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那些事儿(230-240)

       上一期应该是《名将那些事儿221-230》,少发了230,这次补上吧。

      我觉得我应该把我写的这个《名将那些事儿》系列的东西,重新整理汇总再发送一遍。

       其实这些在这里微信公众号上也是第一次发送的,原来是在微信博客上发的,一篇一篇发的,好多朋友建议整理汇总在这里较集中发送比较好。

       除了个别错别字,基本上是没有改动的。

       我写这个系列,截止到(2023年12月2日)已经写到了320篇了,陆续整理发送上来吧。

       每次汇总10篇。

       我传故事,您看故事,目的达到了,皆大欢喜。

名将那些事儿(230)–开国将军被困全聚德烤鸭店

      上个世纪60年代,已经转业到国防工委工作的李健民老领导,为招待来北京开会和在北京军队工作的老战友,在北京前门外的全聚德烤鸭店请客曾思玉中将、傅崇碧、马卫华等将军,一起吃烤鸭。

       李健民让儿子一早到烤鸭店排队拿号。

      老战友老朋友们吃的开心欢快。但是到结账时,烤鸭店需要收取两斤粮票。可是大家谁都没有带粮票,提出多付款也不行。因为是私人活动,大家都穿着便衣,车辆和工作人员都不在。

       李健民给家里打电话想让儿子骑自行车送粮票,儿子当时不在家,夫人多次多方打电话,终于在儿子李西平同学好友家找到了儿子西平,让西平马上骑自行车回家取粮票送到全聚德。

       几十年后,已经退休的西平说起此事儿,还是颇有感触。说哪个将军当时亮出身份来,也应该不会这么尴尬啊。(如傅崇碧将军时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再说当时哪个将军让司机警卫员来送粮票,也应该不是太难的事儿吧。可是这些将军老同志都没有这样做,(当时军人应该都是把粮票交到部队食堂了吧),害得他骑自行车跑了近半个北京城。

      《名将那些事儿–将军被困全聚德》系列的小文,那是前天晚上好友们一起吃烤鸭,李西平亲口讲到这个普通百姓也会遇到的故事。

          他说到,他的父亲请客老战友老将军吃烤鸭,确让他和他哥哥早晨4点就起床到北京最有名的前门外全聚德烤鸭店排队拿号。我听到后非常理解,不像前天晚上外地朋友感到诧异的为什么要哥俩儿都去排队拿号啊?西平说,那时一个人排队只给一个号,一个号只能够买一只烤鸭。所以上阵排队只能够亲哥俩了。

       前天,我这位几十岁的西平好友,还耿耿于怀地说道:大早排队拿号,吃烤鸭没有他的份儿。没带粮票还得骑自行车去送。呵呵!我想那时北京的小哥几个都遇到过这个事儿吧?反正我就遇到过,我父母亲请客老战友就是北京烤鸭,也是如此这般让我们起早排队拿号的。吃的时候没我们什么事儿了,什么事啊?

       那时候经常吃得起烤鸭的确实不多,那为什么还要这样的排队拿号呢?

       我说说,你听听是不是这个缘由吧?那时烤鸭店还是有那么多家的,全聚德、便宜坊、鸿宾楼等八大楼,但吃得起的人并不多。

       那为什么还要如此这般排队拿号呢?因为烤鸭饼做不出来啊。那时做烤鸭饼全是手工一张一张地扞出来烙蒸的。当年烤鸭店的师傅就有专门扞饼的。

现在做烤鸭饼应该全是第三方专门专业做饼的企业了,定时定点派送了。现在的卷饼真的吃不出来全聚德自己烙蒸的饼的感觉了。

     传统饮食也机械化了,市场化了。

名将那些事儿(230-240)

 

名将那些事儿(231)–战史上少有的为士兵断后的将军杨得志

编辑删除2021-09-29 12:32:58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经常有转移撤退的事情发生,有一次在激烈的后卫战中,19兵团杨得志司令员留在整个兵团的最后面,几乎到能看到美军的先锋部队了,才开始自己的撤离。真是个胆子大得惊人的将军,据说杨得志曾对警卫员说:“再等等,看看美国兵长什么样。”警卫员们都很着急,说:“一脸的毛,美国兵有什么好看的,要看,可以看俘虏嘛”

       杨得志镇定自若地对部下说:我的身后已经没有其他部队了,炸桥!

      炸毁桥梁后,工兵们离开阵地,随着将军向后方撤退,但是,每个人都士气高昂,他们知道,我们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是啊,除了咱们,有哪个国家的军队,会有将军给小兵断后呢?”几十年后,当时在场的干部这样结束了他的讲述。

名将那些事儿(232)–刘亚楼的敏感

(2021-10-23 20:47:09)  

      当时,我们仅有的三个导弹营都拱卫在北京周边。     

      那年空军543导弹部队,在北京通县打下美蒋RB-57高空侦察机后,其真正的先进的高空侦察机U2就没有再飞到北京周边了。

      在其他广大地区的防空仅靠高炮和歼击机部队,根本打不到U2的巡航侦察高度。

      空军从上到下都很着急,在一次专业人员和空军领导开会研究会议后,一位空军二炮部的参谋人员,在离开的人群里随便发牢骚说道:打得到的动不了,动得了的打不到。

      刘亚楼听到后,马上敏感地认识到,导弹营怎么会动不了呢?

      马上叫大家回来继续开会说道:导弹营从苏联都能够到北京,后来也拉到过西北训练,现在也应该可以拉得动啊。

      这样就决定在不影响北京重中之重的防空不能够受到影响,把主力装备最好的一营和三营留在北京,二营极其秘密地拉到了南方南昌机场附近。

      这个机场是我们攻击轰炸台湾的前线敏感机场、是美蒋要侦察的重点机场之一。

      刘亚楼为了诱敌U2前来,还从其他轰炸机场调了几十架轰炸机到南昌机场,但是美蒋没有动静,刘亚楼又调派了当时我空军最大的轰炸机杜4十多架飞到这个机场。

      这时美蒋真的坐不住了,派U2飞机飞了过来侦察。结果被543部队的二营一举给揍了下来。

      据说毛主席看到战报时,随便说了一句:怎么又是二营……..。刘亚楼还是敏感地觉得主席在批评他呢。

      后来有了一营这个主力营参战打下一架U2的战绩。

      特别应该对空军成钧副司令员在打美蒋超高空侦察机的战斗中,起到的非同小可的作用,必须牢记。成钧副司令员是每次导弹营打U2,他都是亲自到阵地上,指挥督导打气鼓劲。

     顺便爆料一个信息:1959年10月7日导弹二营在北京通县打下来的RB-57飞机,是全世界第一次用导弹打下飞机的先例。当时的美军、苏军都还没有用导弹打下飞机的实例。

名将那些事儿(233)–李天佑神秘入朝三个月

 (2021-11-07 17:29:30)

     入朝后没有担任明确公开职务,不知道到那支部队驻留了三个多月。     抗美援朝期间曾经担任过过13兵团领导的李天佑将军,在已经随四野大军打到南方担任广西军区司令员时,悄无声息地神秘入朝三个月。

     这一直是个谜,后代孩子们一直多方打听、查阅资料,直至今日仍然没有明确公开的信息说明李天佑将军在朝鲜战争后期为什么要神秘入朝三个月,去干什么?在那支部队或那级指挥所。都不得而知。

     李天佑将军的儿子–李亚明说也肯定不是当时有的国内部队领导到前线考察轮训等。

     后来问过很多当年朝鲜战争中我军高级指挥员的后代和身边工作人员,以及这些领导的回忆朝鲜战争的文章中,都没有查到和听说李天佑将军这三个多月到朝鲜的任何信息。

     我和亚明说:李天佑将军曾经在苏联留过学,会不会和当时的苏联老大哥有关系啊?他说有可能,但没有详细的信息啊。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1970年9月27日),广西临桂人。

     1928年入桂军当兵。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934年荣获三等红星奖章,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4年,入南京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获得上将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建国后,历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兼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大代表,九届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就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指挥肃清国民党余部和剿匪地斗争。

1957年,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8年1月,任广州军区代司令员。

196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是中共第七、八、九届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国防委员会委员。

1970年9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年仅56岁。

名将那些事儿(234)–朱良才家的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1979年前后,国家进口了一批20寸日立彩色电视,应该算是第一批彩色电视机吧。电视台的彩色节目还没有几个,记得当时这种日立彩色电视机只能够机械按键选择8套节目的频道。电视台只有一两个彩色节目频道。

       这种电视机还是只卖给部长以上干部的,每台要2900元人民币。

       朱良才将军家也有一次机会,但是朱良才将军说,花花绿绿的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不买。

       在医院里楼层首长休息室有一台彩色电视机,大家都看看新闻等,画面还不太清楚。

       在家里的孩子们凑钱买了一台需要指标的彩色电视机。朱良才将军出院后,在客厅里看到了这台彩色电视机的新闻节目,因为大家知道老人今天出院,就老早调好、调清楚节目。老人看到后,说,这个节目看得还是很清楚的吗。

       然后大家都说,你和妈妈的眼睛都不好,应该看清楚一些的电视啊。

          这才对“擅自做主”买的这台彩色电视机默认无语了。

         这台电视机一直收藏在家里30多年,后来被一家革命纪念馆拉走了。

 

名将那些事儿(235)–陈再道病危时如是说

       陈再道病危时,领导前往医院看望。一号领导问他有什么事没有?可病床上的陈再道对自己的后事如何处理,子女如何安排,都没有提一个字。

      他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希望中央重视解决政府给农民欠薪的问题。他对一号领导、刘华清、张震说:“我们国家的农民太苦了!”这个大别山贫苦农民出身的开国上将,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想的还是农民!

      再看有的个别人,临死前,要求组织给其送的花圈应是鲜花做成,要求给其连硕士正式学位都考不上的儿子解决正高职称和军级职务。还有这要求那要求的一大堆。

       陈再道,十七岁革命,戎马一生,百战沙场,以“再道之勇”而名扬军中。政治斗争中,也常有惊天手笔。不说文革中震惊中外的武汉事件,只说1978年,他是我们党内最早提出为1976年“四五事件”平反的人(请阅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可见“再道之勇”果非浪得虚名。

       而且当时军委刘华清副主席是他战争年代的直接部下,张震副主席则是秉性相投的多年好友。陈对J主席的工作也相当支持。所以无论凭资历凭功劳还是凭感情,如果他要提出遗体、骨灰如何处理,给子女要个一官半职,估计也都能予以“照顾解决”,可他硬是一个字没提。

       陈再道将军平素的信条就是“实事求是,无私无畏”,一个一辈子没有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的人,一个把人民看得最重,把官位看得很淡的人,一个七十岁还去青藏铁路工地视察,近八十岁还冒雨翻山越岭访贫问苦的人,一个去世时存款不过一、二十万,孩子个个是平头百姓的人,他当然胸无块磊,坦荡豪放,喜笑怒骂,无所畏惧。

       “勇”以“德”为基,方乃真“勇”也!

        而有的人,对国家对人民,身无寸功,不过是得前人余荫所庇,养尊处优,还要这要那,到死不松手,不满足。

      人和人真的不能比,一比,就比出了高下,就比出了很多很多令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名将那些事儿(236)–陈再道上房看电影

此信息是博友白沫子提供的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总政的傅钟首长弄来很多老影片在301放映。

       一天晚上,在六层住院的陈再道司令不见了,急坏了医护人员,到处找啊。后来人们在301医院门口放映电影的小广场旁边的猪圈房顶上找到了他。

      老人家爬到那里看电影去了。

 

名将那些事儿(237)–张南生反对儿子自己打沙发

 

      开国中将张南生曾经担任北京军区副政委高级职务。

      那几年北京和全国一样,兴起自己打制简易沙发,为家里的年轻人结婚或上岁数人坐着稍微舒服些。

      都是自己找寻的废旧材料动手制作的。张将军的儿子也在其朋友钟佳伦的帮助下自己动手打制了两个简易的小沙发,在家里正美着时被在医院里的张南生将军知道了,狠狠地骂了儿子们说:这么年轻就想像资本家一样坐沙发,要想坐到我的房间坐组织配发给我的那个沙发去,儿子无语也很无奈。

名将那些事儿(238)–两位开国上将出生在一江两岸

 (2021-12-12 17:07:58)

      江西兴国走出两位开国上将,他们是大名鼎鼎的肖华上将和陈奇涵上将。      一个县城走出多位开国将军,后被称为将军县。

       而且他们祖籍家乡都离得不远。

       用他们家乡人现在的表述为一江两岸俩上将。颇为自豪。

      他们的家乡就在兴国县的平江河两岸,确实隔得不远。

       2021年4月30日我自驾分别到了这两位开国上将的祖籍家乡。

名将那些事儿(239)–不惧怕流弹的国民党将军李玉堂

(2021-12-12 17:05:12)   

   李玉堂(1899年3月16日——1951年2月5日),字瑶阶,山东省广饶县人,1899年3月16日(清光绪二十五年二月初五)出生于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大王西村的一户地主家庭。1924年,李玉堂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抗战名将,民国陆军中将。与李延年、李仙洲、王耀武合称三李一王。

     1939年10月—1942年1月,日军集结兵力,三次进犯长沙,李玉堂率部给予沉重打击,取得抗战史上闻名中外的三次长沙大捷。1951年2月5日,李玉堂被国民党当局杀害于台北碧潭。

      198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玉堂为革命烈士。

      在一次战役中,李玉堂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表现了他的大将风度。当时,李玉堂在一座祠堂里指挥战斗,离前线非常近,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李玉堂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筷子夹菜,突然,一颗子弹飞来,将菜碗打得粉碎,但李玉堂毫不在乎,继续夹着洒落在桌子上的菜吃。

     很快,又一颗子弹飞过来,把李玉堂的筷子也打断了,李玉堂仍然不为所动,把筷子一扔,用手抓着菜吃。身边的警卫员都吓坏了,劝他赶紧离开,但李玉堂说:“都是流弹,不用怕。”

      什么是大将风度?这就是大将风度!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李玉堂也跟着去了,但因为他的夫人有通共的嫌疑,被保密局逮捕了。据说,蒋介石在李玉堂的判决书上只写了一个字:“耻。”

     1951年2月5日,李玉堂和夫人陈伯兰被执行枪决。临终前,李玉堂给朋友留下遗书,其中写道:“总统命令,已无申诉余地,我死后望有公论。我无对不起国家之事,国家如此对我,于国家何益?我不足惜,不过一生为国,如此下场,心有不甘耳!”

 

名将那些事儿(240)–1953年回国的开国将军唐铎

这是一位最特殊的开国少将,名叫唐铎。 

     军衔可以有,但勋章是没有的,在所有开国将帅中,他也是唯一一个没有那三枚勋章的人。

       唐铎1904年生于湖南益阳,12岁时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还有个同学叫任弼时。1918年,14岁的唐铎进入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认识了蔡和森和毛泽东,毛泽东对这个眼光远大的少年也非常欣赏。

     到了法国,唐铎继续干革命,让法国大为头疼。1921年,法国政府实在受不了了,给唐铎扣上了一顶“激进布尔什维克分子”的帽子,遣送回国。

       国国后,唐铎进入中法通惠工商学校深造。学费比较高,谁出钱让唐铎上学的呢?国民党大佬谭延闿。后来,唐铎不想学文科,想当飞行员,就去广州找谭延闿。谭延闿非常欣赏唐铎,当即出钱,帮他实现梦想。

      在空军学校里,唐铎还有一个同学,就是后来的国民党空军总司令王叔铭。王叔铭后来回忆说,当年唐铎的成绩让他望尘莫及。

      当时,孙中山提倡向苏联学习,两国关系很好,唐铎就被送去了苏联,在更加先进的苏联空军学校深造。但唐铎没想到的是,这一去,就是将近30年。

     1926年,唐铎在莫斯科入党。你看看十大元帅的入党时间,1926年之后入党的有6位:彭德怀、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叶剑英。

      1933年,苏联十月革命成功16周年庆典,当时飞过红场的100架飞机中,就有一架是唐铎驾驶的。更牛的是,飞行结束后,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还专门接见了唐铎。

     蒋介石也很欣赏唐铎,想让他回国效力,但唐铎不想理老蒋,就一直留在苏联。

      唐铎在国内没有战功,但在苏联,他的战功却非常显赫,德国进攻苏联时,唐铎正担任苏联空军强击机部队中队长,亲自驾驶飞机,击落过很多德军的飞机。

      1944年7月,苏联红军解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唐铎奉命率部攻击德军坦克部队。唐铎已是强击机团副团长,24架强击机在唐铎的统一指挥下,超低空飞行,在第聂伯河上空,先干掉了8架德军歼击机,然后,强击机部队飞到明斯克上空时,分队对德军坦克群进行攻击。

      第一圈,先扔反坦克弹,炸得德国坦克全都报销;第二圈,专打德军汽车;第三圈,专打德国兵,甚至子弹都打光了,就用飞机的螺旋桨去削德军士兵的脑袋。

      二战结束后,因唐铎卓越的战功,荣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的苏联卫国战争勋章,还有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等等,荣誉满身。

      此时的唐铎,除了肤色,已经差不多苏联化了,在苏联有一个非常好的前程,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新中国成立后,空军总司令刘亚楼访问苏联,点名要见唐铎。唐铎见到刘亚楼,非常激动,说:刘司令想想办法,让我回国效力。

      不过,这样的人才在哪里都是香饽饽,斯大林当然不愿意放人,想着法子拖延。

      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周恩来总理去参加斯大林的葬礼,向苏联方面再次申请,较量了好几回,苏联才终于同意让唐铎回国。

     1953年4月18日,唐铎终于回到了祖国,此时距离他离开祖国时,已经过去了28年。

      1955年授衔时,唐铎正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担任空军工程系主任,是有军队级别的,因此也应该有军衔。但是他的经历太特殊了,无论是红军时期,还是八路军时期、解放军时期,他都没有参与过,资历和战功都是零,你说该怎么评衔呢?

       最后经过讨论,认为唐铎虽然在国内没有军功,但在苏联战功赫赫,同样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最后被授予少将军衔。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精彩内容

名将那些事儿(230-240)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瞧办主任):名将那些事儿(230-240)

(浏览 8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