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那些年 那些人 那些事

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下)
主意拿定,李弥主仆二人,直奔李惠之的“福聚祥”。
时值大年三十一大早,李惠之还没有起床。在客厅里接待他们的,是李惠之的小妾,姓王,从前唱过戏,是高密人。
李弥在潍县时,经常出入李惠之家,与王氏相熟。此时,他顾不上王氏的一脸惊愕,直言相告:我要见李掌柜,有要事相商!王氏不敢怠慢,直接将李弥领进了李惠之的卧室。
李弥是经历过大事的人,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也深知兵家所谓的“哀兵必胜”。他走进卧室,见到李惠之,突然双膝跪地,俯面叩首,连声说道:仁兄救我,仁兄救我!
这情景把刚刚起床的李惠之吓了一大跳。

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其实,这一幕是李弥早在火车上时就想好了的。他知道不如此不能打动李惠之。虽然在潍县驻防时,李惠之对自己毕恭毕敬,然而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彼时他是国军军长,掌握着全潍县乃至整个胶东的生杀大权。那时他与李惠之称兄道弟,李惠之满心感激。而现在,自己成了逃犯,生死未卜,只有出此下计,才能哀兵必胜。
果然,李惠之受了感动,连忙将他扶起,让上正座,一边传饭,一边听李弥讲述这一路上的逃亡经历。讲到最后,惊魂甫定的李弥说:事到如今,唯一的出路是逃往青岛。只要到了青岛,他这条“咸鱼”就能“翻身”了。而从潍县到青岛,虽然只有二百多里,却是最难通过一段路程。这一路上大部分是解放区,关卡重重,自不必说;关键是胶东的大沽河,是当时国共两军的交界地,盘查之严,可想而知。事到如今,只有“仁兄”能帮他度过生死之关。说到这里李弥又翻身落地,要给李惠之磕头。李惠之连忙扶起,说“将军不必如此,你一路辛苦,先住下,吃饭。后面的事容我细细考虑。”
李惠之觉得今天是年初,他家里人来客往,很不安全。好在当时潍县解放不久,家家都有躲避炮弹的地窖,潍县话叫“地窨子”。李家是大家主,地窨子就在自家后院,也很宽敞。于是将李弥安顿其中,开始盘算如何应对这份突如其来的过年“大礼”。
要说当时的李惠之完全没有一点思想波动,是不现实的。潍县毕竟已经解放了八个多月。作为工商界头面人物的李惠之也被邀请参加过各种会议,知道共产党的政策。但他凭着多年经商的精明,信奉“一个朋友一条道,一个仇家一堵墙”的人生哲学,谁也不得罪,两边都讨好,因此才能在这变幻无常的世道,立于不败之地。买卖越做越大,朋友越来越多。即便是共产党来了,也没把他怎样,而是客客气气地当作地方开明士绅。这都是前些年“为下的”(潍县话:处世为人的意思)。现在像李弥这么大一个人物跑到家里来求他,他当然知道兹事体大,但也“奇货可居”。现在国共两党正在争斗,谁输谁赢还两说着,两边的人都要“为”,两边的好都要讨。做买卖的人讲究“刮下春风下秋雨”(潍县话:种瓜得瓜的意思),而且“谁也不知道哪块云彩下雨”(潍县话:世事难料的意思)。想到这里,他拿定了主意,找到借住在他家的中医杜巍九,派他去叫潍县聚源钱庄经理于省初和韩宝德,速来他家议事。

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来人到齐,都是李惠之的心腹底实之人,不用藏着掖着,实说实说。李惠之把李弥的情况一说,大家都没有二话。议题集中在如何帮李弥从潍县安全抵达青岛上。
当时潍县与青岛之间已经不通火车,只能选择走下道,沿途要经过昌邑、高密、胶州等地,这都是解放区,没有熟悉而且底实的人沿途帮助,李弥是万难通过一道道关卡,到达青岛的。
哪里有这样的人呢?
李惠之思索之间,爱妾王氏给他倒茶,他一拍大腿说:有了!
几个人忙问是谁?李惠之指着王氏小妾说:就是内人的侄子。
王氏的的侄子叫王桂合,是高密县注沟区西注沟村人,当时正在潍县永乐大戏院唱戏。李惠之说,桂合是高密人,这一路常来常往,人熟地熟,就让他跑一趟吧。然后对着王氏如此这般嘱咐了一遍,派人去叫来了王桂合。王氏按照李惠之嘱咐的话对侄子桂合说:“今天我家从山西来了一个朋友,他是你表妹公爹派往青岛接你表妹的,因为现时去青岛的火车不通,他路也不熟,叫你想法亲自把他送去,并要千方百计地保证路上安全。”
王桂合平时多受李惠之的照顾,知道他姑父的份量。答应得很痛快。说正好青岛有一家戏园子邀请他们几人到青岛唱年戏,增加一个人,就说是一块唱戏的。因为早有计划,所有路条通关手续都已办好,都不用再补办手续了。李惠之听后大喜,说,这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吉人自有天相”!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王桂合与戏班子的几个人接上李弥,上了早已雇好的地排子车,出了潍县城,直奔东南方向而去。

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因为是戏班子结伴而行,路条手续齐全,一路之上,倒也顺利。只是走到昌邑石埠时,出了一个小插曲。在那里,他们路遇了当地民兵设下的岗哨,例行盘查。查验过各种手续后,一个民兵围着几个人看了一圈,总感觉其中一人不大对劲,于是指着李弥问:“他是谁?”
王桂合急忙陪着笑脸说:这是我的师父。
师父?民兵将信将疑,问:唱什么的?
王桂合说:唱……老生的。
唱老生的?那就叫他唱两嗓子!当时京剧在这一带很有市场,看来民兵也是个戏迷。
听到这话,王桂合紧张起来:说,他有点风寒感冒,这几日嗓子不在家……
这是京剧行话,“嗓子不在家”就是嗓子不好没法唱的意思。谁知这时李弥却站起身来,弹了一下衣襟上的浮土,开口唱道:
昔日有个三大贤,
刘关张结义在桃园。
弟兄们徐州曾失散,
古城相逢又团圆……
字正腔圆,有点杨派的苍凉味道。
不仅民兵鼓了掌,连真正唱戏的王桂合班子里的这几位,也齐声叫道:好!
李弥平时喜欢“票戏”,这几句戏词又恰合他当时的处境:
弟兄们徐州曾失散,
古城相逢又团圆……
果然唱得有滋有味。几个民兵大手一挥,让他们通过了。
上了通住青岛的大路,王桂合对几个唱戏的人说,你们从这里直奔青岛,我和这位亲戚到注沟家中办点事,咱们在青岛戏园子会合。于是二人离开人群,奔注沟而来。
其实,这是王桂合耍的一个伎俩。有了昌邑石埠的“历险”,他怕再往东走,人多嘴杂,不能保险,故而耍了个花招,与李弥单独行动。
正月初二日傍晚,二人赶到了高密县西注沟王家。他安排好李弥的食宿之后,就去找他当乡长的叔伯兄弟王克秋,说:“有个和我一块唱戏的人,要和我去趟青岛,现在走不动了,请你给雇两辆小车,开个路条,将我们送到青岛。事成之后,他用一个小宝(即一两重的金元宝)谢你。”
兵荒马乱的时代,哪有这么阔绰的戏子?王克秋又不潮(潍县话“傻”的意思)。可“小宝”的诱惑力太大了!于是他“揣着精细装糊涂”,一面给他们雇小车,一面派人到区公所办通行证。带着一套完整手续,王克秋来到了王桂合家,他想见见这位出手大方的“真神”。与李弥一见,叙谈了几句,就知道此人来路不凡。
正月初三日的夜晚,大雾弥漫。四更时分,一个身强力壮的农民乔光湖,提前吃过早饭,推着一辆胶轮小车,来到了王克秋的门前。李弥在王桂合、王克秋的服侍下,不露声色地坐在乔光湖小车的右边,王桂合坐在左边,大家也不寒暄告别,点头示意后,推起小车便走。另一个做伴的(实际上是做掩护的)“脚夫”朱希桥,推着一小车山药、菠菜紧跟在后边。
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他们趁黑出了村,越过东注沟、呼家庄、律家村,顺着东北方向的公路奔去。一路上两个“脚夫”饥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冷水,而坐车的“客人”却不食、不动,默不作声,好像个病号。一切由王桂合指挥前进。天黑时到达芝兰庄车站。在芝兰庄王桂合服侍李弥吃过点心,宿了一夜。次日一早又从芝兰庄启程,经台上、大、小麻湾,顺利地越过了大沽河,进入了国民党的统制区。这时李弥与王桂合趁乔光湖、朱希桥两个“脚夫”去换钱的时候,二人嘁喳了几句,先头前步行。待乔、朱二人赶上,李、王又坐小车经过中华埠,到了棘洪滩。
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吉洪滩当时是国军青岛警备司令部的外围据点。四人被卡子门上的岗哨阻挡。此时李弥不再“扮戏”,而是下了小车,摘掉帽子,对站岗的哨兵说“我是国军中将李弥,现在要见你们的长官。”
李弥在胶东一带驻军里的名气太大了,没有人敢开这样的玩笑。哨兵毕恭毕敬地打了个军礼,把李弥领进了吉洪滩的碉堡。
很快,从吉洪滩碉堡里,出来一队人马,前护后拥地保护着刚才还坐在小车上的那个中年男人。这阵仗把前来送他的几个人吓了一跳。这时一辆军用卡车开过来。李弥坐进了驾驶室,王桂合、乔光湖、朱希桥三个送“客”的,连人带小车一同上了车厢,被拉到青岛市区一片“洋楼”中间。安顿好了之后,有人送来了热酒热饭。三人惊魂未定,悄声问一个接待他们的副官,为什么要如此热情。
副官一脸惊讶地说: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一路送来的是谁吗?
谁?
国军中将,十三兵团司令长官李弥。
三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第二天是正月初五,也就是“五马”。李弥正式摆下宴席,宴请王桂合、乔光湖、朱希桥。李弥亲自作陪。席间他向每人馈赠一枚金元宝,作为答谢,还把给王克秋的那枚让王桂合转交。并说,你们一路送我到青岛,辛苦了,就在这里多住几天,我派人陪你们好好玩玩。
没过几天,青岛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刊登新闻:李弥将军安全抵达青岛!并刊登了他的大幅照片。
消息引起了国共双方的高度重视。国统区都在欢迎李弥归来,而解放区有关方面却严令追查:到底是谁放走了李弥?
经过一番严查,顺藤摸瓜,汪涛、高大荣、李惠之、于省初、韩宝德、王桂合、王克秋一干人等浮出水面。其中李惠之系首犯,在“镇反”运动中被枪决,其余数人也受到了严惩。
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李弥与夫人在台北

至于李弥,他只身回到蒋介石身边,老蒋并没有责怪他,而是让他重建十三兵团,并且回到他所熟悉的云南缅北一带活动。解放后他的部队在缅甸“金三角”驻守,数万官兵讲华语,书华文,眷属子弟进自办的华文学校,受中华文化教育,保持了中国军人的风骨和气节。
熟悉李弥的人都说,李弥是个少有的爱笑的将军,待人和气,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李弥现在存世的照片的确都是微笑着的)。我父亲当面见过他,并与他握手,可以佐证这一点。民间有谚:爱笑的人命运总不会太差。李弥戎马一生,数次化险为夷,这次又从淮海战场上全身而逃,这也许与他爱笑有一定的关系吧?

李弥于1973年在台北逝世。此时距他从淮海战场全身而逃,已过去了二十四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艺术经典 人文情怀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码关注

梅欧堂主人公众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梅欧堂主人):梅欧堂说文解字 潍县话 故乡情 李弥脱逃记(下)

(浏览 2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