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红四军的光辉历程

一九三七年红军中的三师六旅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同意了联共抗日,允许红军改编为国民党革命军,可是因为心不甘情不愿,他只给了三个师六个旅的编制,所以才有了我们后来见到的八路军三师六旅,这也导致了很多红军将领都是降职任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当上师长,旅长的可都不是一般人,三个师长很多人都知道,那么,六位旅长由哪些名将担任?

八路军的三个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

115师下辖343旅和344旅;

120师下辖358旅和359旅;

129师下辖385旅和386旅。

343旅旅长陈光:湖南人,是从农民武装部队走出来的红军将领,1937年以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的身份担任343旅的旅长,在平型关歼灭日军板垣师团第十一旅团的一千多人,创下抗战以来八路军打出的第一个歼灭战。林彪因伤离开前线后,陈光代理了115师师长。建国后陈光担任过广州军区副司令,在1954年去世,享年49岁。

344旅旅长徐海东:参加过长征,是红军将领中,为数不多能成建制消灭国军整师整旅的将领。抗战爆发后,徐海东担任344旅的首任旅长,不过当的时间不长。

1940年,因为身体原因离开了指挥岗位,因为长期养病,缺席了大部分抗战和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0年因病去世。

358旅旅长卢冬生:湖南人,曾经是陈赓家的放牛娃,南昌起义时,是他背着陈赓离开了险地,救了陈赓一条命。他还当贺龙的贴身警卫、手枪班班长。卢冬生也是从战场上成长起来的红军高级将领。

抗战爆发后,担任358旅旅长,只是时间不长,因为腿部受伤后去了苏联治疗。抗战胜利后,回国当了东北松江军区司令,任职期间,不幸被苏军士兵开枪击中,当场就死了,当时他才只有37岁,属于壮志未酬的那种,非常可惜。

359旅旅长陈伯钧:黄埔六期毕业生,曾经追随主席参加过秋收起义,因为有文化又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非常的主席的欣赏。后当过红二方面第六军团军团长,359旅就是以红六军团为基础改编的。

不过后来陈伯钧离开前线去了抗大,一直到1948年才重上战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当过高等军事学院的院长,在1974年去世,享年64岁。

385旅旅长王宏坤:湖北人,参加过黄麻起义的老革命,当过红四军军长,385旅就是以红四军和红九军为基础改编的。王宏坤在抗战时期打的有声有色,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六纵的司令员,一直积极配合主力作战。建国后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当过海军副司令,是人民海军的创建者之一。1993年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386旅旅长陈赓,副旅长陈再道,参谋长李聚奎,政治部主任王新亭。386旅创建于1938年8月,到抗战胜利后改编为晋冀鲁豫四纵第10旅,在此八年间也是全面抗战的历程,先后有三任旅长。

第一任旅长——陈赓。386旅成立之后,他就成为了旅长。作为黄埔一期毕业生,军事素质非常高,参加过北伐,还在中央特科工作过,惩治过叛徒。在红军队伍中,他就已经担任过师长了。红军主力会师成功后,他去了31军工作。随着日军全面侵略,国共两党有了协定,31军改编为了386旅。

抗战结束后,他担任过纵队司令等职务,参加过非常多著名战役,像淮海、湘赣等等。

建国后,他进入越南帮助过越方抗法,还进入朝鲜战场出谋划策过。回国后,他便将精力都放在了“哈军工”上面了。

1955年,建国后第一次大授衔,他被授予大将军衔。

第二任旅长——王近山。作为第二任旅长,他的履历也是很精彩。早期在红军队伍中,他就担任过团长。日军全面侵略,抗战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合作签了协定,386旅成立初期,他是在下面担任副团长的的,随着一步步上升,各方面表现出色,这才成长为了旅长。

抗战胜利后,他担任过军长等职位,参加过挺进中原等战役。

建国后,他也带兵进入过朝鲜战场。

回国后,因为发生过离婚问题,他被下放过,后来承认了错误,才恢复了他副兵团待遇,让他在南京军区就职。

1955年,建国后的第一次大授衔,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第三任旅长——刘忠。此人祖籍福建,资历也很老,组织侦察工作出色。日军全面侵略时期,他在抗大担任过分校校长,后来慢慢升上来的。

抗战胜利后,他担任过纵队参谋长和军长等职位,参加过解放大西南等战役。建国后,他担任过军区司令。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说过他,他的50年戎马生涯,有30年都是做教育工作,给我军培养出了不少优秀干部。

后来,一直跟着刘伯承元帅工作,在学校做教育工作。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中国红军史上的三支红九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简称红九军,史载红九军有三支。

第一支为鄂北地区红九军。1930年7月,出襄、枣、宜等地的红军游击队组成红九军第二十六师,张香山担任师长,余益庵担任政治委员,何尚志担任参谋长。下辖4个团,共500余人。部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打下蔡阳等三市镇后,仅枪支就猛增至3000余支。1931年初,中央派赵侗担任师长,参与红九军第二十六师的第二阶段斗争。1931年9月,在均县、房县地区活动的红三军教导团与当地游击队合编为红九军第二十五师,师长汤穆禹,政治委员朱勉之。1932年春,正式成立红九军军部,总指挥张木阡,政治委员马三光,参谋长韦克铎。不久,红二十五师即由房县转移到洪湖地区,编入红三军第八、第九师;红二十六师改编为襄枣宜第一、第二路游击军,红九军番号即行取消。

第二支为闽西红九军。1930年3月,闽西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闽西各县赤卫团、队改编为红九军。军长邓毅刚,政治委员高静山,参谋长郑益,政治部主任陈正。下辖5个团,龙岩编第一团,上杭编第二团,永定编第三团,连城编第四团,武北、汀南合编为第五团。全军共约3000人,2000多支枪。1930年5月,奉党中央指示,红九军番号取消,改称红十二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的红九军。1933年6月底7月初,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南江县召开军事会议,通过了将师扩编为军的决议。其中,第十二师连同巴中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为第九军。军长何畏,政治委员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参谋长王学礼,政治部主任王新亭。辖有二十五、二十七两个师和随后组建的第二十六师,共1万余人。1935年5月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后,红九军整编为4个师另2个团。1936年11月中旬,编入西路军序列,转战甘肃省河西地区。

中国红军史上重复设置同一军名的

八支红军

红十三军有2支同名:一为浙赣南的红十三军;一为红五军团中的红十三军。

红十四军有2支同名:一是苏南红军第十四军;二是1931年12月,宁都起义的国民党第16路军一部改为红五军团第十四军。

红十五军有3支同名:一支是1930年7月上旬徐海蚌地区的15军,军长陈资平,辖3个师。二支是1930年10月18日,红八军打长沙一部和鄂东南、鄂东北部分游击军和部分伤病员,中央指示改编为红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政委陈奇。三支是1931年12月14日,宁都起义的国民第26军的一部改编为红五军团15军,军长黄中岳、政委左权。1932年3月,红15军划归为红一军建制序列。军长左权、政委朱瑞。

后 语

我本人自1992年56岁开始,可以说30年来全身心地投入了倡建川陕苏区将帅碑林。有人说,我在为老红军当孝子贤孙,开初感觉太多委屈,难于接受。现在提起为老红军当孝子贤孙,也就是为自己的父辈祖辈当孝子贤孙,既是倾情,又是感恩,何乐而不为呢?这些年来,虽尝尽酸甜苦辣之味,但也体验到了先苦后乐的心情。在找米下锅筹集到3000多万建碑资金那里;在大海捞针找到16.8万红军将士、烈士名录那里;在一个光秃秃的山上建起4000多块纪念碑那里;在千万个红军故事、1.2万件纪念物品那里,我真实地体会到了金一南《苦难辉煌》的滋味,体会到了人生价值,体会到了给老红军当孝子贤孙的后孙之幸、后孙之乐。

可能有很多同志对此不感兴趣,对书中的人物和事件都还有点陌生。这里,希望更多的史学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给予修正指点,写掉的、说错的、记漏的,也许张冠李戴的,都难免有之,敬请能给予斧正,帮助改进。

此书的打印、校对、排版以及图片的选择没有麻烦更多的朋友、同志。唯一出了大力的、甚至高温下还坚持打印的是鲜劲松、张雪芹夫妇。他们爱帮忙、还爱帮狠心忙,我只好用“感谢、感谢、再感谢!”来作回答。

编者

2022年9月1日

编者电话:15228546699

(浏览 10,369 次, 今日访问 2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