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那些事儿(61-70)

       这些将军的小故事来源广泛。有子女后代直接说出的,所以真实性可信。也有好多将军自己写的回忆文章等,有根有据,可查可考。

     不但有我们自己的将军、也有国民党的将军、还有少部分外军的将军。

     怎么定义名将呢?我基本上就是有人听说过其名字的、知道其事迹的,我就写出来了。咱们的开国将军我全部认为是名将,所以有他们的小故事,我就写出来。

     有前辈的将军,也有我们同辈的将军。按照接地气的写法写出来了,不关注八卦。不刻意宣教张扬,尽量亲切随和。

       我传故事,您听故事。皆大欢喜。

名将那些事儿(61)–彭清云和一门参加过长征的山炮

 (2016-10-24 22:00:46)

      在当年红军反围剿中,十几岁就担任连队指导员的彭清云将军,带着战士,无意中发现了敌人的两门山炮阵地,他果断地一枪打死了敌人的炮兵营长,指挥战士歼灭了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敌炮兵,夺得了两门山炮。

      1935年6月在中堡战役中,红军攻打敌张振汉师部,因为坚固,久攻不下。后红军用这两门山炮轰塌了敌人指挥所,打伤了张振汉师长并将其活捉。这位张振汉是参加过长征一直走到延安的国民党中将。

     张振汉还是炮兵出身的专业人员,这门打伤他的山炮,在随红军征战中,出了故障,也还是由这位中将“修理工”给修好的。这门山炮是唯一一门随着红军走完长征路程的重武器,其功不可没。(另外一门据说损坏后,拆卸埋在地下,后没有找到)。

     后来彭清云将军的老领导贺龙元帅让人找到了这门山炮,查对编号及核实山炮归建的信息,确认了这门山炮就是当年彭清云缴获并且打伤张振汉且随红军走完长征路的唯一重武器。

      现在这门山炮还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着。

 

名将那些事儿(62)–张国华的明智思维

2016-11-21 22:08:01

      开国中将张国华将军是老井岗的百战将军。

     他不但指挥作战佳绩突出,而且他 珍爱善用人才,更是得到毛主席和刘邓的赞赏。他思想明智超前多有范例。

      在1950年底至1951年时,作为二野18军军长的张国华将军,带领部队历经千 辛万苦步行进军西藏。途中张国华将军就向北京的周恩来总理建议:组建科学考察队随部队进藏,及 时尽可能地进行科学考察工作。得到了周总理的充分肯定。张国华军长还在到 北京参加西藏问题谈判的间隙,亲自到中国科学院拜会科学院郭沫若院长,谈 及科考队随军进藏事宜。这样就组织了多个由高级专业科学工作者组成的各个学科分类的科学考察队。有地质队、农业队、气象队、甚至还有人文队,……科学家里有50多岁的老科 学工作者,以及清一色的大学生。他们非常珍惜张国华军长给争取的进藏科考 机会,他们认为他们是人类第一次科学系统地对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进行实地 科学考察。他们知道西藏曾经只有西方的所谓“探险者”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到过西藏。所以他们吃苦克艰,出色地完成任务。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怎么能够不对张国华将军的明智、科学、超前、进步的 思维大加点赞呢!

       张国华将军是真正的智勇双全的将军!

名将那些事儿(61-70)

名将那些事儿(61-70)我的父亲当年为这张照片的亲笔背书

评论:

乃成 2016-11-22 00:45:23

雾凇A 2016-11-22 07:51:26

       百战胜将有眼光。现在的将军呀——眼光、眼界——可能有很多的局限性!知识可能很多,社会责任感与经验差得多了。

海涛56021 2016-11-22 11:33:03 

        有眼光的将军。

白沫子 2016-11-22 14:19:17 

        珍贵的照片!如此说来呀,您也是老革命了!问好!

随风tj 2016-11-23 17:47:37

       老照片上的将军,平和慈祥,实际是烈火金刚。

璞石W 2016-11-24 11:18:27

        老将军有胆有识 载入史册的功臣!

名将那些事儿(63)–不愿穿上将军服的上将赵尔陆

赵尔陆是山西原平人,1905年出生在一户书香门第之家。祖父是前清的县官,父亲是一名秀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他幼年的生活可以说是衣食无忧。然而,父亲的离世导致家道中落,社会的现实也让他感受到了旧中国的黑暗与腐朽。就在此时,新思想就如同一道曙光,点亮了他迷茫的方向。

     1927年,在革命思想的浪潮下,他跟随队伍奔赴南昌参加起义。之后又跟随朱老总来到了井冈山上,他从第4军28团连党代表做到了第一军团的供给部长,并且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的反“围剿”作战。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第四野暨中南军区参谋长,参与指挥了海南岛战役。1952年,他来到北京开会时,毛主席交付给他一个重要的任务,让他组建第二机械工业部,开启我国国防工业建设。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然而,在授衔仪式后,他就将代表着荣誉的上将军服放在柜子里,从此再也没有穿过。

     女儿赵珈珈说:因为他觉得,每次穿上军服,就会想起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们,这让他感到非常地痛心疾首。

       后来,毛主席也知道了这件事,不禁感慨地说了四个字:“情深义重”。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期间,他经常背着氧气在一线工作,长期的疲劳作业让他的身体早就处在超负荷的状态,1967年2月2日,赵尔陆将军最终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在了办公室里,终年62岁。

 

名将那些事儿(64)–迷信的邱清泉

(2016-12-13 00:00:22)[编辑][删除]

       蒋介石的得意门徒之一的邱清泉,其实也是一个能打仗的将军,号称“邱疯子”的名字,也让日本鬼子颇感畏惧。但是邱清泉将军这位早年在上海大学社会系求学的文科生,投笔从戎后,反而迷信信奉生辰八字。

       淮海战役前,邱清泉奉命率部驻扎在河南商丘,当时邱清泉就认为“商丘”与“伤邱”同音,心中大为不悦,并因此给上级打了几次报告,请求撤离商丘。后来邱清泉与杜聿明一同被解放军包围于陈官庄,眼见大势已去,穷途末路,可他的迷信病又犯了,他非说杜聿明指挥部院子里长的那棵树和院子组成了一个“困”字,并且再三怂恿杜聿明将树砍掉,弄得杜聿明哭笑不得,只好将树砍掉。

        1949年1月10日凌晨邱在陈官庄突围不成被击毙。

名将那些事儿(65)–张作霖最后的一句话

(2017-01-01 23:38:36)[编辑][删除]

       东北军素有老将少帅的说法,张作霖是名副其实的老将。他在多种场合都说过:我不怕小日本,关东军在东北不过13000人,我有30万,我给各县县长和警察局长打个电话,把铁路都给扒了,把小日本困死了,我才不怕他呢。

       所以他根本就没有把日本人放在眼里,高调离开北京返回关外时,不知道保密和保护自己。结果被日本人在皇姑屯把专列给炸了,他躺在自己的贴身医生的怀里说到:让小六子回来,带着东北军回来,打小日本……这就是张作霖最后的一句话。我想,假如日本人没有炸死张作霖,只是炸伤了的话,且日本人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军事行动肯定也是不会停止的,那么张作霖一定不会像张学良那样,窝窝囊囊地放弃东北的

名将那些事儿(66)–熊向晖归队

(2017-01-02 23:15:30)[编辑][删除]

     1949年11月5日在一次宴会上,周恩来问张治中,认识这位小老弟吗?张治中将军随口说到:熊老弟你也投诚了啊?周恩来说到,他不是投诚,也不是起义,他是归队!他熊向晖同志是1936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了。

      张治中将军感慨万千!连胡宗南最信任的军事秘书都是共产党啊!

      毛泽东当年曾经说,熊向晖同志顶两个师啊!

       当年周恩来把自己的笔记本遗忘在了马歇尔的专机上,里面有关熊向晖的极机密的信息,周恩来极为担心和自责,准备让熊向晖脱离胡宗南,好在马歇尔是正人君子,没有翻看周恩来的机密笔记本。

名将那些事儿(67)–罗瑞卿问谁把我背下来的

(2017-01-06 09:19:40)

     罗瑞卿和杨得志两人,很早就在一起革命打仗了。

     第二次反围剿时,两人搭档在一起。一天在小战壕里商量事情,罗瑞卿个子高,蹲得不舒服,稍微欠起身,就被敌人打到腮帮上了,一下子血和牙喷溅到杨得志一身,也倒在杨得志的怀里。

      罗瑞卿被背下来救治后,醒来问,杨得志这么小的个子,怎么把我这个大个子背下来的啊?

     他认为是杨得志小个子把他背下来抢救的。

     杨得志告诉他,不是他背的,在他被打中后,师长命令杨得志带人消灭那个敌人阵地,打不下来,要杨得志的脑袋。杨得志说我没有时间背你下去。应该是叶青山吧。

这个故事是杨得志女儿杨秋华大姐,这次在到访中越边界战斗遗址时,听到大个子战士蹲猫耳洞吃亏的事情,随口讲出来的。

名将那些事儿(68)–捡了“大漏”的吴化文

   我军战史上很多的功勋部队的命名都是和攻占城市有关。如:洛阳第一团、济南英雄团。

      但是像解放南京,占领总统府这样在中国近代军史上应该算得上最重要事件之一。可很多人不知道谁打下南京、谁打下总统府?也没有人或部队刻意宣传如此的丰功伟绩。

     其实很简单,打下总统府的是华野第35军,军长吴化文。

     第35军是解放军历史上寿命最短的建制军之一,从1949年2月组建到1950年1月撤编只存在了一年。

      35军军长吴化文是中国的“跳槽先驱”,吴公从军阀跳到国军、再跳伪军、复跳国军、终跳共军。用吴自己的话说是“‘吴军’像妓女一样跟了这个跟哪个,最后跟了共军算是从了良”,打下南京,攻下总统府这么大的战功便宜了吴部,真正是“捡漏”了。

      陈、粟也许是想让吴部啃啃南京这块硬骨头,消耗一下这只“胡传魁”式的队伍(当然,35军也不光是吴的部下,35军是由吴部和鲁中南纵队合编而成)。可没想到4月20日开始渡江的中集团(第21、24、25、27军)动作太快,4月23日已进至安徽宣城、郎溪一线,粟裕的一记“右钩拳”直击沪杭欲断国军后路,南京守备之敌像兔子一样南逃,让吴化文拣了一个“漏儿”。

       35军攻占南京的战绩弄得粟裕大窝火,在《回忆录》中也只是写“镇江正面的第三十四、第三十五两军,于二十三日晨占领镇江和浦口、浦镇,当晚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一笔匆匆带过,着墨还不如“围歼逃敌于郎溪、广德地区”。

    可惜了,本可浓墨重笔辉煌画卷只能漫漫的淡出历史,少了多少谈资。

吴化文简历:

    吴化文(1904~1962) ,字绍周。山东掖县李家村(今莱州铁民村)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旧部参谋,经冯保送就学于陆军大学,毕业后在冯玉祥部任参谋。
    1930年,任国民党第三路军手枪旅旅长,兼济南警备司令。
    1939年1月率部进驻沂水县武家洼一带,扩编为新四师。
    1943年初,投降日军,改编为伪军第三方面军,任司令官。曾在鲁中临朐一带制造过“无人区”。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蒋介石电令该部改为国民党第五路军,进驻兖州。
    1948年初夏,第五路军调济南,归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指挥。不久,第五路军扩编成九十六军,吴任军长。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发起后,在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于9月19日率部起义。同年10月所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任军长,率军参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吴化文第104师315团2营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1950年11月至1959年任浙江省政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交通厅厅长。
    1959~1962年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1962年4月病逝于杭州。

名将那些事儿(69)–开国少将唐哲明儿子为台湾国军中将


(2017-01-17 12:14:51)
[
编辑][删除]

  (老实说我们的将军军衔远比国军的将军军衔含金量高得多)

     唐哲明将军,安徽桐城人。1924年入团,1928年人党,同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专业)。

     唐将军早年在家乡结婚,夫人比他大几岁。唐哲明50年代担任军委工兵司令部参谋长。1955年授工兵少将军衔。1956年工兵和军事建筑部合并后担任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

     文革时唐将军成了“61人叛徒集团”之一,关押多年,直至1973年才放出来。此时夫人已去世,家(在北京甘家口)也被占了。凄凉老人只好在工程兵大院一单元房栖身。

    唐哲明的大儿子,早年离家求学后加入了国民党军队,1949年去了台湾。由于能力较强,六十年代已官至中将。担任过驻联合国代表和驻新加坡大使。六十年代末从大使职位上卸任,没有回台湾,而是定居在新加坡经商。由于其外交经历以及和新加坡政府的关系,被新加坡华侨界推为侨领之一。

     1975年其作为副团长率新加坡华侨代表团访华。在周总理接见时他提出希望见父亲一面,总理当即同意他去父亲家探望。这下可忙坏了工程兵的一帮人,赶紧换房子,家具沙发一通往唐家搬。

     革命几十年的老将军还要沾国军儿子的光?唐将军大吼“给我搬走!”

     然而总理指示不可违抗。父子离别50年,相见时并无惊天泣鬼之情景。临别时唐将军语重心长告诫儿子:切不可做对不起国家和民族的事。

    儿子颌首应允。

     华侨访华团回国前举行答谢宴会,唐哲明将军也应邀前往。在邀请名册上是这样写的:

        姓名:唐哲明 职业:小学教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瞧办主任):名将那些事儿(61-70)

(浏览 196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