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6日 史沫特莱逝世

74年前的今天,1950年5月6日,在延安跳舞,帮助中国革命的美国人史沫特莱去世。’

为印度操心的美国人

1892年2月23日,史沫特莱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幼年家庭困难,9岁时,随父母移居科罗拉多州的特立尼达。17岁时,史沫特莱参加县教师资格考试,在新墨西哥州的乡村学校任教一学期。后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包括侍女、烟厂工人。

(7岁史沫特莱(后排左一)家人合影)

1910年(18岁),史沫特莱在加利福尼亚积极从事印度反抗英国统治的斗争。1912年8月(20岁),史沫特莱与欧内斯特(Ernest)结婚,1916年(24岁)两人离婚。

1917年,史沫特莱到达纽约,为《号角》和女权主义刊物《节育评论》撰稿。1918年3月,则因声援印度独立运动而被当局以煽动反抗英国统治的叛乱而捕入狱6个月。

1919年起(27岁),侨居柏林8年,继续从事印度解放运动,还曾在柏林与尼赫鲁会面。1928年(36岁),完成自传《大地的女儿》(Daughter of Earth)。

(1914年的史沫特莱)

西安事变的新闻人

1929年初,史沫特莱通过一位德国共产党人的介绍,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途经苏联来到中国。在上海,她认识了鲁迅、郭沫若、宋庆龄等人。

希特勒上台后,她改为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中国记者,每周发回两篇报道。撰文报道江西的革命斗争,写出了《国民党反动的五年》、《中国人的命运》、《中国红军在前进》等文章。

1936年冬(44岁),她来到中共地下党十分活跃的西安,试探去延安的可能。恰在此时西安事变爆发,国民政府封锁消息,史沫特莱在西安电厂将事变情况及时向上海的西方新闻媒体通报,成了当时唯一的英文新闻来源,一时声名大噪。

(史沫特莱与宋庆龄、鲁迅的合影)

延安的贵客

西安事变后,1937年1月,她应邀来到延安。一路上受到左权、彭德怀和贺龙的接待。史沫特莱一到延安就受到毛泽东和朱德的接见。到达延安的第二天,延安党政机关举行欢迎大会。

史沫特莱去延安的最初目的是采访,写一部象《西行漫记》那样的作品,实际却做了更多的工作。她邀请自己的许多记者朋友来延安,打破国民党对边区的新闻封锁。

1937年7月,史沫特莱提出加入中共的申请,但被中共拒绝了。她嚎啕大哭,把前来通知她的陆定一惊得不知所措,只能用“当一个党外记者作用更大”来安慰她。于是她开始担任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一职。

延安的交谊舞

她参与并主持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外语部的工作。她甚至还发起了一场节制生育运动。接着她又发起了灭鼠运动,一开始被嘲笑为是西方人不切实际的讲究,但后来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

她甚至为延安引进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西方式的交谊舞。毛泽东经常与史沫特莱以及女翻译吴莉莉跳舞、聊天。此事引发贺子珍与毛泽东的关系紧张。最终贺子珍决定出走苏联,而史沫特莱也被迫离开延安。

(史沫特莱与毛泽东、朱德合影)

白求恩的引领者

1938年1月,她从山西来到武汉和美国大使、南斯拉夫卫生专家等人商谈筹办中国红十字救助总队。此后,她便在中国红十字会军医部展开工作。

为解决中国军医缺乏问题,史沫特莱积极号召外国医务志愿者来中国,著名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著名外科医生柯棣华等受到她的影响来中国参与支援。

在武汉的10个月,通过在前线的经历完成了《中国在反击》一书。1938年10月中旬,随中国红十字会医疗救护队退至长沙。1940年9月,去香港养病。

西方人看中国革命

1941年5月,回到美国。回国后,为中国募集救济战争灾难的捐款,并为朱德作传《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该书于1956年作者逝世后出版,1979年三联书店出版中译本。这本著作和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并列为,西方人介绍中共革命的经典著作。

1950年5月6日,史沫特莱因手术不治在伦敦逝世。1951年5月6日,在她逝世一周年时,骨灰安葬于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朱德亲题:“中国人民之友美国革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女士之墓”。

史沫特莱与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丝·斯特朗被并称为“3S”。1984年,中国曾专门成立“中国三S研究会”(后改名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邓颖超任名誉会长,黄华任会长。

2007年,中共党史出版社的《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苏维埃运动(1931—1937)》第十五卷公布了一些资料,认为史沫特莱是共产国际的间谍。甚至有人认为,史沫特莱是中国共产党、印度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的三重间谍。

(浏览 5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