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用“北斗”的故事回应为何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用“北斗”的故事回应为何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用“北斗”的故事回应为何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用“北斗”的故事回应为何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今天(3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娄勤俭介绍,5G、芯片、人工智能都属于计算机和通讯的范畴。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了交叉融合创新、集成创新和应用创新,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各国在科技领域出现竞争是正常的。中国主张,开放合作才是探索科技前沿、推动科技发展的正确选择,科技竞技场应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规则。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只会阻碍全球科技进步,损害全球产业发展,拉大全球发展鸿沟。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关于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本世纪初就曾经希望通过国际合作,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共同研发一套卫星导航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陷入僵局。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不得不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和刻苦攻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广泛应用,赋能各行各业,融入基础设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基石”。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坚持自立自强,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任何一项已知的技术,要卡是卡不住的,最多就是时间问题。关键是我们要加强科技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我们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而是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更好增进人类福祉。

延伸

阅读

中国北斗30年: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贾璇

中国北斗,星耀全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定位系统(GLONASS),以及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四大供应商。

1994年1月10日,北斗一号正式立项,中国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至今日,几代中国航天人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三步走”战略,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是北斗系统的目标。如今,太空里有了稳定健康运行的“中国坐标”;北斗系统也像水和电一样,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无处不在、触手可及。我国北斗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应用深度持续增强。

同时,北斗系统已服务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天上”的北斗,已经成为“身边”的北斗和“世界”的北斗。

极具特色的北斗系统星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回顾从建设立项到技术攻关,从受制于人到世界领先,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林宝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难掩自豪之情。

林宝军表示,从卫星系统建设来讲,北斗已经从区域走向全球,服务全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系统星座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星座。不同于其他卫星导航星座均由中轨卫星组成,北斗系统是由中高轨道卫星构成的混合星座。优势在于当信号在城市中被建筑物遮挡时,高轨卫星可提供更好的可见性。卫星的可见性好,用户定位精度就高,传输的信号也不容易产生中断。”林宝军说。

据他介绍,为了从区域走向全球,北斗系统在顶层体制上做了创新设计。北斗系统全球首创突破了Ka频段这种测量型的星间链路技术。这项技术使所有北斗卫星连成一张大网,每颗星之间可以“通话”和测距,实现了“一星通、星星通”,使卫星定位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北斗产业迎发展新机遇

2023年11月9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首次发布《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我国北斗领域第一份关于产业发展指数的研究报告。

《报告》 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为1312点,较2013年增长幅度超过424%。10年来,北斗产业发展历经起步阶段、成熟阶段和全球化服务阶段,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以及大众应用等方面均获得了巨大提升。

目前,我国北斗产业正在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北斗系统已经深入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规模应用已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例如在交通领域,包括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的定位上,北斗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此外,水电站的大坝形变监测、电力检测、金融结算等更加精确的需求,也都利用了北斗系统。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北斗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报告》提到,北斗产业和数字经济相结合,有望形成超万亿规模的智能信息产业综合体。

对此,林宝军表示高度赞同。“对各行各业来说,时空属性(即时间和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北斗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之一,两者密不可分,相互结合势必带来强劲的拉动作用。”

不断扩大的北斗国际 “朋友圈”

经过多年发展,北斗系统的国际“朋友圈”也在不断扩大。

林宝军介绍,北斗系统可提供六大星基服务,包括星基增强服务、精密单点定位服务、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导航定位授时服务和国际搜救服务。

前不久,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是全球民航领域最重要的现行国际公约,被称为国际民用航空活动的宪章性文件。北斗系统正式加入ICAO,进一步验证了北斗系统的全球服务能力,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世界的认可。

此外,在海事领域,国际海事组织(IMO)认可北斗系统作为第三个世界无线电导航系统,并批准发布《船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

在移动通信领域,2012年我国启动了北斗系统进入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工作。3GPP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移动通信国际标准制定组织之一,制定的通信技术规范拥有全球最大的产业和用户规模。2020年7月,首批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5G标准发布。

林宝军表示,北斗导航正式开通之后,很多国家向我国发出合作邀请。自2013年起,我国先后推动北斗系统在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多个国家建立相关地面设施及应用系统。北斗系统凭借稳定的性能和领先的技术,成为“在时频精度上,比GPS高出近一个量级的北斗”,吸引国际上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推广和使用北斗系统。

“在北斗系统发展过程中,我国一直秉持‘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的发展理念。如今,这个理念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林宝军说。

下一代北斗正在进行时

天上的北斗系统星座已经建好,相关建设是否就结束了?对此,林宝军给出答案:“当然不,下一代北斗正在进行时。”

早在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便透露,要在2035年前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PNT体系)。

林宝军表示,该体系的特点是更安全、更高性能、更可靠。简单来讲,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就是陆海空天一体、室内室外无缝衔接、安全可靠、便捷实用的全方位的导航定位体系。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建设,实现深空、室内、水下都能有北斗系统提供的服务。”林宝军透露,今年相关星座建设已经开始紧张的论证工作。对于更多细节,他笑着表示:“不宜透露过多,值得期待。”

来源:央视新闻

转自:中国科普网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地信界):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用“北斗”的故事回应为何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

(浏览 4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