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编者按

85年前,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奔赴抗战前线。

为纪念八路军和新四军成立85周年,中国军网微信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带你了解八路军、新四军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的团这一级编制最为复杂,有主力团、基干团、地方团,有大团、小团,有甲种团、乙种团、丙种团等区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团呢?这主要和战争形势的发展有关。

八路军改编之初,3个师下辖6个旅,每旅辖2个团,全师共12个标准团,这一个团有多少人呢?时任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的陈锡联在回忆录中提到:“第七六九团编3个营。每个步兵营有4个步兵连,1个机枪连。团部设参谋处、政训处(11月政训处撤销,恢复为政治处)、供给处、卫生队。团直属队有迫击炮连、特务连和通信排(辖1个电话班、1个徒步通信班、1个骑兵班)。全团计2900余人。另外,每个师还有1个独立团或教导团。”

杨得志、李天佑、杨成武、宋时轮、彭绍辉、陈锡联、张才千等战将是八路军最早的一批团长。

 

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在作战前动员

 

八路军进入华北抗日前线后,为适应作战需要,队伍不断扩充,增编了不少团,但有些团人员、武器都不齐全,和标准团没法比。如《陈锡联回忆录》中提到,1938年1月成立的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独立团,“全团1200余人,武器装备除特务连、一连各有步枪50余支、轻机枪3挺外,其他各连只有10余支杂式枪,主要武器是大刀、长矛。”而八路军最初改编的标准团,人数大体始终保持在三千上下甚至更多。如1938年4月,晋东南根据地反“九路围攻”战斗后的第二天,朱德总司令路过三八六旅七七一团,问团长徐深吉该团现在有多少人?徐团长报告说有3853人。

到1940年百团大战时,整个八路军部队已经达到170多个团。但人数多少不等,少则千把人,多则两三千多人。1940年1月24日,八路军第一纵队《关于第三期整训计划致各支队、各军分区并报中央军委等电》,要求部队整训补充后,主力团要达到2500-3000人,普通团1500人。百团大战后,1940年12月2日,朱德等《关于百团大战后部队的整理问题致各兵团首长等电》要求参战部队补充缺额,充实满员,达到每团2500人。可见,这一时期,按标准编制,一个主力部队的团,人数在2500人上下;地方部队的团,人数在1500人左右。   

 

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百团大战八路军阵地

 

1941年,日寇加紧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疯狂“扫荡”,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的需要,减轻人民负担,扭转被动局面,中共中央指示八路军实行精兵简政,缩编主力部队,加强地方武装的建设。1942年春,八路军各战略区部队相继进行了精简整编。

1942年1月15日,根据中共中央精兵简政的指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颁发了《关于实施精兵建设的命令》,决定全师实行甲、乙、丙3种团制:甲种团为3营9连制;乙种团为2营6连制;丙种团为4连制。此后至4月底,第一二九师开始了第一次精简。精简后,除冀南军区外,第一二九师主力部队统一整编为4个甲种团、7个乙种团和13个丙种团。甲种团,辖3个营,下辖9个步兵连,全团2000人左右;乙种团,辖2个营,下辖6个步兵连,全团1200-1400人;丙种团,直辖4-6个连,全团700-900人。

1942年4月,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关于晋西北部队精简情况的报告》中提到:“一九四二年对部队进行缩编,以缩小机关加强部队为原则,各兵团分甲乙丙几种团(上中下三种团)。甲种团每团三个步兵营(九个步兵连),及团直司令部、政治处、卫生队、供给处、侦察通信连、机炮连、特务连等编成。乙种团以两个步兵营(六个步兵连),及团直司令部、政治处、供给处、卫生队、侦察通信连、机炮连、特务连等编成。丙种团以三个至五个步兵连及团直(司令部特务排)编成。”

 

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挺进晋西北

 

这次精简整编之后,八路军出现了甲、乙、丙3种团制。甲种团也被称为大团,丙种团称为小团,是当时两种常见编制,乙种团介于二者之间。

大团,是主力部队满编的标准团,人数在两千左右或两千以上。如1943年3月1日《山东军区关于调整部队编制等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中,提到团的编制为:“辖营三,辖连三,重机枪排。每连共百五十四人,长枪百廿余支,轻机枪四,重机枪三。营部及重机枪排七十二人,重机二,营共五三四人,团直辖司、政、供、卫及一特务连四五六人。全团共二〇五三人。”据1943年10月21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关于调三个大团来延安致邓小平、滕代远等电》:“决由冀鲁豫边区调三个大团,保证每团二千五百人到达陕北”。可见,1943年前后大团的编制为2000-2500人。

小团,取消了营一级建制,团直接辖连,规模缩小、机动灵活,以适应游击战争。小团一般为5个连,也有4个甚至3个连的。“丙等团不能编4到5个连,则编3个连,营长则当连长,缺少的待补充。”

据1943年3月17日,聂荣臻、肖克、唐延杰《关于晋察冀军区北岳部队精简整编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提出主要整编主力军,取消甲种团,一律编小团,紧缩机关,充实连队。小团的编制规定:

1、共八个单位,计侦察连一,特务连一,步兵连五(人员不足时可编为四个连),团部一。

2、共1180名,非战斗人员184名,战斗人员996名,此外步马枪598支,短枪101支,轻机枪8挺,掷弹筒15,重机枪2,迫击炮20。

……

5、步兵连共161人,内非战斗人员14名,团部共83人。

小团的步兵连比普通连大些,相当于加强连,因此被称作“大连”。

1945年8月,为适应抗日战争全面反攻的需要,提高部队作战能力,八路军各部队将小团扩编充实为标准团,恢复了营一级建制。如晋察冀军区积极动员适龄青年参军、参战,补充了大量新兵,将原来的32个小团扩编为大团,同时将8个地区队、65个县支队、39个县大队等一大批地方部队,组建为55个团,并升级为正规团。

 

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抗日战争全面反攻前,八路军冀东军分区举行阅兵式,三个齐装满员的主力团接受检阅

 

再看看新四军:1938年4月,新四军改编之初,军辖支队,支队辖团。共10个团,全军共有10329人,除去军部直属队,每团平均千把人,比八路军刚改编时的团(3000人左右)小多了。

此后,新四军部队发展很快,相继建立了许多团,正规部队的主力团,人数一般都在一两千之间,也有不少团只有几百人。

据1940年1月3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新四军第五支队情况致中央电》,谈到五支队编制共三个团,即八团、十团、十五团。其中八团人数一千二百余人,十团、十五团人数都为五六百人。

《第六师一九四一年军事工作总结》谈到新四军第六师4个团(五十二团、五十四团、五十一团、警卫团)的情况:

五十二团、五十四团都是现有两个营(一营、三营),营以下编制足,每班平均九人,全团共约六百五十余人,战斗兵占四百余。轻机枪五十二团十六挺,五十四团十五挺。

五十一团现有四个连,无营的编制。全团轻机枪共五挺。每连平均九十余人,全团共四百余人,战斗兵占二百七十余。

警卫一团现有两个连,全团共有百余人,有轻机三挺,战斗力较其他各团均弱。

可见,在1940年至1941年前后,新四军部队有些团只有四五百人,虽然是团的名义,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营的实力。

 

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十六团获得“铁锤子团”荣誉称号

 

1942年1月,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精兵简政和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的指示,发出整编部队的通令。同年7月,陈毅、赖传珠《关于统一拟定师、旅、团编制等致中央军委并告刘少奇电》:“根据各师现在组织状况任务环境及精兵简政原则,拟定在原则上统一的编制,……有十二个连为甲种团(二千五百人以上者),九个连为乙种团(二千人以下),五个连的小团制为丙种团。”这里没提小团有多少人。根据抗战后期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等人所作的指示:“部队编制目前一般仍宜采用千五六百人的中团制和千人左右的小团制。二千人以上大团制抗战初期华北采用过,并不合乎实际,可在将来配合盟军作战时始采大团制。”可见,小团为千人左右。“二千人以上大团制抗战初期华北采用过”,指的是八路军的团,新四军很少采用。

根据新四军军部发出的整编通令,从1942年2月至1943年9月,新四军所属各师部队的编制先后进行了调整和精简。据1942年2月黄克诚在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所作《第三师与盐阜区工作报告》中提到:第三师“整个部队最大的团有二千六百余人,最小的一千二百人,中等的一千八百人。”

 

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副军长张云逸、政治委员刘少奇签发的第一师二旅四团团长任命状

 

但也有些部队还达不到这样的编制,如1943年第五师战斗力较强的主力团三十七团、三十八团、三十九团、四十三团和特务团,各有一千人左右,武器较全,为全师的机动部队。地方武装主力团,是由地方部队新改编之小团,每团直辖五个连,四五百人不等,装备较弱。可见,有些主力团才一千人左右,按说也就够一个小团。但实际上真正的小团更小,一般只有几百人,也就相当一个营。如:“六师部队应以建立精干小团制,每团四百至六百人为原则,某些小团可不必要营级。”“苏南敌情地形均不宜大部队及大的指挥机关活动,旅以下设团。团分两种:一种是有营的大团,一种是废营的小团。苏南大多建设废营的小团,每团四百人左右为最适宜。”甚至有的小团连四百人都不到。据1944年11月27日李先念等《关于豫中部队整编情形致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电》:“挺一至挺四团,最多412人,最少275人,每团只有1挺重机枪,十几挺轻机枪。”

可见,当时新四军部队主要是一千多人的丙种团和几百人的小团。有些小团才三四百人,实在不像个团,甚至比满编的标准营人还少。那么,为什么不叫营呢?这是因为这些小团只是暂时的,根据需要随时可以扩充人数,达到一个乙种团甚至甲种团的实力。到抗战胜利前,许多小团得到扩充,有些能接近或达到大团的标准。  

 

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1945年7月,宿南战役后,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三十一团举行祝捷会

(作者:军史专家徐平)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老兵读史):八路军、新四军的大团、小团是怎么回事?

(浏览 377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