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乡办学的抗大第六期

在武乡办学的抗大第六期

 

  

 

在一九三九年十月抗大总校在河北陈庄接到中央军委和八军总部电令就积极进行向晋东南转移的准备工作。四○年元旦,第五期教学计划已基本完成总校及二分校即于陈庄联合举行了毕业典礼暨欢送毕业同学大会这样抗大的队伍就大大精简为挺进晋东南做好了组织准备。二月十日左右得知总部所在的晋东南局势较前稳定总校便由晋察边区出发冒着料峭春寒向南徒涉结着薄冰的滹沱河于十三夜在河北省井陉附近越过正太铁路封锁线经南障城抵达测鱼。原计划从这里折向西南进入山西昔阳县境的东但侦察员报告东头发现所以校首长临时改变行军线避开东治头的敌人绕道山西和顺县境的皋落、青城、松烟再经辽县的拐儿镇、芹泉、麻田、桐峪,十六日到达武乡县的洪水、蟠龙一带与何长工、赖光同志率领的第一分校留守大队会合胜利地完成了挺进晋东南的任务。此后也更便于加强对各分校的统一领导和工作指导

在武乡办学的抗大第六期

(蟠龙镇蟠龙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第六期于九四○年四月十五日开学至十月全部毕业这个时期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已发展到五十万。根据地也进一步扩大除陕甘宁边区外在敌后陆续开辟了晋察、晋冀鲁豫、晋绥、山东、华中和华南等六个大的抗日根据地拥有九千多万人口。在我抗日军民的严重打击下已经无力从正面再作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因而敌我形势已处在战略相持阶段中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不死仍然梦想灭亡中国。特别是一九四〇年九月德、意、法西斯三国订立军事同盟后,日寇为配合德寇在欧洲的侵略行动准备向太平洋扩张急谋迅速结束侵华战争以巩固它南进的后方因此一方面加紧对国民党顽固派诱降极力促进蒋合流破坏中国的抗日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则对我解放区实行更加残酷的“三光政策”、“铁壁合围”和反复“扫荡”妄图一举荡平抗日根据地。

在日寇诱降下蒋介石更顽固地坚持其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以此为投降日本作准备。当蒋介石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后他仍不断制造磨擦。并于一九四〇年十月公然发全国人民所给予八路军每月二十万元的抗日军费。千方百计限制我们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民主政权。这样我们党和军队就面临着一个既要抗击日、伪军的疯狂“扫荡”又要对付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的复杂局面。整个后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一个更加艰苦的阶段。

九四○年春为了克服投降危机力争时局好转党中央、毛主席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总方针下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磨擦的阴谋提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的口号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理、有利、有节”的自卫原则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反对顽固势力”的策略在全国掀起了反投降、反汉奸、反磨擦的热潮

当时后斗争十分错综复杂而且处于游击战争环境部队经常分散活动要求各级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较好的军素养以及正确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斗争策略的能力,才能机应变灵活处置各种复杂的情况在日、伪、势力的包围中得以生存、发展去争取胜利。因此培养训练干部便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一九四〇年三月当我军消灭进攻太行山区的国民党顽固派朱怀冰部三个师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豫边区稍趋安定后四月十五日抗大总校第六期便在山西省武乡县的蟠龙开学了

这一期开学时总校领导干部基本未变只有何长工同志接任教育长。总校下属四个、一个特科大队和两个直属女生队学员四千九百多人。第一团团长苏振华同志政治委员王赤军同志政治处主任张力雄同志第二团团长郭林祥同志政治委员杨光池同志政治处主任傅碧同志第三团团长刘忠同志政治委员黄志勇同志副团长聂凤智同志政治处主任张昌大同志第四团团长罗华生同志,政治委员穰明德同志副团长洪学智同志政治处主任何善元同志特科大队大队长刘鼎同志副大队长邓国卿同志政治处主任铁坚同志。

朱德总司令、彭德怀总司令和野战政治部傅钟主任都出席了开学典礼并作了指示。朱总司令鼓励同学们说:“你们这一期比以往任何一都幸福能够直接到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来受教育接触更多的实际。希你们继续发扬前五期的光荣成绩,努力学习吃苦耐劳。抗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学校它的任务是为八军、新四军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要求大家相信共产党的领导,在毕业以后积极参加部队工作,下决心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前进。”接着,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大会上作了《民族危机加深与怎样争取时机好转》的形势报告“在两年多抗战中间,中国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与转战大江南北的新四军已经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发展了许多抗日游击队八路军与新四军在人民拥护和自动参加之下扩大起来了。两年多的经验证明八路军与新四军是战胜日寇取得抗胜利的决定力量之一,没有八路军与新四军的巩固与壮大战胜日寇是不可能的为了担负起来历史赋予八路军与新四军的任务游击队必须及时地转变为正规军使其成为抗日的铁军。为此首先要创造铁军骨的学校没有这样的学校来创造铁军的骨干就不能把八路军新四军的游击队变为正规军把正规军变为抗日铁军就不能战胜日寇。因此今天六期开学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特别们的第六期开学是在后华北举行这更加容易使你们的学习与你们担负的实际任务联系起来。”彭副总司令还指出:在抗大六期举行开学典礼的时候正当汪精卫组织伪中央政在南京粉墨登场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的时候也正是抗战处在相持阶段即准备反攻阶段的时候抗大总来到后华北并且举行了六期开学典礼这就愈加证明了抗大是打击汪克服民族危机的一支可靠的主力军抗大是准备反攻的一支不可少的重要力量抗大的强和壮大是不容忽视的最后彭副总司令勉励抗大同志发扬光荣传统把抗大办得更好总司令和彭副总司令的重要指示鼓舞起大家满怀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要把这所“创造铁军骨干”的学校办得更好。

这时由于日寇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的严密封锁,沦陷区和蒋管区的知识青年进入抗日根据地已经十分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除了由抗大总校继续出有教育经验的部、教员深入各后抗根据地创办学校就地吸收附近省区的革命知识青年抗大总校及各分校学员的来源主要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游击队以及地方民主政权和群众团体的基层这样第六期的学员与第四、第五期学员的特点就有很大的不同

这一期大多数是本地土生长、经过一定革命斗争实际锻炼的基层干部。其中从八路军新四军和山西抗决死队及地方民主政权和“民族抗日先锋队”、“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等群众团体来的干部占百分之八十五。所以山西省籍的干部占百分之三十二因为他们都是来自抗日根据地的军政干部大多数经过武装斗争的考验和革命工作的实际锻炼具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和工作经验习惯于敌后紧张的战斗生活与群众也有密切的联系这对坚持敌后斗争与学习都是有利的条件。

但是这一大批工农干部在文化程度上与第四、第五期比较就大大降低了。第四、第五期学员大部分是中学以上程度而第六期学员中文盲与半文占百分之四十三高小程度的占百分之十四中学程度的占百分之三十一,大学程度的仅占百分之二这就给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为他们有许多人不能作笔记或只能作简单的笔记自习和理解能力也比较差不得不增加文化教育的比例并加强课外的辅导活动。同时由于农民成分的学员增多而且大多数是本地人所以在思想上往往反映出比较浓厚的农民意识对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及对固派“有理、利、有节”的斗争原则较难理解而且靠近家乡故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敌人“扫荡”家乡遭到敌人的斗争比较残酷的时候往往有些家庭问题的牵挂。

根据上述学员新的特点和当时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抗大从这一期开始办学的方针和教学任务就随着情况的变化而作了相应的改变从第四、第五期以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干部为主,转变为以培养提高部队工农干部为主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又要采取如何适应工农干部特点的内容与方法当时罗瑞卿同志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的精神曾经强调指出:“抗大今的方针主要为我党培养干部应在我党军队建设上起着骨干作用。因抗大今后不仅有初级干部之培养而且应有中上级部之培养不仅有一般干部之培养而且应有各种特殊技能部之培养,而且提高到更高的阶段使与整个党、军的建设相应起来”为了适应当时在后办学的特点罗瑞同志还别强调抗大的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他说:“抗大的育应与整个前方部队取得极密切的联系过去这种联系是万分不够的。这种联系应表现在学校与部队的双方:学校有帮助前方整理经验之责而部队应有供给学校的材料之责。如此于部队于学校的发展均有好处。

要培养我军建设的骨干政治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在教育中反复强调“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这一基本原则。针对学员大多是农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特点特别加强基础理论的教育毛泽东同志的著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中国命问题的马列主义观点为依据编成政治讲义进行教育。把学员朴素的阶级感情引导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思想高度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为了适应当时复杂的斗争形势在政治教育中也特别加强了形势任务教育、解放区各项政教育和学习部队的政治工作以提高干部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当时抗大处于敌后斗争的环境而敌后斗争主要是武装斗争因此各级领导更加重视加强军事训练根据学员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有利条件通过学习毛泽东同志有关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的论述联系他们自己的实战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他们的军事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军事训练中特别强调实际动作的演练加强近战夜战的战术演习和掌武器性能的技术训练,要做到动作熟练会用以便他们回到部队时既能当指又能当教练员普遍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根据部队发展的需要这一期还专门成立了特科大队下属参谋连机枪、通排、工兵连和参谋、机枪、通讯、工兵等四个研究室专门从事参业务和特种兵技术的教学工作

为了解决工农干部文化低学习军事、政治比较困难的在文化育方面重点抓住扫除文和语文教学并适当穿一点射击原理、防毒知识等军事科学常识的课。当时的学员和一些文化程度低的在职干部都渴望学习文化。他们利用反“扫荡”和大背粮行军途中的休息时间积极学习文化因而这一期文化育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上扫除了文盲和半文盲。

抗大总校深入敌后办学虽然教学与实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但在后经常要对付日寇的“扫荡”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流动性很大。在这一期的八个月时间里仅总校校部就转移过两次:一次从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一带转移到山西省黎城县西井一带一次从黎城县又转移到邢台县浆水镇一带。形势逼人只有一面学习一面战斗,才能坚持教学

一九四○年八月十日至十月五日我八路军在华北发动有一百多个团参加的“百团大战”这次战役先后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二十四次,毙伤日、伪军二万五千八百多人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伟大胜利。在“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抗大曾派出一部分干部参加战斗从中总结与吸取对敌作战的经验以充实军事训练的教材。因为抗大是个教育单位八路军总部和主力部队都尽一切努力组织部队加以掩护。使抗大尽可能避免直接参加战斗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环从事教育工作。以保留和提高部队的战斗骨干但是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深入敌后办学的抗大十分痛恨派出汉奸、特务四处侦察抗大的动向,声言要“消灭抗大”这就使抗大不能不随时作好反“扫荡”擦的准备。在“百团大战”第一、二阶段中,日重损失一九四〇年十月二十日日寇乘我主力部队在前线作战的时机突然从山西黎城、襄垣、武乡一带,纠集几千日、伪军袭击我后方进行报复性的“扫荡”,企图消灭我在黎城县西井、曹庄一带山区的抗大总校和八路军总部后方机关。在这危急时刻我抗大总校奉总部命令洪岭一带阻击由黎城向西井突袭的敌人打击和疲惫敌。迟滞敌人前进以掩护总校和总部后方机关及当地群众转移争取时间等待主力部队进行新的战斗部署歼灭进犯的敌人

十月二十二日拂晓由抗大第二团第一营三个连队和抗大第一团第三连(又称“青年连”)、第六连共五百多人组成的击部队在第二团团长郭林祥、军事主任教员赖光勋、政治主任傅碧等同志的统一指挥下占领了洪岭东南方公路两山上的阵地。上午八、九点钟,敌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开始沿着路向洪岭我军前沿阵地发起攻击。当时抗大的武器装备很差每连只有两挺轻机枪其余都是教学用的杂牌步枪弹药也很少。但参战的连队除“青年连”是一批十五、六至二十岁的“小八领导上有意把他们放在第二梯队配合作战让他们在战斗中锻炼外。其余四个连队都是部队调学的连、排长和优秀班长有较丰富的战斗经验。战斗一开始,敌人即向公路右第一团第六连的阵地和公路左侧第二团第一、三连的地展开猛攻。这三个连队中老红军干部都占半数以上战斗力很强他们不怕敌人来势汹汹,沉着应战。利用山地的有利地形居高临下英勇抗击进犯的敌人。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敌人见攻击不下竟卑鄙地向我阵地发射泪瓦斯”炮弹借助泪瓦斯”的毒烟发起第四次猛攻。我阻击连队见人使用化学武器马上用湿毛巾做成口罩防毒继续坚持再次打退人的狂进攻。这时太阳已经偏西我三个阻击连队以伤亡二十多人的代价,歼灭五、六十人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然后节节抵御边打边撤天黑时全部撤离洪岭经曹庄到达“三十亩”(地名)休息待命

可是当我阻击部队在“三十亩”一带休息准备做饭的时候侦察员报告敌人已经越过洪岭占领曹庄朝我“三十亩”方向推进这时我抗大第一团第三、六连已经奉命随校部撤离“三十亩”第二团第一营三个连队继续担任阻击任务他们不顾一天来粒米未进立即占领“三十亩”以南的高地一线准备给人迎头击。晚上七点多钟狡猾的敌人突然改过去夜间不走、小路不走的活动规律不走大路钻山沟由步兵前面带路炮兵牵着驮炮的骡马随后偷偷摸摸地沿着山沟向“三十亩”悄悄逼近。我阻击连队严阵以待待敌人钻进我们的火力圈时一声令下突然开火打得敌人人仰马翻乱成一团,毙伤敌指挥官以下六、七十人。战斗开始时敌人原以为我们是“土八路”(指游击队)到我沉重打击后才惊呼碰上“老八路”慌忙丢下尸体向黎城方向仓惶逃窜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既消灭了一百多个敌人又掩护了校部和总部后方机关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避免了损失。击退敌人的进攻后总校校部立即分东西两路:东路由何长工教育长和张际春主任率领西路由训练部王智涛部长和抗大二团郭林团长、杨光池政委率领趁夜摸黑翻越辽县芹泉附近一座荆棘丛生的摩天岭十八盘摆脱掉“扫荡”的敌人安全转移

月初,敌“扫荡”宣告破产我东、西两路队伍在西会合总校校部即转移到河北省邢县的浆水镇。在庆祝反“扫荡”胜利的大会上,滕代远副部长表扬了抗二团、抗一团的阻击部队并由郭林祥团长介绍了洪岭、“三十亩”阻击的经验。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战斗经验生动实际使全师生很受教益

坚持敌后办学经常处于战斗环境流动性大加之晋冀边区是刚创建不久的新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也刚刚建立;阎锡山长期盘剥和日、伪军的蹂躏破坏所造成的经济凋敝,一时还难以扭转因而使抗大在生活上遇到极大的困难。一九四〇年二、三月间抗大总校刚到武乡蟠龙镇一带时有好几个月时间吃的尽是高粱、麦和黑豆。这种黑豆本是牲口的饲料,而且因石磨少不能磨成面只能用石碾压非常粗糙不易消化。但在这样困难的时期我们不得不把它当作主食。不仅饭是做菜也是黑豆只是做菜的黑豆加点盐以示区别。因为黑豆不好消化许多同志都胃病即使是这样的粗粮也不是轻易可得到的。每次都要到距离驻地几十里外的游击区或接近敌占区的地方去背而且要学校自己人去收集。并在长达一百三十里的交通线上设置十几个粮站按敌情布置武装掩护转运粮食。为此校部专门成立了购粮委员会统一划分地区组织购粮工作队负责采购、收集然后通知机关和各团发动全体同志都去背粮有时至要停课一个时期集中全力去背粮形成大背粮运动一九四〇年六、七月间总校转移到黎城正是麦收季节虽然有点麦子吃但抗大人多村庄石磨少只能用子或石头把麦子压扁煮着吃还是和粗粮差不多。一九四〇年十总校又转移到浆水镇后食粮主要是小米但此地柴火很缺。为了解决烧柴的困难经常要组织大家上山柴、背柴,有一次文工团的同志砍柴误砍了发生皮肤过敏很多人全身红肿,连衣都穿不上去,披着被单下山形象吓煞行人由此可见当时条件之不过经过一两个月的大家逐渐应了这种环境索出一套经验:利用背粮、砍柴途中和息时间开展军政文化教育和文活动使学员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减轻了劳动中的

当时菜和日用必需品也很困难有时没有菜吃不得不发动大家上山采野菜。以后学校又自力更生先后开设了豆腐坊、粉坊、畜牧场(喂、养羊)并开办工厂制作被服、鞋袜,开办合作社采购经营日用品和学习用品帮助大家解决了一困难。同时为了加强新抗根据地的群众工作学校组织全校同志帮助群众抗旱,抢收抢种坚壁清野帮助地方进行根据地的建设工作训练民兵自卫队等地方武装。这样做既扩大了我军的政治影响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也培养锻炼了学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

紧张的战斗生活艰苦的斗争环境最能锻炼人陶治人的思想情操。所以战斗越频繁生活越艰苦斗志越坚强士气越高涨。在行军作战、背粮、背柴途中总是一欢声一路歌在劳动生产和课间休息时间也是笑声朗朗歌声扬扬

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那里进攻我们就叫他在那里灭亡……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拚到底

这歌声多么高亢多么激昂它唱出了太行山上抗日战士杀敌报国的豪气唱出了中华民族英雄儿女高尚的情操!

第六期正处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转折时期军队建设和根据地建设急需大批干部到敌后特别是进入华中到新四军创办的新的分校都急需大批干部。因此这个时期组织变动和人员变动为频。一九四〇年六月一日在纪念抗大成立四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彭德怀副令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布命令:调副校长罗卿同志任十八集团野战政治部主任由中央军委参谋长代远同志继任抗大总校副校长。与罗瑞卿同志同调出大的还有抗大第一团团长苏振华同志特科大队长刘同志副大队长邓国卿同志等一批中高级干部。一九四一年初,又调出练部长王智涛同志、宣传部长谢翰文同志等一批中高级干部去加强总部领导机关和充实主力部队的领导。

为了加强抗大分校的建设在华北、华中地区培养部队干部和吸收当地知识青年参军。中央军委决定这一期再成立三个分校:一九四〇年四月九日总校派出第一个华中派遣大队由刘清明大队长、李干辉政委率领去安徽省涡阳县北麻集加强华中新四军豫皖苏地区初建的第四分校。六月十三日总校又根据北方局的决定派出抗大第四团第一、二营和第一团第三营共九个连队由第四团团长洪学智、政治委员穰明德、政治处主任铁坚同志率领前往河北涉县王堡二九师随营学校合并筹建第六分校(十月间第六分校在武乡县蟠龙镇正式成立时因洪学智同志调往第二华中派遣大队穰明德同志调回总校总校另派刘忠、黄欧东同志接任)。十一月间总校又从六月份由冀中军区调回总校的抗大第三团中抽调了一百名职员组成第二华中派遣大队由洪学智、吴胜坤同志率领去华中新四军盐地区加强在江苏省盐城县成立的第五分校

抗大最早在晋东南建立的抗大第一分校因党中央决定抗大总校迁往晋东南所以他们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除留下千多名新学员由何长工、同志负责组成太南留守大队等待总校到晋东南后与总部合并外大部分干部和少数学员由校长周纯全同志、政治部主任李培南同志率领于一九四〇年一月到山东省水县孙祖、张庄一带继续办学。当年十总校又派出原抗大第三团的四十五名教职员组成山东派大队聂凤张英率领开往山东省水县加强第一分的工作

一九四〇年下半年扫荡”反“摩擦”的斗争日趋尖锐,敌后斗争更加残酷,更加艰苦。党中央指示各后方机关适应形势更加紧缩,更加隐蔽,所以抗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上述派出大量干部到华中地区办新的分校和加强一分校的力量外九月份一部分学员就提早毕业,派回山西决死队或转学兵团。同时总校领导机关开始紧缩编制,调出一大批干部到总政治部巡视团工作或参加扩兵工作其余的编余干部则成立部队组织他们学习待命分配到部队或分校工作。一九四〇年冬总校在削减人员的基础上根据今后训练任务的需要颁布了新的编制:将原属第、二、四团(第三团已大部分参加山东大队和第二华中大队建制撤销)改为第一、二、三科第一科为上干科专门训练团以上干部第二、三科为基本科训练营以下干部。同时校部的训练部撤销分设军事教育科和政治教育科直属教育长领导政治部建制不变撤销校务部设经理处(后改为供给处)和卫生处直接由校部领导。经过这次大整编校部机关大大精简层次减少指挥灵活更能适应敌后的战斗环境为了提高学校的机动性增强学校的自卫能力改善学校的供应给养总部特给抗大增配了一部分马匹加强了警卫连的兵力和装备并在供给处下面增设了一个管理连和营业部(包括工厂、合作社、豆腐坊、畜牧场)从而提高了粮食、给养的运输力量减轻学校的负担逐步改善了物质供应工作使大家集中精力好教学工作。十月十总部特地成立了以代远副校长为首的点验委员会领导和检查各部门、各单位执行新编制的情况检查全校的装备、装具是否符合战斗要求并教育全校同志养成切实执行制、遵守命令的习惯。通过点验使新编制更加落实各项工作转入正轨加强学校正规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第六期结业学员分赴各抗日根据地。朱德总司令特为毕业学员亲笔题词“努力工作造成铁的干准备反攻这一期是在敌后边学习、边战斗边总中度过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据统计这一期总校与校共培干部一万四千零四十名实现了党中央赋予抗大“培养我军建设骨干”的光荣任务。同时还先后派出大批干部创办与加强六个分校使抗大的旗帜从黄河之滨飘扬到华中的江淮两岸为抗大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另外一九四〇年五、六月间北方局与华北军分会根据当时抗形势的发展特地讨论过一次学校工作问题认为由于党所领导的队伍八路军、新四军的扩大要求专为训练八路军、新四军骨干的抗大必须随之加强与扩大”。“为了扩大抗大培养干部的事业应继续准备在晋冀豫、西北、华中一一五师等处设分校。”因此决定前即应由总校出一部分学生去第一分校受训及出二千人的基础去二九师将一二九师随校加强改组成为第六分校。

根据北方局和华北军分会的指示抗大总校先后派出了华中、山东派遣大队并于六月三日从山西武乡县蟠龙镇派出抗大第四团第一、二营和第一团第三营共九个队千余人由第四团团长洪学智、政治委员穰明德、政治处主任铁坚等同志率领前往一二九师驻地河北省的涉县王堡,准备到一二九师营学校合并筹建第六分校

正在这时日寇对我太行山区进行“扫荡”抗大总校派出的九个学员队与二九师随营学校都先后转入反“扫荡”战斗,筹建工作迫暂停。至一九四○年十月初“扫”战斗胜利结束抗大总校迁往河北省浆水一带总校派出的九个学员队及一二九师随营学校才先后到达武乡县蟠龙洪水镇之间的中村、义安一带集中,于十一月正式成立抗大第分校校部蟠龙镇东边的新村。此时,因洪学智同志调往抗大总校第二华中派遣大队穰明德同志也调回总校所以总校另派刘忠同志任校长黄欧东同志任政治委员,姚继鸣同志任育长胥光义同志任政治部主任。

一九四〇年十二月初六分校陆续招生编队学员全部是一二九师的基层干部和部分晋豫边区的地方党政机关干部共设五个营:第一、二营是连、排军事干部第三营是政治干部第四营是轻、重机枪和炮兵等特科干部第五营是地方干部学员约一千余人。一九四一年三月十八日举行开学典礼军队干部只训练一期学习一年地方部采取轮训的办法每三个月为一期先后训练了三期

六分校自筹建开始就一直处于反“扫荡”的战斗环境即使是一九四一年、九四二年两个春节也都是在反扫荡”的炮火中度过的。一九四二年二月三日(春节前)日寇就开始所谓“第一期驻晋日军总进攻”纠集一万二千余兵力对我太行地区进行“扫荡”。六分校奉一二九师的命令以第四营(特科营)为基础增配步枪数百支组成一个加强营在营长谢光粹、政委邢亦民等同志率领下分散活动于武乡、襄垣、榆社一带开展游击活动。他们以精干的小分队携带机枪、击炮对榆社洪杜、武乡段村等人据点进行夜袭牵制迷惑敌人配合主力部队粉碎了敌人的所谓“总进攻”四月二十八日太行区反“扫荡”胜利后六分校奉命调回总校归建学员全部毕业分配回部队和地方机关工作教职员大部分返回总校至六月间合编就绪,第六分校即暂告结束

 扫 描:李  杨

校 对:温海明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武乡县史志研究室):在武乡办学的抗大第六期

(浏览 8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