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挥师解放金家寨

? ? 1947年(民国36年)6月30日,为实现中共中央关于“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这一战略部署,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史称“刘邓大军”)7个纵队,在接到毛泽东主席7月23日发来的最紧急电报“下决心不要后方,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后,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越过陇海铁路,跨过黄泛区,直奔淮河,挺进到大别山,揭开全国性大进攻的战略序幕。

刘邓大军挥师解放金家寨(组图)

2012年吴邦国委员长视察金寨时题字

??? 8月31日,刘邓大军三纵八旅由三位“湖北佬”即纵队副司令员郑国仲(1913年生,湖北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旅长马忠全(1914年3月生,湖北红安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政治委员卢南樵(1915年生,湖北孝感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组织指挥下,率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团,自河南固始、安徽叶家集、胡店方向进抵立煌县城金家寨的史河北岸。15时许,二十二团派出第三连渡河,向国民党守军第四十六师一八八旅五六四团和安徽省保安第四总队第三大队以及立煌县大队作试探性佯攻,乘势攻入老城街,歼立煌县大队一部。八旅主力按照三纵司令员陈锡联来电转达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勇猛顽强,首战必胜,力求全歼,坚决打好这一仗”的军令,即过河追击。随即,二十二团向黑龙潭以东、以南,二十四团向张家畈以西、以南进攻,歼敌一部;9月1日拂晓,八旅以迫击炮和九二式步兵榴弹炮16门猛轰敌方阵地,掩护步兵上山,敌陈铁汉团第三营和保安第四总队第三大队前沿阵地被我攻占。至14时,二十四团占领包公祠以西高地的全部碉堡,二十二团占领杨桃湾以西的碉堡并喊话,号召敌军缴械投降。团长陈铁汉恐部众为八旅的政治攻势所动,持枪督战,数次冲锋,均被击退;2日晨,主碉堡被八旅摧毁,守敌四处溃逃。陈铁汉亲率第二营一部,据壕死守,被八旅步兵围歼,击毙陈铁汉。10时许,战斗结束,毙、俘敌1000余人,缴获步枪400多支、轻重机枪50多挺、大小炮10多门,陈铁汉被击毙,立煌县县长李宣乘乱逃跑,二十二团追至莲花山下棺材沟,将其生俘,解放金家寨。4日,根据中原局发出的指示,由白涛任县委书记兼县长,余光任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白鲁克任宣传部长等。不久,上级要求白涛等少数人继续留在金家寨,其他大部分人调往新的解放区开展工作。之后,中原局指示一批南下干部,到金家寨与白涛等汇合,重建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民主政府,由张延积任县委书记、白涛任副书记兼县长、张健三任组织部长等。经白涛提议,将立煌县改名为金寨县,在请示上级同意后,由白涛亲自撰写更改县名布告,告之全县,“金寨县”从此载入中共史册,正式组成中共金寨县委、金寨县民主政府。

刘邓大军挥师解放金家寨(组图)

国民党立煌县党部旧址(不复存在)

??? 1947年12月2日,国民党军再次占领金家寨,9日,立煌县政府回迁驻麻埠。同月18日,刘邓大军第二纵队进驻金家寨。到12月末,刘邓大军不仅积极开展反围攻作战,在大别山站住了脚,而且把根据地发展到平汉路西,向桐柏、江汉地区展开。野战军司令部也分成外线、内线两个指挥所,分别由司令员刘伯承率后方指挥所和第1纵队,转入淮北开展外线作战,由政委邓小平率前方指挥所和第2、3、6纵队留守大别山坚持内线作战。12月31日这天,邓小平、李先念、李达、段君毅等抵达立煌县,驻县境白沙河的漆家店下楼房村。

1948年2月7日,中央军委电示刘邓第二野战军主力转出大别山,进至淮河、陇海路、沙河、伏牛山一带,寻找战机,歼灭敌人。2月22日,中原局发出指示,军区部队与人民武装独立自主地在大别山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2月底,在第二野战军主力部队转出大别山区不久,国民党军以20多个整编旅攻向大别山。国民党立煌县长吴曙光重新组织县常备大队、新兵大队、警察局等1000多人武装,在各区、乡分设大队、中队、小队,10多股民团和土匪武装也配合国民党正规军,进行“清剿”。同年夏,国民党重占金家寨镇后,立即恢复立煌县名和各级行政建制。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鄂豫军区一度收复金家寨。一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野战军剿匪部队进剿大别山残匪。1949年9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四军第七十一师二一三团收复金家寨,并于次日宣告解放,中共金寨县委、县人民政府由麻埠迁驻金家寨,立煌县再次更名为金寨县,县委书记、县长分别为白鲁克、刘伟,金家寨从此真正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人民终于迎来和平年代。

刘邓大军挥师解放金家寨(组图)

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燎原星火”4个大字的金寨县革命烈士塔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红网):刘邓大军挥师解放金家寨(组图)

(浏览 2,245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