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略村战斗规模不大、影响却大,恐怕是八路军八年抗战中,含金量与性价比最高的一次战斗。据有关资料记载,此战八路军386旅16团以伤亡五十余人的代价,毙敌“华北观战团”一百八十余人(仅三人逃脱),其中少将旅团长一人、大佐联队长六人、中队长以上军官近百人。此战果与当前炒得沸沸扬扬的衡阳保卫战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因为衡阳保卫战毙敌少将一名、大佐一名、大队长十名(少佐或大尉),也超过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平型关战斗、黄土岭战斗。热播电视剧《亮剑》,也再现了这次战斗,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和尚最后用长矛洞穿了观战团长服部直臣,场面让人印象深刻。我关注此次战斗多年,认为是平原伏击战的经典之作,“堵头、截尾、打中间”的伏击战法发挥到极致,经常在战术教学和演练中加以引用,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到战场旧址进行探访,借着62军后代参加临汾战役胜利七十六周年纪念活动,终于有机会实现这一愿望。
纪念活动结束后,后代们或踏上归途、或继续在山西境内旅游。吃过早餐我坐上网约车前往距离临汾约三十公里的韩略村,从网上事先查询,得知韩略村分东、西两个村,战场旧址在西韩略,烈士陵园也在西韩略,遂将网约车终点定在烈士陵园,行车约半小时顺利到达。
陵园就在路边,面积不大也就百亩左右的样子,大门紧锁没有一个人,看门前告示九点才开门,还有十多分钟遂沿围墙查看一番。陵园周围都是庄稼地,北边是海兰高速,南面是通往长治、屯留的老国道,紧挨着陵园有一条四、五米宽的冲沟向东延伸,应该就是当年的老公路。转了一圈已是九点半,还是没人开门,心里有些着急,忽然看见门旁联系牌上有村支书的电话,赶紧拔打过去,响了几声就被挂断了。这年头诈骗电话满天飞,一般陌生电话都不会接,于是编了几句话发过去:书记好!我是广西来的退役老兵,想祭拜烈士,能否开一下门?很快电话就打过来了,是个女声说马上过来。书记就是不一样,觉悟就是高,特别是家乡的女书记!不一会功夫,女书记拿着锤子、钳子赶过来了,说钥匙找不到了只能砸锁,书记看样子年龄跟我差不多,也不知道该叫姐还是叫妹。锁不大但很结实,怎么也打不开,她于是转身回家拿钢锯。还是开网约车的张师傅有办法,他用锤子几下就砸开了,我赶紧打电话告诉书记问题解决了!
日军关了韩略村战斗的记载很少,查阅《华北治安战》、《大东亚战争全史》、《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等均无记录,《冈村宁次回忆录》曾写到“共军的确长于谍报(在其本国以内)而且足智多谋,故经常出现我小部队被全歼的惨状”,显然有所指,很可能指向韩略村战斗。经网上查询,发现了日军驻洪洞独立步兵118大队战友会编写的《北支派遣军第五五二八部队》一书,较详细地记录了韩略村战斗过程,并附上在此次战斗中阵亡的石崎正雄中尉(后追晋大尉)等二十五名官兵的全部名单,书中还透露该大队有十一名官兵逃脱,自动车队(汽车队)也有十五人阵亡。那么这是不是日军在韩略村战斗的全部伤亡吗?显然不是!这是一个典型的护卫小队编制,还加强了一挺重机枪,说明有重要的掩护任务,至于护卫什么重要目标,有可能是作战物资,也可能是重要人物,否则派三、四辆车就行了,不用十几辆车。从我军的史料来看,没有缴获很多重要物资,剩下的可能就是“战地观战团”了。从现有史料看,日军在中国关内并没有专门的军官学校,只有类似教导队的士官教育队,选调士官进行短期培训,授与尉官军衔,弥补下级军官的不足。韩略村被歼灭的这批日军很可能就是这些“候补军官”,他们的任务可能是去太岳区观战和实习,其中应该还有个别带队的佐级军官,这也是我军史料中提到有几十个带刀日军的原因(日军军官和曹长以上士官可以佩带军刀)。至于《北支派遣军第五五二八部队》一书为何没提到这批“候补军官”,因为他们不属于118大队,自然也不会把他们的伤亡计算在内。
韩略村战斗有两个人应该特别记住:一个是王近山,时任386旅旅长,是这次战斗的总指挥,策划、导演了这次名留青史的著名战斗。另一个是聂风炎,时任16团2营营长,是这次战斗的前敌总指挥,具体组织实施了这次战斗。王近山打这仗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可以说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独断专行,打赢了不一定有功,打输了则难脱干系。上级给他的任务是率十六团赴延安,改编成警备旅保卫党中央和延安,随行还有大批干部和家属,上级嘱咐遇敌不恋战、安全第一。但他发现战机后,不顾十六团大部分领导的反对下决心一战,进行了周密部署,而不是肓目蛮干。他兵分三路,政委常祥考率团主力和干部、家属事先通过临屯公路向延安进发;代团长袁学凯带一个排和民兵监视、阻击韩略据点的敌人,他自己则亲率四个连担任伏击任务,而且定下规矩如果敌人兵力过大则放弃伏击、撒出战斗,整个部暑有勇有谋、可进可退,充分体现了他一贯风格和特点。
王近山仗打得漂亮,功劳却算在了“李云龙”头上,《亮剑》艺术地再现了这次战斗因此大火,只是有点张冠李戴,把日酋第六十旅团长服部直臣说成了第二十旅团长,当时第二十旅团并未驻防山西,他也没有当过第二十旅团长。聂风炎是湖北大悟人,四方面军出身,三一年参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关中军分区副司令等职,开国大校。他的老家聂家塝村走出了一个开国中将聂凤智和两个开国大校、两个开国上校,而且都是亲戚,堪称佳话。他留下的回忆文章《去延安的路上》,是研究韩略村战斗最直接、最可靠、最权威的原始资料!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有种选择叫坚守):韩略村战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