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有人求教萧克,林彪衡宝战役怎么写,萧克坦言:实事求是地写

历史小书生

前言


萧克将军
萧克将军

1949年10月5日晚,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电报声“滴滴答答”响个不停。

与第四野战军对峙的,是以白崇禧为主的国民党军桂系部队,总计有12个军,二十余万人的部队,沿着湘南的衡阳至宝庆公路两侧和粤汉铁路衡山至乐昌一线展开,企图依托湘江、资水、永乐江,背靠滇、桂、黔,构成一条以衡宝地区为中心的半弧形“湘粤联合防线”,以阻止解放军进军两广。

“白崇禧本钱小,极机灵,非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与我军决战。”

党中央毛主席,要求四野改变“近距离包抄迂回”的战术,而是采取大迂回大包抄,正面出击牵制,两翼战略迂回。

“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

第四野战军充分领会了毛主席以及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经研究筹划后,决定实施中路牵制,侧重两翼迂回的方式,断敌后路再围而歼之。

10月5日当晚,四野下达给中路军,要求他们停止前进,不得越过衡宝公路一线。

尽管电令已经下达,然而正在急行军之中的45军135师却未能接到命令。

一直到全师越过衡宝公路以后,135师师长丁盛这才打开电台,向上级汇报自己的位置。

四野中路军12兵团司令萧劲光、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参谋长萧克等听闻消息后,顿时大吃一惊……

萧克与林彪的交情

1949年4月,刘亚楼任四野参谋长兼14兵团司令,正准备率军进军中南时,突然接到了中央的指示,要他出任空军司令员。

刘亚楼调走后,四野参谋长还需要一个人来接替,党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调萧克来接任。

1949年5月萧克调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

也促成了萧克与林彪搭班子。

当然萧克与林彪彼此间,还是有些交情的。萧克也不止一次地出任过林彪的参谋长。


萧克年轻的时候
萧克年轻的时候

1926年初,萧克考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宪兵教练所,该教练所后来并入黄埔四期中。

所以萧克和林彪都一样,都是黄埔四期毕业的学生。

尽管如此,两人当时交集并不多。

两人毕业以后,虽然都曾在叶挺麾下,但却是不同的队伍。

林彪黄埔四期毕业后,被分配到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该团后来改编为第四军25师73团,林彪任连长。

因北伐军占领武昌,叶挺后来升任第四军25师副师长,又于1927年春升任第十一军副军长兼24师师长。

萧克也几乎同时,被分配到十一军当连指导员。

这也是林彪与萧克第一次交集。

两人后来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南昌起义,这时两人起点相同,林彪任73团3营7连连长,而萧克任71团四连连长。

萧克和林彪,后来都跟随湘南起义的队伍,一起上了井冈山。

时隔多年后,萧克回忆与林彪相识,还曾谈到过这一段经历:

“我对他比较了解。“

“……我和林彪同为黄埔四期,井冈山上又在一起,我当连长、营长、参谋长,直到纵队司令,他都是我的直接上级,我先后给他当过三次参谋长……”

1929年4月,林彪调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而这年秋天,萧克调任第一纵队参谋长,这也是林彪与萧克第一次搭班子。

不过两人第一次搭班子,时间比较短。


抗战时期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左一)
抗战时期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左一)

到1930年春,红四军成立第三纵队,萧克调任第三纵队任司令员。

当时红四军下辖三个纵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纵队不同),林彪、萧克都担任了主力纵队司令员。

不过随后红一军团组建后,林彪调任红一军团红四军军长,成为了萧克的上级。

随着红军队伍的逐渐扩大,萧克后来调离了红四军,任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后来又调任湘赣军区任红八军军长,后来又任红六军团军团长,并与贺龙的红二军团合并成立了红二方面军。

而林彪则是一直留在红一方面军。

林彪与萧克,成为了红军两个方面军的代表人物。

抗战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林彪任八路军115师师长,而萧克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

两人都是八路军时期师级以上的高级将领。

1955年9月授衔时,八路军师以上的高级将领中,大多都授予了元帅军衔。

唯独只有萧克仅授予了上将军衔。

这也是许多人为萧克鸣不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战时期萧克
抗战时期萧克

不过在萧克记忆里,他第二次与林彪搭班子,就是四野南下途中,他接替刘亚楼的那一次。

有人告诉萧克,他任四野参谋长,据说是林彪亲自点的将。尽管在多年后,萧克回忆起这件事时,曾有过这样一句话:

“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南下进军中南,他是四野司令员,我又当了近一年的参谋长。有人说是林彪点名要我的,我不清楚。”

而萧克调任四野后,赶上的第一场大战,即是衡宝战役。

四野参谋长萧克评: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里了

事实上自1949年5月程潜、陈明仁在长沙起义以后,白崇禧集团内部便已经发生分歧。

也就是在135师向衡宝公路挺进的10月5日当晚,白崇禧召开会议,商议接下来的战略,结果出了他与张淦坚持主张打意外,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撤。

主张打的一派与主张撤的一派相互之间产生激烈的争执。

争执期间,桂系钢七军军长李本一从前线发来电报称:

“我部发现共军一部在黄昏时分越过衡宝公路南进。”


1938年,朱德、彭德怀、邓小平、萧克(右二)、彭雪枫等在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
1938年,朱德、彭德怀、邓小平、萧克(右二)、彭雪枫等在山西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

白崇禧的眼前一亮,尽管对面只是一个师的兵力,但无形之间似乎也为他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如果以这一个师的兵力,牵制住四野南下的步伐,就能实现与我军在衡宝地区决战的目的,这样一来就不用撤到两广了。

一番算计之下,白崇禧终于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而前线的李本一更纳闷,他出动的是桂系最精锐的4个师的兵力,居然硬生生没有啃下对面一个师。

135师身陷重围后,四野参谋长萧克得知丁盛所处的位置后,也不由得感慨了一声:

“这个丁大胆,简直是孙悟空,钻到牛魔王的肚皮里了。”

可这样一来,也太危险了。

也就是在衡宝战役之前,49年8月,49军146师因没及时接到上级的回复,导致孤军深入青树坪,一番激战下来,146师和连同救援的145师均出现了不少伤亡,事后49军军长钟伟做出检讨:

“对桂系主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认为白崇禧没什么了不起,犯了麻痹轻敌的错误。”

如今135师又要重蹈覆辙了吗?

恐怕也未必。


丁盛将军
丁盛将军

作为指挥员,当得知这一情况后,林彪果断下令,直接越过兵团大门,向各个军下达命令:

“我40军、41军、45军、46军、49军、18军等各军行动,暂时由我直接指挥。令135师,用一部兵力迅速占领有利地形,构筑环形防御工事,准备抗击优势之敌的围攻,吸引住敌人,以便我其余部队围歼该敌。“

“令第133师、第134师向水东江、演陂桥一带的敌第7军攻击;令第41军之第122师、第123师向敌第72军攻击;中路军其余各部向衡宝公路西南挺进;令西路军第38军、第39军向祁阳挺进。”

林彪语速很快,也根本不容置疑,直接越过军部,下达给135师一道命令:

“135师主力向湘桂铁路挺进,炸毁铁路和桥梁,不惜一切代价,切断敌西逃的退路。”

当丁盛接到命令的时候,135师已经深陷桂系4个师的包围之中了,包括桂系最精锐的第七军171师、172师以及48军138师、176师,这两个军都是桂系发家的部队,不亚于国民党军五大主力。

可丁盛偏偏不信邪,他打的就是精锐。

接到命令后,丁盛与政委韦祖珍召开全体指战员会议,会议上丁盛严肃的宣布:

“不惜任何代价坚决执行命令。具体作战坚持机动灵活的方针,必要时各自为战,无论如何也要死死缠住、咬住敌人。”

尽管白崇禧十分自信,可事实就是,经过一天一夜激战,桂系4个精锐的师,都没能啃下丁盛一个师。


衡宝战役
衡宝战役

更麻烦的是,白崇禧发现,局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不仅没能顺利吃掉对方一个师,自己反而有可能身陷重围。除了北线驰援的解放军外,东西两面的解放军均已经深入到他的侧后方向,再不跑,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白崇禧当机立断,放弃眼前的135师,10月6日晚,白崇禧下达给第七军参谋长邓达之:

“长官部和第三兵团决定今晚撤出衡阳回广西去。第七军率171、172、138、176师为后卫,原地掩护长官部和第三兵团撤退,至明日9时方可撤走。这个任务很艰巨,撤退时不论任何牺牲,都不要停留,纵然后卫部队有些撤不下来,也就算了……”

白崇禧很明显这是要断臂求生了。

尽管白崇禧下达命令的十分及时,可当初为了阻止135师向北逃窜,他在北线布置了重兵,如今想要将这一大坨都撤回来,还要越过135师的防御阵地。

10月7日凌晨,林彪判断出白崇禧的桂系大军已经全线收缩,于是向丁盛发电指示:

“135师应该在灵官殿地区坚决阻击。”

与此同时,林彪向全军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对135师而言,这一战是艰难的,一开始的运动牵制战,转瞬间就变成了阻击战,面对的虽然是和他们交手了一天一夜的敌人,但这时候敌军的心态上发生了变化,从围歼到逃窜,困兽尚且犹斗,况且那是4个师的兵力。

双方展开了反复拉锯,阵地上一片尸山血海。


衡宝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
衡宝战役牺牲烈士纪念碑

135师始终牵制着桂系精锐的第七军部队,为全局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135师有的连排干部甚至全部伤亡,135师405团一营2连在战斗结束后,全连仅剩不足一个排。

如此惨烈的代价,换来的是桂系精锐的第七军全军覆没。

到10月11日上午,中路军主力在衡宝地区围歼白崇禧主力共俘获了近3万名白崇禧的官兵,毙伤7千余人,俘虏了第7军副军长凌云上,师团以下军官多的数不胜数。

对我军而言,这是一场极为难得的大胜仗。

第七军、48军均是桂系所属的主力部队,清一色的广西子弟兵,也是白崇禧从广西亲自带出来的。

当听说这两个军全军覆没的时候,白崇禧忍不住掩面失声痛哭。

萧克坦言:林彪身上有两个缺点

尽管萧克和林彪在一起共事的时间并不长,但萧克仍然感觉到,林彪身上存在两个缺点。

萧克回忆:

“1949年进军中南过程中,我就看到他的老毛病——过分自尊。”

“衡宝战役成功结束时,我情报部门尚未查明战果,没有掌握歼敌准确数目,林彪就上报歼敌第七军全部加上四十六军的三十八师(实际是一个团)。不久,我们发现那里仍然有三十八师的敌人活动,林彪知道后仍不改正。”

不过尽管有些许的分歧和矛盾,但萧克仍然认为,衡宝战役是打得极为出彩的。

“(林彪)指挥部队集中优势兵力,抓住敌人弱点,向驻守湖南宝庆、衡阳的白崇禧国民党军队发动猛烈进攻。那一仗打得好,打得对,中央军委指导正确,林彪指挥灵活。”

衡宝战役后,第四野战军南下作战,如同秋风扫落叶。


萧克将军
萧克将军

1949年12月26日,中央军委宣布,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改为兼中南军区,萧克由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改为兼中南军区第一参谋长。

到1950年4月,萧克调赴北京,改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部长。负责承担制订全军军事训练计划,组织编写军队条令条例,筹备组建陆军大学等工作。

这时又有人对萧克说,你调北京是林彪的建议。

对于一切的猜疑之声,萧克很不以为然:

“第二次是解放战争南下进军中南,他是四野司令员,我又当了近一年的参谋长。有人说是林彪点名要我的,我不清楚。后来我调北京工作,有人又说是林彪做的,我也不清楚。反正都是军委的命令,我历来认为任何工作都是党中央安排的,我的性格是为党工作,也不屑为个人驱策。”

对于自己调北京工作,萧克还回忆起一件往事:

“1950年春天,我在汉口接到调任军委训练部长的命令,林彪夫妇曾在东湖公园为我和夫人饯行。林彪平时言语不多,很少流露感情。那天,他说了一些勉励的话,看来他与我在军事上配合得不错,林彪对我比较满意。”


萧克将军晚年
萧克将军晚年

回首往事,萧克觉得:

“与林彪多次共事,无论在井冈山红四军,还是第四野战军,我自信对他的领导没有不尊重,与他合作也是好的。”

尽管在后来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萧克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可萧克自始至终对林彪始终有一个公正的认识和看法。

1993年,有人就林彪指挥衡宝战役该怎么写时,萧克的回答是:

“应该实事求是写,功是功,过是过,功过分明。”

“这场战役消灭了白崇禧的主力。打得对,打得好。他注意抓住白崇禧的弱点,以自己的优势兵力和指挥的灵活性,有力地打击敌人。他善于集中兵力,也谨慎,即便自己处于优势,也不轻敌,战术上总是以优势对劣势……衡宝战役是他指挥的,整个进军中南也如此。”

1997年,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广播电视厅等6家机构,联合拍摄八集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魂》,片中涉及到从井冈山上走出来的众多将帅。


萧克
萧克

当时摄制组一方找到了住在北京的萧克,了解当年真实的故事,萧克也谈到了有关林彪的一些事情。

我希望你们这次拍的这个专题片,能够实事求是地讲述我党我军的革命历程,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待林彪,从历史实际出发,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这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不能一出事情,不管有的、没有的,统统就往身上泼,这是不客观的,功是功,过是过!”

事实上在众多开国将帅中,对林彪所采取的态度,都是持公正客观的态度的。

杨尚昆就曾说过:

“无论如何他还是红军的一个战将。他是打了不少仗。林彪在东北那一段时间,除在若干问题上与毛主席相对立外,包括进关,一直打过长江,打到海南岛,应该说,肯定的方面不少。 ”


黄克诚
黄克诚

1985年2月11日,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编辑时,黄克诚就曾对编辑人员说:

“据我了解,林彪的确有指挥作战的能力。在我们军队中,他可以说是一个战将。他生前我是这么说,他死了以后我还是这么说。有人说林彪不会打仗,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在评价他的整个历史时,应当分两节。”

“林彪在我军历史上是有名的指挥员之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中央根据地指挥中央红军作战时,手下有几个著名的战将,一个是彭德怀,一个是林彪,一个是黄公略。红四军是毛主席、朱总司令创建的,成立红一军团后,林彪是红四军军长。那时,一军团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红四军,战功最大的是红四军。”

从这些老一辈儿革命家口中详述的真实历史,可以看出他们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气概,尽管他们或许都曾遭遇过种种指责,但他们在做评价时,却都选择了对真实历史的尊重,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浏览 50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