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八路军创建晋绥抗日根据地。1939年,山西军阀阎锡山制造了“晋西事变”,断绝了对抗日根据地的供给;而在1940年日军向晋西北发动夏季扫荡,并采取一系列破坏措施,掠夺根据地的财富。1940年5月,以兴县农民银行为基础的西北农民银行成立。它通过发行货币, 发放贷款, 有效地开展货币斗争,支持根据地生产建设,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夺取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今天的《红色金融路》,让我们一起跟随记者到山西兴县探寻西北农民银行当年的足迹。
在山西的兴县,黄河流经这里82公里,兴县也一直是晋陕两省之间物资流通的交通要道。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这里的经济曾经非常困难,金融市场极度混乱,山西本地的钞票出现了大幅贬值。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1937年九月初兴县农民银行成立了,这也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家银行,同时它也是西北农民银行的前身。
?
兴县农民银行成立后,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银行业务。然而在日寇军阀的双重打压下,根据地的经济面临严峻的挑战。经党中央批准,1940年5月,在兴县农民银行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北农民银行,银行成立之初,在储备金的筹备就费了一番周折。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馆长 梁明德:因为当时太困难了,边区政府、八路军只能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有一个“四大动员”的运动。献金、献粮、扩军、做军鞋,献金一共献了220万,220万的18%作为银行的准备金。
西北农民银行成立后,发行了西农币,一共有15种面额,同时还发行了5分、1角、2角等多种小面额的货币,这也是我党因地制宜开展的对敌货币斗争。
梁明德介绍,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老百姓的交易额比较小,为了便于流通,发行小面额的货币,比如几分的、几毛的,这个也是货币斗争的策略之一。
经过坚决的斗争,晋绥边区基本实现了单一本位币制度,建立了独立自主的金融体系。由于边区自然条件不足,物资极度匮乏,军民的生活非常艰苦,因此扶持边区经济发展,发放贷款成为了西北农民银行主要业务之一。为了找寻当年银行开办的业务,记者来到了距离兴县县城25公里的黑峪口,这里还保留着一处西北农民银行代办所的旧址。
中国人民银行兴县支行金融管理部主任?张健君:这就是西北农民银行代办所的旧址。它是1941年5月设立起来的。当时西北农民银行的业务包括货币发行、存款、贷款,还有外汇管理、汇兑,以及代理金库。
截止到1942年1月,西北农民银行在根据地内共开设12个代办所,这也是最接地气的业务部门。所代办的信贷业务分为农业贷款、工商业贷款等,其中农业贷款,从1940年的5万发展到1944年就增加到了4000多万,大部分是低息甚至免息贷款,极大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为了保证晋绥边区进出口贸易的平衡,西北农民银行还加强了外汇管理。
张健君表示,当时除了西农币以外的货币都属于外币,包括其他根据地的,比如陕甘宁边区币。外汇管理的作用非常大,对于保证西农币的地位,外汇管理坚持集中使用的原则。在外汇收入方面主要是土特产的统购统销,即政府统购统销向外面卖出去,回来后使用外汇。使用外汇的条件是:必须在口岸上使用,使用外汇换回的必须是必需品。
西北农民银行成立后,为保密起见,印制西农币的印钞厂命名为洪涛印刷厂。随着战时的需要,洪涛印刷厂进行了六次搬迁,在黄河两岸陕西、山西之间转移。1945年9月,它搬迁到了兴县蔡家崖乡的杨家坡村,这里也是目前洪涛印刷厂保留最完整的一处。
上图的箱子在当年印币使用时,是用来装油墨的。因为彩色套印工艺比较复杂,当时必须从敌占区采买。后来缴获的、从敌占区进口的油墨,逐渐丰富了彩色套式。
洪涛印刷厂在杨家坡村进驻了大约两年半的时间,当年不少村民都为印刷厂工作过。从1940年创建到1949年1月停办,洪涛印刷厂历时九年,印制西农币共约3.8亿张。1947年11月,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入西北农民银行,统称为西北农民银行。
在抗战时期,西北农民银行的成立不仅缓解了边区极端困难的局面,而且稳定了金融市场,保障了根据地生产建设的正常运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成立时,西北农民银行作为原始发起行,成为了新中国人民银行的三大基石之一。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央视财经):它,是抗战时期中共第一家银行!细节里全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