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 规划军工文化创意园 刘伯承工厂用好红色资源铸魂育人

转发 | 规划军工文化创意园  刘伯承工厂用好红色资源铸魂育人

转发 | 规划军工文化创意园  刘伯承工厂用好红色资源铸魂育人

刘伯承工厂旧址大门

太行山的深处,有着我国唯一以国家领导人名字命名的军工生产厂——刘伯承工厂 (前身为南石槽兵工二厂)。一直以来,刘伯承工厂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了解到中国军工史上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而刘伯承工厂旧址 (今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区九分厂院内)也随之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爱国教育、红色基因悄然植于每位参观者心中。

创造奇迹

南石槽兵工二厂,即晋冀鲁豫军区兵工二厂,由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二分厂演变而来,1945年11月迁至长治市南石槽村,仍称兵工二厂,位于今山西省长治市东南郊南石槽村,是生产迫击炮弹的工厂。在解放战争时期,兵工二厂获得了产量高、质量好、技术改革成果大的突出成绩,被军工部命名为刘伯承工厂,并授予锦旗一面。后来,根据刘伯承提议,取消 “刘伯承工厂”这一名号。

南石槽兵工二厂主要任务是生产50毫米炮弹和82毫米迫击炮弹。1948年春,西北战场炮弹紧缺,兵工二厂决心搞好军工生产,1948年共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65万发。

1949年春,华北兵工局成立。同年6月,兵工二厂改编为第一兵工厂第一分厂,继续生产迫击炮弹。这时,全国解放战争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华北大片土地已经解放,工厂职工为了支援前线,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又开展了 “红五月”生产竞赛,82毫米炮弹的生产继续增长,到年底共生产1018727发。

产量持续增长,但是工厂的生产、生活条件却异常艰苦:做引信用的铜料,是从农村收购来的铜钱、铜器;产品的质量检验,靠的是一把把老旧的卡尺;工人们睡的是连席子都没有的大通铺……在这种条件下,是老一辈军工人的信仰与追求、血性与担当在创造一个个奇迹。

政企共建

如今,刘伯承工厂的字匾依然高高悬挂在旧厂大门上,那些铭刻着岁月痕迹的遗产物项,仿佛在诉说着老一辈军工人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去年年底,刘伯承工厂旧址入选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岁月是有记忆的,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却可以通过遗产物项得以展现。目前,刘伯承工厂旧址的火工库工房、机工部工房、窑洞 (双孔)、总装部工房、水塔、烟囱、设备、历史档案等基本保存完好。

遗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淮海集团高度重视刘伯承工厂的保护,在整体性方面,集团把保护工业遗产的安全放在首位,建立明确的权属关系,制定应急防范预案,通过必要的技术措施,加强日常管理进行保护。为了保证遗产的原真性,集团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必要的部分进行修缮,对于暂时不需修缮的地方尽量保持原貌,以展现遗产的历史厚重感。

2008年,淮海集团积极与长治市有关部门沟通合作保护工业遗产事宜。2012年3月,淮海集团与长治市城区文物旅游局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启政企共建模式。近几年来,通过双方的积极努力,刘伯承工厂厂部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2016年6月被山西省命名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划定保护区域范围和及时修缮,刘伯承工厂旧址遗产项目避免了被二次破坏的命运。

育人育心

红色兵工厂是重要的红色教育资源,加之遗产保护完好,为兵工厂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据悉,通过淮海集团的积极落实,近几年来刘伯承工厂红色教育资源的利用取得了可喜成效。2014年,刘伯承工厂旧址被确定为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2017年被中国兵器集团公司确定为开展人民兵工精神红色教育的 “一校五址”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2014年至今,刘伯承工厂旧址共接待国资委、国防科工局、北京军代局、中国军工文化协会、兵器集团、航天集团、火箭军工程大学、山西省融办、 《中国军工史》编委、老军工后代、各地中小学等约2万多人次学习参观。

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和一组组真实资料,让参观者深切地感受到革命志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历程,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本刊,目前,刘伯承工厂正在现有工业遗产的基础上规划更大范围的军工文化创意园,通过不断加大军工文化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军工文化、感悟军工文化,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工业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淮海集团文化传媒):转发 | 规划军工文化创意园 刘伯承工厂用好红色资源铸魂育人

(浏览 1,30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