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团长,我们的团 ◎吴森 父亲吴效闵,1921年生,山西太谷人。1936年加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第三支队政治处主任、决死纵队游击第一团连政治指导员、二十五团一营教导员、三八六旅二十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二十九团政委、团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三十七师师长,十三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昆明军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父亲吴效闵
我的父亲吴效闵个子不高,清瘦的脸庞架一副金丝眼镜,波浪翻卷的发型像是美发师精心拾掇的,其实那是天生的自来卷。当年军部在云南偏远的县城﹣﹣开远,他从外国带回一盒全是外文的发蜡,将头发打理得黑亮潇洒,说明他是个很讲究仪容的人。这副儒雅书生模样在土八路窝里很扎眼,说他是叱咤沙场的战将,很多人都不大信。 父亲出身于晋商家庭。日寇铁蹄逼近太原时,太原中学十三班老师梁品青,带着18位不愿做亡国奴的学生投笔从戎。那年父亲只有16岁,戴着700度的眼镜。决死队薄一波政委调他去机关,可他更愿和日本鬼子面对面”死磕”,于是一直在基层当指导员、教导员。 “文化大革命”时,15岁的我闹着要当兵。父亲对我说最好能到一一 O 团去,他凝视着窗外,嘴角抽动了一下又说:”这个团是个好部队,楚大明团长负伤28次,身上有62处伤疤。他当了团长还去和鬼子拼刺刀,每仗都到前沿指挥。楚大明是个大英雄,你忘了我,也不许忘记他!到了部队要挤时间学文化。要是不让我干,我就回山西老家,给楚大明写书去,你种地帮我写书。”
楚大明烈士 楚大明,1916年生,河南商城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鄂豫皖四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七旅二十团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解放军第四纵队十二旅副旅长、第十旅副旅长,1947年1月27日在汾孝战役中牺牲。1940年10月关家垴战斗后是父亲的团长。 30多年后,也是一个清明。忆起和父亲在一起的岁月,我在旧书堆里找出尘封多年的《一一 O 团战史》。父亲极为敬重的楚大明果然虎威凛凛,英气逼人,书中赫然写着:
1939年8月中旬,楚大明营长带上营部侦察班和通信班,冲进日军的株式会社……他抱着鬼子在地上厮打翻滚,他咬鬼子手指牙被拽掉,他将鬼子的眼球抠出来了。战后,团宣传队编演话剧《楚营打古城》,楚大明的名字不胫而走。 1939年12月5日,楚大明身先士卒,同鬼子扭打一起,腿脚两处负伤,仍坚持战斗。 1941年12月29日,楚大明副团长扒去上衣,挺起刺刀枪,硬是用白刃格斗把鬼子赶出村。 1944年11月,楚大明被太岳军区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时任团长。 1947年3月,太岳军区再次授予楚大明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时任副旅长。
当年中央有规定: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原则上限于基层指战员,旅级干部当战斗英雄须报军委批准。楚大明两次获此殊荣,这在全军也是少有。他自己勇冠三军不说,还把团里的三个文弱书生吴效闵、宋玉樵、田涯都锤炼成打硬仗的军事指挥员。 八路军史上最悲壮最惨烈的战斗是血战关家垴,七七二团伤亡过半。当决死第一纵队披挂上阵时,我的父亲用绳子捆好眼镜,端起刺刀枪往上冲。在关家垴和侧面柳树垴高地上,鬼子轻重机枪组成交叉火罩住山间小道,炮弹炸起一团团血雾。电视剧《八路军》把决死队当成了敢死队,镜头里的决死队员全是光膀子的壮汉,踏着成片的尸体怒吼着往上冲。其实,决死队是中华民族史上第一支学生军,由2000多名大中学生组成,其中有的来自北大、清华等国内最高学府。 “我的老二团快没人了……决死队都是些学生娃娃啊,给这支部队留点骨血吧!”这是陈赓旅长看到这支学生部队成片倒下时,含泪给彭德怀打电话。此情此景,任是铁石心肠也为之动容。 经18次喋血冲杀,我军终于拿下关家垴。而决死队也付出了血的代价,《一一八团战史》记载,百团大战前,决死二十五团有2200多人,百团大战后只剩500余人,凌则之政委在战役中牺牲。他曾是清华大学的学生,薄政委说他是林则徐的后裔,没有辱没家门。”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这是何等的悲壮! 邓小平政委在战役总结时,表扬了决死一纵队:”这支年轻的队伍表现是好的,和其他老部队一样,能够让指挥机关放手使用。三八六旅能仗,红军干部多,实战经验多,但文化水平低;决死队青年知识分子多,政治理论强,善于总结,进步快,非常可爱。两个部队的干部要交流一下。” 父亲交流到二十团(后一一 O 团)政治处任主任,这个团在河北遭日寇”铁壁合围”,伤亡450多人,团长政委和主任都牺牲了。归建三八六旅后,缩编成一个不设营只有五个连的小团,团干部只剩下代理团长楚大明。 父亲依然记得见面时楚大明那副表情,”他的嘴能塞进个鸡蛋,眼睛直愣愣盯着我的厚镜片”。团长皱着鼻,撇着嘴说:”我还以为只有鬼子翻译官才戴眼镜呢,你戴这玩意,行军打仗不碍事吧?怕不怕死?” 劈头盖脸一盆冷水,把老爸搞得脸红到脖子根。初来乍到人家又是战功赫赫的老红军,老爸没敢发作,但还是说了一句:”我不是从后方机关来的,班长、副排长我都干过,要是怕死,就不可能在基层干七年。” 楚团长没话讲了,眉头一拧又来了一招,让父亲去端炮楼,完不成任务,该上哪上哪。更损的是他还牵来头毛驴,戏谑地说:”你人瘦骑毛驴正好,这家伙山路跑得快,打不过,赶紧往回跑呀。” 这个团迎接父亲的不是掌声和笑脸,而是冷漠和嘲讽,到团部前,还被一个班长挖苦了几句。这一切让他实实在在感受到,与工农出身的官兵之间有着一道帷幕似的东西,也许是眼镜惹的祸。权威和尊重并不能随着上级的一纸任命而建立,军人的荣誉和耻辱都在战场!父亲渴望在战斗中,用热血和行动来证明自己。 白晋路的一座炮楼下,九连长纪志明给马车铺上棉被、浇上水、盖上土,车梁下吊着一挺机枪,没一会儿,就造了一辆土坦克。三个战士钻进”坦克”,一人手持机枪对付日军的反冲锋,两人手扳动车轮。”坦克”在弹雨下缓缓靠近炮楼,父亲大声叫好,跑到机枪阵地抢过机枪掩护。炸药包在烟幕中送到炮楼下,火光闪过,炮楼塌了半边,父亲端起机枪和战士一道冲进烟幕。那个曾挖苦过他的班长跑到前面,为他挡子弹。战后楚团长听了汇报,这才答应留下眼镜主任。 在金山寺战斗中,团长亲率七连、九连和鬼子拼刺刀。父亲也要上,团长担心他的眼镜会招来鬼子的群攻,坚决不同意,但他还是跑到前面去投手榴弹。战后,楚大明对他的警卫员李金桥说:”你去跟吴主任说,一定看好了,他也是个打仗不要命的主儿。”两人成了肝胆相照的知心朋友,还订了互教协议,虎团长教军事,眼镜主任教文化。 虽然上天给了父亲一副学者的外貌和文质彬彬的书生气质,可他却把人生的价值定位于豪壮和刚烈。父亲对我说,八年抗战他一直在搞政工,可他对这一套不大”感冒”,最喜欢跟楚大明学打仗,别看他没文化,打仗的点子比谁都多。 上党战役中,二十团刚补齐了三个营却打得非常精彩。攻打长子,团长带一营打主攻,让父亲带刚升级十天的二营打助攻。这个方案招来一片反对,楚团长眼一瞪,手一挥:”就这么定,出了错我兜着。”这一仗二十团最先登上长子城头;老爷岭前,各团的进攻都被压住,楚大明带部队从后面攀绝壁,拿下了山头;紧接着又奔袭土落村,堵住了两万溃军。 陈赓司令员狠狠表扬了二十团,于是父亲当主任不到一年直接升任政委。就在这时毛主席发号召: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父亲马上提出要改行,楚大明副旅长跑上跑下帮他吆喝。可陈赓看着他那副文弱书生模样犯了愁,担心优柔寡断镇不住部队。战争年代哪天不死人,军事指挥员可不是有文化,领导看着顺眼就能当的。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蒋介石的心腹”天下第一旅”进犯根据地,毛主席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歼灭第一旅!”闻夏战役中,蒲大义团长负重伤,军事权责交给吴效闵政委。也许陈司令不大放心,就把这个团留作预备队。 黄昏时部队在返回路上发现一队人马从南门进入陈堰村。在敌情和上级意图不明朗之下,父亲知道楚大明的团队,夜战、村落战最拿手,于是当即下令兵行险招,一营从西门,二营从北门摸进村,战斗力最强的三营作预备队,摸清敌情再用。这伙敌人正是”天下第一旅”。经一夜鏖战,我军活捉中将旅长和少将团长。这是一场没有命令的胜仗,也是解放战争初首次全歼老蒋的嫡系王牌。捷报传到延安,高层领导都知道,陈赓部队的知识分子会打仗,毛主席亲笔拟稿贺电,《解放日报》在头版上发表社论《向太岳纵队致敬》。此后,父亲如愿当了团长。
宋玉樵参谋长 共同指挥这场战斗的宋玉樵参谋长带部队勇猛拼杀,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他也是个读书人,家有百十亩良田,抗战时他却投了八路军。1947年4月攻打蒙城时,他化装到城下侦察,不幸牺牲。 三营攻击力最强,田涯是公认的猛虎营长。他的军旅生涯更是精彩,由于出身于书香世家,参军分到了宣传队,因为长得眉清目秀,尽扮演被鬼子追得满台跑的花姑娘。时间不长他就当了宣传干事。有人说,一个鬼子还没杀过,当官就凭唱歌跳舞能写诗。田涯咽不下这口气,便到军区软磨硬泡,宋任穷政委只好让他下连当代理指导员。在衡水围点打援的伏击战中,楚大明营长端起刺刀枪冲进敌阵,边跑边喊:”三两个对一个,捅死小日本!”田涯也冲上去,第一次和日本鬼子近距离地面对面,也说不清是激动还是害怕,反正刺刀尖在打晃。小鬼子力气大枪法刁,逼得田涯步步后退。崔东元连长跳到鬼子身后,刺刀捅进鬼子胸膛,没等拔出枪来,鬼子中队长从背后砍倒了崔连长。平时温文尔雅的田涯疯了一样,抡圆了刺刀枪上挑下劈,一通胡刺乱砸。战士们听到吼叫声都上来帮忙,楚营长冲田涯咧嘴一笑,不久他就当了七连连长。他机智勇猛,把七连带成最硬的连队。每当危急关头,团长都会喊:田涯,上!田涯当营长时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1947年11月22日,田涯参谋长在方城牵牛战中牺牲在前沿阵地。
父亲的两个参谋长都牺牲在前沿,他最崇敬的首长、最知己的战友楚大明副旅长也牺牲了,他是被70米外的机枪打中的。就在他牺牲的前四天,父亲被敌人堵在村里,副旅长在村外跺着脚调部队,八连长赵世兰付出了生命,才把敌人击溃。父亲出来后,两个生死战友紧紧抱在一起,楚大明连声说:”可把我急坏了,汗都出来了!”
楚大明副旅长牺牲后,官兵们不愿把敬爱的首长留在汾河畔,执意把副旅长抬回沁源根据地。三百里的风雪行军路上,旅长、团长、营连干部都争着抬遗体。追悼会上,父亲和全团干部披麻戴孝,叱咤沙场的血性男儿全跪下双膝给老团长送行。
父亲说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是战友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最大的心愿就是,给战友报仇,让人民当家做主。
决战淮海,二十九团(原二十团)连续攻坚,12个连缩编为9个连,打下了李围子,又缩编成6个连。父亲始终跟着突击营,警卫员宋天发说:”团长的眼镜在战火中闪红光,我不断拉他变换位置。”战士都敬重和他们一起冲锋的团长,遇到危险都挺身给他挡子弹,炮弹飞来,好几个人往他身上扑。团长总往前面跑,连我这警卫员也立了特功。
被评为模范政工干部的苏扶征叔叔说:”在兵团庆功会上,我们团长举着大旗率十旅英模进入会场。陈赓司令员在会上说:“效闵同志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战将、猛将、虎将。”在这次英模会上,十旅授予他甲等战斗英雄。1949年2月,兵团领导综观他在历次作战中指挥有方、英勇机智的表现,又授予兵团战斗英雄称号。
历史告诉我们:对人民的忠奸不能简单用阶级出身来判定。每当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不怕断头流血的书生挺身而出。可用当年的话说,那是”背叛了自己的阶级”。知识分子参加革命更倾向于理性,不为”三十亩地一头牛”,而是为国家的独立富强。二十团三个知识分子宁死不当亡国奴,舍弃富贵投笔从戎,为人民不惜奉献生命,这是血写的历史!
电视剧《亮剑》热播后,观众在猜测李云龙的原型是谁。三八六旅的团长猜了一圈,没人提到楚大明。陈赓曾写诗赞曰:”太岳战将勇,首推楚大明。”昆明军区陈家贵副司令员说:”我们三八六旅猛将多,许世友、王近山一打仗就像疯子,我最佩服楚大明,哪里最危险,他就往哪里跑。”二十团的老兵都说李云龙最像我们楚团长。我曾问过作者都梁先生,他说:”书是根据三八六旅战例写的,书中的李家坡就是关家垴,陈赓旅长都用了真名,当然写的不是红军团。李云龙那个团成立于抗日战争期间,打了场败仗,团长勇猛粗犷,桀骜执拗,用独特的个性把部队带成主力。”不过这员虎将确实是个两头冒尖的人物,父亲说,为纪律这档事,两人红过脸,吵过架。当然,硬去对号入座,那是小学生所为。可是,虚构的李云龙红遍全国,真实的楚大明却默默无闻,这叫什么事?
当年不理解父亲对这个团的感情,这是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我突发奇想自己动笔给父辈写本书。为什么说是”突发奇想”?我上五年级时碰上”文化大革命”,停课三年,15岁就去当兵,没读过几本书。妈妈知道后,想起一段往事。一次陪父亲去看一位患癌症的战友,在回来的路上,父亲若有所思不说话,猛不丁地说了句:”他的脑袋都烧坏了,我要是得了这病,不要做化疗,我要用最后的时间给楚大明写书!”父亲的战友也支持,他们已年过八旬仍抱病写回忆文章,并建议根据《团史》写,文章中提到的每一场战斗的时间地点、经过和战果,都是老兵们争红了脸才定下的。《团史》无疑最具权威性,但限于篇幅不可能对每次战斗和许多英雄展开描述,语言又过于端庄凝重,有不少套话和八股调,读起来干巴巴,缺少趣味,就像教师爷板着脸教训人,连我也很难读下去。那年有句流行语:细节决定成败。为了让书中的人物可亲可敬,生活气息更浓、更鲜活,我到全国各地采访老兵,又把儿子小学到高中的语文课本学了一遍。最后,近50万字的书终于写好入选解放军出版社”百战将星丛书”。
书出版了,我达成了父亲的心愿,妈妈流泪了。
点击二维码 关注我们
文字|《我们的父亲母亲》 作者|吴森 图片|本文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军旗猎猎212):吴森 父亲的团长,我们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