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讲述《长征组歌》背后的故事(四)

陈 辉

1976年2月,周恩来逝世一个月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彩色艺术纪录片《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是周恩来总理最爱看的演出、最爱听的歌、最爱唱的歌。据统计,他生前共17次观看《长征组歌》的排练和演出。?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战友歌舞团在《长征组歌》的创作和排练过程,周总理十分关心,他曾让肖华把曲作者和歌唱演员都带到中南海的办公室,听肖华讲述歌词中涉及的长征史实,并对每段唱腔,都提出自己的品评意见。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

《长征组歌》的故事

1965年7月,《长征组歌》进入紧张的排练阶段,当时战友文工团在北京平安里1号的排练场,非常简陋。周总理看彩排时,人们把唯一的一台风扇放在他身旁。周总理看见指挥唐江累得汗如雨下,就亲自把电扇搬到唐江身后,说:“你比我更需要电扇”。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总理当年在指导战友文工团排练长征组歌时,为了弥补演员经历的不足,他反复给大家讲述红军长征中的斗争生活。反复强调:文艺工作者唱红军首先要学红军,要以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排演好《长征组歌》。战友文工团在创作过程中,曾修改了肖华的部分词句,其中第四段《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原诗是“主席用兵妙如神”,因为“妙”字不好发音演唱,所以就改为“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周总理看后说:“这是《长征组歌》中的神来之笔。

1984年7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采访肖华,请他谈了《长征组歌》创作及演出情况。肖华特别提到了周恩来总理对《长征组歌》的关怀。他对记者说:“周总理对《长征组歌》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他对唱法、表演以及服装等都亲自指导。他一共看了17次演出,能把组歌全部唱下来。”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总理生前,只要北京有《长征组歌》演出,他都在百忙中去观看。《长征组歌》于1965年5月开始排练。周总理常抽时间到现场观看。《长征组歌》汇报演出时,总理接连三个晚上看了演出,每次看完后,他都同大家交换意见。有一次总理对他们说:“肖华同志的词写得好,你们谱的曲子也好,演唱的更好,尤其是二马一贾(指歌唱家马玉涛、马国光、贾世骏)唱得好,我看可以公演了,再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比如你们虽然冲破了合唱的城墙形式,但如何解决乐墙啊?否则,演奏压合唱,影响了听唱。”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二十世纪·华人经典

遵照总理的指示,李遇秋等人又重点调整了中西混合乐队的平衡协调及与合唱队的宾主关系,从1965年7月起,《长征组歌》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公演了20多场,受到热烈欢迎。1965年国庆节之夜,《长征组歌》在天安门城楼西侧为中央首长和英模代表演出,老帅们边看边鼓掌。总理走过来说:“你们能在这里演《长征组歌》我很高兴,我祝贺大家!”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1965年8月24日晚。周恩来总理事先没有打招呼,在秘书的陪同下到北京人民剧场观看《长征组歌》。那天总理入场时已经开演了,为了不打扰观众,他就坐在最后一排工作人员的座位上。直到中场休息大灯亮起,观众才发现了总理。当时全场观众都站起来鼓掌,并请总理前排入座。总理说:“这是公演卖票,我就坐在后面吧!”战友文工团的团长晨耕告诉他,前面留有艺术指导看节目的位子,总理才同意。他还特意转身提醒秘书:“这是公演,不要忘记去补一张票”。

演出结束后,周总理高兴地走上舞台与演员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看着指挥唐江被汗水浸透的上衣,总理风趣地说:“都大会湿(师)了!”大伙儿会心地笑起来,现场气氛更显融洽。总理兴奋地说:“很成功,祝贺你们!你们的路子走对了,一是革命的,二是民族的,三是大众的。当然还要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既要好听,又要好唱,还要适合每个独唱演员的特点”。

然后,周总理说:“我听了两次,比上次有了进步,很亲切,很感人,很容易学,很容易传播。我都可以学嘛!”停了片刻,他对团长晨耕说:“明天请你们去大会堂教我唱《长征组歌》。”周总理接着又对大家说:“这个合唱加表演别开生面,合唱从来都是死板板的,这是个创造。”他说,整部作品每个地区的音调只用一次,而第八曲《祝捷》巧妙地借用一个湖南籍老战士之口来表现,很有特点,不显重复。“你们还缺一个竖琴呐”,总理看着乐队说。站在总理身边的团长连忙解释:“这个乐器我们没有,是用古筝代替的。”

总理听后说:“你们是管弦乐,就要显示出它的特点来。”这时大家让总理提意见,总理谦虚地说:“刚听了两次还听不出什么意见,回去想想,想好了我会主动找你们的。”

总理的讲话让在场的演员鼓起掌来。“来,合个影吧!”总理说着就和大家坐在一起,而没有坐在正中间。珍贵的瞬间就这样定格在胶片上。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长征组歌》演出后周恩来总理和演员们的合影

拍完照片,总理特意叮嘱摄影师:“不要登报。”于是这张照片当时没有多少人见过。直到30多年后的一天,马子跃在清理文工团的仓库时,才意外地发现了它。当时,他打开一个落满尘土的纸箱,里面全是散落的底片,有的已经粘连成一团,还散发着一股霉味。他把这个纸箱搬到办公室,闲暇时就翻弄里面的底片,白天对着太阳看,晚上对着灯光看。功夫不负“苦”心人,马子跃竟然奇迹般地从一堆烂底片中将周总理在北京人民剧场看演出的底片全都找出来了,珍贵的照片终于公开发表,重见天日!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1966年春天,战友歌舞团接到随总理出国访问的通知。总理对《报喜》那一曲还不太满意,他说没有发挥出马玉涛的演唱特点,也没有完全表达出即将会师时的激情。他用商量的口气对李遇秋说:“你们回去再改一改好吧!”出国前,总理再次看了演出,这次非常满意。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总理不仅对《长征组歌》百看不厌,还如痴如迷地学唱《长征组歌》,他曾请战友文工团著名的男高音独唱演员贾世骏,一句一句地教他唱《长征组歌》,从第一曲《告别》到终曲《大会师》一首首地学唱,后来,周总理能够准确熟练地把《长征组歌》全部唱出来。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1966年6月,周恩来亲点《长征组歌》剧组跟随他出访东欧进行演出,后又安排剧组赴苏联和日本等国访问演出,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6月5日,周总理亲自带领《长征组歌》剧组出访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每到一个城市,都举行盛大的演出活动,巡回演出了一个多月,《长征组歌》轰动东欧。在国外演出时,由于日程安排很紧,演出场次多,演员们都很疲劳。周总理特意指示:“我在观看演出的时候唱全场,我不在场时可以唱选段。”

马子跃含泪回忆陪同周总理访问东欧的日子,他说:“那是我一生经历过的最幸福也最难忘的演出。1966年6月26日晚上,我们《长征组歌》剧组的演员们在阿尔巴尼亚的地那拉市举行一场大型演出后,总理高兴地走上台告诉大家,晚餐到中国大使馆吃贴饼子,全体同志立刻欢呼起来。在去中国大使馆的路上,周总理对大家说:‘咱们吃完晚餐后,演几段节目慰问一下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我和你们一起唱,咱们就唱《长征组歌》的第七曲《到吴起镇》,好不好?’当时,大家兴奋极了。吃完饭后,总理一边唱,一边打着拍子,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激动的热泪盈眶。那个夜晚,我终生难忘。”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此后,周总理又专门安排《长征组歌》先后赴前苏联、日本等国进行了访问演出,共演出了60多场次,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欢迎。

《长征组诗》问世,周总理打电话率先称赞。《回忆肖华》一书记载,《长征组诗》创作完成后,肖华分送中央和军委的领导,周恩来总理第一时间仔细阅读,随即给肖华打电话,称赞他做了件大好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1964年,萧华在杭州与《长征组歌》作曲家的合影。右起:李遇秋、晨耕、萧华、王新兰、生茂、唐诃、李圭。

肖华文革中被打倒后,周总理用《长征组歌》保护肖华。1967年,“一月风暴”骤起,肖华被“打倒”,《长征组歌》也被诬蔑。3月3日晚上,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总政全体干部、战士及职工慷慨而激动地说:“肖华同志从红小鬼到总政治部主任,跟着毛主席几十年,他怎么会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呢?他写的《长征组歌》,你们能写出来吗?对毛主席没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是写不出来的。‘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一句是传神之笔嘛!《长征组歌》我都会唱,你们为什么不唱呢……”很显然,周总理是在用《长征组歌》保护肖华。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1975年10月15日,复排的《长征组歌》终于登上北京展览馆的舞台,连演了一个月。11月的某一天,演出结束后,团长晨耕让大家先不要卸装,再演一场,因为总理办公室打来电话,说病中的总理希望再看一场《长征组歌》的演出。

原来,周恩来在一个月前刚做了大手术,此时身体虚弱。躺在病床上的他得知《长征组歌》公演,用微弱的声音对邓颖超说他想看。刚刚演出完《长征组歌》的演员们含着热泪,在空无一人的剧场再次演出,录下影像让中央电视台为周总理转播实况。周恩来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1976年2月,周恩来逝世一个月后,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王苹、黄宝善完成了彩色艺术纪录片《长征组歌》的摄制,遗憾的是周恩来再也看不到了。(纪录片在片头)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二十世纪·华人经典

据战友文工团老团长王晓岭介绍,毛主席和邓小平同志也非常关心《长征组歌》。刚上演的时候,毛主席通过收音机收听后,当即称赞这是一台好节目,并热情鼓励创作人员要精益求精。后来,《长征组歌》到中南海演出时,马国光领唱“四渡赤水出奇兵”,唱到“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时,毛泽东鼓掌了,说他唱得潇洒、活泼、幽默、风趣,手势很有神。唱完,毛泽东问唐江,领唱者叫什么名字?叫马国光。毛泽东幽默地说,就是国光苹果嘛!唐江还介绍说,马国光还唱过“真是乐死人”。毛泽东说,听过听过,唱得也很好。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长征胜利40周年时,《长征组歌》重新公演,邓小平当时提了一个很重要的意见。原歌《突破封锁线》中最后两句歌词是:“围追堵截奈我何,数十万敌军空惆怅。”邓小平说,不是敌人空惆怅,而是红军在惆怅。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仍未能摆脱“左”倾路线的影响。湘江一战,损失过半,8万多人只剩下3万多。肖华听了邓小平同志的意见,遂把这两句改为我们现在听到的“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这一改,使歌词的含义更为准确、深刻。邓小平批示:“这一句改得好,进一步突出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长征组歌》在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还得到了贺龙、罗瑞卿、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众多领袖和领导人共同关注一台剧目,这在新中国舞台艺术史上并不多见。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纪念长征70周年重演《长征组歌》

1992年7月30日,《长征组歌》又一次复排。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战友文工团再次复排《长征组歌》,获文化部首届“全国专业舞台艺术优秀保留剧目”大奖。2016年9月9日,深圳市委宣传部主办的第20届深圳大剧院艺术节开幕式,邀请战友文工团来深圳大剧院演出《长征组歌》。算下来,《长征组歌》累计演出1500多场,是继《黄河大合唱》后演出最多的大型音乐套曲。它的影响之大、普及之广,是中国合唱史上罕见的。《长征组歌》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中国音乐创作的最高成就,与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起载入“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的史册。(完)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本文刊登在2021年第5期《炎黄春秋》杂志,天津人民广播电台转播。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军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晨晖点兵):周恩来总理与《长征组歌》的故事

(浏览 52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