日记。据《陈正湘将军阵中日记》,第一军分区迫击炮在上庄子东北的803高地:“我一团指挥所及迫击炮连、三营从7日10时前进占803阵地(老乡叫它白脸坡),直到8日16时许。”
特务团呢?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特务团也有炮。据《陆军第一集团军军史》记载,接到命令后“(120)师特务团携带迫击炮三门迅速开赴黄土岭”,“82迫击炮阵地位于3号高地东北约100米处。”
昭和14年11月7日至昭和14年11月8日,《上庄子附近战斗详报》附图2,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独立步兵第一大队
这本《军史》和《烽火岁月——战争年代的步兵第二师》记载,3号高地是二营阵地。另从范忠祥回忆及特务团《黄土岭战斗详报》“以第二营全部配备于黄土岭以东”来看,迫击炮阵地在黄土岭以东。
和第一军分区战报相同的是,特务团战报附图也没标出炮兵阵地具体位置。
但是日军战报却明确标注了八路军两处阵地“有迫击炮”,一北一南,分别与一团和特务团阵地大体相符,可供参考。
日军战报在“当面敌军编成装备概要”一项写道,八路军独立第一师(即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炮兵连有“迫击炮3,平射炮3,山炮1”,第120师教导团有“重轻迫击炮20”。
“教导团”显然是特务团之误。120师教导团并未参战,而特务团是黄土岭战斗前不久由120师独立第1支队和师部特务营编成,日军明显弄混了番号。
抗日时期,1939年,黄土岭战斗中,我军炮兵阵地。(120师摄影科长蔡国铭摄影并标注)
有张黄土岭战斗八路军炮兵的照片广为流传,而且普遍认为这是晋察冀炮兵。事实上,这张照片拍的是120师炮兵,照片出自120师摄影科长蔡国铭之手,胶片底版现存国家博物馆。
上世纪50年代,蔡国铭把自己拍摄的一千多张记录120师战斗生活的照片及底片,加注说明后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黄土岭这张就在其中。2003年2月,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张著名照片成了国家博物馆藏品。
3
阿部规秀在何处被炸?
据《陈正湘将军阵中日记》记载,7日这天第一军分区迫击炮连一共有过两次炮击:“迫击炮连在803阵地,我令该连四门炮第一次是打教场的独立家屋以南中间小山头,我发现敌几个挎战刀的军官用望远镜向我们观察;午后四五点钟又打了几炮。”
2009年11月7日,白脸坡(803高地)俯瞰独立家屋以南山头
第一次炮击目标的小山头,距独立家屋约150米。
午后四五点的第二次炮击,目标是哪呢?山沟。
陈正湘回忆:“接着,我又令炮连向独立小院北边的山沟里打了几发炮弹,以轰击在死角下隐蔽的敌人。”
“阿部规秀,日寇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官兼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此次战斗最高指挥官,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恶贯满盈的敌酋,终于葬身在黄土岭山谷,受到了应得的惩罚。”(《光辉的足迹——华夏名将陈正湘》)
著名作家魏巍时任1团1营教育干事,当时参加了战斗,亲眼目睹了炮击。他在《黄土岭战斗日记》写道:
“大家正在为我们的迫击炮手叫好,看见上庄子附近的一座独立家屋走出几个人来,在那里指指划划,很像是一群指挥官的样子。一个同志说:“我们的迫击炮,要是能朝那里楔它几炮才好呢!”说话之间,有几发炮弹就接二连三地在那里爆炸了。浓烟过后,倒下了好几具尸体,其余的都跑到房子里去了。”
陈正湘和魏巍日记写的这“几发炮弹”,可能不超过四发。
杨成武时任第一军分区司令员,他在1957年回忆:“把他们压缩在上庄子附近的山沟里”,“炮兵营长杨九秤立即命令炮群向沟里集火射击。只震得群山抖动,轰得沟底的敌人鬼哭狼号。阿部规秀中将这朵‘名将之花’就在我们神勇的迫击炮兵的排炮下‘花落瓣碎’。”
从这些文字看出,八路军认为阿部规秀是在山沟里,被第二波的几发炮弹炸死。
后来,各种相关叙述陆续把“山沟”改为“山头”、“平坝”、“山坡”,即迫击炮连第一波炮击目标。陈正湘日记中,那个目标有“几个挎战刀的军官用望远镜向我们观察”。
1985年杨成武的署名文章里,“山沟”改成了“一座独立院落的平坝前”。
曾担任第一军分区政委的罗元发回忆:“我们从望远镜中观察到在校场山庄河沟南岸的平坝子一个山头上站着一群鬼子,其中有几个穿着黄呢子大衣,也在拿着望远镜观察我军。陈正湘同志立即命令迫击炮连瞄准目标连发几发炮弹。那些鬼子指挥官自恃武士道精神未动,仍站在那里。这时一颗炮弹正落在鬼子军官中间,阿部规秀被腾起的硝烟吞噬了。”(《罗元发回忆录》)
1995年,魏巍再访黄土岭后写了一篇短文《漫忆黄土岭之战》,文字改写成阿部规秀“葬送在仅有一两户人家的山坡上了。”
山沟也好,山头也罢,都是第一军分区迫击炮连的打击目标,只是开炮时间不同。甭管阿部在山沟还是山头,都躲不掉。
后来官方组织编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二卷抗日战争时期》(军事科学出版社)、《八路军 综述大事记》(解放军出版社)、《晋察冀军区抗日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物,统一了说法:阿部规秀在独立房屋“附近”被击毙,避开了山沟山头的分歧。
4
日军怎么说?
阿部何时何地被炸,日本人最清楚。据《华北治安战》记载:7日“16时过后,旅团长进至堤讨伐队后方,听取了大队长的情况报告后,将指挥所迁至附近的一家独院中,立即召集各队接受命令。在准备下达整理战线的命令时,突然飞来迫击炮弹,于里院爆炸,旅团长当即死亡,旅团参谋等尽皆负伤。”
《华北治安战》是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编写的一本作战史,内容取自当年侵华日军的命令、文件、作战文书等档案资料,有较强参考价值, 1982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
阿部所在的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当时隶属日军驻蒙军,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在日记中对阿部之死有多处记载。11月11日,阿部的尸体空运回张家口,同时被炸、侥幸捡了一条命的石川大佐同机抵达。17日,冈部在日记中写道:
“去医院探望混成旅团参谋石川大佐,其被迫击炮弹炸伤之两腿经治疗后恢复良好,谈旅团长战死情况如下:黄昏,为调整战线,旅团长将接受命令之军官召集于第一线后方低处之小村(上庄子?)。在一家内院准备下达命令时,迫击炮弹飞来爆炸。”(《冈部直三郎大将日记》)
第二天,冈部拟写了《陆军中将阿部规秀战死报告》,呈报给日本陆军大臣畑俊六:“部队长深入第一线视察敌情和地形,下达了从西南方向席卷敌人的命令,离上庄子约1000米的一户人家内突然遭到数枚迫击炮弹的落下爆炸,腹部和两脚十几处受到致命的重伤。”
注意,报告说阿部被“数枚”迫击炮弹所炸。
目前看到的日方记录,无论官方报告还是私人日记,都说阿部在一户农家院内被炸,而不在户外。这一说法与我军认定的“山头”“山沟”或“附近”,都不相同。
陆军中将阿部规秀战死报告
顺带说一句,这个独立农家小院现在还在,院子里有一处浅坑,房东说这个坑是当年炸死阿部那颗炮弹留下的。
这就出来一个地点问题。按陈正湘日记,阿部被炸这天一分区两次炮击,第一次打山头,第二次打山沟,似乎都没炸到阿部。
还有一个时间问题。据《陆军中将阿部规秀战死报告》,阿部死于“7日下午9时50分”,是被炸“3个多小时后”。倒推回去,阿部挨炸应该是7日下午6时后,即18时后,这与陈正湘日记记录的炮击时间也不一致。
这样一来事情变得复杂。因为炸死阿部的“数枚”炮弹如果不是来自第一军分区,只能来自特务团了,这与传统说法出入太大。
三岔口黄土岭战斗详报晋察冀边区一分区司令部
可惜的是,和第一军分区一样,特务团战报同样没留下炮击目标、时间及弹药消耗记录。
但是陈正湘日记提供了第一军分区迫击炮连的炮击时间和目标,而特务团没日记,只有一张照片,难以得知更多细节。
会不会有这种情况:独立家屋尽管不是第一军分区锁定目标,碰巧一群炮弹跑偏飞入院内,落到阿部脚下歪打正着?
这有点神剧。理论上有可能,但缺少证据。陈正湘日记写道“这两天炮打的百发百中,可惜炮弹太少,不然可大大杀伤敌人”。这个“百发百中”,显然不支持“数枚”炮弹跑偏误入民宅的猜测。况且一分区因“炮弹太少”一共没打几发,打中打偏一目了然。
补充说一句,日军史料披露后,很多文字开始把独立家屋锁定为炮击目标,炮击次数和弹药,也比陈正湘日记多出了许多。如果无视原始笔记任意发挥,历史恐怕演绎成剧本了。
5
1939年11月22日,日本报纸报道“阿部规秀部队长壮烈战死”。
11月24日,毛泽东等给八路军总部和晋察冀军区发电报,要“(聂)荣臻应查明系我何部所击毙”阿部,并“加以叙述报告我们。”
昭和14年(1939年)11月22日,《朝日新闻》
25日,中共的《新中华报》发表短评:“八路军击毙敌阿部中将”。短评写道:“抗战以来,敌军中将指挥官,在战场上被我击毙者,此还算是第一次。真值得我们兴奋!政府应当奖励和发扬这一光辉例子。”
当月,蒋介石给朱德发来了嘉奖电报:“据敌皓(19)日播音:敌辻村部队本月江(3)日向冀西涞源以南进犯,与我第一百二十师激战,当将该敌击溃。支(4)日敌阿布中将率部来援,复陷我重围,阿布中将当场毙命等语。查辻村大队确系独立第二混成旅之第一大队,阿布中将似系该团旅团长,经我歼灭,并将阿布中将击毙,足见我官兵杀敌奋勇,殊堪嘉慰。希将上项战斗经过及出力官兵详查具报,以凭奖赏,为要。”(《左权军事文选》)
“第一百二十师”即八路军第120师。
聂荣臻回忆:“敌人的电台广播了阿部规秀中迫击炮弹丧命的消息,我听到了敌人的广播,延安毛泽东同志也从各方电台的广播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发来电报,查证此事,并指示我们对有功部队予以嘉奖。”(《聂荣臻回忆录》)
调查应该不难,因为晋察冀军区只有一个炮兵连参战。1940年1月21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通令嘉奖第一军分区迫击炮连,表彰该连在黄土岭战斗中“以准确的射击命中敌酋”,立下殊功。
120师特务团虽也携炮参战,而且始终坚守在战斗最激烈的黄土岭,但不属于晋察冀军区序列,不在查找范围内。
不久,为配合宣传,杨成武在晋察冀《新长城》杂志发表文章: “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瞧一瞧八路军是不是游而不击”,讲述击毙日军中将的经过。阿部规秀这个名字,自此与晋察冀的荣誉紧紧联在了一起。
说件蹊跷事。日军的旅团长通常都是少将,师团长才是中将,似乎唯独阿部例外。而且按惯例,军官阵亡后都要晋升一级,但阿部死后并没有晋级,还是中将军衔。
从阿部履历表发现,他是10月2日才从少将晋升中将的,而10月25日阿部就接到调令,新的职务为天皇侍从武官。
从时间上看,或许阿部升任中将不是为了继续担任旅团长,而是为了调任天皇侍从武官?这倒能解释日军为何一反惯例出来个中将旅团长。
按说阿部完全可以直接赶回东京赴新职,但他没走,而是接到调令第2天“翌26日”,“亲赴军队指挥”(《陆军中将阿部规秀战死报告》),以中将旅团长的独特身份从张家口赶赴涞源,率部讨伐八路军。或许阿部想站好最后一班岗,讨个好名声?
“阿部部队之一部兵力在涞源南方地区越过长城线实行讨伐。该部前日于白石口南方蒙受巨大损失”,“虽情况不明,但似非一般战斗。对此,驻蒙军之措施,除努力探明情况外,命飞机配合行动,并考虑增加兵力。但因旅团长申请亲自集中兵力前往,无须增派兵力,因此取消增兵。”(《冈部直三郎大将日记》)
也许是命中注定,阿部这次讨伐有去无回,成就了八路军一段辉煌战功。
6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1957年8月2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杨成武署名文章:《“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忆击毙日军“蒙、疆驻屯军”最高司令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斗前后》。
上世纪60年代初,解放军出版社的《星火燎原》系列丛书第五册,收入了这篇文章
1965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炮小志大——记击毙日寇阿部规秀中将的某部炮兵连》,这个连队的前身,正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迫击炮连。
到目前为止,叙述黄土岭战斗的各种公开出版物,看不到120师特务团炮击日军的叙述。拥有特务团血脉的步兵第2师和第一集团军,虽然在各自军史中有所记载,但限于内部教育,并不对外。
这是一件光荣的事,120师为何要保持沉默?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0师特务团黄土岭战斗详报
其实这件事在当年曾争议很大。特务团《黄土岭战斗详报》,曾记录据俘虏过来的民夫说“你们打死鬼子两个大官,鬼子哭的非常利(厉)害”等语。
得知阿部丧命后,这支部队更加坚信是自己干掉了阿部规秀,一时议论纷纷。120师老同志几乎都知道这件事,几十年后还在为特务团鸣不平。
但120师师长贺龙的一句话,把这件纷争锁进了历史。
贺龙说:谁打死不一样?都是八路军,有什么好争!(大意)
自此,特务团开始沉默,不再公开说长论短,尽管未必心服。120师给八路军总部报告黄土岭战斗,只简单提了一句:此役“阿部中将毙命”。只报战果,不谈功劳。
在八路军广为宣传、晋察冀热烈庆功、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的当口,很难想象另一支部队来争功会造成什么影响。假如双方换位,相信晋察冀同样缄口不争。荣誉是八路军的,这就够了。
80年时光流逝,历史越来越远,真相越来越近。炸死阿部的迫击炮,到底是一分区的还是特务团的?
从日军档案看,阿部被炸地点、时间都与我军说法相悖,这给晋察冀军区击毙阿部的传统叙事打上了问号。
而日军标出的两处八路军炮阵地,国家博物馆的照片背书,让特务团携炮参战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浮出水面。
也许未来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证据出现,为这场战斗提供更多细节。但一个基本事实决不会改变,那就是干掉日军中将这份荣耀,永远属于八路军。
来源;凤凰历史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洪湖儿女):聂荣臻还是贺龙部 哪支八路军击毙日本中将阿部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