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教:用生命谱写中朝友谊之歌

罗盛教:用生命谱写中朝友谊之歌


在收藏家姜小平珍藏的一份1952年2月5日的《志愿军报》上,以大半个版的篇幅刊发了新华社记者戴煌采写的通讯《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和罗盛教烈士的遗作摘编,详实介绍了罗盛教烈士的感人事迹和心路历程。就是在这一年的1月2日,年仅21岁的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奋勇跃入冰窟,为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72年过去,那个在数九寒天里向着冰河义无反顾纵身跃下的年轻身影从未走远,时至今日依然震撼我们的心灵。

罗盛教:用生命谱写中朝友谊之歌



罗盛教:用生命谱写中朝友谊之歌

奋不顾身源自深厚的友谊


1951年4月,罗盛教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奔赴朝鲜,任141师侦察队文书。细细品读这张《志愿军报》,我们可以感受到罗盛教入朝后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满是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感情。在《志愿军报》登载的《过鸭绿江》中他写道:

过了江就是新义州,我张望着,心里暗想,怎么这么一座大城没有电灯呢?走了不多远,就闻到一种闷人的焦烟味。这座美丽的城市已经被狠心的美国强盗炸光了,剩下的只是一片灰烬。一种愤怒的火直向心头冒,不打败美国强盗誓不回国!

罗盛教在那无边的黑暗里看到一位朝鲜老大娘手里提着一盏保险灯在照着战士们走路。她不断地提醒战士说:“当心,别掉进坑里。”原来,那里有一个大水坑。正如罗盛教在《朝鲜人民热爱志愿军》中感叹道:

“你要是住到他们家里去,他便亲切的招待你!”这是我从报纸上看到的,这是真的。当我们走到一个朝鲜居民的家中的时候,这家主人马上就给我们腾房子,叫我们休息,并且慰问我们,当我们离开他们时,他们便含着眼泪,握住我们的手说着不熟练的中国话:“志愿军同目,再见!”直到我们走出很远他们才回去。

初入朝鲜的满眼荒芜与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谊在罗盛教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记。他也倾尽所有地帮助身边的朝鲜群众,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有一天,罗盛教和炊事班副班长到阵地送饭回来,敌人的炮弹又向村里飞来,山坡那边传来了孩子的哭声。他俩翻过山坡,循声找去,在一座防空洞旁边,一个浑身沾满鲜血的女孩扑在一个妇女身上,哭叫着“阿妈妮!”罗盛教赶紧把孩子抱在怀里,拭着她身上的血迹,找来一位朝鲜老大爷,让他把孩子领去抚养。罗盛教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送饭、抢救伤员。一天,侦察队队部的人都在阵地上执行任务,只留下罗盛教值班。突然,他听到轰炸声,立即向村里冲去,隐约看见一间屋里一个孩子在奋力背一个老大娘,跌跌撞撞的不知如何是好。罗盛教冲进去,背起大娘,拉起小孩朝屋外冲去。两人得救了,老大娘抚摸着衣服上被烧焦的破洞,感动得老泪纵横。

朝鲜人民的善良和悲惨,让罗盛教深受感染。基于真切感受,他在战场上留下了《志愿军报》上所刊登的《过鸭绿江》《朝鲜人民热爱志愿军》《刚毅的朝鲜人民》等短文,也正是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有机会贴近当年那位年轻烈士火热的心。

罗盛教:用生命谱写中朝友谊之歌


纵身跃入冰窟


1951年冬天,侦察队奉命调到后方休整,来到了平安南道成川郡的石田里。这是一个秀丽的山村,村前的佛体洞山满山松柏,泥栎河水绿油油的,蜿蜒东去。罗盛教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扫院子,忙个不停。平时,孩子们常常来找罗盛教玩,罗盛教也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教他们唱歌,做游戏。

1952年1月2日清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零下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3次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而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气力把崔莹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将崔莹抢救上岸。罗盛教却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人们用铁镐、刀斧砍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当地村民用自己采的土药和生姜熬成汤,端来往罗盛教的嘴里灌,人们大声喊着,可是罗盛教再也无法回答人们的呼喊……新华社记者戴煌在《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一文中写道:

罗盛教牺牲以后,石田里的二十多户朝鲜老乡赶来围在烈士的身旁,像丧失了亲人一样痛哭着……村子里元善女老太太自动献出一块墓地来埋葬我们的烈士,这块墓地是她准备自已百年之后用的。她对本村的劳动党支部书记说:“我把自己的这块好地让给罗同志,这同让给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分别呢?请你向志愿军同志说说吧!”……几天过后,村中的人民又成群结队地到罗盛教烈士地墓地上去,他们在罗盛教地墓前竖起了一块出土五尺多高地墓碑,墓碑地背面用朝鲜文写着:“……生长在朝鲜土地上的人民,都应该永远记着我们的友人罗盛教同志,学习他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在罗盛教山上,还修建了罗盛教纪念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镌刻着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英名照千秋,忠魂励后人。罗盛教飞身跃入冰窟,勇救落水朝鲜少年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不仅是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象征,而且是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的真实体现。罗盛教,以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奉献出青春热血乃至宝贵生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中朝两国人民的心中。

罗盛教:用生命谱写中朝友谊之歌










文字:王欣馨

罗盛教:用生命谱写中朝友谊之歌

罗盛教:用生命谱写中朝友谊之歌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抗美援朝纪念馆):罗盛教:用生命谱写中朝友谊之歌

(浏览 5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