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红色政权、乃至今天中南海国务院,都是从洣水之滨的小屋里走出来的!”
树有根,水有源。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追根溯源,不忘初心。中国红色政权追根溯源,到底发源于哪里呢?
答案就是:“红色政权,源于茶陵”。
在新中国成立前,此事鲜为人知。
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访问延安后,在其著作《西行漫记》中记述:“事实是,在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更混乱的传说了。红军在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自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在湖南省东南部茶陵成立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长城,再回来报道他的经历。
新中国成立后,各革命老区开始整理地方党史和革命史,此事才逐渐为人所知。
1956 年,我进入湖南师范学院,学习历史专业。1958年冬,学院105名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赴老区作“革命史调查”,为期一个月。
调查结束后,举行“革命史调查汇报会”。赴茶陵组的同学报告:“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之前的革命史教材中,还从未提到此事,系主任当场点赞:“可填补革命史一空白!”
这也引发我对茶陵的景仰。毕业分配时,茶陵就是我的第一志愿。我成为赴茶陵老区支教的六名教师之一。此后,我一直在茶陵工作,直到退休。我对茶陵,可谓“一往情深。”
1991年,县委安排机关干部学习党史,由我负责主讲。我四处查找茶陵的党史资料,对发生在茶陵的这段红色历史,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当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最具权威。书中已经填补了这段“空白”:“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攻占茶陵县城,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谭震林任主席。1928年1月,部队攻占遂川县城。2月上旬,打破江西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进剿’。至此,初步奠定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基础。”
1997年,中央电视台的《井冈山》特别节目,在“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的画面下解说道:“井冈山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中央苏区的红色政权、乃至今天中南海国务院,都是从洣水之滨的小屋里走出来的。”
2012年,县委组织编写《红色政权,始于茶陵》,特邀时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会长的石仲泉为书作序。石仲泉以“红色政权理论,源于井冈茶陵”为序,论证了究竟谁是“最早的红色政权”。
首先,“红色政权”应以1927年的“八七会议”为界。
在“八七会议”之前,国共两党还没有完全分裂,虽然有些地方成立了县一级的政权,但显然还不属于“红色政权”性质。
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新的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在八七会议后,有三个最早成立的县一级“红色政权”,分别是:
(1)1927年8月30日,湖北通山县成立的工农政府委员会。
(2)1927年11月13日和18日,广东陆丰、海丰两县成立的“苏维埃政府”。
(3)1927年11月28日,湖南茶陵县成立的工农兵政府。
从时间上看,“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的时间最晚,但认真追本溯源,我们就能发现,茶陵才是新中国红色政权真正的根。
湖北、广东的政权,只是单纯地随着武装暴动而建立,并随着暴动的失败而“熄灭”,没能燃烧起熊熊大火。而在“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开辟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把火烧到了瑞金,烧到了陕北,烧到了全中国。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名副其实的“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是俄文 COBER的音译,意思是代表会议。
谭震林在《回忆井冈山的斗争史》中说:“由部队派谭梓生任县长,其他人员还是旧的,仍然坐堂审案,派款派捐还靠商会,群众十分不满。……毛泽东同志得知后,立即指示要改变做法,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工农兵政府……”
陈士榘在《井冈山斗争的片断回忆》中说:“不久后在茶陵召开了工农兵代表大会,有八九十个人参加,会议实行投票选举,选出三个常委,有谭震林同志,我是士兵代表,还有一个农民代表姓李(指李炳荣),是茶陵人。”
显然,茶陵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思想,是最具“苏维埃”精神的红色政权。
而且,茶陵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建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践经验。
正是在总结茶陵战斗经验时,毛泽东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还提出了三大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第三,打土豪要归公。
这为后来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奠定了基本思想,使得工农革命军成为党领导下、真正的红军。
而且,茶陵一直坚持革命斗争,红旗始终屹立不倒。
1927年12月25日,革命军撤离县城,但政权并没有坍塌,而是撤到九陇山区继续坚持斗争,始终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个重要部分。
1929年1月,红军撤离井冈山开辟中央苏区后,茶陵依然是湘赣苏区的一部分。1931年10月,茶陵参与成立了湘赣省苏维埃政府。
1934年8月,红六军团撤离开始长征后,茶陵的红色政权辗转湘赣山区,进行游击战争,依然屹立不倒。直至1937年,国共再次合作,茶陵游击队北上抗日,成为新四军的一部分。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茶陵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实际的回答!
“红色政权,源于茶陵!”这是从文化角度追根溯源,得出的科学论断。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抚今追昔,正本清源,不是为了争一个名头,而是要传承先烈不怕牺牲,勇往向前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人民政权的红旗更加鲜艳,永葆青春活力,建设更美好的生活。
(王薛刚,茶陵一中原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1935年出生。著有《中学历史认知常识》《茶陵古城》《茶陵文化考略》《茶陵一中校志(1905-2005)》《茶陵州志》点注版等)
声明:部分文章和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只提供分享和交—流,不作商业用途,如您对版权有异议,请通知我们删除。谢谢!编辑:一叶之秋 微信号:zhengnengliang_w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文史高科):新中国政权溯源于茶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