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文】慈 母 | 李怀玉

河顺文艺·第949期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作者母亲秦改花

【散文】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慈     母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李怀玉

       “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曲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干啥,不管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悠美的旋律在天地间回荡,动听的歌词在敲打着我的心灵,眼含着热泪在思念着去天堂五十载的娘,手中的笔在颤抖着,书写着先慈,使我终身难忘的点滴……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01.慈母手中线

      慈母用她那灵巧的手编织着子女的衣衫,编织出对子女的温柔和慈爱,编织出对子女的期盼和希望,慈母把自己的一颗挚热的心全部托付于子女,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伟大的。母爱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我记得小时候,就是七、八岁的样子,远在他乡的三叔要娶媳妇成亲,母亲为了让我穿着新衣服去参加三叔的婚礼,慈母用了一天一夜,千针万线为我缝制了一件中式衣服。

记得那天晚上,当我半夜从睡梦中醒来,看见母亲还在煤油灯下,认真细致的一针一针地缝制衣服,我的心在翻卷刺痛,劝说:“娘,别缝了,你睡吧,眼都熬红了!”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可娘说:“你睡吧,没有多少了,娘一会缝完就睡。”只见娘揉了揉那干涩的红眼继续缝制,当我再次从睡梦中醒来,天已亮了,可母亲手中的针和线还在游动,慈母一夜未眠啊!只见娘伸了伸酸疼的胳膊和僵硬的手,红红的眼晴眨了眨,却高兴地说:“总算缝好了,孩子,正好你醒了,快来试试”。说吧,把我拉到怀前帮我把衣服穿上,正好合身。
要知道这是娘用心用手一拃一拃地量好我的身高和臂长啊!此时我和娘都流出了幸福的泪水(写到这里,我不能自制,眼噙热泪……哽咽得我不能继续……)。
咳,那是六十年代初啊,缝纫机还没走向农村,无论大人小孩所穿衣服都是慈母一针一线的穿缝而成,那得慈母费多大的心血和毅力啊!那么世上又有多少母亲眼晴无疾啊!特别是我们山区小村,照明用的是一个小瓶子盛点煤油,按上盖子上一个铁芯,中间穿过一根用棉纸捻的灯捻,用二分钱买的火柴点燃,冬天的晚上为节省火柴,用扒掉麻丝(皮)剩的麻杆去煤火上点燃后点灯,就在这艰苦的条件下,慈母付出了多少母爱和辛酸,而她总是对子女温柔体贴,无微不至,从不在子女面前叫苦叫累。母亲是多么贤惠伟大!可怜天下父母心!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02.慈母碗中餐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也把一生献给了子女,且无怨无悔。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各村都成立了集体大食堂,那时我刚记事,说的是快步进入共产主义,要全村人都去一个地方吃饭。

当时父亲在外,家中只有我母亲带着我们未成年姐弟四人,怀中还依偎着嗷嗷待哺的三弟,因为母亲需要照顾我们,又不能下地干话,待分配食物时只能按人头领饭,不能按工分酬劳饭食,所以每到母亲去打饭时,总是打得少少的一点稀汤,又没有干食。
这时,母亲就蹲在一旁,给我们盛汤,由于年纪小不懂事,只顾自己一小碗一小碗地喝,也不知娘喝没喝。只记得有一次,当我们姐弟三人喝饱了,可饭桶也露了底,只见娘去盛了一碗冷水倒在桶中,转了转饭桶倒在碗中喝了下去。
我们姐弟都看到了,从那次后,每到开饭时,就必须让母亲和我们同喝。可是娘总是往自己碗中放上一点点,也算是和我们同喝吧,可她还得哺乳尚在怀中的小弟。
后来各生产小队成立小食堂,也和大食堂一样,每天都是稀汤照月亮,可娘的碗中始终只有一口稀汤。

       六十年代初,虽说解散了食堂,但由于自然灾害,特别是我们山区人民,家中根本无粮,生活基本上靠挖野菜、摘树叶、喝稀饭,可娘的碗中只见野菜和树叶,却不见米粒,什么羊桃叶、猪毛缨、鬼圪针苗、荠菜、步步缨、马齿苋、灰灰菜、猪耳朵(车前草)、苋菜、土桃叶、野艽菜、杏叶,椿叶、杨叶、核桃骨须(核桃花柱或核桃纽)、榆叶、槐叶,凡是不太苦不大涩的草和叶都是我们充饥的主食。

我清楚地记得,每年到深秋初冬时,正是收获白萝卜的季节,每家每户除把萝卜搞回家中,更重要的是把萝卜缨子全部收回,只要是有点绿色的缨子都要拾回,然后把它煮熟,压干水份,再少搅上一点白萝卜丝,把它放到缸中压实,让它自行发酵,等过一两个月菜已发酸,成品叫酸凉菜,那这缸酸菜就成了来年春天的主菜。
在那粮食缺乏的年代,不说顿顿有面了,就是中午有小米干饭吃都是一种奢侈。每当吃小米干饭时,我都会发现娘把小米干饭放在我们做子女的碗中,娘的碗中只放了像核桃大的一块米饭,却盛了一碗酸凉菜。几次我都要把米饭倒给娘一点,但娘总是说:“你们正在长身体,需要营养,娘已是成年人了,能顶住饥饿。”娘就这样顿顿几乎充饥的都是野菜或酸菜!由于长期得不到营养,我娘三十多岁就患有多种疾病,要命的是母亲肚子水肿,两腿浮肿,头痛欲裂,心脏功能欠佳,给身体和生话带来极大困惑。娘的节省都是为了子女的成长,娘因为节省而丧失了自己的健康,这就是母爱!都说娘的恩情似海深,我说娘的恩情比海还深!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都说“糠菜半年粮”,我可以偷偷的告诉你,在我们山区,靠天吃饭,糠菜是全年的主食。记得有一年,老天不照顾,人均分麦20余斤,你们说,除过年过节外,一年你又能吃上几顿面条和?!

      世上有一种爱比天高大,世上有一种爱比海辽阔,那就是母爱,那就是含辛茹苦把我养大的妈妈,为我遮风挡雨让我长大,想起娘啊,我泪流满面……

     如今我已白发也想我的妈,妈在哪里呀……再喊一声娘,谁人来回答……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03.慈母慈悲心

      先慈名秦四妞(1933.5一—1985.11),又叫改花,从小失去父爱。她兄妹四人,我母亲最小,起名四妞,是在姥姥既当娘又当爹的情况下哺养成人。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姥姥是一位信佛者,每天总要诵读一段《金刚经》,姥姥的佛性慈悲,言传身教,对我娘影响深厚。为感念姥姥的养育之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期,尽管家中缺衣少粮,日子艰苦,每年母亲总要省吃俭用接年迈的姥姥到我家住上两三个月甚至半年,从生活上孝敬奉养老人。特别是我爷爷常年在外工作,只要一回来,母亲就给爷爷擀面条、烙饼,炒鸡蛋,自己碗中总是稀汤。
娘始终教育我们孝敬老人是做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母亲只要手中有块红薯或糠圪瘩,不管谁的孩子只要碰见,就把手中食物送给他(她)。但凡母亲遇见双目失明的人、手脚有障碍的人或者是老人、小孩,总会送去一片温暖。特别是见到外地讨饭的人,那就是自己一天不喝不吃也要把饭送到要饭人的手中,就是地上的一只蝼蚁她都不愿伤其性命……

      母亲一生怀揣一颗善良的慈悲之心,也是和睦乡邻的典范。记得有几次,邻居家的老奶奶已无米下锅,母亲就毫不犹豫的送去剩余不多的一升米,以解其燃眉之急。四邻谁家没了酸凉菜,母亲也会送去一碗。娘总是跟我们说:“邻居既然向你张口来讨,他一定遇到困难,所以能帮就帮一把,你有善心,他也会感恩。”多么质朴的语言,彰显出母亲善良慈悲的人格,也使我们作子女的受益终身。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04.慈母性毅坚

      先慈生在山区,长在山里,受大山的养育与滋润,成就了与大山一样刚毅的性格,不怕风吹雨打,挺立在茫茫人海的大千世界。

      我们兄妹八人的成长,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尽管缺衣少食,慈母总是不怕苦累,上山砍柴,挖野菜,用自己瘦弱的身躯扛起养育我们兄弟姐妹的生话重担,那一双勤劳的手总是不得空闲,不是织布缝衣,就是洗衣做饭,要不就是割草喂驴或喂猪,一切家务总是整理得有条不紊。特别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人的穿衣,不管新旧,那怕补丁摞补丁,也是整洁合身,千层底的鞋走起来舒舒服服得得劲劲。母亲常说:“那怕我不睡觉也要让你们出门干干净净,整整洁洁站在人前。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慈母就是用她那坚毅的品行践行着自己的诺言,用她那朴实的语言教育我们:“要堂堂正正在外当个好人,当个善良的好人,做个勤劳的人,当个有志气的好人……”。在先父先慈的言传身教、倾心哺育下,我兄妹八人均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并都属于勤劳善良的好人。

   怀揣一颗善良心,

   感念父母养育恩;

   爹的恩情大于天,

   娘的恩情比海深;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多学莱子①孝双亲,

   家和国兴中华魂。

 

 注:莱子。春秋 时 楚 隐士,世传有 莱子 戏綵娱亲的故事。

 

 – 作 者 简 介

【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李怀玉 河南省林州市人。曾在河南省林县九中(河顺中学)、安阳县四中任教,并先后任安阳县一中校长办公室主任、安阳县二中副校长、安阳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现已退休。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散 文】慈 母| 李怀玉

(浏览 15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