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三位将军抢吃一盘菜

1952年117日,毛泽东亲拟了中央军委给志愿军司令部、第3兵团对五圣山作战部署的复电。这封解密后刊载于《抗美援朝战争史》的绝密电报,披露了毛泽东对上甘岭保卫战的重要评价以及当时第3兵团对597.9高地及537.7北山作战部署的核心内容:
此次五圣山附近的作战,已发展成为战役的规模,并已取得巨大胜利,望你们鼓励该军,坚决作战,为争取胜利而奋斗。
为了便于指挥,决定组织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12军副军长李德生同志负责统一指挥31师和34师的反击作战及29师的配合动作(31师、34师担任反击,29师担任防御),该指挥所归15军军长秦基伟直接指挥。
复电还明确部署:“为统一炮兵指挥,决定组成炮兵指挥所,由炮7师师长颜伏同志负责,统一指挥支援五圣山前沿作战的各配属炮兵。炮兵指挥所应与李德生指挥所靠近,以便协同。”
由毛泽东亲拟的这封电报,是上甘岭战斗由战术规模发展到战役规模的重要标志。

上甘岭战役:三位将军抢吃一盘菜

1981年12军老军长李德生(中)与12军政委魏金山(左)、军长任保俗合影
事实上,早在11月5日,秦基伟就知道了第3兵团的这一调整方案。3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副政治委员杜义德和参谋长王蕴瑞根据志愿军首长“坚决战斗下去”的指示和新的敌我态势,对巩固597.9高地和夺回537.7北山高地的作战作了重新部署。
当天晚上,秦基伟在日记中写道:“为了保持和准备同敌人继续战斗,争取更大的打击敌人,使朝鲜战局引起新的变化,志司兵团的决心是继续打下去,以12军主力投入战斗,统一由我指挥。这样战斗的范围就扩大了。今天既不是一个师一个军的问题,而是全兵团全朝鲜的战争形势的改变问题。这个战斗确真具有战略意义的作用……”
王近山对秦基伟说:“现在有两个方案,一是打下去,二是撤下来。你要哪个?”
秦基伟非常尊重这位与自己一样从大别山拼杀出来的同乡战友,但这一次,他火了,对王近山吼道:“我们15军坚决不下阵地!我们死也要死在上甘岭。”
面对着秦基伟的坚决态度,王近山也不得不作出妥协:“那好那好,你们不下来可以,但曾绍山(12军军长)也要上。12军部队配你指挥,李德生先带第31师过来,34师和35师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秦基伟对这一部署调整表示可以接受。他认为,这一部署调整大大加强了战役预备队的力量,不但使上甘岭战斗扩大到战役规模,而且还将使朝鲜战场发生根本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军十分有利,而大大不利于敌人了。
这就是后来被15军称为“换汤不换药”,12军称为“换药不换汤”的上甘岭志愿军部队调整方案。正是这一调整,把上甘岭之战由战斗推向战役,也成就了秦基伟一代战将的功名。
12军正是在15军力量不足以与敌继续作战的关键时刻,投入作战的。秦基伟认为,12军参战部队配属给15军后,识大体、明大局,毫无怨言,这使得15军在指挥上更加顺畅,显示了一支老部队的谦虚与成熟,而且在战役中同样有不凡的表现,为战役的最后胜利画上了圆满句号。

上甘岭战役:三位将军抢吃一盘菜

秦基伟
事实上,秦基伟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反复说:“我特别要强调的是,第12军的参战,是取得上甘岭作战最后胜利的保证。12军是在什么样情况下投入战斗的呢?是在战斗最紧张、最艰苦的情况下赶来参战的。在597.9高地战斗发展到决战阶段,李德生同志的到来,31师投入战斗,使我们更增加了取得战役全胜的信心。可以说,没有12军的参战,当时的这个客观情况,要是只靠15军,很难把它打成最后这么个结局的。”
1952年111日,1545师除炮兵、通信、观察、后勤机构原地不动,以保证12军部队作战外,坚守597.9高地和537.7北山高地的全部任务移交给1231师,45师部队撤出上甘岭,前往兵马洞休整。当天深夜,第931营与第91团一起,全面接替597.9高地防务;第92团也接替了537.7北山高地阵地防务。
此时,经过20天与敌人较量的秦基伟,对打胜上甘岭这一仗已然胸有成竹,胜券在握。15军参谋长张蕴钰认为,第3兵团的这一新的部署,虽然把15军主力45师换下去,把12军主力拉上来,表面上来看是“调兵换将”,实际上是“增兵增将”。秦基伟从此开始指挥着15军和12军各2个师,以及志愿军炮兵第7师等参战部队,指挥权限上升了一个级别。
秦基伟在上甘岭战役危急和关键时刻,咬紧牙关,勇挑重担。12军的加入,使他第一次站在了指挥两个军部队的位置上。为了让12军部队尽快熟悉情况,他要求45师部队留下部分战斗骨干,为12军参战部队当顾问和助手,各自负责,直到阵地收复才算完成任务。各级司令部班底,不是完全撤走,而是不断地加强,得力的参谋都要留下。聂济峰回忆,秦基伟还明确要求,45师师长崔建功做12军副军长李德生的顾问,参谋长张蕴钰做李德生的前指助手。
12军司令部参谋崔明礼,是1545师师长崔建功的堂侄。200152日,崔明礼在广州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上甘岭战役打响后,志司发的表彰通报,都是只提15军,那时候12军官兵一度有情绪。有一次,李德生副军长叫崔明礼向下发通报,崔明礼一看又是“15军某部”,老大不高兴,就对李德生说:“这是发给15军的,不是发给12军的。”不料,李德生竟哈哈笑了。他说:“现在上甘岭这一仗越打越大了,不是哪个军打的问题,也不是哪个兵团打的问题。打15军的牌子,就是打志愿军的牌子,就是打中国人民的牌子。”多年后,崔明礼还感慨地说:“李德生站得高,他的水平,我们无法比啊!”
聂济峰晚年也由此感叹,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是在15军军长秦基伟、12军副军长李德生的指挥下,29师、31师、45师三支部队协同作战,团结拼搏的结果。
聂济峰回忆说,李德生到上甘岭前是12军31师师长,到上甘岭时才下的任副军长命令。为了便于李德生指挥作战,秦基伟专门派15军参谋长张蕴钰到前线协助李德生指挥。前线指挥所领导有李德生、张蕴钰、崔建功、张显扬、李长林、刘瑄等。

上甘岭战役:三位将军抢吃一盘菜

上甘岭英雄阵地
1952年1026日,15军作战会议后,29师师长张显扬、政委王新,31师政委刘瑄、副师长李长林带着精干的机关人员,来到德山岘指挥所。45师特意让工兵连夜赶做了一个长条方桌和几把靠背椅子,安放在作战科,以便让师首长们商讨军机之用。
聂济峰回忆,12军与15军同为红四方面军的老底子,同在太行山上打过日本侵略军,后来又同在第二野战军序列内。12军前来参战,15军官兵都很高兴,普遍认为,来了一位副军长,带来的力量就大了。李德生作战主动性很强,为了把上甘岭这一仗打好,他还跟军领导打了招呼,后经兵团同意,又把92团也拉了上来,这等于31师全师都参战了。12军领导还根据李德生的建议,命令34师作预备队。
聂济峰认为,上甘岭战役中,15军和12军部队就是一个整体,我们打的都是志愿军的仗。他举例,有一次(113日晚),朝鲜群众送上来一些新鲜青菜,45师“大厨”招待前线指挥所领导。李德生、崔建功、聂济峰、张显扬、王新等同席共餐。开始是你称我是“老大哥,先吃”,我称你是“老大哥,先吃”。吃着吃着,都露出了“真面目”:每一双筷子都往绿油油的青菜上夹。李德生一看不好,端起青菜盘子说:“这一盘我来消灭吧,不用麻烦你们了!”见李德生钻进另一间房子“独吞”青菜,张显扬、崔建功连忙跟着去抢菜吃。张显扬说:“打上甘岭,我们要合着打,这青菜也要合着吃。”王新等望着他们为了一盘青菜你抢我夺,笑得前俯后仰。
15军志愿军老战士李义山回忆,12军是二野老部队,研究作战非常细,打仗很有一套。比如,在敌人炮火下进攻,采取了隔501人的小兵群前进,有效减少了伤亡。1291团团长李长林发现高地上有多达十几个连的建制部队,为避免多建制所引起的指挥混乱,让919个连采取“车轮战”,一个连一个连投入战斗,每个连不管伤亡如何,一律只打一天,就撤下来休整,连长则留下来,作为后一个连长的顾问。这样做,不仅避免了指挥上的混乱,也使各连都保存了一批骨干。
1952年111日起,1231918连调上597.9高地,接替1545师无力再守的7个阵地。当天下午4时,南朝鲜军攻占了上甘岭10号阵地等,战斗打得很惨烈,差不多快打光了,剩一个班长跑到12军请求增援。刚上阵地的8连官兵二话没说,立即派出人增援,10多名战士跟着炮弹弹着点冲了过去,一阵手榴弹,就把阵地夺回来了。
王万成、朱友光等3人战斗小组前去增援只剩下两名伤员的1号阵地。当时,敌人已经冲上来了,朱友光当场就抓起爆破筒,冲到了敌人中间;王万成紧跟着也冲了上去。这两名四川安岳县小老乡,壮烈牺牲。他们就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
15军45师政委聂济峰说:“12军为了增援我们,刚刚接手阵地,就打出了两位战斗英雄,了不起呀!”
(来源《党史博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党史博览):上甘岭战役:三位将军抢吃一盘菜

(浏览 578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