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5年至1965年,被授衔的开国将帅共有1614位,其中来自江西省的开国将军人数最多,高达325名。其次,就是湖北省,有235位。
开国上将陈士榘就是来自湖北省荆门市,荆门市是陈士榘的籍贯,他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昌黄土陂,家境贫寒,早早就辍学了。
辍学后,陈士榘经人介绍到沙洋县一家店铺当了2年学徒,过得十分艰苦,受尽欺辱。
1927年,陈士榘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并跟随毛主席走上井冈山,从此,他紧跟毛主席,革命了一辈子。
陈士榘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战斗,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指挥温坊战斗并取得歼敌4000余人的重大胜利。
长征途中,陈士榘指挥工兵在茅台镇架起2座浮桥,为毛主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打下坚实的保障基础。
陈士榘还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浴血奋战,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陈士榘对毛主席产生了无比的崇拜之情,革命每到关键时刻,跟着毛主席走,绝没错,这也是革命实践验证了的事实。
1948年3月,陈赓(左)和 陈士榘(右) 在洛阳战役前线的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先是在部队院校任职,1952年调任工程兵司令员。他率工程兵参与了国防工程和“两弹”实验基地的工程建设,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毛主席接见陈士榘时赞扬说:
“祝贺你,你们(指工程兵)立了功。你们做窝(指建两弹基地),你们立了大功!”
陈士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5年逝世,享年86岁。其子陈人康著有《一生紧随毛泽东:回忆我的父亲开国上将陈士榘》一书,一生紧随毛主席也是陈士榘的真实写照。
父亲陈士榘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发自内心的。陈人康14岁时用毛主席像章换取军服,被父亲愤怒地大骂了一顿,在父亲的心目中,毛主席是神圣的,是发自内心崇拜。
陈士榘在临终前,还对子女们说他最爱的人就是毛主席。在毛主席的影响下,陈士榘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也不允许子女们搞特殊。
陈人康参军后,身为工程兵司令的陈士榘让陈人康到最艰苦的地方当工程兵,当陈人康写信发牢骚,不愿意吃苦遭罪时,陈士榘狠狠批评他,并要求他像其他工程兵一样“能吃苦,做贡献”。
由于父亲陈士榘时常给他讲述革命故事和毛主席的事情,受父亲影响,陈人康不仅非常认同父辈们的理想信念,而且十分热爱毛主席,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污腐败和特权现象更是深恶痛绝。
他有一次到地方上开会,发现安排有警车开道,他当场要求撤掉,在他心里,搞特殊化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容易脱离人民群众。
1952年出生的陈人康,1968年参军入伍,曾在二炮任职,先后在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读书,毕业后任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为了传播父辈们的理想信念,陈人康2009年加入了江西干部学院组建的“红军后代授课团”。
他不断地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红色革命事例教育年轻一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不是为了“一小撮利益集团得利”,而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人民谋幸福,解放全人类”。
陈人康十分担忧两个问题:一是党脱离群众。二是一些干部失去信仰,忘记初心。这2个问题应时刻引起我们重视,值得我们深思。
不过欣慰的是,陈人康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认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信仰,并有了红色情结,喜欢上了红色文化,热爱上了毛主席。
父亲曾教导陈人康,不要做大官但要做大事。陈人康做到了,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诗意生活):他是开国上将之子,一生热爱毛主席!他担忧的2个问题,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