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胶东根据地

来源:烟台日报/旧报刊剪辑

作者:黄亚林

胶东红色文化是一份极为丰富和宝贵的遗产,是胶东人民的骄傲。2013年5月以来,中共烟台市委制定了一系列加快推进胶东红色文化建设的意见,史料的挖掘整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市红办、党史办和市内外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胶东红色历史重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将与读者一起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回顾自抗战初期建立胶东根据地12年的时间里,那段光彩夺目的历程。

1937年以来,胶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建立的胶东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贡献是中国革命史、山东根据地史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胶东是地方党组织开辟和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行者,中央称赞“这是伟大的成绩”
胶东是山东最早的革命老区。抗战初期,受王明的影响,全党全军对于建立敌后根据地及政权问题,尚未统一认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思想影响很大。山东也是这样,在省委的号召下抗日起义风起云涌,拉起队伍就要战斗,在日、伪、顽的夹缝里,抗日武装没有补给、不能休整,十分艰难。毛泽东对根据地问题认识超前,十分急迫。根据他的指示,一一五师、一二九师进军山西后,于1938年初开始建立根据地。3月,掖县起义取得成功,意外的是当时主要领导者郑耀南、张加洛等并没有打完就走,而是扎扎实实成立政府,并筹建起北海银行,这是我党在山东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和银行,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到3700多人。处于游击状态的胶东特委、鲁东工委抗日武装,很快从东西两个方向向掖县、黄县一带汇合,抗战实践充分显示出根据地的重要。鲁东工委武装协助拿下了龙口、黄县,在胶东由2000多人发展到4000多人,兵强马壮,后来与胶东派出的一个团西进沂蒙山区,支援开辟根据地。胶东抗日武装发展到7000多人,掖、蓬、黄三县连成一片。根据地的建立为整个山东东部抗日形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关键的支点,还为开辟鲁中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胶东根据地是全国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可贵的是与八路军主力在山西建立根据地不同,这是地方党组织依靠自己力量建立根据地的创举。
伟大的胶东根据地
1938年9月18日,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在掖县沙河镇成立(照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胶东的成功迅速引起中央的重视。1939年5月13日,中央书记处专门发出《中央关于胶东工作的指示》,认为胶东“年余发展了数千党员,创造了六、七千人的党领导的队伍,这是伟大的成绩”,要求“建立胶东的坚固的抗日根据地”。这一指示是胶东革命史的一个重要标志。12月6日,中央书记处《关于山东及苏鲁战区工作的指示》,又进一步提出:胶东三县“应该成抗日民主政权的模范区,极力扩大其影响于全省全国”,对胶东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山东分局对中央的指示十分重视,连续发出“关于胶东工作的意见”。中央为什么评价如此之高?抗战早期,毛泽东已经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在关注胶东,他在1938年5月写下《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指出:大的游击兵团将不能在平原地区长期支持作战,“必须逐渐地转移到山地里去,例如从河北平原向五台山和太行山转移,从山东平原向泰山和胶东半岛转移”。在那个时间,八路军仅有4万多人的主力,尚不能顾及山东,更何况遥远的胶东,胶东党组织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起根据地,发起7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实在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央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胶东根据地之后的发展不负中央期待,成为一个稳固、繁荣的战略基地,成为一个“模范区”。胶东的实践为地方党组织创建根据地做了宝贵的探索,实际上坚定了中央关于在整个山东建立根据地的信心和决心。
二、胶东是最稳固的根据地
胶东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期间不断巩固和发展,曾被罗荣桓高度评价。1942年是全国抗日根据地最为艰难的一年,罗荣桓在总结全省抗战情况时,对胶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一年,日寇以“铁壁合围”战术向胶东大“扫荡”,冬季又发起“拉网”式大“扫荡”,先后“拉网”8次,胶东我军与日寇激烈交战50余次。他说:“正是因为有这些不断的对敌大小战斗,才维护了胶东的抗日秩序,保护了胶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胶东至今仍为坚持我山东抗战的一块有力基石”。日本战后出版的资料显示,1942年冬季对胶东的大“扫荡”称为“第三次鲁东作战”,“参加的部队有独立混成第五旅团主力和第五十九师团、独立混成第六、第七旅团的部分兵力”,参战日军之多,甚至比我方战史记载的日伪军合计数还多。日军对胶东的“扫荡”是残酷的,但胶东极为坚强。抗战初期,胶东有党员1840名,数量还少;1939年,就达到12200人,占全省23.7%,列第二位;到1944年2月,有49851人,占全省43.48%,高居全省之首,相当于居二、三位的鲁中、滨海两区之和。从人口和政权管辖情况看,1942年全省根据地村庄10128个,胶东有8157个,占80.5%;全省村级政权改选8170个,胶东5873个,占71.9%。胶东人口790万,我政令管辖人口442万人,管辖人口占全省我管辖人口的59.9%。解放战争期间统计,1948年6月山东各区“老区”数,胶东244个,渤海121个,鲁中95个,鲁南47个,滨海28个,胶东占45.6%,人口占43%。罗荣桓刚到山东时还说过一句话,“胶东是未上到枪身上的一把刺刀”。1943年,在他大加称赞胶东之后,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说了这样一句话:“胶东半岛这把刺刀上到了枪身上!”
毛泽东对胶东根据地发展成就是满意的。1944年下半年,胶东军区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根据八路军总部和山东军区的部署发起全面反攻,收复了胶东半岛,其中烟台市是我党最早收复的两大城市之一,也是掌握时间最长、最重要的出海口。1945年8月26日,毛泽东在去重庆谈判的两天前起草了一份党内通知,对胶东我军收复烟台、威海卫、龙口等城市给予了高度评价:“山东占领了整个胶东半岛……造成了极好的形势”。不久,中央决定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重大战略,派往东北的山东部队和新四军大部由胶东军区快速运送过海,为建立强大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关键作用,胶东在全国战略大舞台上以其地理优势和海运能力显示出巨大战略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胶东就没有东北。在华东战场,胶东成为最重要和无可替代的战略基地,没有胶东,问题就大了。
解放战争期间,由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整个华东解放区,除胶东部分地区,几乎全面失守,华东局和许世友、谭震林率东兵团(后称华东野战兵团,也称许谭兵团),在1947年秋冬的胶东战役中击破国民党军“胶东兵团”,使胶东根据地自1938年3月到新中国成立,一直是我党稳固的根据地。正因如此,胶东根据地能够发展成为我军强大的战略后勤基地。
三、胶东是最富裕的根据地胶东军民在对敌斗争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发展经济、壮大实力的道路,根据地农业、工业、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卓有成效地改善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为全省根据地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
胶东农业在全省抗战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因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是战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那时主要靠掌握粮食、食盐等必需品来稳定“北海币”币值,农业成了战时金融斗争的重要基础。胶东地处丘陵,平原地较少,土地水浇条件差,人均耕地面积甚少。为增加粮食收入,胶东在水利建设和深耕细作(相当于解放后的科学种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巨大成功,其经验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1944年12月召开的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对胶东农业高度赞扬,认为“胶东今年的生产运动和水利工作都有很大的开展。相反的其他地区……陷于一般化”;提出深耕细作是今后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向,“胶东在这方面很有成绩”;调整种植比例问题,“胶东经验值得学习”;“水利工作要以胶东的水利工作为最有成绩”;“农业贷款除胶东比较有成绩外,其他地区没有正确掌握农贷政策,达到实际增产目的”。同时期形成的《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财政组总结报告》这样评价胶东:抗战以来全省粮食收入,胶东占39.14%,而财政支出仅占全省的23.96%。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山东全省打井60612眼,胶东45996眼,占75.9%;全省灌溉地85万亩,胶东65万亩,占76.5%;全年粮食产量37.1亿斤,为全省五区之首,相当于渤海、鲁南两大产粮区的总和。胶东农业科技和水利事业的兴起,是很有渊源的。胶东是山东根据地主要工业基地。1945年1月,黎玉在全省第二次行政会议上讲到工业建设两年来的成绩时,几乎用全部的篇幅点评胶东。到1945年,胶东合作社发展到2616个,社员96万人,股金4400万元,分别占全省的53.1%、66.7%、63.7%;纺织工具拥有量居全省首位,其中织机数量62431台,占全省的58.7%;公营工厂60个,占全省69%,资金2190万元,占全省的50.8%,包括制药、硫酸、织布、油、甘油、硫磺、皮革、铅、印刷、铁制品、碱、电池等。1946年12月,据当时的山东省政府实业厅统计,全年胶东贷款总数达到49亿元,占全省的54.4%,其中工业贷款12.2亿元,占全省的69.3%。由于工业的兴起,胶东保证了军用,供给了民需,打破了敌人封锁,并为发展强大兵工提供了直接支持。胶东对外贸易的成就是惊人的。1948年山东对外贸易额3611亿元,胶东2882亿元,占全省79.8%。对外贸易主要是三个方向:友区、敌区、境外。境外主要是朝鲜、韩国、香港,结算方式是以货易货。贸易的兴旺导致全国各大解放区纷纷到胶东设立机构、采购物资。为加强统一管理,中央财经部于1948年5月决定成立胶东采购委员会,规定“采购工作仍由胶东工商局负完全责任……今后,华北、西北各机关、部队,不得再在山东境内采购军用器材,所设采购机关一律撤回。违者货物没收,人员遣送出境”。胶东成了西北、华北、华东解放区对外采购战略物资的主要基地。
为了保障贸易和军事供应,胶东交通运输业得到迅速发展。1948年10月统计,全省共有汽船、帆船149艘,总载重量为6000吨。胶东为119艘,载重量5650吨,占94.2%,全部汽船均属胶东。1945年秋,山东派往东北的部队和部分新四军是由胶东军区运送过海,为进军东北和建立至关重要的南满根据地发挥了关键作用。陆路运输情况,1949年6月统计,全省一共有8个公有运输单位,胶东拥有134部汽车、197部胶轮马车,力量最强,车辆拥有数占全省数量的三分之一,运输能力为居二、三位的徐州和省公路运输局总部之和。昌潍战役中山东兵团可以做到弹药“以汽车为主、马车为辅”自运,各纵领取时,九纵“可自运三分之二或全部”,其他“自运一半”,可见运输保障能力之强。济南战役前至淮海战役结束期间,胶东运输公司运输量达到631.5万吨公里,占全省总量的47.1%,大约相当于把1.2万吨物资从烟台运到鲁南。
胶东经济的发展为本区军事力量的壮大和全省抗战提供了可靠保障。根据当时山东根据地经济工作负责人薛暮桥的讲话,1944年胶东将当年胶东财政收入的一半上解。据此查证有关史料,从1943年的《山东财政收入总统计表》和《山东财政支出总统计表》反映出,胶东半年内上解财政资金1739万元,占胶东半年收入的52.6%,且仅有胶东上解;中共山东分局财委会1944年4月《关于生产节约的指示》,要求各区1944年上半年上解财政收入,胶东2000万元,渤海500万元,滨海750万元,鲁中200万元,鲁南100万元。胶东区上解资金达到全省的56.3%,此时胶东本币币值高于其他区。朱玉湘主编的《山东革命根据地财政史稿》称,在大鲁南区严重困难的情况下,1947年胶东将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上解省级。从这些记载和论述可知,胶东将半数财政收入用于支援全省几乎贯穿整个战争年代,成为山东、华东的财政支柱,这充分反映出胶东根据地经济发展的成果和贡献。
四、胶东是最有文化的根据地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有各种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1944年3月,他在中央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他将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概括起来,“大致有四个问题:报纸、学校、艺术、卫生”,对于这四个问题,他的话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如果共产党在边区把这几件事办到……共产党是不是有用,也就是说共产党有无存在之必要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自抗战初期以来,胶东扎扎实实办了几件比较特殊的事业,几乎就是毛泽东关于根据地文化建设精神的体现。
伟大的胶东根据地
新闻出版业自抗战初期迅速兴起。先后出版的报纸和期刊有几十种,掖县“三支队”创办的《海涛》、胶东文协创办的《文化防线》,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全省最早的两份文艺刊物。胶东区党委创办的《大众报》,是全省最早的党报,到1945年发行量达到17000份,是仅次于《大众日报》的全省第二大报。山东抗战文艺活动开展较早、比较活跃的首推胶东地区,1938年9月9日在掖县郭家店成立的胶东文化界抗敌救国协会,“是抗日根据地成立较早、活动时间最长(直到1950年———原文注)、影响较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化界团体”。1941年秋在海阳县举办的“十三大剧团联合公演”闻名全省。各种群众文艺团体遍布部队和村庄,到1946年6月统计,有俱乐部7724个,占全省94%;秧歌队8734个,占全省的44.7%;农村剧团6141个,占全省的68.2%;工农通讯组4811个,占全省的100%。深受群众喜爱的抗日秧歌、盲人鼓词出现鼎盛。胶东是京剧之乡,中国京剧现代史可以说在抗战时期的胶东发端,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品。胶东创作的京剧《闯王进京》、歌剧《农公泊》在当时是与《白毛女》齐名的剧目。胶东文化界的抗日救国活动,在中国文化史上谱写了灿烂篇章。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大规模开展军政干部培训教育,还广泛开展了普及初等教育、成人教育工作。1939年底,山东分局向中央报告干部教育工作时,仅分局和胶东有统计数字。两年间,胶东举办党校和军政干部学校培训13期。1940年日军第一次“扫荡”时,“胶东抗大”、胶东党校编在一起,有1600多人,其中党校1000多人,可见干部教育规模之大。1938年成立的胶东公学,开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正规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先河。到1941年,胶东根据地有小学6360处,占全省79.7%,在校生35.7万人,占全省87%;中学13处,占全省81.3%,在校生2485人,占全省84%。小学生占人口比例为8.1%,山东其他各区除清河区3%以外,均不到1.5%。1946年6月统计,胶东有民校(亦称青年夜校、青年民校)11917处,占全省51.4%;妇女识字班11882个,占全省的52%;读报组、成人学习组42474个,占全省66.3%。
医药卫生事业。在1949年6月青岛解放之前,山东省能够生产西药的专业厂一共只有3家,全部在胶东,其中新华制药厂是我党在山东的第一家,也是山东最主要的制药、制械厂。1947年8月26日,陈毅、粟裕在给中央军委电报中说,华野数十万军队的西药全靠胶东。昌潍战役前,许世友等在关于战役准备的命令中要求:一般伤员应每人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血清,各纵队如用完,迅速派人来领取,可见供应十分充足。从1946年到1949年间胶东生产了300万支破伤风霉素及生物药品,满足了华东、中原两军的需要,当年随军支前民工也普遍注射了疫苗。胶东战役期间,毛泽东和陈毅、粟裕电文中都提到过华野“数万伤残人员”在胶东,淮海战役期间胶东有200多所民间医院的中西医生奔赴前线,新华制药厂为后来山东全省的制药、制械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伟大的胶东根据地新华制药厂工作人员正在赶制裹伤包(照片来源:威海党建)
看到如此繁荣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和群众广泛参与的热潮,谁都会相信跟着共产党就一定能解放!
五、胶东在金融战线的贡献
在抗日战场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金融战就发生在胶东,胶东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这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创办于胶东的北海银行以及胶东在金融战场的胜利,是胶东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特殊贡献,其巨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社会效益是难以估量的,所发行的北海币,是我党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使用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发行量最大的本币,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之一。
伟大的胶东根据地
日伪不仅在军事上大规模“扫荡”根据地,还通过所攫取的大量法币、印发的伪币和假币,大肆掠夺粮食、矿产等战略资源。对此,胶东区及时发起了本币保卫战和针对法币、伪币、假币的阻击战,至1942年下半年,胶东在金融战线取得全面胜利。薛暮桥在1944年发表文章这样评价胶东金融战:“这个胜利立即影响鲁中,再转而至鲁南和渤海”。1943年8月,黎玉在省临参会二次大会上的施政报告中称赞:“在金融斗争中以胶东最好”。金融战场的胶东经验,为山东抗日根据地赢得规模空前的金融战提供了胜利法宝,到1943年底山东大部地区都取得了胜利。这场金融战,史称“排法禁伪”或“停法排伪”,将大约6亿多法币、伪币挤出根据地,并到敌区换回了我急需物资,由于法币、伪币迅速贬值,实际收益为6亿元的若干倍。1943年春天,胶东北海币兑法币比值由抗战初期1:1,上升到1:15,兑伪币由1:0.13,上升到1:1.25,小麦每斤只售北海币1.2元,而在敌邻区则售法币10元上下,食盐每斤只售本币0.3元,在津浦路敌占区则售法币20元。金融战的胜利有利地保障了根据地部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另一个重大的成果是,导致日伪和顽固派对我经济物资封锁策略彻底失败,许多重要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根据地,为保障生产生活,特别是促进兵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海银行山东总行成立后,胶东分行仍发挥着骨干和大本营的部分作用,货币发行量、贷款量十分庞大。1944年12月6日,中共山东分局作出《关于货币政策的决定》,决定全省发行货币4.7亿元,胶东1.8亿元,占38.3%;工商资金分配胶东8000万元,居全省第一位;春耕贷款分配胶东3500万元,占五区总数的41.2%;并确定“可以先让胶东票在渤海通行,进而印行两地通用货币”,“胶东应立即代渤海区印五十元票二千万元,并协助充实渤海印刷机构”。1944年,胶东成立制版厂,担负起全省北海银行和以后东北人民银行制版制章任务,并提供油墨、印钞纸。给总行、渤海分行以及东北银行制票版27种328副701块,制经理章2142个,先后向渤海、东北派出多名技术人员支援银行建设,首批东北币也是在胶东印制并运往东北。1947年,鲁南、鲁中相继失守后,北海银行依托胶东分行的强大实力,得以继续运作,胶东此时成为华东解放区金融中心和北海币主要发行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北海银行最初在掖县发起时,在掖县、黄县民间筹集到102336元,这是北海银行的全部原始股金。后来这些股金几经登报声明发还,几乎无人认领,不了了之。北海银行原始股金,实际上是胶东人民的无偿奉献。
六、胶东根据地战时司法工作成效显著
胶东根据地战时司法工作首开先河。根据地社会依法治理、保障人民权利、服务经济贸易、调解民间纠纷、处置刑事犯罪和惩办汉奸,都离不开司法工作。1938年春,掖县、蓬莱、黄县民主政府建立过程中,三县相继成立了司法处(法院)。10月成立了高等法院(高等审判分处),这些都是山东省民主政权的第一批司法机构。1941年4月,省战工会颁布各项司法工作纲要和条例,省级司法机构始宣告成立,1943年5月,省战工会训令各区各县“尽可能建立司法机构”,全省各地司法机构包括法院、公安局、调解委员会、看守所开始逐步建立。胶东是山东根据地司法工作开展最早也是最为完善的区,到1944年底是全省设高审分处的两个区之一,并有24个司法科(县级司法机构),占全省的42.9%,司法人员73人,占全省的54.9%,1942年11月至1944年2月处理民刑案件9595起,大约相当于其他各区的总和。
七、胶东根据地是我军最大的兵员基地之一,胶东军民为革命献身精神永放光芒
1938年秋,胶东特委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和掖县县委领导的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合编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时,大约7000余人。此时山东纵队共有10个支队24500人,可知五支队规模之大非同一般。不久,五支队副司令员吴克华将军率胶东一个整团西进协助开辟沂蒙根据地,该团成为八路军山东纵队前指直接掌握的主力团。1942年的《山东省优抗工作统计表》显示:胶东抗属户数3.1万、人口13万,分别占全省的33.3%、48%,居全省第一位。山东省抗日战争期间牺牲烈士59475名,其中胶东为18072名,占30.4%,全省抗日烈士数前十位的县胶东就有5个。抗属户数和烈士数反映出,抗战期间胶东抗日武装的壮大和胶东人民所做出的巨大牺牲。
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向东北输送6万部队,胶东输送10个团、2万余人,主力编为东北民主联军四纵,部分编入其他纵队。解放战争期间又编成九纵、十三纵、胶东纵队3个野战纵队,还有十几个建制团,分散补入主力人数亦十分庞大,如胶东战役前后三个严重缺员的主力纵队补入多少胶东兵难以计算,二、七两纵原不是胶东部队组建,在此时也被称为“胶东子弟兵”。胶东先后四次组建山东野战军五师、六师和警备旅,各军分区独立团至少组建过五次。一个区成建置组建4个野战纵队,是我军建军史上的纪录。前不久通车的青烟威荣城际铁路,承建烟台至桃村段的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这个师是由根据地时代最后一批胶东部队组建。至今,人民解放军仍有3个发源于胶东的集团军。
粟裕曾称赞胶东扩军和群众积极参军:“胶东许多地方,把壮丁一律集合,由公家挑选。群众认为非打倒蒋介石无生路,故动员极为顺利”。胶东战役前,胶东几乎是华野唯一的兵源基地,他在要求东兵团全力保卫胶东的电文中强调:“兵员补充自鲁中、鲁南被占后主要补充亦靠胶东”。在解放战争期间,山东发动四次大参军,共589979名青年参军,其中胶东285839名,占全省48.4%。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发展为我军规模最大、战绩最辉煌的战略集团,胶东功在千秋。
胶东子弟兵忠诚无畏、善攻善守、所向无敌,从那个年代起就在全国、全军享有盛名。如华野一纵原是新四军主力,在莱芜战役后补入胶东地武2个团,其中胶东西海独立团编为一纵一师三团,纵队司令员叶飞对其极为称赞,在回忆录中以专门章节总结评价其功绩和表现,分析成长原因。他认为胶东指战员绝大部分是翻身农民,政治素质好,参加主力有光荣感、自豪感,发扬了革命英雄主义。该团后来随四纵主力第十师掩护叶飞、陶勇两纵突围未能归建暂返胶东,竟有幸参加了胶东战役,进攻诸城作战时首破城门,为保卫家乡立了大功。这个团是胶东部队的一个缩影,胶东地方武装一升级为主力部队,其光辉战绩立刻引来满堂喝彩,由此可见一斑。1947年2月,胶东军区部队组建的九纵刚成立便自掖县西进参加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一跃成为华野主力。济南战役时,九纵七十三团和十三纵一〇九团各有两个连先后突入城内,因后续部队被火力封锁而失去联系,他们英勇战斗到最后,宁死不降,几乎全部壮烈牺牲,该两团勇士以烈士的大无畏精神为号召,英勇奋战重新打开缺口,完成突破,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和“济南第二团”称号,解放战争史上军委授予称号的团仅此两例。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后任东野四纵司令员)带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四纵,在辽沈战役中一场塔山阻击战打得惊天动地。1949年3月25日中央到达北京,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获得这一荣耀的是该纵全体连以上干部和四个英雄团中的三个。十三纵刚成立一个多月,在胶东战役中独自发起收复掖县战役,初生牛犊不怕虎,从这场攻坚战中闪亮登场一发不可收,从此也成为我军主力纵队。济南战役前练兵,山东兵团练到小型迫击炮居然可以平射进地堡的枪眼里,命中率90%,九纵大哥还从十三纵老弟那里学会了用土炮发射炸药,装16斤炸药可以发射130米,济南攻克得那么快,不是简单的猛冲猛打,是功底扎实。后来淮海战役中,我军大量使用土炮发射炸药。中共党史出版社、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十大猛虎团》,记述了我军具有代表性的10个英雄团,5个成名于解放战争,其中4个是胶东部队,分别是“济南第一团”、“济南第二团”、“潍县团”、“塔山英雄团”,这是胶东人民的光荣。因为英雄辈出,胶东也成了新中国最负盛名的将军之乡,可谓将星如云。
伟大的胶东根据地
九纵27师79团被中共华东局和华东野战军授予的“潍县团”荣誉称号(照片来源:中国国防报)
不得不说还有一个光荣而又沉重的话题,胶东还是烈士之乡。参军参战多牺牲就多,根据山东省民政厅1982年7月印制的《山东省革命烈士基本情况统计资料》,全省一共22万革命烈士,其中作为胶东区主体的烟台地区6.1万,后来区划已几经调整,如今烟台市仍然有3.7万名烈士,占全省的16.8%,比居第二位的临沂市多1.6万名,相当于临沂、日照、枣庄、济宁四市的总和,如果按当年胶东行政区的辖区计算,胶东有烈士7万多人,为全省三分之一。胶东人民的奉献称得上是一座革命战争史的丰碑。
不仅是前线将士英勇善战,胶东支前民工也是誉满天下。陈毅唯一点名表扬过的民工单位是胶东担架队。那是在1947年6月华东野战军干部会议上,他细数其模范事迹,称赞:“这是最好的创造,解决了转运期间伤员同志的各种繁难问题”。胶东民工政治觉悟高、纪律性强,一般地区民工中党员比例在10%左右,胶东则达到25.8%,他们人人是好汉、个个是英模,随大军进入新区所到之处关心群众疾苦,热情帮助劳动,广受欢迎,他们代表和弘扬了老区人民的新精神、新风貌,弘扬了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影响巨大而深远。每当离开一地,当地群众以掌声和爆竹欢送,仅胶东担运第八团六营,从淮海战役到京沪战役结束半年时间,荣获当地群众绣有“纪律严明”、“中国模范”、“功德双全”、“荣誉永存”等字样的旗帜180余面。淮海战役中,鲁中南区民工立功面占36.6%,胶东民工立功面则达到73.4%。解放战争期间,仅今天的烟台市就有77万民工随军支前,后方积极参加大生产和拥军优属活动的难计其数。胶东的战士最可爱、最可敬,胶东的人民同样最可爱、最可敬。
照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鸣谢作者!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三野子弟):伟大的胶东根据地

(浏览 2,72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