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 ? ? 图片|来自网络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

?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 ??嗨,俺们农村人还是老习惯,总是喜欢赶着冬天给儿女办喜事,到过年的时候,那我这可是新媳妇、新女婿咧!这不,因为亲戚家办喜事,我和郭扶存老人就走到了一起。

?

? ? ?其实,俺俩是一个村的,相识久矣。只是两家居住较远,我又长期在外工作,相互了解不多。

?

????????那几日,暖阳高照,日丽风和。我们一起为亲戚家筹备婚礼,一起聊天,格外开心。一提起红旗渠,他那激动的心都快跳出来了,两眼放光,满面春风,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

??????? 莫非面前这位中等身材,面色黝黑,皮肤粗糙,饱经沧桑的老人就是当年的修渠人?为寻找身边的修渠人,几经周折未果。能借这喜事了却心愿,岂不是正好?我暗自高兴。

?

???????? “我是16岁开始去修红旗渠的,木秋泉、阳耳庄、任村、井头、西庵沟、白砚蒋、马家山、庞村、皇墓这些总干渠、二干渠通过的地方我都干过,抬石头、抬石灰、背沙、起石头、凿山洞……样样不少。那时候,生产队壮劳力轮流上,一年轮换三次,我是每年都去,要是加上修支渠毛渠,我在渠上有8年多时间。

?

???????? “红旗渠造福了咱林州,也改变了我的家庭。我从小丧父,日子煎熬。自从有了红旗渠,我家一年比一年好。我今年76岁了,儿孙满堂,身体也好,和老伴种着4亩多地,有粮吃,有钱花,我这辈子值!″郭扶存侃侃而谈……

?

01

?请缨参战红旗渠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老英雄夫妇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生于1945年的郭扶存,上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他在家里最小。出生后,父母视他为心肝宝贝,容不得受一丁点儿委屈。姐姐们宠惯他抱住不松手。一家人日子过得虽然紧巴,却是温馨欢乐常伴。他父亲叫郭树金,是村上的第一任村长,工作积极肯吃苦,群众喜欢威信高。然而,就在扶存一岁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父亲因到河顺九拱桥参加会议,患上中风,不治身亡。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个好端端的家庭陷入了悲痛和窘境。父亲死后,母亲拖家带口,艰难度日。好在解放后党和政府的扶持,他们兄弟姐妹个个长大成人。

?

?????? ?1960年红旗渠工程动工,他哥哥郭扶保披挂上阵。1961年生产队往渠上派人,扶存抢先报了名。时年16岁的他,因小时候营养不良,身高不足1.6米,个头矮,身子瘦,被队长拒之门外。眼看修渠的愿望就要落空,急得他抓耳挠腮团团转,无奈时带上母亲找到队长家:“叔叔,我在家推车挑担,起土垫圈啥重活都干,上山修渠我能行,让我去吧!扶存据理力争。母亲在一旁忙腔:“他叔,就让孩子去吧,他行,不会给你丢脸!″母子俩再三恳求,队长才勉强应许。就这样,扶存背着铺盖卷,手持铁锨,走在了修渠的队伍里……

02

“ 良心杠″前不低头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木秋泉是我在红旗渠上干活的第一站,在那里我的任务是抬石头、抬石灰,抬石头石灰每天都有定额,抬到地点发一个牌,一次一发,按领牌多少计工分。用的抬杠中间画着一道划,抬时把绳放到划上,不偏不向,公平对待。抬杠子的人严格遵守,谁也不想抬轻头,昧良心。”

?

???????? “抬石头是从山上石窝往渠岸抬,距离近,路也平,累是累了点,还能受得了。抬石灰就不一样了,石灰窑在河滩,从河滩往山上渠岸抬,山高坡陡,距离有一里多地长,坡度是抬着石灰前边人的脚,正好和后边人的头相平,就这么陡。一筐石灰180来斤,抬着上山一会就大汗淋淋。大冬天的棉袄前心后背,裤腰全是湿的,干一天肩膀疼的不敢挨,坐下不想站,躺倒睡不着,直到后半夜歇过来才能入睡。”

?

???????? “晚上躺在铺上,不免胡思乱想,一想到来时俺娘的交待:到渠上好好干,不要让人看不起!想起我们村的高行法、高宜法、郭天成等50多岁的人了,白天在河滩烧石灰,煤气中毒了呕吐、昏迷被人抬下来,休息一会,缓过神来再上去,拼命的干;想起河顺营部指挥长刘银良在大会上对一个有点儿智障人逃避劳动的严厉批评,他们是近亲,老刘点名道姓,毫不留情。每想到这些,我就暗下决心,咬着牙也要坚持下去,不能惹人笑话!第二天垫上垫肩继续抬。

?

???????? 那时候渠上生活苦,吃不饱。早起、晚上喝的是红薯叶、杨桃叶,加少量面条熬成的圆锅汤,另加两个红薯面窝窝头;中午是红白萝卜条小米稠饭,说是稠饭,实际是稀不流,抄不稠。盛饭是用小铁马勺舀,每人两勺,每舀一勺炊事员要用搅锅板从上面刮一下,两勺正好盛一黄瓷碗,吃的半饥半饱。抬石灰到后半晌,肚里饿得咕咕叫,心里慌张,走路晃荡,走着走着眼前一黑就跌倒了。后来,在工地干活的舅舅看着心疼,过来和我配对,抬石灰时把绳移到离他近的地方,在前边连拉带拽,减轻我的重量。在舅舅的照顾下,我很快就顺过了劲。再后来,我们村来了两个比我年龄小一点的,一个姓郭,一个姓高。抬石灰时我主动找他们碰对,学着舅舅的法照顾他们,现在他们见了我都很感激。”

03

?受伤不下渠岸线

郭扶存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在任村工地,从河滩往渠岸背沙,一次一铁桶80斤,整整背了3个月;在井头抡锤打钎起石头,用的是八磅锤,粗锤把,先是直上直下地打,有劲用不上,效果也不好。他就把锤把换成细一点的榆木棍,增加弹性,减少对手臂振动。学打磨腰锤,抡起大锤顺着腰往后甩,再往前来,照着钢钎打。两个人套打,一替一下,你来我往,越打越来劲,越打越过瘾。效果好,进度快,还受到了连长的表扬哩!

?

?????? ?一次在石窝撬石头时,由于有力过猛,脚下蹉失,摔倒地上。扭伤了小腿和脚脖,坐着站不起来,站着坐不下,疼得他龇牙咧嘴,浑身颤抖。晚上房东大娘用白酒加热为他疗伤,沾沾、抹抹、揉揉、捏捏,忙碌不停。他不敢哼哼,只能咬住毛巾坚持,脸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向下滚落。

?

?????? ?次日早晨,整个膝盖以下肿得和大腿一样粗,上厕所都要人搀扶着。领导和工友劝他休息,扶存笑着说:“没事活动活动会好些,我伤了右腿,用左腿使劲,能抡锤打钎,干些少些!”他让房东大娘找了一只大号鞋穿上,拄着棍子上山抡锤去了……

04

?胸中装着一盘棋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 ??在庞村修渠,城北连在该村南山上起石备料。大队派来郭贵财出任连长,他能说能干,有魄力,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扭转了被动局面,受到了河顺营部的表彰。营部在通往宋家岭的大路口设置宣传栏,上书:学城北,赶城北,奖工,奖粮,记大功!”

?

??????? 让我出乎意料的是,时隔50多年,扶存对这条标语记忆犹新,竟然脱口而出,感动得我伸出拇指点赞!

?

?????? 城北连受奖后,工地伙食大提升,白馍管饱吃,民工们干劲更大,工程进度、质量遥遥领先河顺各连。

?

??????? 就在工地热火朝天大干的时候,霜降节气也到了。扶存家三番五次捎口信,让他回去刨红薯。在那吃糠咽菜的年代,红薯是主要食物,收不回来全家人半年的口粮没了,耽误不起。可工地领导说了,非直系亲属红白喜事,一律不准假。这让扶存左右为难。正犯愁时,他想出一招,晚上回去刨红薯,两不耽搁。就在收工后请假,徒步十里赶回家,提着马灯刨红薯。不料晚上光线暗,刨不尽,伤的也多,母亲吵他,让他白天在家刨完再走。扶存理解娘的心情,但他心里亮得通透,他知道那样做一来违犯纪律,会造成不良影响。二来工地实行分组作业,一人一岗,他不到小组就转不开圈,对不住伙计。还会拖全连的后腿。就和母亲商量,让两个姐姐来帮忙,她们白天只管刨,他晚上回来推。就这样一天工没耽搁,把红薯收回了家。

05

?暮年重上红旗渠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皇墓修渠结束后,我转到马家山家西明珠山上起石头,修支渠、毛渠,直到建成。”

?

???????? “我修渠八年多,和红旗渠有感情。遗憾的是近几年我没到过红旗渠,不知它长成了啥样。我还是20多年前去过一次,那时红旗渠搞技改,村里发给5元钱去的。啊,明年吧!计划明年带着全家人去参观红旗渠,到我修渠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红旗渠的艰巨,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把红旗渠精神传下去!”

?

????望着郭扶存老人那佝偻的身躯,我肃然起敬,感慨万千:致敬,“红旗渠建设的最美奋斗者!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

??

?-?作 者 简 介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郭建生?林州市城北村人,50后,金融系统退休职工,市民协会员,爱好写作,书法。

【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EN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林州河顺民间文艺):【河顺民间文艺. 第173期】郭扶存的修渠岁月 | 郭建生

(浏览 448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