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被孙中山称“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

他与孙中山志趣相投、性情相似,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追随者和得力助手;他为广州起义设计了青天白日旗作为标志,后这一图案用在中国国民党党旗和“中华民国”国旗上;他为销毁党员名册被捕,后英勇就义,被孙中山称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牺牲者之第一人”。

他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被孙中山称“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陆皓东

与孙中山是同窗挚友

陆皓东,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868年出生那天恰好是中秋节,桂花飘香,所以小名叫中桂,号皓东。如今翠亨村仍保留有陆皓东故居,198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皓东的父亲陆晓帆长期在上海经商,陆皓东在上海度过了童年。当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不久,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陆皓东目睹了外国侵略者横行霸道的丑恶,同胞被侵凌的悲惨,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反抗外族压迫的种子。

1878年,陆父在上海病逝,陆皓东随母回到故乡翠亨村定居。 不久,陆皓东进入翠亨村村塾冯氏宗祠读书,和孙中山成为同学。他们志趣相投,性情相似,很快成为好友。

陆皓东自小聪慧过人,能书善画,并敢于反抗世俗。读村塾时,他曾绘《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肖像在同学中流传,塾师责备其不专心求学,他反问:“画画难道不是一种学问?”塾师无言以对。

1878 年,孙中山随母亲到檀香山,并在那里接受了正规的“欧式教育”,眼界大开。5年后,17岁的孙中山返回家乡翠亨村,向陆皓东介绍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使陆皓东大大增长了知识。一天,孙中山和陆皓东在村中的北极庙中,见村民为治病求神拜佛,并以香灰为药。他俩在向乡人劝说无效后,愤然将供奉于北极殿中北帝泥塑像的两根指头掰断,后又把“金花娘娘”的面容划花,受到乡人责难。

不久,孙中山离村往香港求学,而陆皓东后来则转赴上海,进入上海的电报局学习电报和英文。

上书李鸿章 策划广州起义

1890 年,陆皓东从上海电报学堂毕业后,回广东与黎小卿结婚,第二年再赴上海任职于电报局,不久升任译电员领班,后曾任安徽芜湖电报局领班。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的同时,课余常与好友尤列、陈少白、杨鹤龄一起议论时政,抨击清廷,探求改良兴国之路。陆皓东往返于上海和故乡路经香港时,常与他们接触。

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1894年初,陆皓东随孙中山回到故里,帮助他起草《上李鸿章书》,阐述效法西方,发展工业、农业和商业,改革教育制度,使国家臻于富强的思想,提出“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在于使“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2月,带着改革的方案,陆皓东陪同孙中山去天津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李鸿章不但没有接见这两名年轻的爱国者,而且漠视他们的主张。这次经历打消了二人希望通过清政府改良来振兴国家的幻想,并由此激发起了他们的革命意识。

后孙中山转赴檀香山,陆皓东留在国内,从事革命联络工作,并利用往来于上海、汉口、广州之间的机会,考察各地形势,鼓吹革命,结纳有志之士。他提取父亲的遗产作为活动经费,并资助在海外活动的孙中山。

他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被孙中山称“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1894 年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初,陆皓东与陈少白等协助孙中山将香港辅仁社合并于兴中会,扩大了兴中会的力量。2月,孙中山在香港召集陆皓东、陈少白、郑士良,杨衢云、谢缵泰等,成立了兴中会的总机关。

1895年4月,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民愤,为革命带来了有利形势。兴中会总部决定立即发动武装起义,袭取广州做革命根据地。陆皓东变卖了自己的田产,以支持武装起义。

设计青天白日旗

陆皓东在兴中会总部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提出,为了团结同志,号召天下起而响应,一定要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帜,一为革命的标志和象征,二为战时指挥方便。陆皓东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兴中会同仁的的一致赞同。

孙中山知道陆皓东擅长绘画,又曾在上海电报局当过翻译,见多识广,所以他选定陆皓东来完成这件大事。陆皓东欣然应命,全力以赴投入到设计任务中。经过缜密构思,数度修改,他终于确定了旗帜的设计方案,这便是著名的“青天白日旗”。

他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被孙中山称“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陆皓东手绘青天白日旗

旗帜中的青色代表光明纯洁、民族和自由;白色则代表坦白无私、民权和平等;白日的12道光芒,代表着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也象征着国家的命脉永存于世界,鼓舞国人自强不息。孙中山对陆皓东的设计赞叹不已,认为青天白日取义宏美,示光明正大自由平等之义。这面旗帜在兴中会干部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并作为起义的军旗,成为发动广州起义的标志。后来,中国国民党成立时,孙中山力排众议,坚持延用这面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民党党旗。而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也是在此基础上设计的。

与此同时,广州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展开。陆皓东与郑士良等随同孙中山先抵广州,着手建立了兴中会广州分会,以其作为广州起义的总机关,并进行军事准备。在这一秘密组织成立的同时,他们又发起成立了一个公开团体“农学会”,以研讨农桑新法为口号,掩护兴中会的活动。

“农学会”由陆皓东负责主持,暗中进行着起义前的筹备工作。经过联络和秘密串联,起义队伍已初具规模,参加者主要是会党、营练、民团、绿林以及一些外籍人士。

8月底,孙中山、陆皓东等兴中会领导成员,经过反复的斟酌和研究,最终确定了起义时间和实施方案,准备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起义那天,情况却突然发生了变化,导致了共和革命历史上第一次广州起义的流产。

为国捐躯 英名永存

10月26日起义当天,杨衢云率领的充当进攻主力的3000敢死队以及有关军械未按规定时间到达,后杨衢云从香港发来的电报:“货不能来,须延期二日。” 于是起义计划被全盘打乱。此时清廷两广总督谭钟麟又先后接到密探报告和叛徒告密,急调兵千余回城防范,并派大批军警四出搜捕革命党人。孙中山与陆皓东、陈少白等紧急磋商,认为继续冒险起义,当即决定暂停起义。

陆皓东立即安排机关人员转移,他自己断后。路上,他忽然想起党员名册不知是否已由经管同志带走,决定返回察看处理,周围同志以形势危险极力劝阻,他却坚决说:“党员名册最重要,若被搜去,清吏按着名册株连,我党岂尚有余类。我个人冒生命危险,去保全多数同志,实份内事。”言毕,毅然前往返回。他走后,清廷暗探一路跟踪他到了分会机关,随后大批军警将机关严密包围。陆皓东紧闭大门,取出党员名册烧毁,待军警破门而入时,名册已烧成灰烬。他从容被捕,被押往海南县署审讯。

在海南县署,面对清吏的逼供,陆皓东毫无畏惧。他们逼他写供词,他愤慨激昂,当庭写下直白书,痛斥清政府之腐败专制。他毫不隐讳自己推翻清廷统治的坚强决心,慷慨表示:“今事虽不成,我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 清吏气急败坏,对他施以酷刑。他手脚被钉上竹钉,牙齿被一颗颗凿落,浑身上下被拷打得血肉模糊,陆皓东多次死而复苏,严厉呵斥清吏:“你们虽以严刑加我,但我肉痛而心不痛,其奈我何!”

陆皓东被囚10天,受严刑审问3次,终未屈服。后南海知县李微庸听闻革命党人准备聚集劫狱,大为恐慌,连忙报请谭钟麟批准即刻行刑。

他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被孙中山称“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陆皓东就义油画

1895年11月7日,陆皓东与朱贵全、邱四等一起被绑赴刑场,英勇就义,时年仅27岁。

孙中山对陆皓东的牺牲十分悲痛,称陆皓东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他在晚年回忆录中写到:“皓东沉勇,其节之烈,皓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每一念及,仰止无穷……其精灵之蒙绕吾怀者,无日或间也。

他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被孙中山称“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陆皓东故居

清廷慑于陆皓东的影响,将其毁尸灭迹,家属只找到他的两颗牙齿。人们为永久纪念这位为民主革命献身的勇士,于1937年在他的家乡翠亨村犁头尖山麓,建立了陆皓东烈士坟场。这是一座衣冠冢,里面埋葬了陆皓东生前穿过的一套衣服。墓前建有石牌坊,横额上书“陆皓东烈士坟场”,为民国时中山县县长杨子毅题,慕上立有陆皓东塑像。该墓2008年11月18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他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被孙中山称“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陆皓东烈士坟场

现在,每逢陆皓东的诞辰或忌日,总有后人到其墓园凭吊献花。人们在缅怀他的同时,也从他的爱国主义和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中得到鼓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祖国杂志):他是“青天白日旗”的设计者,被孙中山称“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

(浏览 3,105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