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时事热点,评议历史典故,评说知名人物。
这里是“文韬与武略”。
1945年9月,在延安的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为了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立即派遣十万人马,先机进军东北,加强东北的自卫力量,开辟东北根据地。
10月25日,由延安乘飞机到山东的林彪,中途受命,再乘马徒步穿越冀省,辗转而至山海关的再转乘火车到达东北赴任。
其时,东北人民自治军号称有十万,因分散在各地,林彪所能指挥的部队仅为两个师:山东一师(梁兴初部)和新四军三师(黄克诚部),尚未形成有效战斗力,而此时,国军已派精锐部队突破山海关,进入东北。
11月19日,林彪率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轻便指挥机构进至锦州附近组织防御。21日,军委电示林彪,力求在敌侧后消灭一两个师,以迟滞敌人前进,正面抗击和钳制国民党军进关的先头部队。东北局甚至要求出关部队在锦州,与来势汹汹国军进行一场大决战。但林彪一直在考虑中,他心中没有底。
敌人的情况怎么样?应该如何打?这是林彪到东北战场后急需了解和重点思考的首要问题。
2001年3月29日,时任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团政委的宋维栻在广州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为了争取在东北战场的主动,我们沿北宁路两侧,与国民党军平行而进。”但是,直至国民党军11月26日占领锦州后,林彪仍然没有找到适合战机,向国军发起进攻。
12月1日深夜,林彪获悉国民党军第十三军第八十九师进入锦州以北的上下及台时,当即令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山东第一师向其发起进攻,打响了进军东北的第一仗。
宋维栻仍清楚地记得,2日凌晨,天已蒙蒙亮。他率全团奉命赶到上下及台参加战斗,先头部队已经冲上去,与敌人交火了,枪炮声格外激烈。他在一个便于观察的位置,举望远镜观察前面的战斗情况。
突然,宋维栻看到左前方的一个小高地上,竟有几个人影在活动,隐隐约约,不辨人形。由于此高地正处于敌我交战的中间。宋维栻有点紧张,也有点奇怪。
他立即命令侦察员:“快去看看,前面是什么人?”他万万没有想到,侦察兵回来说,林总带了几个随从在那里。宋维栻大惊,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竟跑到团指挥所前面去了。
这就是宋维栻将军到东北战场后第一次见到林彪的情景:敌我双方正交战激烈,弹雨交织,而林彪则跪于高地举望远镜观察交战全过程。他有时左右转动身子观察,有时盯住一个地方凝视,有时放下望远镜,好像在沉思。
黎明前的林彪跪姿剪影,一直深印在宋维栻的脑际中。宋维栻突然冒出了一句话:“文革中讲林彪怕死,那是胡扯蛋的。”
宋维栻说,林彪平时不理人,也很少下部队视察,但他枪一响就往前线跑。这是林彪的一惯作风。1946年上半年里,在一些战斗开始打响的时候,在一些战役的准备阶段,他都会带领很少的几个人和一个电台,在激烈的枪炮声中,出现在最前沿部队。
宋维栻说,林彪到前线不是做样子给人看的,他主要是观察敌我交战情况,看一个团,看一个营,甚至一个连,是怎么进攻的,怎么撤退的。他边观察边指挥,边观察边调整,边观察边思考。
在上下及台战斗中,林彪冒着枪林弹雨,跟着作战部队跑,不但看清了敌人是怎样打仗的,也看清我军是怎样打仗的。枪一响,他就知道敌人的武器怎么样,我们的指挥怎么样,有什么问题没有……
上下及台一仗,是共产党军队出关后的第一仗,但由于当时通讯联络问题,有四个团的兵力没有赶到,部署缺乏重点,没有切断国军第八十九师的退路,打了一场击溃仗。东北人民自治军伤亡数百人,遂于当晚撤出战斗。
林彪认为,上下及台战斗为什么打成了击溃战,除了地形不熟悉,部署缺乏重点,没有可靠的根据地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军的武器装备大大强于我军,而我们的攻击队形又过于密集,形成了一面推的战法,造成了不必要的伤亡。
宋维栻说:“那时我们一个连只有二挺机枪,而国军每个班就有三挺机枪,还有冲锋枪。”
因此,林彪产生了在敌我力量明显悬殊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与敌决战的根本意见。他建议我军应避免被敌各个击破,仓促应战,应准备放弃锦州及以北二三百里,让敌拉长分散后再选弱点突击。
林彪零距离观察战斗的体验,使他产生了一套新的战术、战法的想法,这套战术的预案已开始在他胸中酝酿。
1945年12月25日,林彪在阜新召开了一个营以上干部的会议,提出了“忍等狠”的作战指导方针和“三三制”、“一点两面”的战术原则,并要求以此教育训练部队。
尽管许多四野的老同志在许多年后的“批林”中把这个会议“软埋”了,但他们的记忆不可能消失。
这套新的战术手段,后来被归纳为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在东北战场上普及到每个连队,有效地克服了红军传统战法上的人海战术、游击战术的弊端。
林彪跃跃欲试了。?
?
想起了林彪打仗的事(二)
1946年2月13日傍晚至次日凌晨,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新四军三师七旅与山东一师在一个叫“秀水河子”的小村镇,突然抓住国军之一个团,围而攻之,一举全歼。
?战史称,秀水河子战斗,是东北民主联军出关以来取得的对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第一个较大规模歼灭仗,也是林彪运用“三三制”、“一点两面”战术的经典战例。
也有人说,秀水河子战斗,是东北民主联军争取其在东北立足地位的关键一仗,也是林彪在东北民主联军争取其立足地位的关键一仗。
林彪万万没有想到,在他成为“林贼”夭折后的日子里,秀水河子歼灭仗竟被批判为右倾机会主义的“黑战例”。当然,这是后话,是距秀水河战斗二十九年以后的事了。
位于辽宁法库县境西部的秀水河子,是一个只有500余户的小村镇。东西走向的彰武至法库的公路穿越而过,把该镇分为南北两片。地势平缓的东南片,有一条秀水河,河水已被冰封;西北片地势起伏,北山和西山雄踞,是秀水河镇的制高点,镇内有着许多土围子似的独立院落。
当时的战场形势:国民党共调动了三个军六个师的兵力,分三路沿北宁路两侧大举进攻,企图驱逐东北民主联军,为其后续部队开进东北和进占沈阳创造条件。其中北路是国军第十三军,为进入东北的前锋军。該军由阜新、彰武出发,向法库方向攻击前进。此时,林彪刚率总部退驻法库,四周握有三个师和一个独立团的兵力。
“林彪到东北前线后,一直在寻找战机,但由于敌强我弱,他一直忍耐着没有出手。”
1995年7月,笔者多次采访了安置在太原的李作鹏将军。老将军闻听“秀水河子”,立即眼睛发亮,情绪由郁闷转为兴奋。因为在秀水河子战斗中,李作鹏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总参谋处长,一直在林彪身边转,处理指挥作战事务。
李作鹏回忆,大约在2月9日前,当国军快到法库时,情报部门获悉十三军八十九师大摇大摆深入,先头部队二六六团和一个辎重营已远离主力。
其时,林彪在地图前问李作鹏:“这个团(国军二六六团)离八十九师多远了。”李作鹏答:“有一天的路程。”李作鹏忆此说,林彪听后,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意,说?“送肉上菜板,正合我们的胃口。”
于是,由林彪口述、李作鹏记录,拟定了两个作战方案:
一个方案是,如果敌人由秀水河子继续东犯,即将其诱至法库西南双山子地区,用少部兵力在正面牵制,主力从敌侧后打出去,然后包围歼灭之。
另一方案是,如果敌人在秀水河子停止前进,就主动进攻而歼灭之。
2月10日凌晨,林彪向各参战部队发出了第一套作战方案的命令,要求各部队迅速集中到秀水河子周围的几十里的地方,布署了一个歼灭敌人的口袋。由于次日,国军二六六团一个营进至秀水河子继续东犯时与遭我军攻击又退回了秀水河子。为此林彪立即决定改按第二套方案行动。
林彪的第二套方案是:新四军三师七旅第十九团由西南向东北主攻,第二十一团助攻于西北;山东第一师第二团自北向南主攻,第一团助攻于东南。与此同时,新四军十旅和独立旅担任消灭鹜欢池之敌,并乘胜夺取阜新。秀水河子之战由山东第一师协同新四军七旅完歼敌任务,七旅旅长彭明治和一师师长梁兴初分别担任正副指挥。
林彪对这一仗,准备了又准备,研究了又研究。既格外坚决,又格外谨慎。在没有把握全歼敌人的情况下,他是不打的,即使打响后,如果发现没有把握全歼敌人,他也不会硬要打下去。
2月12日,林彪要求前线指挥部立即制定战斗计划,报来审查。
战斗计划的电报报来了,大意是,用一个师即三个团的兵力,攻击敌人一个连的兵力;用两个师的兵力,包围迂回敌人;一个独立团准备打敌人可能从新民来的增援部队。
李作鹏回忆,林彪看完战斗计划,考虑了一会儿,随即要求发一份电报,大意是:先不要动,明天他赶到到前线去。
2月?13日下午三点左右,林彪来到秀水河子前线指挥所,没有休息就到突破口去看地形了。李作鹏说,亲自勘察地形,是他的老作风了。每次战斗他都强调干部必须亲自观看地形,对那些只看地图,不深入现场观察的指挥员,他严厉批评那是打“官僚主义仗”。
李作鹏回忆,?林彪和七旅旅长彭明治一起来到阵地最前沿,通过开阔的地方还要趴下爬过去,满眼是雪,子弹常在身边溅起雪花。
多少年后,李作鹏仍然记得林彪在雪地里来回奔忙的身影。
七旅的进攻突破口设在秀水河子的东南角。林彪先跑到突破口的北面,趴在一截断墙上,举望远镜看;又跑到突破口的南面,趴在一个坟头后,举望远镜看。有的地方看不清,还叫李作鹏跑到前面作指引标识。
李作鹏回忆,林彪看完突破口的地形后,明确对彭明治说:“你们七旅改从南面突破,这里的地形高一些。这边比那边好,那边太开阔了。”
他摘下望远镜,继续说:“七旅主力应由南向北,一部由东南向东北;一师主力应由北向南,一部由西北向东南。”略一停顿,又说:“战斗部署上,一定要注意头尖尾巴长,火力要集中;战斗开始时,首先一顿猛打,然后猛冲。这样一定成功。”
李作鹏清晰地记得,林彪到七旅视察回来后,约在下午3点半,又给吴(吴信泉)、钟(伟)、彭(明治)、梁(兴初)发去一封电报:“这一仗关系重大,必须打得很艺术,很坚决,切不可鲁莽、草率,务须严密弄清敌情,干部须亲自侦察地形,选择攻击点和布置火力,当面详细交代任务,切实做好联络,规定统一动作时间,一切布置好后即进行猛打,最好明日进行秘密包围(但须防止分散主力)免敌走脱,明夜或后日晚攻击,如情况许可时,一切望机断处置。”
在这封电报里,林彪突然变成了啰里啰嗦的老太太,唠叨不止,但细读全文,都是可操作性的要求,没有一句空话。
李作鹏与笔者言,林彪在打秀水河子的命令中说,这一仗“必须打得很艺术”,开始自己对此不太理解,后来感到这是对作战指挥的一个很高的要求。
不仅如此,总攻发起前,林彪还把指挥所前移,叫李作鹏通知参战部队领导,到指挥所一一询问、检查、总攻任务的准备情况。
秀水河子之战,于2月13日下午5点半打响,10点发起总攻,14日凌晨胜利结束。
此次战斗,被歼灭的国民党第八十九师四个营1500余人,其中毙、伤500余人,俘副团长以下9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38门、机枪100余挺,步枪800余支,汽车32辆及弹药、电台等,东北民主联军伤亡771人。
与此同时,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独立旅一举歼灭了由阜新进占彰武以西鹜欢池的国民党军第八十九师第二六七团一个营;击溃国军增援的另一个营,共毙、伤国民党军483人。
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在回忆秀水河子战斗时说:“这是蒋军在东北第一次被?整个团被消灭的开始。”
回忆起林彪在东北打仗的事,许多四野老将对林彪都有这样一个令笔者大跌眼睛的共同印象。李作鹏也与我聊到过这一印象。
他记忆中的林彪是:“日夜坐在军用地图前面判断情况,很多时间用在沉思默想,考虑战斗部署。一个心思想着打胜仗。他思想集中,深思熟虑地工作着,有时我去向他请示问题,在他房子里站几十分钟,像没有我在那里一样,我不打扰他,只好悄悄地退出去,或者给他留个纸条子。”
李作鹏说,林彪下命令,发指示,没有大话空话,很少说打不下来就枪毙,就杀头之类的话。他都是很明确地告诉你打好这一仗的具体办法,怎么进攻,怎么防御,兵力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有时甚至到一个营一个连应该怎么摆。一旦打起仗来,他就跑到前线指挥,事必躬亲,狠抓落实。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韬与武略):想起了林彪打仗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