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怀

【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江泽民

江泽民(1926年8月17日-2022年11月30日),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0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江泽民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

【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新生党史汇

第10期

【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情满太行

□ 魏 俊 彦
 
这是一个禾分五色,穗若花瓣的时节。
 
这是一个山岳起舞,江河歌吟的时节。
 
公元199661日,这是林州100万人民永远难忘的日子。
 
上午950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省委副书记、省长马忠臣等陪同下,前来林州市视察。随同江泽民来林州市视察的有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
 
总书记的车队,静静地行驶在林州市宽阔油亮的公路上。途经市区和村镇街道两旁,翘首企足地站着人民群众,他们渴望看一看自己的领袖江泽民。尽管总书记莅临林州的消息未作公开披露,尽管林州按上级指示未作隆重欢迎的布置,但从路旁自发迎接的百姓眼睛中可以看出惊喜、激动的神情;尽管人们没有高举花束、没有山呼“欢迎”,但从车队途经的道旁恰似接力的掌声中可以看出人民领袖莅临林州,山乐、水乐、人更乐的喜庆氛围。中间那辆瞩目的面包车,不时露出江总书记慈祥、温厚、儒雅的微笑面庞和挥动致意的大手。
 

01

在红旗渠岸,江总书记感慨地说:“我希望大家不要

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

峰回路转,1045分,车队行至“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停车场上,早已在此迎候的中共林州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庆瑞快步向总书记乘坐的汽车迎去。车门 打开后,车中走下了身材魁梧、满面笑容的总书记,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指着总书记面前的两个年轻人介绍说,这就是林州市委书记毛万春、市长李庆瑞。总书记微笑地点点头,伸出温暖有力的大手先后与毛万春、李庆瑞亲切握手,俩人激动地说出同一句话来:“欢迎江总书记来林州视察指导工作!”江泽民问候二人后,又亲切地同接待办公室讲解员李蕾握手。
 
江泽民环视着四周连绵起伏的苍翠山峦和麦浪翻滚的田野,神情显得格外振奋,没有一丝长途跋涉的倦意。
 
是啊,一位70多岁高龄的老人,非洲之旅的风尘刚刚抖落,林州之行的劳顿又加成了串儿。是什么给他以超凡的力量?是宽阔胸怀中的世界,是可亲可爱的人民,是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这时,讲解员小李手拿话筒,指着蜿蜒在两山腰的红旗渠石砌渠墙告诉江总书记说:“这就是红旗渠。再往东南方向,就是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青年洞。红旗渠的源头在山西省,青年洞距渠首还有21公里。”

【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江泽民(中)在红旗渠视察
 
“唔。”江总书记问道,“那么在山西省境内的渠是谁修的?”
 
“全部是林州人民修的。”李长春接着回答。
 
江总书记点头道:“不容易。”
 
说着,大家走到了渠岸下,江泽民健步拾级而上,登上渠墙,映入总书记眼帘的是郭沫若题写的“红旗渠”三个字的碑刻,字体苍劲有力。
 
总书记站在距碑刻一米远的地方,右手叉着腰,左手整理了一下并拢的衣领,目视碑刻,和蔼地问小李:“这是什么时候题写的?”
 
“是1972年。”
 
总书记听罢,手扶渠堤栏杆,把目光投向奔流的红旗渠水和陡峭的山崖,神情惊喜而激动。
沿着渠岸东南行,总书记看到前面不远处向红旗渠西岸上架设的一座铁板浮桥,浮桥上写着“鹊桥”二字,格外醒目。小李会意地笑笑,向总书记介绍说:“红旗渠是人间天河,是林州的生命渠、幸福渠。”说到这里,小李话锋一转,幽默地说:“可它没有隔开有情人,却成了林州年轻人通向幸福的‘鹊桥’。”总书记边听边看着浮桥对过依山的渠岸上修的一条栈道,栈道上边是依托红旗渠整修的“八仙洞”“凤凰台”和“一线天”等风景名胜。小李接着说:“根据我们河南李书记(李长春)的意见,林州市团组织经常在这里为群众举行集体婚礼,让年轻人牢记艰苦创业传统,把红旗渠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总书记边听边点头,说:“应该这样做。”他饶有兴致地走到“鹊桥”上,用力踩了踩桥板,桥板略微悠悠地颤了起来。
 
徐行中,红旗渠上方突然凸出来一个偌大的山崖,状如虎头,仰望上去,壁立千仞。虎头恍似摇动,森然欲搏人。虎头下边,有一条往山里凹进去的崖口小径。看到如此奇险处,大家不禁驻足。
 
小李介绍说:“这处山崖叫虎口崖,虎口崖的小径是当年修渠民工风餐露宿的‘神工铺’。”她指着右上方陡峭的山崖对总书记说:“在修渠过程中,为排除山上的险石,除险队长任羊成把绳子系在腰间,在半空中除险石,腰间磨成老茧,三颗门牙也被飞下的石块砸掉了。”
 
总书记听到这里动情地说:“任羊成了不起!”接着转身询问身旁的李长春:“任羊成同志现在情况怎样?”
 
“任羊成还健在,下午咱们开座谈会的时候让他参加,您见见他。”李长春高兴地回答。
 
经过好汉崖时,小李向总书记介绍了红旗渠给林州人民生产、生活和精神上产生的深刻影响,说,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渠水,更是林州人民的精神之源。
 
总书记回顾随行人员,意味深长地补充说:“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源。”
 
走到渠上休息亭旁,人们看到渠对岸的墙壁上题有不少字,小李告诉江泽民:这是当年率领群众修渠的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题写的《赠言十水》。
 
总书记兴致勃勃地挥挥手:“走,我们看看去。”
 
大家一齐围拢题词墙壁,总书记看着杨贵题写的《赠言十水》,朗声念道:
 
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红旗渠引来了漳河水。
水库蓄满了山谷水,红旗渠灌满了库池水。
 
小李接过总书记的话音:
 
浇地渠库池齐放水,一渠水可顶两渠水。
平整土地合理浇水,大家都来节约用水。
关键保好渠管好水,林县就不再愁缺水。
 
《赠言十水》,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红旗渠的拳拳赤子之心,对林县人民的嘱托、期望和关怀。总书记边听边连连点头,并关切地询问杨贵的情况。
 
沿渠岸继续前行,小李指着渠对岸那些被烟火熏黑的山岩,讲述了当年修渠人在此安锅做饭、以苦为乐的故事。
 
听着听着,总书记神情凝重地说:“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居然能够保持那么乐观的情绪,就是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所以,我昨天在抗大的纪念会上讲,不要忘记创业时期的艰难岁月。在这里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山中岁月,洞中岁月,不要忘记那些修渠的人!”总书记的话深深烙在随行者的心里。
 
1110分,映入总书记一行视野的是镌刻在陡峭的太行红岩石上的原国家主席李先念19916月为电视纪录片《山碑》题写的片名手迹。再向前行,就是著名工程青年洞了。红旗渠绕着太行山腰行到这里,便被大山阻住,当年,300余名青年在粮食紧缺,每天都要加上野菜、树叶充饥的情况下,从太行山腹钻出了这个洞,才把渠水导入林县境内。
 
总书记来到青年洞前,注视着1972年郭沫若题写的“青年洞”三个潇洒苍劲的大字,环视四周,头上是看不到顶的山峰,脚下是令人头晕目眩的渠下悬崖和茂密的丛林,红旗渠水从幽深的山洞中哗哗流去。这时,小李生动地讲述了当年青年突击队员在这个洞中度过的艰难岁月,总书记赞叹道:“不简单啊!”他回顾随行人员,告诫说:“我们绝不能忘记过去的岁月,尤其是今天。”听着总书记的再次叮嘱,大家连连点头,默默地记下了这掷地有声的金石之言!
 
在当年修建红旗渠留下的珍贵历史照片橱窗前,小李指着照片中走在修渠大军最前列的那两个人说,那就是当年的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
 
总书记摘下眼镜,把脸贴近橱窗,风趣地开玩笑道:“杨贵、李贵,都叫贵。”
 
在场的人开怀大笑,拘谨的气氛一扫而光,话题也变得轻松起来。
 
走着、说着,总书记来到象征“红旗渠精神”的“山碑”字样的岩壁前停下脚步,以青年洞为背景,让记者拍照留念。
 

【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江泽民
新中国第三代领导核心,上身着浅黄色军上衣,下身着军绿色裤子,慈祥、喜悦、豪迈地微笑在青年洞前。
 
林州市的历史记下了这一光辉时刻,青年洞的历史留下了这一光辉时刻,这一光辉时刻的背景是山中岁月、洞中岁月、过去岁月。这一张共和国领袖的照片,难道不是在召唤林州人民、召唤中华民族发扬山中岁月、洞中岁月、过去岁月的精神吗?
 

【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江泽民(中)同毛万春(右)、李庆瑞(左)合影
下山的路,是一条有多层石阶的路。走在这条路上,总书记仍在感慨:“在那样艰苦的年代,修建这么艰巨的工程,了不得!”环视四周青山绿水,树木繁茂,潺潺流水,秀色可人。他不禁称赞道:“这里的荒山绿化搞得不错呀!”
 
是啊,这里不再是“光岭秃山头,水缺贵如油”的林县,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一步一个脚印的真实记载!
 
行行复行行,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到红旗渠青年洞段管理处,总书记走到水龙头跟前,用毛巾接着由红旗渠引来的清澈纯净的水洗了把脸,然后走到松树下的藤椅前坐下休息。藤椅前有一张护渠工用的圆形水泥饭桌,桌上摆放有八九个倒满红旗渠水的大茶碗,还有茶壶、矿泉水。李长春坐在总书记右边,毛万春坐在总书记左边,其他随行领导围着总书记或坐或站,沉浸在畅游红旗渠的欢乐之中。活泼开朗的小李这时分发给首长们每人一张电影《红旗渠》主题歌的歌词,说:“我给首长们唱一首《定叫山河换新装》吧!”接着,她手拿话筒唱了起来:
 
劈开太行山,
漳河穿山来。
……
 
总书记一边听歌,一边看歌词,显得非常高兴。小李唱罢,总书记接过话筒,倡议身边的周子玉、张太恒两位将军:“将军们,咱们唱个《在太行山上》吧!”说罢,他带头引吭高歌:
 
我们在太行山上,
我们在太行山上,
山高林又密,
兵强马又壮。
……
 
人们被总书记的豪情所感染,有的随着唱起来,更多的则随着节拍鼓掌伴奏。总书记豪迈的歌声,把这次参观视察红旗渠活动推向了高潮,也把随行人员带入了当年的山中岁月、洞中岁月、过去岁月……

【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江泽民(中)在红旗渠青年洞高歌《在太行山上》
 
歌声笑语回荡在景色迷人的山林之中,群山充满豪情。
 
在下山的路上,讲解员小李风趣地对总书记说:“总书记,我讲普通话您能听懂,我讲林州话您能听懂吗?”
 
“哦?”总书记感兴趣地说:“那现在你就说几句试试。”
 
“行,总书记。”小李解说道:“我们林州老百姓见面呀,不像大城市里熟人见面问候‘早上好’‘您好’‘晚安’之类的话,一般喜好围绕吃饭话题起头问候。比如,甲乙两人见了面,对话说——”说到这里,小李用起了林州话:
 
“嗦发?”
 
“咪发。”
 
“嗦咪发?”
 
“哆咪发。”
 
“嗦哆咪发?”
 
“希哆咪发。”
 
听着小李模仿的甲乙对话,总书记感觉好像在念乐谱,但确实听不懂是什么意思,只好摇头说:“听不懂,听不懂。”
 
“他们俩人说的是——”,小李调皮地翻译道:
 
“啥饭?”
 
“米饭。”
 
“啥米饭?”
 
“大米饭。”
 
“啥大米饭?”
 
“稀大米饭。”(指大米稀粥)
 
大家听了,忍俊不禁,总书记笑着自语道:“有意思,真有意思。”他对随行人员说:“过去我只知道宁波人说话像唱歌,现在才知道林州人讲话每个字都像一个音符,很好听嘛!”
 
就这样,江总书记和大家谈笑风生,不知不觉便走到了山下。

 – 作 者 简 介

【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新  生  本名魏俊彦,林州市河顺村人,大学文化,长期从事红色文化史料的研究和写作,编著出版有《血荐轩辕》《林州热土领袖情》等10多部文学、历史著作。爱好诵读、曲艺和书法。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河顺文艺·第281期】【新生党史汇(10)】【纪实文学】情满太行 (上)| 魏俊彦

(浏览 22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