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志愿军第十五军上甘岭前沿坑道筑城情况的简介

坑道筑城情况之一:志愿军第十五军接防志愿军第二十六军的上甘岭前沿工事,大部是掘开式,少数是坑道式防炮洞,顶厚不足五米的占百分之八十六,大部无交通壕连贯。由于敌人大口径火炮增加,空袭频繁,现有工事难以抗住敌空、炮袭击。为坚守阵地,粉碎敌人的进攻,迅速加强阵地的坚固性,建设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根据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指示,在原有工事的基础上,开展了大规模的坑道筑城。
一九五二年四月十八日,军长秦基伟在机关连以上干部会上传达了军党委会议精神,进一步强调修筑公路、加固工事、构筑坑道的重要意义。
五月六日至八日,军召开师、团长和师、团参谋长参加的第四次战术研究会。軍参谋长张蕴钰传达了志愿军司令部筑城会议精神;请志愿军第十二军坑道筑城顾问和兵团工兵主任介绍了筑城经验;研究了工事标准,制定了筑城计划。至六月底,第一线主要坑道基本完成,掘进坑道八千零三十七米,贯通坑道十八条,并改善了坑道设备,为前沿阵地坚守防御创造了条件。志愿军第十五军推广了志愿军第十二军金城前沿坑道作业经验,又介绍了本军第一三一团、第一三四团”深打眼、少装药、密填塞、快排烟”的作业法,建立健全坑道作业制度,开展筑城竞赛,进一步调动了干部、战士的积极性。
干部战士为解决炸药、器材不足的困难,折卸敌人发射的和飞机投掷的未爆炮弹、炸弹,获得炸药九百八十三公斤,拣来废铁,办起铁匠炉,解决了筑城器材不足的困难。后勤广大指战员,想方设法改善伙食,磨豆腐、生豆芽、开荒种菜,保证了艰苦条件下的紧张施工。
八月,部队继续加紧筑城。一线部队进行坑道战斗设备及暗火力点的构筑,至八月底,完成全部工事的百分之六十六,大大地加强了阵地的稳固性。
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奋战,至九月底,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基本完成。由于以坑道工事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的形成 使敌人装备优势的 效能大大减弱,我不但减少了受敌空、炮袭击伤亡,而且增强了防御能力,攻则有良好的冲击出发位置 守则有坚固的坑道防地,使我处于有利的地位,为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坑道筑城情况之二:坑道工事是随着战争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在“积极防御,坚守阵地”的正确指导方针下,经过战争的锻炼与考验,逐渐摸索研究创造出来的。
一九五二年四月,志愿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接替友军阵地时,正值朝鲜全线我军由掘开式工事向坑道工事的转化时期。当时,四十五师接收的工事,仅有部份小型坑道,积土薄(不超过十公尺),幅员小(高
1.2-1.5公尺),生活设备差(一线阵地不能做饭,需靠二线部队支援)。由于敌人炮火不断加强(增多一五五榴炮等),空军增多,对我阵地破坏日趋严重。四十五师接防后第二个月中,就被敌人摧毁重掩盖工事39个,小坑道12条。四十五师因工事被破坏亡32人、伤
7人,事实证明,当时的工事已不能适应战斗需要。五月上旬,十五军在上甘岭地区,展开以坑道为骨干,结合各种野战工事的阵地筑城。要求坑道积土,坚石在15公尺以上,松石及土质在25-30公尺以上,高1.7公尺,宽
1.2公尺。在12军大力帮助下,克服了作业技术上的困难。在一面作战一面筑城的情况下,构筑了坑道325条,长达20455公尺,形成了坑道支撑点式的韧性防御阵地。经上甘岭战役考验结果,这种工事抗力最大,在目前是最坚固的。但由于经验不足,也暴露了不少缺点。如工事多,不坚,坑道口少(有的只有两个口或一个口) 且坑道口开在山下,距山顶太远(有的四十多公尺)。战斗中受敌炮封锁,部队运动困难。敌占我表面阵地后,坑道孤立,得不到火力支援等。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18GA):关于志愿军第十五军上甘岭前沿坑道筑城情况的简介

(浏览 8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