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记忆:贵州解放75周年专题
1949·刘邓大军解放赣东北概述
(一)赣东北区的概况和战略地位
赣东北是指江西省鄱阳湖、军山湖以东,与安徽、浙江、福建接壤的广大地区,它包括江西省现在的2个地区、4个地级市下辖的28个县、市、区。即上饶地区的上饶市、上饶县,广丰县、玉山县、铅山县、横峰县、弋阳县、万年县、波阳县、余干县、德兴县、婺源县;鹰潭市的月湖区、贵溪县、余江县;景德镇市的珠山区、昌江区、浮梁县、乐平县;还包括抚州地区的东乡县、金溪县、临川县、抚州市、资溪县;九江市的彭泽县、湖口县、都昌县;南昌市的进贤县。赣东北地处长江以南,鄱阳湖以东,北接皖南,东靠浙西,南连闽北,西邻南昌,总面积42390平方公里,是闽、浙、皖、赣4省的结合部。有平原,有湖面,有山区,有丘陵。自然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矿藏丰盈,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浙赣铁路横贯东西,公路以上饶为中心辐射闽、浙、皖诸省;航运江河成网,直汇鄱阳湖,北出长江;空运有景德镇、玉山机场。铁路、公路、水路、空运初步形成网络,交通比较便利,是华东通往华南、西南、华中的中心地段。上饶是赣东北的主要城市。
在历史上,这里是闽、浙、皖、赣边反动统治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这里设立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集训总队即上饶集中营,专门囚禁与屠杀共产党员与革命人士。解放前夕,国民党在赣东北区从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作了系统的部署,大肆进行反动宣传,欺骗群众,从县到乡建立军统、中统等特务组织,招兵买马,扩充地方武装,妄图与我军顽抗。这里也是反动会道门和土匪猖獗的地方,封建派别错综复杂,敌特会匪互相勾结,形成反动统治体系。
赣东北又是老一辈革命家方志敏开创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闽浙赣区党委(省委)和皖浙赣工委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和地下斗争,保持了党的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进行了长期斗争,盼望早日解放。1949年年初,地下党领导的游击队分别从东北面和南面向赣东北中心地区发展,牵制敌人,配合和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期间,国民党统治集团仍期望美国出兵进行武装干涉,以求东山再起。此时,美国在青岛、福州等重要港口和城市留有军事基地,武装干涉的可能性随时存在,而赣东北地区则是抗击美国出兵的一个重要后方,又是支援第四野战军向华南进军、支援第三野战军解放华东南部及沿海地区作战的一个重要基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对赣东北地区非常重视,决定将赣东北的近30个县划为赣东北行政区,设立赣东北区党委、赣东北行政公署和赣东北军区。
(二)大举南进,赣东北区解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在战略决战阶段进行的其他战役中,将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大部消灭,从1946年7月到1949年1月,国民党军损失的兵力总计达495万多人,残存的总兵力为204万人;其中能用于作战的部队只有146万人。在经济上,国民党政府财政枯竭、赤字达900万亿元。在蒋统区,物价飞涨。以上海为例,从1948年8月到1949年3月,物价上涨了8.3万多倍。国民党集团内部,随着军事失利和经济的恶化,矛盾加剧。1948年12月25日,白崇禧及其控制下的湖北省参议会,提出“和平解决国是”的主张,逼蒋下野,蒋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1949年2月5日,孙科自行将国民党行政院迁往广州。整个国民党政府陷入“一国三公”、四分五裂的境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半的作战,到1949年1月,解放了东北全境、华北大部和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各解放区连成一片,总面积26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7%,总人口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42%。人民解放军的总人数由战争开始时的120多万人发展到358万人,其中野战军发展到188个师(旅)、218万人,士气高昂,装备进一步改善。各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广阔的解放区,为支援全国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基础。
1948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针对蒋介石1949年元旦发表的求和声明,1月14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指出:“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确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全部地消灭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在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表示愿意依以上述八项和平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后,4月1日,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正式开始了和平谈判。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早在1948年12月中下旬就对向全国进军的战略部署进行了研究,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初步决定:1949年人民解放军应争取解放湘、鄂、赣、苏、皖、浙、闽、陕、甘等9省的大部,其中有些省则是全部。还指出:“平津、淮海、太原、大同诸战役以后,几个大的野战军必须休整至少两个月,完成渡江南进诸项准备工作。然后,有步骤地稳健地向南方进军。”
2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同志在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在渡江作战中“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华东局和总前委均直属中央”。
3月31日,总前委制订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4月3日,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纲要》。
《纲要》规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之7个兵团、24个军及地方部队共100万人,消灭国民党集结于上海至安庆段之兵力,占领苏南、皖南、浙江全省,夺取京沪杭;以第二野战军为西集团在棕阳镇至望江段实施渡江,以第三野战军为中、东集团,在贵池至芜湖和扬中至江阴间实施渡江。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渡江任务,实行战役展开;第二阶段达成分割包围敌人,控制浙赣线一线,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歼被围之敌。二野前委根据《纲要》规定五兵团在安庆至望江段渡江,冀鲁豫南下支队随五兵团在安庆渡江。
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中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21日晨,人民解放军按预定计划发起渡江作战,百万雄师一夜之间全线突破了敌人苦心经营数月的长江防线。
以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的第二野战军,在东起枞阳西至湖口的地段渡江。就在渡江的当天,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七师解放彭泽县,这是赣东北解放最早的一个县。
23日,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解放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敌人向南溃逃,企图于钱塘江、京沪路、浙赣路沿线布置新的防线,以皖浙边作依托,进行顽抗。
就在南京解放的这一天,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命令所属第三、四、五兵团迅速勇猛地追击。三兵团夺取徽州,四兵团至贵溪,五兵团直奔衢州,截断浙赣线,断敌退路。
四兵团渡江后,于4月25日开始向南追击作战,兵分两路,十五军为左路,29日解放景德镇和乐平县,并沿敌六十八军逃跑的方向追击;
十三军为右路,日夜兼程,向万年县石镇街前进,力求首先控制石镇街、乐平一线,与占领婺源的五兵团相策应。
作为第二梯队的十四军,沿第十三军线路急进,越过石镇街以后,直出东乡、鹰潭。
4月29日,敌军在乐平附近渡河时,被解放军十五军先头部队四十五师追上,歼敌3000余人,残部丢盔弃甲向上饶方向逃跑,解放军战士冒雨跑步进入乐平县城,乐平县解放。
28日,第十三军的先头部队第三十七师在潼子渡追上了敌人的后尾部队,歼敌一部,俘获一个军乐队及一个卫生队。29日,在乐平以西的朱山桥地区又追上敌六十八军的第一一九师,歼敌大部,俘虏了该师师长张勋亭。接着又在乐平外围地区歼灭了敌一○六军的二八二师、第七十四师全部,活捉七十四师师长吴炳鉴,消灭了敌第九十六军、第六十八军、第三师各一部。南逃的景德镇保安大队的4个连300余人,在柳家湾被解放军包围,全部缴械投降,乐平县的地方反动团队,也向解放军缴械。
五兵团渡江后,在皖南至德县稍作停留,然后,分兵三路,十六军沿景德镇、婺源抢占浙西衢州;
十七军沿景德镇、德兴,玉山、江山挺进;
十八军由殷家汇,取道邪门,向开化、衢州前进。另派一个团西进鄱阳,保障粮道。
十六军四十七师在婺源歼敌一四一师参谋长以下3000余人,残敌向浙西溃逃。中共浮乐婺县工委书记兼婺源县长洪海涛和皖浙赣支队营长汤金田在婺源高砂与十六军四十八师会师,同时开进婺源县城。
十七军在追歼途中,在德兴俘敌一四三师师长阎尚元以下2400余人。十八军西进鄱阳之一六二团于5月2日解放鄱阳县城。
至此,刘、邓大军控制了徽州、婺源和乐平一线,粉碎了敌人在这一地区构筑第二道防线的企图。敌人面对我大军凌厉的攻势,完全失去有组织的抵抗,纷纷向金华、徽州、上饶、贵溪、东乡等地逃窜。
在这胜利的形势下,中央军委及时指出:“三野不日即可歼灭杭州、上海之敌,二野的任务在于歼灭皖南、赣东、浙西3地区之敌,以便在敌军歼灭后,即可分别开辟该3地区的工作。”二野根据中央军委这一指示,决定第三兵团向浙赣铁路线上的义乌至龙游段进击,准备与第三野战军的第七兵团在浙赣线上会师,切断上海敌人西逃的一切通道,解放浙西广大地区;
第五兵团向衢州至上饶段进军,控制该段铁路,并前出到闽北的建阳到水吉和浙江的云和到庆元一线:
第四兵团向横峰至东乡进军,在控制这一段铁路以后,以一部兵力协同第五兵团消灭闽北的残敌,另一部兵力向临川、南城进军,向西构成我军消灭闽、浙、赣残敌的防线。
同时,各兵团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徽州、景德镇、乐平和婺源地区继续清剿残敌,协同地方党开展新区工作。
根据这一任务,第二野战军各兵团,马不停蹄,人不歇脚,继续分别向东向南和向西追击。
四兵团于5月1日在乐平、石镇街取得歼敌胜利后,5月2日就迅速向浙赣铁路挺进。十五军于5月2日进至方志敏烈士家乡漆工镇,敌第六十八军的一四三师,利用了这一带多山复杂险要的地形,企图顽抗,经解放军清剿,全被消灭。
5月3日,四兵团十三军占领弋阳县。5月4日,十三军三十七师一一○团解放贵溪县。同日,四兵团十四军四十师、四十二师解放赣东北交通要地鹰潭,十四军四十一师解放余江县。5月5日,四十二师解放东乡县。
人民解放军进入上饶城
四兵团十五军四十五师,向浙赣铁路线急进,于5月4日到达横峰火车站,解放了横峰县城,截获向西逃跑的一列火车,车厢内敌军1000多人全被歼灭。5月3日,上饶国民党雄狮部队、交警七纵队等守城之敌,慌乱弃城逃命。4日,四兵团四十五军四十五师解放了赣东北重要战略要地上饶城。下午有专列火车满载国民党部队2个团护送官佐家属,由玉山驶往上饶火车站,在施家山一带被四十五师所截,经短时交战,国民党2个团便全部缴械投降,解放军开进上饶城(6日移交给五兵团十七军五十师一五○团接防)。上饶、弋阳的解放,迫使敌六十八军副军长王振生、参谋长林大中、八十一师师长葛开祥等率部队及八十一师一部官兵7000余人,在横峰、弋阳、贵溪一带向人民解放军投降。这样,人民解放军便摧毁了国民党在横峰、弋阳、贵溪、鹰潭的防线,切断了浙赣铁路,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闽、浙、赣三角地区组织防线的企图。
为了扩大战果,刘、邓大军又兵分三路前进,南路十五军四十四师于5日解放铅山县,在铅山消灭了敌交警第七、第八纵队和保路警察一个中队,计1500余人,又追击逃敌进入闽北,解放崇安、建阳、建瓯等地。
东路五兵团所属部队解放玉山、广丰等地。
西路十四军四十师于7日解放金溪等地。十四军主力于9日解放赣东北重镇临川县,10日占领南城县,15日攻克进贤县,威逼南昌。十八军五十四师一六二团于12日解放都昌县。
五兵团在浮梁、婺源稍作调整后,兵分两路,继续向铁路线前进。十六军向浙江常山前进,占领常山后向东直奔铁路线上的重镇衢州,5月6日占领该地。十七军四十九师向玉山前进,于5月5日占领玉山县,堵击由浙赣路西逃之敌,歼敌一八一师一个营,大部分敌军向广丰境内逃窜,接着解放了广丰县(解放广丰县的还有五十师)。四十九师占领玉山县后,又沿铁路向东挺进,与十六军共同进行了江山贺村车站战斗,歼敌第九编练司今等部12000余人,并解放江山县。
由于二野四、五兵团解放赣东北,全部控制了浙赣线,从而割断了敌华东汤恩伯和中南地区白崇禧两个集团的联系,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战略任务。
赣东北解放后,随五兵团南下的冀鲁豫南下支队干部、战士,在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南下先遣第九支队及当地坚持斗争的地下党、游击队的配合下,接管了赣东北地区。组建了以苏振华为书记、徐运北为第一副书记、黄先为第二副书记的赣东北区党委;建立了以黄先为主任的赣东北行政公署;建立了以肖元礼为司令员,徐运北为政委,傅家选、汪乃贵为副司令员的赣东北军区。同时,还组建了所属上饶、贵溪,浮梁、鄱阳4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还组建了下辖23个县、4个县级市、3个县级区的党、政、军组织。
新生的革命政权建立后,依靠和发动群众,开展剿匪肃特、安定社会秩序;征借粮食,支援前线,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工作。
赣东北地区解放后,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二野各兵团除以主力结集浙赣线休整,随时准备协同三野应付美、英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外,积极做好向全国进军的准备。同时,组织轻装部队,向浙南、闽北猛追猛打逃敌,配合三野解放华东南。各兵团休整的地段是:三兵团以江山、金华两地为中心,四兵团以鹰潭、东乡为中心,五兵团以上饶、弋阳为中心。
休整期间的任务:(一)大力开展城乡工作,认真执行新区城乡政策,并派出宣传队向广大群众大力宣传党的城市政策和农村政策,宣传《约法八章》,做到家喻户晓;(二)派出部分部队协同地方武装力量,在闽北和鄱阳湖地区清剿土匪,收集散兵游勇,安定社会秩序,维护和巩固地方武装;(三)整顿组织,充实干部,补充兵员,调配和改善武器装备,结合渡江以来的实践,总结作战经验,开展以山地、河川、稻田为作战地区的军事训练,准备进军大西南,迎接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任务。
1949年6月2日 青岛解放
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在我军相继解放青岛、福州等战略要地后,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可能性已大为减少,而且三野在华东的部署也调整就绪,完全能担负起华东沿海的防务。
1949年7月中旬,中央军委发出向华南、西南进军的指示,8月19日,第二野战军司令部下达向川黔进军作战的基本命令,令五兵团应于10月10日前隐蔽地集结于湖南邵阳地区,11月20日前攻占贵阳,而后经毕节进击四川宜宾、纳溪地带之敌,进而协同三兵团和川北的解放军。逐次解决全川的问题。
五兵团首批人员于9月4日从上饶出发,开始了向大西南历史性的伟大进军,28日全部走完。
四兵团则归四野指挥,担任大迁回任务。由赣南就势于10月出广东,尔后再由广西兜出云南,彻底截断敌逃窜国外的退路。
刘、邓大军从4月21日解放彭泽县,到5月15日进贤县解放,前后近一个月,全部解放了赣东北。赣东北人民看到了自己的子弟兵,看到了分别10多年的红星帽徽,到处响起了“红军回来了”“毛主席回来了”“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城乡到处唱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我们工人有力量”等革命歌曲;群众打锣鼓、放鞭炮、扭秧歌,欢迎解放军,庆祝解放,他们烧茶水、宰猪羊,慰劳解放军;城乡知识青年积极参军参战支持解放军。还有许多老苏区群众把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党团证、报纸、革命书籍、工农识字课本、苏区钞票、各种证件等拿出来,表示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无限忠心。
9月,当五兵团和西进支队的干部战士们离开赣东北,向西进军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又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欢送这支英雄的部队。如今,赣东北人民始终怀念刘、邓大军解放赣东北的英雄业绩。
—— END ——
2024.10.26.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雲見長鋒):1949 · 刘邓大军解放赣东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