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中国成立至今,先后发生过6次对外战争,1988年3月14日的南沙海战是其中的最后一次。此战夺取了6个岛礁,在南沙群岛建立了战略支撑点。与前5次对外战争不同,此战是在高层没有最终决策的情况下打的,当时也不为国人所理解,其重大意义在30年后的今天才显现出来。
————————————————
一、南沙群岛:纠纷的由来
————————————————
南海明珠:南沙群岛,古称万里石塘、万里长堤,是南中国海上最南的一组群岛,岛屿滩礁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群岛,犹如一颗颗明珠散落在南中国海上。整个群岛范围,东西长约905公里,南北宽约887公里,陆地总面积仅约1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89万平方公里。南沙群岛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海洋渔业中最大的热带渔场。南沙群岛西北与越南相对,东北与菲律宾隔海相望,南部水域与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沿海相接。对南沙群岛,越南方面称之为长沙群岛,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均称为斯普拉特利群岛。南沙群岛属于海底高原,众多岛礁中,大多数是常年位于水下的暗礁,出露水面的岛礁以及在低潮时出露的礁坪或礁石共54个。主岛太平岛位于群岛北部,面积为0.43平方公里,为中国台湾所控制。
重要价值:南沙群岛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的交通要冲,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重要战略价值。而且,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位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在上世纪80年代,位于西北方向的金兰湾为苏联所租用,位于东北方向的苏比克湾被美国所控制,南沙群岛的军事价值不言而喻。同时,南沙群岛渔业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极其丰富,据估计的石油总潜量达到350亿吨,天然气总潜量为8万亿立方米,是油气专家眼中的第二个“波斯湾”。整个南沙海域就是一个巨大的宝藏,这也是导致南海争端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史归属:早在唐贞元五年(789年),中原王朝就已经把万里石塘(即南海诸岛)列入中国版图。清同治六年(1867年),英国航道测量船莱福曼号在南沙群岛海域进行测量,并记载各岛“俱有海南岛渔民之足迹,以捕取海参蚧贝为生,颇多长年留居于此”。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国家。南海争端的起始,是法国殖民印度支那期间,把南沙群岛当作无主岛对待,在1930年派兵侵占南沙群岛中的南威岛,之后又陆续侵占了另外8个小岛。1933年7月25日,法国在公报中宣布占领南海9岛。这就是法国在南海侵占“九小岛事件”。但法国人当时也承认:“九岛之中,惟有华人居住,华人以外别无其他国人”。中国在获悉此事后,国民政府外交部在1933年7月26日即发表声明:“菲律宾与安南间珊瑚岛,仅有我渔民居留岛上,在国际间确认为中国领土”,并向法国提出抗议,坚称对西沙、南沙群岛拥有绝对主权。但弱国无外交,西方列强历来只认炮舰,不讲公理。此后,中法两国就“九小岛事件”交换无数照会,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仍无结果。1939年,侵华日军占领海南岛后,随即进占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驱逐了法国人,并于当年4月9日以台湾总督府(当时台湾属于日本)名义发表第122号文告,宣布占领南海诸岛,将东沙、西沙和南沙等群岛一并划归台湾总督府管辖,隶属高雄县治。
管辖机构: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国民政府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麦蕴瑜为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收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同年12月12日,国民政府海军以林遵为总指挥,率“太平”、“中业”两舰船至南沙海域,载百余官兵至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登陆,在岛上举行了隆重的进驻仪式,设立“南沙群岛管理处”,并留官兵驻守。为纪念“太平”舰接收该岛,即以“太平”为该岛命名,竖立一块高约1米的水泥钢筋石碑,刻“太平岛”三字;同时以“中业”命名南沙群岛的第二大岛屿。1950年,国民政府南沙群岛管理处官兵逐步撤退至台湾左营驻防,后台军组建南沙守备队共百余人,于1956年7月11日再次进驻太平岛至今。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3月1日,中共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在海口市成立,属广东省派出机构,意在对南沙群岛及海域行使管辖权。198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县级),作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由于距离遥远,直到1988年南沙海战夺占了6个岛礁后,中国大陆才在南沙群岛有了立足之地,并进行实地管辖。2012年6月21日,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省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2020年4月,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其中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 ↓ ↓ ↓ ↓ ↓
↑ ↑ ↑ ↑ ↑ ↑
九段线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国民政府组织舰队,于1946年12月收复被日本侵占的南沙群岛等南海诸岛。当时与接收舰队同行的,还有国民政府内政部方域司的接收人员。在接收主权的同时,内政部方域司人员完成了对南海诸岛的实地测量工作,于1947年绘制了官方的南海地图,完成了南海诸岛的最新命名。为了使西沙、南沙等群岛的主权范围具体化,内政部方域司编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并在该图中用11段线圈定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范围,成为如今中国坚持的南海主权九段线的来源。1948年初,内政部方域司又将此图收入《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并公开发行,进一步确认主权。新中国成立后,继承了11段线的主权范围,但在地图上去掉了北部湾中越之间的两段线(海南岛西边的两段),变成了今天的九段线。对于11段线或9段线到底是什么,是海上疆域线、群岛水域线还是岛屿归属线?无论是之前的国民政府,还是现在的中国政府,至今没有对其性质作出官方解释,也没有注明确切坐标,始终是“有图无解释”。
主权争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南沙群岛及海域的周边国家从未对其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当时的北越)在1975年统一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声明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下属的“亚洲外岛海域矿产资源联合勘探协调委员会”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评估认为南沙海域蕴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从此开始,周边国家开始抢占南沙岛礁,提出主权要求,进行油气资源开发,真是怀璧其罪。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岸国家200海里专属经济圈和大陆架的管辖权,南海周边国家据此纷纷提出各自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圈和大陆架主张。由于九段线已经划到一些国家的“家门口”,这些国家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圈和大陆架主张,必然与中国声明的南沙群岛及海域的管辖范围形成大面积重叠,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南海主权争端。其中与越南在南沙群岛的争议和冲突,早在1974年西沙海战结束之后,由于当时的南越去夺占南沙岛礁,就实质性地产生了。周边国家中,越南是侵占南沙岛礁最早、也是最多的国家。
岛礁现状:目前,对南沙群岛全部、部分岛礁或海域提出主权要求的国家有: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南沙岛礁被各方实际控制(以有人驻守为准)的情况是:越南29个,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中国8个(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另外巡视监控21个岛礁)。文莱和印度尼西亚虽未实际控制岛礁,但对相关岛礁或邻近海域也提出了主权要求。大体上以“就近原则“,越南占据了南沙群岛的西南部,马来西亚占据了南沙群岛的东南部,菲律宾占据了南沙群岛的东部,中国只在南沙群岛的中北部见缝插针地占据了几个岛礁。从下图可以看出各国占据的岛礁情况。目前,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均通过与西方石油公司招标合作的方式,已在南海进行石油勘探和开采,并且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年石油开采量已超过5000万吨。
—————————————————–
二、中越冲突缘由:因74号海洋观察站而起
—————————————————–
南越夺岛:中越之间的南沙冲突,要追溯到越南统一之前。当时,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即今天的越南)和南越(越南共和国)对南沙群岛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北越一直承认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而南越政府基于其前殖民主法国曾经占领过南海9岛,在上世纪50年代也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但没有采取具体行动。196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南沙海域蕴藏有丰富油气资源的调查报告公布后,南越开始高调声明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有抢占南沙岛礁的意图,但也没有付诸行动。1974 年,南越在西沙海战失败后,随即抢占了南沙群岛中的鸿麻岛、南威岛等6个岛礁,中越之间的南沙争端由此实质性产生。当时,如果中国采取类似西沙海战后的夺岛行动,国际环境对中国相对有利。美国当时的态度与对待西沙海战相类似:不希望中国以武力收复被南越抢占的南沙6岛,但如果中国坚持夺岛,美国也只能默认。中国虽然在南沙群岛主权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但苦于当时海军实力远不如南越海军,在西沙海战中是靠拼命精神加上一些运气才艰难取得险胜,根本无力去争夺更加遥远的南沙群岛。其实,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有占据南沙主岛太平岛之地利,海军实力也不弱,完全有能力收复被南越当时抢占的南沙6岛,但因受制于美国而不敢行动。可以说,南越在1974年抢占南海6岛的行动,为后来中国与越南及其他周边国家的南沙争端和冲突埋下了祸根。
越南食言:1975年越南统一之前,北越在政府声明、照会、报刊、地图和教科书中,都正式承认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1956 年6 月1 日,北越外交部副部长雍文谦在接见中国驻越临时代办李志民时表示:“根据越南方面的资料,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应当属于中国领土”。当时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亚洲司代司长黎禄进一步介绍了越南方面的材料,补充指出:“从历史上看,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早在宋朝时就已经属于中国了”。1958年,北越政府总理范文同在照会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时,明确表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1975 年4 月底,北越消灭南越政权后,随即接收了南越军队原先占领的南沙6个岛礁,并驻军占领。当年5 月,越南报纸刊登的越南全国地图,第一次把南沙群岛划入其版图;6 月3 日,越南外交部向中国驻越大使馆声称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属于越南领土”,正式对这两个群岛提出了领土要求。此时,越共在中国的支持下完成国家统一才1个月时间,就自食其言,翻脸不认人,引发中越南海争端,也为南沙海战埋下了伏笔
。
74号观测站:1987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四届海洋委员会年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了会议。2月21日,参会代表一致通过了《全球平面联测计划》。该计划决定在全球海平面建立统一编号的海洋观测站,并由各成员国负责建设本国境内的海洋观测站。观测站建成后,所获得的观察资源由全体会员国共享。《联测计划》明确由中国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其中大陆沿海3个,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各1个,计划建于南沙群岛的为74号海洋观测站。随后,海洋委员会设在西太平洋的机构又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了第五次会议,再次就在南沙群岛等海域建立海洋观测站进行了协商。南沙群岛是国际公认的中国领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由中国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是件很正常的事。因此,就建立74号等海洋观察站一事,在两次会议上都得到与会国代表的一致通过,越南代表在表决时也投了赞成票。笔者分析,或许是越南代表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涉及南海主权问题。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决定是“由各成员国负责建设本国境内的海洋观测站”,由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74号观察站,那就自然认为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准备施工:建设74号观察站是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立足点的重要契机。为了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把这一任务交给海军。1987年5月和10月,海军会同国家海洋局两次派舰船到南沙群岛勘察选点。同年11月,74号观察站选定在永暑礁,同时控制了永暑礁以南40海里的华阳礁,并立了一块主权碑。永暑礁是一块月牙形的礁盘,长约26公里,宽约7公里,涨潮时露出海平面的最大礁石只有1平方米左右,落潮时露出一丛丛礁石或礁盘。永暑礁74号观测站在1987年12月完成设计,1988年2月开始施工。执行施工任务的是登陆舰929编队,计有工程舰船10艘,工程人员400余名。就在中国选点、设计和开工期间,越南当局似乎醒悟过来,突然反悔,撤换了在海洋委员会上投赞成票的代表,其外交部还发表声明,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要对中国建立74号海洋观测站进行干预”。
越军挑衅:在此期间,越南当局多次派舰船抵达永暑礁周围侦察和骚扰,并企图派人登礁对抗,均被中国海军驱逐。对此,越军一方面继续对施工行动进行骚扰,一方面增派兵力抢占南沙群岛的其他岛礁。从1988年1月15日至2月19日,越南军队又连续抢占了南沙群岛中的5个岛礁,加上从南越承继的6个岛礁及陆续占领的,此时占领的岛礁总数已达20个。2月17日晚,中国147号拖船载着施工队在华阳礁附近抛锚,准备第二天登礁施工。这时,越军1艘扫雷舰和1艘运输船突然驶来,并放下小艇,企图登上华阳礁。见此,中方施工队林书明队长立即带领5名战士,乘小艇抢先登上华阳礁,护卫着主权碑。后到的越军只好在浅滩上插上越南国旗。中方小分队随即逼向浅滩,赶走了越军。这是双方的第一次正面对峙。为了应对越军在南沙群岛的挑衅行动,海军榆林基地奉命组织作战舰艇编队,前往南沙群岛的水暑礁及其周围海域巡逻,以保障74号观察站的正常施工,保卫附近海域及其岛礁不受侵犯。
“五不一赶”:1988年2月,中国海军计划增派502舰艇编队(由502、503号护卫舰组成),由海军榆林基地出发,赶往永暑礁海域。编队由海军榆林基地参谋长陈伟文带领。502舰编队出航在即,南海舰队刘喜中副司令员来到编队检查战备工作。当时,对编队下达的任务是:保卫永暑礁不受外国侵犯,保障74号观测站顺利建成。但在越军挑衅时如何应对,并没有明确的指令。对此,在陈伟文询问“如果越南军队真的来搞破坏该怎么办”时,一向快言快语、敢想敢干的刘喜中一言不发,长久沉默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份材料,表情严肃地说:关于南沙斗争,北京一位首长有个讲话,你看看吧。陈伟文马上掏出钢笔和本子,刘喜中见状制止说:“不要抄,这是绝密,你记在心里就行了”。陈伟文认认真真地读了几遍,并牢牢地记住了其中的“斗争原则”:不主动惹事,不首先开枪,不示弱,不吃亏,不丢面子;如敌占我岛屿,要强行将其赶走。陈伟文把这几个“原则”归纳成为“五不一赶”。但看了首长的讲话,陈伟文心里更没底了。这些“斗争原则”实在是太“原则”了,遇到实际情况时很难掌握。
没有决策:1986年以后,随着戈尔巴乔夫上台和黎笋病逝,苏联和越南均主动向中国示好,中苏、中越关系开始出现缓和的迹象。虽然中越十年边界战争仍在进行,但作战规模开始减小,强度开始减弱。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存在主权争议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都东盟成员国,中国不得不考虑与东盟的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推进,又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端。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当时的目标是顺利建成74号观察站,并借此良机占据几个岛礁,在南沙群岛建立立足之地,并没有做打仗的准备和决策。因此,面对越南的频频挑衅,中央的态度是:既要保证74号观察站顺利建成并借机占据几个岛礁,又不想在南沙发生武装冲突。所以才会出现上述“五不一赶”这种让基层官兵无所适从的所谓“斗争原则”。其实,越南也判断中国不会在南海打仗,显然是有恃无恐,敢于做出阻挠建站、抢占岛礁等种种挑衅行动。从越南派往南沙海域的舰船来看,均是运输舰船,不是作战舰艇,显然没有做打仗的准备。应当说,中国高层既要达成目标、又不想打仗的心态,对现场指挥员的现场处置能力将是一次巨大考验。
↓ ↓ ↓ ↓ ↓ ↓
↑ ↑ ↑ ↑ ↑ ↑
—————————————————-
三、战斗爆发:现场指挥员的“临机决断”
—————————————————-
六舰对峙:1988年2月22日,502舰艇编队赶到南沙群岛海域,与先后抵达的南海舰队162驱护编队(由162号驱逐舰和553、556号护卫舰组成)和东海舰队510编队(由510、531号护卫舰组成)会合。经与162号指挥舰交接后,3个舰艇编队统一由陈伟文负责指挥。随即明确各编队分工:162编队和510编队负责从永暑礁到华阳礁海域巡逻,保障929编队的施工安全;502编队在南薰礁附近海域巡逻,并视情况执行考察各礁并相机占领岛礁任务。3月12日,越南海军派出3艘军舰(HQ505登陆舰、HQ604和HQ605武装运输船),运送117名武装人员前往赤瓜礁海域,准备登礁修建高脚屋。接到上述情报后,正在南薰礁海域巡逻的502舰于立即赶往赤瓜礁,并命令531、556两舰前去支援。3月13日下午,502舰赶到赤瓜礁海域,随即派出官兵登上赤瓜礁。13日傍晚,越南海军3艘军舰抵达赤瓜礁附近海域,对中国军舰要其离开的喊话不予理会,并分头行动:HQ505到鬼喊礁(赤瓜礁西北1.5海里)附近抛锚,HQ604舰到赤瓜礁附近抛锚,HQ605舰到琼礁(赤瓜礁东北5海里)附近抛锚。3月14日6时40分左右,531、556舰先后抵达赤瓜礁海域。陈伟文命令556舰赶往琼礁,对付HQ605舰;531舰赶往鬼喊礁,对付HQ505舰;502舰则留在赤瓜礁,对付HQ604舰。中越双方各3艘军舰一一对峙。
实力对比:此时在赤瓜礁海域对峙的,中国海军是3艘护卫舰,即502、531、556舰,各舰的标准排水量分别为1150吨、1674吨、1565吨;越南海军是1艘坦克登陆舰和2艘武装运输舰船,其中HQ505为坦克登陆舰,标准排水量1653吨,为越海军指挥舰,由一位旅级军官为编队总指挥;HQ604和HQ605为同型武装运输船,标准排水量均为368吨。双方对峙的舰艇实力对比悬殊:中方舰全是护卫舰,属于作战舰艇,每舰装备3-4门100毫米口径主炮及4座双联37毫米口径副炮,531、556舰还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导弹护卫舰;而越南是坦克登陆舰和武装运输舰,不属于作战舰艇,HQ505舰上装备有4座双联40毫米口径火炮,其他2舰仅装备14.5毫米口径机枪。因此,无论是吨位还是火力,中国海军均占有绝对优势。1974年西沙海战时,南海舰队的舰艇处于明显劣势,而此时的中国海军已今非昔比。
激战赤瓜礁:1988年3月14日6时许,越军HQ604舰派出43人,利用低潮开始登上赤瓜礁。对此,陈伟文命令502舰政委李楚群带队支援礁上的官兵,并指示:要想尽一切办法将越军赶走,拔掉他们的旗,必要时可以夺他们的枪。李楚群率领502、531舰上的水兵共58人,于7时30分左右登上赤瓜礁,以无畏的气概,向越军登礁人员压过去,双方在齐腰深的海水中对峙。531舰反潜班长杜祥厚出手去拔插在礁盘上的越南国旗,而越军士兵拼命护旗,双方为此扭打在一起。这时,531舰反潜兵张清赶上去收缴越南国旗。1名越军士兵举枪向张清瞄准,502舰副枪炮长杨志亮见状,急忙伸出左手抓住越军枪管向上托。这时(约8时47分),越南士兵的枪响了(分析应该是走火,但也表明越军是有准备的),杨志亮左臂被子弹击穿。枪声就是命令!枪一响,中国军人瞬间蹲入水中,短暂的寂静之后,随即爆发激烈的枪声,站在水中的越军立即被打倒一片。同时,中方水兵边射击边迅速后退,以利502舰上的高射机枪实施火力支援。礁上交火后,越HQ604舰上的机枪立即向礁盘上开火,支援其登礁士兵。
“打沉它”:双方士兵在赤瓜礁上对峙、争夺期间,陈伟文已经命令502舰等舰做好战斗准备,各舰的主炮均要瞄准对峙的越舰,并命令502舰的高射机枪随时准备支援上礁人员。一直站在502舰指挥台上的陈伟文,在听到枪声的同时,也接到了礁上人员“敌己向我开火”的报告。8时48分,陈伟文命令502舰:开火,打沉它!502舰立即向HQ604舰开火,当即命中HQ604舰,致其中弹起火,8分钟后迅速沉没。赤瓜礁爆发战斗后,位于鬼喊礁海域的越军指挥舰HQ505舰立即赶往赤瓜礁,并以40炮向502舰射击。陈伟文当即命令531舰攻击HQ505舰。531舰边机动边炮击,HQ505舰当即中弹,燃起大火,拼命逃窜。此时531舰100毫米主炮火控雷达故障,射击中断,致HQ505舰紧急逃往鬼喊礁抢滩,未能当场将其击沉。抢滩后的越HQ505舰在鬼喊礁燃烧了5天5夜。9时15分,位于琼礁海域的556舰接到陈伟文开火的命令。556舰长接到命令时提醒说:“越605号舰还没有向我开火”。陈伟文果断地说:“605舰是属于同战区的,打”!556舰立即向越HQ605舰猛烈轰击,很快将其击沉于琼礁东北方向海域。从越军枪响到556舰9时37分停止射击,战斗前后持续50分钟。这就是南沙海战(又称赤瓜礁海战或“314”海战)的全过程。
奇怪的命令:战斗正酣,陈伟文接到一份上级电报,命令502编队“不准主动动武”。没过多久,陈伟文又接到相同内容的电报。也许上级还不放心,一位首长又打来无线电话。由于干扰声太大,电话里根本听不清所讲内容,但从语气中能听得出这位首长的怒气。陈伟文接完电话,有种预感:上级对502编队还击越军可能存在不同看法。指挥台的官兵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对,盯着陈伟文问:“上面有什么指示”?陈伟文坚定地说:“同志们,如果上级认为这仗打得对,打胜了,我给你们请功;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一人负责”。说完,一面向上级电告海战进展情况,一面继续指挥仍在进行的战斗。这还没完,在短短的50分钟海战时间内,陈伟文共收到26份电报,其中有14份是指示编队“这个不准,那个不准”的,如:“严格执行政策,不准撞击越舰”;“阻止越军登礁,但不主动开火”;“如果越军炮火射击对我不构成直接威胁,我则不予理睬”;“不主动惹事,防止吃亏”;“不要再主动攻击,特别越军是运输船”;“其他方向敌不开火,我不开火”;“不再扩大事态,尽量避免与越军舰艇接触,以不丢失己占礁为原则”;“不要主动拔越国旗,不主动动武,如越火炮未向我开火和对我未构成直接威胁,我不得开火,切切”。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命令内容,陈伟文感到十分困惑。
紧急撤离:海战一结束,陈伟文马上组织人员抢救负伤人员,同时指挥编队清理战场,清点伤亡人数,报告战斗结果。当时,越南已经拥有挂载反舰导弹的苏-22型攻击机,其金兰湾海军基地距离南沙群岛约600公里,处于苏-22攻击机的作战半径之内。而赤瓜礁距离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约1000公里,中国空军当时装备的各型战斗机航程都有限,无法提供空中掩护,502编队自身的防空能力也比较弱。此外,这场海战事起突然,中越双方都未料到会在该海域发生海战,可以说是现场指挥员的“临机决断”之战,情报、装备、训练等方面的战斗准备均不足,从上级指挥机构到编队官兵的心理准备也不充分。基于这些考虑,海战结束后,上级命令502编队立即撤离战区。502编队当即收拢人员,加强防空,并以18节速度高速撤离战场返航。事后分析,当时越军苏-22攻击机的作战能力有限,对南沙海域的中国舰艇编队并不构成很大威胁。
战斗结果:此战,由于中国海军编队在吨位和火力上占有绝对优势,502编队共击沉越南武装运输船2艘(HQ604、HQ605舰),重伤大型登陆舰1艘(HQ505舰,后在回拖途中沉没);毙伤越军300多人,俘虏9人。中国参战军舰完好无损;由于登上赤瓜礁的官兵训练有素,准备充分,仅伤1人。此战,中国海军乘机控制了华阳礁、东门礁、南薰礁、渚碧礁、永暑礁和赤瓜礁等6个岛礁,填补了中国在南沙群岛没有实际控制岛礁这一空白,从此在南沙群岛有了立足之地。永暑礁74号观测站的工程建设从此再无越军骚扰,并于1988年8月顺利竣工。但“3.14”海战后,越南继续侵占南沙岛礁,中国也没有阻拦,致永暑礁被为越南侵占的岛礁三面包围,目前越南实际控制的岛礁数量已经上升到29个。
问题不少:南沙海战,中国海军在吨位和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轻松取得胜利。但暴露的问题也不少。首先是装备准备不足, 531舰火炮射击时舰体震动,导致全舰发生故障54起,尤其是主炮火控系统故障,未能扩大战果;556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对舰导弹护卫舰,但名不副实,战斗过程中,越HQ505舰高速向海上逃窜,陈伟文命令556舰发射导弹击沉它,结果556回答“没有装弹”;531舰是对空导弹护卫舰,其实也没有带导弹,否则也不至于对越南苏-22攻击机那么紧张。其次是上级指挥混乱,发给编队的电报内容过于具体、琐碎、杂乱,让编队指挥员无所适从,如何时登礁、派几个人登礁、带多少武器、登礁后要插国旗等;又如编队如何组成战斗队形、如何占领有利阵位、如何机动防空等等。这些都是普通军事常识,编队指挥员完全可以根本现场的实际情况自主掌握和指挥。上级指挥太具体、太琐碎、甚至杂乱,会大大束缚海上指挥员的手脚,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南沙海战与1974年西沙海战的上级是同一个指挥机构,相比而言,西沙海战的上级指挥机构是任务明确、授权充分,海上指挥员得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吨位和火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取得了海战胜利。更让人纠结的是:虽然南沙海战取得了胜利,但海战过程那一道道“奇怪的命令”,等待陈伟文和编队的,会是什么呢?
————————————————
四、凯旋归来:没有鲜花,只有严肃的审查
————————————————
冷冷清清:502舰编队返航是按上级指令执行的:531、556舰先行,502、503舰随后撤离。因为打了胜仗,返航途中,502舰编队上的官兵们欢欣鼓舞,设想着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正在基地等着他们。但抵达基地后,码头上冷冷清清,没有人群,没有标语,没有彩旗,没有锣鼓,没有鲜花和鞭炮,根本没有官兵们想象中的欢迎场面,码头上比舰队平时巡航或训练归来还要冷清。陈伟文很快得知:531、556舰之所以先行返航,是上级特意安排的。两舰返航后,上级立即登舰调查赤瓜礁海域的斗争情况:当时海域的态势、是谁先开的枪、编队指挥员如何下的命令、指挥过程的细节等等。531、556舰官兵据实陈述,并充分肯定了编队指挥员的指挥能力,还说“我们都未见过指挥员,很想见见他”。对531、556舰的调查结束以后,上级才下令502、503舰返回基地。
“三堂会审”:502舰靠上码头后,编队指挥员陈伟文立即被请上一辆汽车,直接去“汇报情况”,地点就在码头勤务处的会议室。陈伟文走进会议室时,里面已经坐着20多人。参加汇报会的人员层级很高,上到海军司令部作战部和情报部的部长,以及南海舰队和榆林基地的领导等。与会人员个个表情严肃,气氛紧张,会议桌上的录音机已在录音,真有点“三堂会审”的架势。汇报会由南海舰队刘喜中副司令员主持。刘喜中没有任何寒暄和问候,开门见山:“现在开会,请陈参谋长汇报情况”。对这次汇报,陈伟文没有一点思想准备,也就没有做任何汇报准备,只得强忍着内心的不快,详细汇报了争夺岛礁及海战的经过、战斗结果、组织指挥、情报保障等8个问题,同时也指出上级在指挥中的优点和不足。陈伟文的汇报讲了1个半小时。出乎意料的是,陈伟文的汇报一结束,会场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掌声过后,又恢复到先前严肃状态和紧张气氛。
深入调查:码头汇报会后,上级随即对南沙海战开展了更加深入的调查,找参战官兵个别谈话,到榆林基地检查、核对海战期间的所有往来电报。对此次南沙海战的总结报告,上级也一反逐级上报的通常做法,没有要502编队起草,而是由上级直接起草,并且自始自终都没有征求过编队指挥员陈伟文的意见;事后,陈伟文也没有看到过这份总结报告。由此可见,上级对这次海战的正确性还抱有怀疑态度。陈伟文本人在基地也倍受冷落,一些昔日的同事和部属或是视而不见,或是躲而避之,给人的感觉他不是打了胜仗,而是打了败仗。但更多的官兵虽然表面上不像以往那样亲热,却通过暗地里送条子、私下里打招呼、甚至直接向上级反映等方式,支持和鼓励陈伟文。很多战友对他说:“历史会证明这一仗打得好”。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这次南沙海战,是在最高层没有最终决策的情况下打的,上级对这次海战仍在调查评估之中,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意见。
外媒“帮忙”:海战结束后,国内新闻媒体无一报道,似乎这场海战根本没有发生。但国外新闻媒体却迅速做了大量报道,尤其是西方媒体。美国一家电台在海战的第二天(3月15日)就广播说:3月14日上午,中国海军与越南海军在赤瓜礁海域发生了军事冲突,战斗历时一个小时,3艘越南舰船被击沉击伤,中国海军取得了胜利。日本媒体报道说:这是中国海军首次远离海岸线作战,是中国海军走向深水的标志。法国媒体报道说:南沙冲突的结果表明,中国海军官兵素质较之中越西沙海战时要高得多,舰炮射击十分准确,官兵在短兵相接时毫不手软。不少外国媒体在报道这次南沙海战的起因时说:这是越南一手挑起的,因为中国在南沙群岛上建设74号观测站,是基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授权,当时越南代表也是投赞成票的,现在越南却出动舰船阻挠中国建站,“实在是毫无道理”。中国当时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对西方开放,并与西方国家关系良好。这些西方媒体关于这场海战的报道,对中国大多是偏正面的。这无疑对中国高层评估和认识这场海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给中国海军参战编队“帮了大忙”。
迟来的嘉奖: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1988年4月1日,也即南沙海战结束半个月后,中国高层终于做出了评估结论,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发了嘉奖令:三月十四日上午,越南海军三艘舰船派出人员非法登上我南沙赤瓜礁,并首先向我守礁人员开枪。我海军部队被迫进行有限的自卫还击。在这次战斗中,我海军参战部队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指示,坚持自卫的原则,反应快速,作战英勇,指挥得当,一举击沉越舰船一艘、重伤二艘,打击了越南当局侵略扩张的气焰,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主权,特予通令嘉奖。南海舰队随即为502 编队举行了隆重的庆功大会,参战的3艘舰艇(502、531、556舰)和89名官兵立功受奖。立功名单里没有陈伟文。庆功大会一结束,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王国长代表舰队党委同陈伟文谈话说:你现在是副军职,按我军的习惯做法,师以上干部是不记功的;但你的功绩将载入我军史册,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这让陈伟文倍感欣慰。现在回过头来看,嘉奖令和庆功会无疑是对南沙海战正确性的肯定,但似乎更像是一种事后的“背书”。因为嘉奖令和庆功会只是暂时平息了内部争论,并没有真正消除内部对这场海战认识上的分歧。这从陈伟文之后的经历可以明显看出。
将军浮沉:南沙海战是在最高层没有决策的情况下,由编队指挥员陈伟文根据南沙海域的现场形势,正确理解上级的对越“斗争原则”,临机决断,果断下令开打的。在返航的码头汇报会结束之后,南海舰队刘喜中副司令员私下对陈伟文说:“你这次任务完成得很好,打得不错;如果这次不是你带队,这个仗肯定打不起来”。也就是说,如果换一个编队指挥员,这一仗会不会打起来,还真的很难说。陈伟文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先后5次参加或指挥海战,其学历、经历和能力都非常突出。1988年9月,即南沙海战半年后,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度,按照陈伟文的职务和资历,应该授予大校,但被破格授予少将军衔。1989年9月,陈伟文被安排到海军最高学府、海军指挥学院战役指挥班深造,似乎前途一片光明,军内甚至“预测”他会进入海军最高层。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陈伟文1990年7月从海军指挥学院学习结束以后,被平调到海军广州舰艇学院任副院长,从作战单位转到了非作战单位。1993年3月,陈伟文又被安排进入中央党校学习,似乎又有担任重要岗位的希望。可1993年7月中央党校学习期满后,陈伟文仍回到原单位海军广州舰艇学院,继续担任副院长,仍然是副军职。1995年6月,58岁的陈伟文被安排退休。这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在此期间,陈伟文还曾承受着各种不为人知的争议和不公,真是一言难尽……
——————————————–
五、深远影响:三十年后开始显现
——————————————–
填礁成岛:南沙海战后,南海似乎平静了20多年。近10年来,中国以南沙海战收复的6个岛礁为基础,展开大规模的填岛工程。经过数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当年的6个岛礁,在高潮时露出海平面的最大面积仅1米见方。而今,这6个岛礁和1995年控制的美济礁,已全部吹填成一定规模的人工岛(为避免混杂,本文仍以“礁”称之)。各岛礁在高潮时的陆地面积分别为:华阳礁0.32平方公里,东门礁0.1平方公里,南薰礁0.18平方公里,渚碧礁4.3平方公里,永暑礁2.8平方公里,赤瓜礁0.1平方公里,美济礁6平方公里。这7个人工岛全部陆地面积达到13.8平方公里,占到南沙群岛全部陆地面积的83%。这些人工岛上现在都有军队驻守,其中3个最大的岛礁,即渚碧礁(见下图)、永暑礁和美济礁上还建有机场和码头,机场可以起降战斗机、运输机和大型民航客机。其他各国虽然占的岛礁不少,但陆地面积都很小。越南占据的岛礁最多,但其岛礁的陆地面积总和只有约1平方公里。
战略支撑点:南沙海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小(3艘军舰)、时间最短(50分钟)、损失也最小(1人受伤)的一次对外战争,是继西沙海战之后的又一次海战。在当时和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其价值和意义都没有被充分认识。主要原因是中国当时的海权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新中国虽然自西沙海战开始重视海权,但由于国力较弱,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建设上,需要巨额投入的海军建设相对滞后,维护海权有心无力。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也快速提升。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10年来,中国加快了海军建设,海权也提高到相对重要的位置,维护海权也才有可能。中国在南沙群岛所占岛礁虽然不多,但经过吹填后面积较大,设施也逐渐完善。虽然岛礁建设一直遭到美国等国家的反对,但终将成为既定事实。目前,建有机场和码头的渚碧礁、永暑礁和美济礁,在南沙群岛北部已成鼎足之势,中国在南海的角逐中会逐步形成优势地位。回过头来看,目前中国大陆占据的7个岛礁,其中6个是南沙海战时夺回的。没有当时的南沙海战,中国在南沙群岛就没有立足点,更不会有今天在南海争端中的底气和优势。所以,南沙海战虽小,却意义重大。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就在于:在南沙海域夺得了立足之地,建立了战略支撑点,把法理上、纸面上的主权变成了握在手中的主权,进而掌控了更广阔的南海海域。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沙海战的价值绝不亚于西沙海战。只是这一点,直到在30年后的今天才显现出来。
历史会证明:南沙海战是离现今最近的一场对外战争,但也已经过去30多年。由于对这次海战的认识和意义一直存在争议,加之考虑到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关系,因而鲜见正式的宣传和纪念活动,似乎逐渐被国人所淡忘。反观越南,每年都会高调纪念“314”海战中牺牲的烈士。只是近年的南海争端不断升温,才又引起国人的重视和反思。正因为南沙海战夺取了6个岛礁,中国在南海争端中才有了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因此,我们不应该忘记南沙冲突中陈伟文将军的临机决断和全体官兵的英勇作战。2019年4月21日,南沙海战的编队指挥员陈伟文和战斗中唯一负伤的杨志亮双双荣获“人民海军70周年突出贡献个人”。此时距南沙海战已经31年,陈伟文将军也已退休24年。2019年12月,杨志亮出任南部战区海军政委并晋升海军中将军衔。这两件事,应该是以另一种方式,承认了南沙海战的功绩和历史地位。这不禁使人想起31年前,在南沙海战后的调查阶段,战友们对苦闷中的陈伟文所说的那句话:“历史会证明这一仗打得好”。回过头来看,对南沙海战,似乎经历了“否定–肯定—再否定—再肯定”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对南沙海战的历史地位,现在应该没有多少争论了。
不无遗憾:从中美缓和到苏联解体这20年(1971—1991年),是新中国国际环境相对最好的时期。这期间发生的南沙海战取得了重大战果,收复了6个岛礁,但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没能像1974年西沙海战那样,在海战结束后继续扩大战果,即使不能把越南人从南沙群岛全部驱逐出去,至少可以占据更多具有战略价值的岛礁。当时,国际环境对中国非常有利:东西方两大阵营仍在对抗,但与中国相对友好的西方阵营已经逐渐占据上风;中美仍处于蜜月期,仍在联手对付苏联,如果中国乘机扩大战果,美国虽然不会支持,但也无可奈何;苏联受阿富汗战争和越南的拖累以及内部矛盾,已经处在崩溃的前夜,无力再支持越南,且频频向中国发出缓和信号。如果中国此时采取行动,从越南手中收复更多的岛礁,美国只能默认事实,苏联也无力反对。当时中越仍处于十年边界战争期间,陆地边界在打,海上当然可以打,况且中国此时的海军实力远远强于越南,完全有能力收复更多的南沙岛礁。应当说,当时是乘胜收复更多南沙岛礁的最有利时机。只是,中国最高层并没有决策要打这一仗,战后甚至对南沙海战的正确性还存在分歧。当时派作战舰艇编队去南沙海域的目的,只是为了保障74号观察站的顺利建设和乘机占据几个岛礁,并没有更大的计划和目标。南沙海战结束后,中国对越南继续抢占岛礁的行动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致使其侵占岛礁的行动愈加肆无忌惮。
眺望南海:在世界历史上,一些关乎国家命运或长远利益的战略机遇期,往往稍纵即逝。南沙海战3年多以后,苏联在1991年底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由“两超”变成“一霸”。中美共同的敌人消失了,两国的蜜月期也就此结束。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中美关系从敌对变成盟友;而自苏联解体开始,逐渐从盟友到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现在虽说没有回到敌对状态,但中国无疑已成为美国重点扼制的对象。所以,中国收复更多南沙岛礁的战略机遇期基本上已经错过。从苏联解体起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就南海争端而言,美国现在不仅给南海周边国家撑腰打气,在国际上搅局,还经常披挂上阵,动用其海军力量在南海频频挑衅。南海周边国家也因此气壮胆大,不怕与中国对抗。中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应者寥寥。因此,中国未来在南海的作为将受到极大限制,拓展空间将被大大压制。基于现实情况,中国独占南沙群岛已不可能。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应当“巩固现有成果、立足长期打算、构建战略优势、谋取有利局面”,方为上策。
行文至此,笔者以一首小诗感叹南沙海战并陈伟文将军:
将军机断收南海,踏浪归来起内争。
百世奇功遭冷落,是非终有后人评。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360角度):1988年南沙海战的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